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闻
职业院校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课堂,展示其独特的东方神韵、深厚的文化底蕴、精湛的传统技艺,使学生在对器物之美、技艺之美、匠心之美、文化之美的重新发现中,能够习得相应技能,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从而更加坚定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作为上海市教育委学会命名的“民族传统服饰文化传承基地”,多年来不断发掘专业教学内容中适宜学生感知和学习的传统文化元素,逐步探索出将中华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中的“盘扣”技艺作为实施文化育人的立足点,并且形成了具有服装行业特色的文化育人之路。但是,对于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盘扣技艺,如何在学校层面上进行教学顶层设计?如何开发非遗课程和教学资源?如何进行教学实施?教学实施的效果如何?这些问题尚未得到系统的研究与梳理。
盘扣是上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也是海派旗袍制作中的点睛之笔。职业院校通过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活动,使师生在审美、技能和文化上都得到提升,推进师生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能力,筑牢文化自信自强。
盘扣项目教学目标是对盘扣教学活动结果的主观预期,是对学生通过参与盘扣教学活动、学习盘扣技艺所应达到的状态的具体描述,设定清晰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指导盘扣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也有利于盘扣项目“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服装专业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目标可以从如下方面进行阐述:通过开发具有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教学资源,创设多元教学实施路径,促进中高职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双向建构,[1]形成新生代传承者与古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共生、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学生通过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活动学习盘扣制作的基本技艺,加深对以盘扣技艺为代表的我国传统服饰文化的认识、感知与体验,提高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
促进服装专业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融合,将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服装专业日常教学中,打造集教学环境资源、教学内容资源、社会实践资源以及教师资源为一体的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载体,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养与文化传承。
1.教学环境资源的开发
教学环境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任何教育活动都是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得以实现的。服装专业教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校教学可用环境资源作用的基础上,努力融入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要素,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盘扣技艺创设良好环境。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观体验和感性认知,服装专业一方面在海派旗袍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指导下搭建了校内旗袍盘扣陈列馆,陈列各类旗袍盘扣作品,及学生优秀获奖作品。另一方面,服装专业与多家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旗袍盘扣工作室,陈列旗袍盘扣的优秀作品。旗袍盘扣陈列馆与旗袍盘扣工作室为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充实的物理环境,学生通过参观、观摩盘扣陈列馆与盘扣工作室,既可以获得对盘扣技艺的直观体验,又能够激发他们学习盘扣技艺的热情和兴趣。
2.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
服装专业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学内容资源的开发遵循了如下原则:首先,满足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需求,也即所开发的教学资源与内容要完整、系统,能够准确地向学生传递盘扣制作工艺;其次,要渗透盘扣技艺的文化内核,教学资源的选择与开发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盘扣制作的技能要点,更要追根溯源,清楚盘扣诞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凝结的先辈劳动者的智慧结晶,让学生对我国传统服饰文化中凝结的生活智慧有真实的感知与体悟。最后,要符合学生的发展阶段,既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和主动性的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选择和设计学生易上手、易操作、能学能练的内容,在遵从上述原则的基础上,服装专业教师与海派旗袍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知名中式服装企业等合作开发教学内容资源,建设了一批盘扣文化普及及技能学习的教学资源。
3.社会实践教学资源的开发
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鼓励学生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有组织、有机会现场实践,目的在于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技能的综合运用,并且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社会实践教育资源的开发,一方面主题要与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密切相关,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盘扣知识与制作技艺的掌握,另一方面要注重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充分发掘有利资源,为社会实践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同时,上海闵行职业技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师也开发了职业体验指导、公益讲座以及盘扣讲解志愿者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加深对盘扣制作技艺的理解和掌握,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养及能力,这也更有助于学生融入并热爱该文化,成为传统文化传承传播的“主人翁”和“主力军”。
4.教师资源的开发
教师是最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学生有着直接影响,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实施者。在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教师资源的开发分为两个方面:引进传承人与提升专业师资水平。一方面,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服装专业长期聘请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师徒团队作为外聘指导专家,参与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的微课资源开发、授课传艺、学生竞赛指导等教学活动,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绝技以及优秀的传统服饰文化带入校园。另一方面,提升整体师资对传统服饰文化内涵的认知及专业技能素养水平。为了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盘扣制作技艺,组织全体专业教师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旗袍盘扣制作技艺培训课程,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教师群体的受众面,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实操能力和教学水平,精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收获良好成效奠定了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是一种“活态”实践活动,[2]服装专业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教学实施路径设计也从实践出发,打造学生与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双向互动与自主建构路径,让学生在与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在掌握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技艺与文化的基础上,提升自身文化认同,加强创新创业能力。以教育为主的非遗传承人培养方式,对非遗的活态传承和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3]
