话说我国两种早期剪纸专集

2024-01-10 12:48:24项天舒
非遗传承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刻纸窗花剪纸

项天舒

中国剪纸是世界艺术文化遗产。剪纸,作为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贴在窗户上被称为“窗花”,一些地方至今流传着“二四扫房屋,二七、二八贴花花”的习俗;此外,剪贴在房屋顶棚上的叫“顶棚花”,专为婚庆、节日用的叫“喜花”等。名称虽然不一,但都和流传中华大地的民间文化一脉相承,和各地的风俗习惯关系密切。笔者十分热爱民间艺术,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始,断断续续收藏过一些剪纸和研究剪纸艺术的书籍。其中有1946 年由上海高原书店出版的陈叔亮编的《窗花·民间剪纸艺术》,还有1950 年由上海万叶书店印行的古塞、钱君匋编的《民间刻纸集》,后者由察哈尔文联收集,陈叔亮作序。

一、开创剪纸艺术研究的《窗花》

陈叔亮(1901—1991),浙江黄岩县人。1931 年毕业于上海美专,是著名的工艺美术教育家和画家。陈叔亮从1940 年起,用了四年多时间,苦心搜集我国西北地区的民间剪纸。这部《窗花·民间剪纸艺术》所收藏的98幅剪纸,便是从他搜集到的500 多幅剪纸中精选的。

可以说,陈叔亮所编的《窗花》,开我国研究民间剪纸艺术的风气之先。书中所收的98 幅剪纸按题材分四个栏目编排:人物之部,收剪纸39 幅;走兽之部,收剪纸25 幅;翎毛之部,收剪纸25 幅;虫鱼花卉之部,收剪纸9 部。

在人物之部中,第7 幅为“伍子胥吹箫”。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是楚大夫伍奢次子。他为报楚平王杀其父兄之仇,离楚奔吴。“伍子胥吹箫”又称“吴市吹箫”。这一题材,在京剧和川剧等地方戏中都有,民间还有“伍子誓师”“伍员过关”“伍员沉江”“伍员乘潮”等传说。剪纸“伍子胥吹箫”,采用阳刻,线条粗犷有力,画面简洁,对比鲜明,侧重于人物特定场景中的神情刻画。这部分中的剪纸,不论单幅的还是成套的,不少题材借鉴于地方戏曲,如“打鼓骂曹”“秦琼卖马”及《西厢记》中的“红娘”“莺莺”“老夫人”等。

走兽之部的剪纸,“鹿”占7幅。其中第43 幅,剪的是一头飞奔的梅花鹿,衔着仙草。“鹿”和“六”谐音,“鹿鹤同春”,即“六合同春”,泛指天下太平。剪纸“鹿衔仙草”,有吉祥、长寿的寓意。这幅剪纸鹿的形象逼真、鲜活、矫健,和所要传达的寓意完全吻合。第55幅“牛”的剪纸,除牛顾盼的神态可爱外,其躯体上由月牙点组成的旋纹,引人注目。这种旋纹,在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中早已存在,山西静乐的剪纸“鞭牛迎春”中也有。牛躯体上的旋纹,为它添了几分神秘。牛,俗为坤兽,坤五行中属土,土克水,所以牛能镇水,推而广之可以镇邪。

翎毛之部和虫鱼花卉之部中,第80 幅“喜鹊衔梅”,布局紧凑,一对喜鹊活灵活现,相呼相应于梅枝上。其剪纸的艺术手法相当娴熟,成功地表现了“喜上眉梢”的寓意。第98 幅为顶棚剪纸“葫芦”,采用对称团花剪法。顶棚剪纸,又称顶棚花,是贴在屋顶天花板上的大型剪纸,大多在春节和喜庆的日子张贴。葫芦,民间誉为宝器;葫芦盘长,含人丁兴旺、招财纳宝之意。以葫芦为题材,不仅剪纸有,古代瓷器也有,如宋代耀州窑葫芦式瓷壶,龙泉窑创制的葫芦瓶。

收在《窗花》中的剪纸,大多剪纹简洁,线条有力,风格质朴。

《窗花》一书的编辑出版,对研究我国剪纸艺术具有开创意义。其一,陈叔亮在广泛搜集西北地区的剪纸的基础上,精选98 幅作品汇编成书,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得以出版,率先为民间艺术研究者和一些美术工作者,提供了一份“实际的参考资料”。其二,编者在本书《序》中,率先对作为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给予了充分肯定和深入研究。陈叔亮在《序》中说:“剪纸艺术是一种真正为老百姓——主要是农民自己所创造的,反映农民自己的生活和情感,而又为农民自己所观赏的中国农民自己所特有的装饰艺术。”又说:“在剪纸的创造过程中,由于它特定的简单的工具(一把小剪刀)与材料(几块彩色纸)所决定;也由于农民们对于物象的捉摸,是凭着纯朴的情感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的,这就是造成了剪纸艺术上单纯的,壮实的,浑厚的,完全象征着典型的农民性格的,而为一般士大夫阶级的艺术作品中所不能有的,也为一般普通的绘画或图案画所不能有的独特的风格的至要因素。剪纸的艺术价值主要在此。”在这篇《序》的后面,他还对如何从民间剪纸艺术中吸取养料,如何提高剪纸艺术的功效等,提出了其真知灼见。