1.“非遗+体验”
文化环境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传承人对于自己传承身份的建构,进而影响传承方式和手段。[4]盘扣以及旗袍体现出满汉民族文化交融、中西服饰文化融合兼容的文化特征,对于“00后”学生而言,短时间内较难形成深度感知和情感共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领会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服装专业与多家沪上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旗袍盘扣工作室及陈列馆,陈列旗袍盘扣的优秀作品。在此基础上,将旗袍陈列馆和工作室作为服装专业学生入学教育的第一站,并从高年级学生中招募组建了“盘扣”技艺志愿者讲解团队,定期为前来参观的入学新生讲解盘扣知识和技法,帮助新同学帮助学生快速形成对盘扣文化的直观认知,激发学生对盘扣的兴趣和亲近感。
2.“非遗+实践”
青年人的价值观和文化认同是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5]为了促进学生更为直观地领悟和掌握盘扣技艺,我校服装专业与企业深度合作,聘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团队担任校客座讲师,定期为学生开设讲座及实操课程,将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色绝技及其背后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带进校园。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盘扣制作的兴趣,以及对与盘扣紧密相关的旗袍等传统服饰基础知识的掌握。并以社团课程形式为对盘扣制作技艺感兴趣的学生提供专业培训的平台,通过社团课程由简到难、由浅入深地传授盘扣制作技艺,让一群志趣相同的学生在其中找到课堂学业成绩中得不到的成就感,并通过实践加深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的传统服饰文化底蕴、艺术特点与价值内涵的感知与理解,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度、认同度。
3.“非遗+传播”
在掌握盘扣制作技艺的基础上,为优化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成效,服装专业组织学生参加多种赛事,以赛促练、以赛促学,并且在各类比赛中传播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与职业体验指导、公益文化项目相结合,深化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与实践,在实践传播中提升学生的成就感与文化认同。服装专业鼓励学生以盘扣制作技艺为主题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区级多种赛事,学生不但自身盘扣制作水平得以提高,还在各项赛事中成果丰硕,有力地向社会传播了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此外,盘扣社团成员先后在上海大世界、中华艺术宫0 米艺术沙龙等各企事业单位及高校完成数百场次公开讲座活动,向参与群众讲解盘扣技艺与盘扣之美。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的盘扣制作技巧和设计水平得到质的飞跃,表达能力和学习主观能动性也充分得到锻炼,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有所提高,这也更加深他们了对民族传统服饰文化的认同。
4.“非遗+双创”
为提高学生学习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始终鼓励学生通过创新、突破局限,将优秀的盘扣手工作品制作转化成具有经济价值的产品。鼓励学生进行思维创新,将当代的文化元素和民族文化元素融入传统的盘扣设计,创作更多反映当下、贴近生活的盘扣文创产品。鼓励学生进行盘扣的功能性创新,突破盘扣之前作为纽扣出现在传统服饰上的单一功能;鼓励学生将盘扣制作成小挂件、配饰、纪念品等,突破了固有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还鼓励学生进行销售方式的变化,鼓励学生开设淘宝店铺承接个性化订单,以此开拓盘扣的销售市场。
通过创立“互动共生、活态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教学新理念,创建“双向互动、文化育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教学新路径,创设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装设计“学创融合”发展新机制,创造“优质共享、普职融通”教学实践新成果。
1.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教学新理念
通过开发有融合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教学资源,创设多元互动的教学实施路径,促进中高职学生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双向互动与双向建构,形成新生代传承者与古老、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共存共生、创新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提高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提升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文化自信,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新一代传承者的传承、创造、创新发展中获得新生。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教学新路径
通过“非遗+体验”,依托盘扣陈列馆、工作室,促进学生形成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步文化感知;通过“非遗+实践”,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大师亲自授课,创设盘扣社团课程,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加深对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背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文化认同;通过“非遗+传播”,鼓励学生以盘扣制作技艺为主题参加各类大赛、指导职业体验活动、开展公益讲座等,展示传播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风采,在传播中加深文化自信;通过“非遗+创新创业”,鼓励学生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思维创新、功能创新与销售方式的创新,同时组织爱心义卖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责任感与创新创业能力。
3.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发展新机制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专业教师与学生共同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盘扣制作技艺,并由点及面进行拓展延伸,寻找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现代服装设计的最佳契合点进行融合、创新与再创造,以盘扣为基础设计饰品、工艺品等现代文创作品,解决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应用场景僵化、功能单一等问题,突破非物质文化遗产固有的表现形式和应用场景,并且创新销售方式与渠道,形成了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现代文化元素与民族文化元素、创新发展的产业化道路。
4.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创新成果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中,创设了盘扣陈列馆、工作室,开发了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资源材料包及社会实践教学资源,打造了集传承人与专业教师于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师资源,开发盘扣课程联合国儿基会美育案例库。同时,引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打造出盘扣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双师团队。从学生方面而言,学生专业实践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力、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获得全面提高,学生对民族服饰文化的交流与认同得到提高。在开展各类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的社会服务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盘扣项目仍有很多空间和途径可以深入挖掘和提升。在产业不断创新发展的今天,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身环境和资源优势,不断探寻出更多更好的古老传统手工艺传道之路、创新之路、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