陈叔亮对剪纸艺术的独特风格的分析,对剪纸的艺术价值等方面的论述,都是十分精辟的。他启示我们:在当今的剪纸艺术的创作过程中,吸纳一些现代元素的同时,仍不能失去反映作者自身的生活情感的特质,要保留剪纸艺术所特有的纯朴的民间特色。也就是说:“新的生活,要求有与她相适应的新艺术来表现。”

二、《民间刻纸集》的文化价值

顾名思义,《民间刻纸集》和《窗花·民间剪纸艺术》之区别,后者是用剪刀剪的,前者是用刀子刻的。在《民间刻纸集》中,第13 页至122 页为刻纸作品(单面印刷),其中彩色版刻纸4 幅,刻纸原稿2 幅,镌刻后原稿2 幅,这些都是王老赏的作品;单色板刻纸113 幅,大部分也是王老赏的作品。所以,《民间刻纸集》差不多是王老赏刻纸作品的一个专集,这有别出于众多普通民间女子之手的《窗花》。

图2 《民间刻纸集》书影

王老赏(1890—1951),原名王赏,今河北蔚县南张庄人,后被誉为蔚县民间剪纸的杰出代表,著名的刻纸艺术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剪纸界有“北有王老赏,南有张永寿”的说法。在《民间刻纸集》中,陈叔亮的“序言”,古塞的“民间刻纸艺人王老赏访问记”,对王老赏和他的作品都有介绍、评价。陈叔亮这样评价王老赏的作品:“他生平所作的刻纸窗花,很多是精彩的,特别是彩色古装人物的刻纸,更为群众所欢迎,因此流传很广。他的作品大部分都能做到姿态生动、色彩鲜明、构图完整,不仅成为当地民间刻纸艺术中最突出的部分,而对于全国的民间装饰美术来说也是值得我们推荐的。”1949 年9 月初,古塞去访问王老赏时,曾这样描写:正从田里摘了豆荚回来的天然的民间刻纸艺人王老赏,“前额特别发达,眉目清秀,鼻子正直,胡须整齐,看样子很像一位老秀才似的”,“当他谈到刻纸的技术时,他把一百多把保存得很好的刻纸刀拿出来给我看,告诉我说:你要看一个人的‘活’(就是刻纸的技术)的好坏,你一看他的刻刀也就知道个大概了。他所用的刻刀都是很细小的,都极像缝衣服的细针似的,可是都是扁形的,两面都有刀锋,种类并不多,可是刀的数目却很多,据他说,他所用的这些刀,都是他自己制造的。他的画笔与色杯也很多的,从他的谈话里知道他很懂得色彩的调和与对比,以及色彩的无穷的变化。他谈道:“刻花草,不仅要刻得好,点色点不好也就糟了,所以他家配色的时候,都是他亲自下手的。”

图3 王老赏刻纸作品

我从《民间刻纸集》中选择了王老赏的几幅刻纸作品,供大家品鉴。不论从面与线、繁与简的处理,阴刻与阳刻的交替运用,色彩的变化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他刻纸艺术的高超和魅力。本书的价值,正是收录了王老赏的这些精美作品。

此外,本书的难能可贵之处,还在于为我们展现了当时蔚县一带剪纸的盛况,以及剪纸营销的真实图景。每到农闲时,村民阖家组织起来,分工协作,一个人刻制,妇女儿童点色,有专点红色的,有专点绿色的。蔚县有二十多个村庄,所刻制的窗花,有自己到集市上去卖的,有外地赶来订货的,外销北京、天津、保定、太原、包头、张家口……至于当地的百姓,因生活较富有,在过年的时候:“爱在素白的窗格子上贴上一些花花草草人人马马之类的彩色窗花或单色窗花。妇女们的鞋上,挂在腰间的针线包上,冬天的棉袖筒上,夏天的肚兜上,幼儿们的花帽上,男人们的烟盒包上,枕头顶上,椅子的坐垫上,桌围的边沿上……都喜欢绣上一些图案的纹样。”真可谓花团锦簇,一派喜庆祥和的景象。

图4 蔚县剪纸

在民间剪纸刻纸的搜集、整理、研究、出版等方面,除前面介绍过的陈叔亮,还有画家、剪纸艺术家古塞(1917—1993),书画篆刻、图书装帧美术家钱君匋(1906—1998),他们都有过筚路蓝缕、开启山林之功,他们在研究和弘扬剪纸艺术方面的业绩,都将惠及后人对民间剪纸艺术的研究。

猜你喜欢
刻纸窗花剪纸
刻纸——指尖上的传奇艺术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40
溱湖刻纸
华人时刊(2022年5期)2022-06-05 07:32:22
剪一朵窗花
大灰狼画报(2022年2期)2022-05-23 12:57:18
剪窗花
剪纸
文苑(2020年4期)2020-11-22 13:45:55
“纸上神话”——金坛刻纸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4:02
饶凯玉 宝安刻纸画艺术第一人
南风(2019年14期)2019-08-26 09:09:52
剪窗花
剪窗花
小学生导刊(2018年4期)2018-04-18 13:53:20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