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进元,冯 赫,王 丽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 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课程思政充分体现课程育人功能,体现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 没有好的课程建设,课程思政功能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为此,尊重课程建设规律,切实强化课程建设管理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基础。在凸显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的“大思政”育人背景下, 以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功能为导向,强化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是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遵循和基础工作。 任何一门课程的建设,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和经验的总结。换言之,离开教学团队的参与,教师个体是很难孤立完成课程建设的。
从2016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求后,各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也陆续启动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并有学者开展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陈业丽介绍了大学英语课堂进行思政教育的途径;邓月萍探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梅强认为实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是做好课程思政资源的开发;卢军坪从教师、学生、课堂等维度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夏文红分析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立德树人方面的时代价值;吴志芳指出英语课程的“思政功能”处于较严重的缺失状态。王卉、崔戈、和伟、丁水芳等学者介绍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经验或融入路径。上述研究大多是从理论层面研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意义及可行性,或是从宏观的角度介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探索路径,很少涉及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建设经验研究。
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实践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从现实层面来看,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实践研究,既有利于促进本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也有利于兄弟院校之间互相借鉴各自的建设经验,进而整体提升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从理论层面来看,正如课程思政研究专家韩宪洲所说,课程思政目前处于起点阶段,其内涵边界、核心要义、规律特点、实践要求、建设路径、工作评价还需要不断拓展和深化,有关课程思政的每一次实践和研究都会为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提供基础材料。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的实践研究,必将进一步丰富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方面的理论研究。
依据德国学者布列钦卡关于教育学的 “三分法”观点,教育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哲学研究、实证研究和实践研究, 其中实践研究包含教育改革、经验总结和对策研究三个方面。本文拟从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与成效、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展望与计划几个维度,总结凝练作者所在团队近五年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经验和成功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经验,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实践研究。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做好总体设计及顶层设计。一是应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做到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确立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方向,将整体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确立为建设目标。 二是应全面对标《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 〔2020〕3 号),“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方面,以教学团队为单位, 系统梳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内容供给。三是应全面对标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力争将职场涉外沟通、多元文化交流、语言思维提升和自主学习完善四个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有机融入教学设计中。四是应全面对标学校的办学定位及学生所在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力争将学生未来工作岗位中可能遇到的职场情景,设置为教学情境,开展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的培养。五是应全方位调研学生学情,并对照学情,开展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六是应全员参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在推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落地的过程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课机制及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模式。
1.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课程内容完善
在思政资源补充方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团队以“广义思政观”为指导,采用“1+3+X”的思政元素挖掘模式,即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一条基本主线,以课程本身的价值属性、教材内容、词汇语法三大板块为着力点,既挖掘本门课程价值属性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又挖掘教材知识体系、单元主题、篇章话题、背景知识、教辅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也深入挖掘词汇语法点中关联的有关理想信念、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宪法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 此外,从学生专业特色视角随机挖掘有关职业素养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创新方面,依据“语言文化观”, 补充了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英文音视频资源及阅读拓展材料,将精选的论语名句、古典诗词、成语典故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将文化差异、文化包容、文化自信、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学生树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意识。依据“语言应用观”, 适当补充了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行业英语口语训练材料,将职业素养、仁恕精神、志愿者精神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精神、家国情怀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2.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改进
在探索改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过程中,要做到“两个同步”。第一,要做到教学内容与课程思政资源的同步完善。 在该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的完善与课程思政资源的完善同步推进,使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始终同向同行,共同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总目标,让每个学生在学习掌握国际通用语言、培养世界眼光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让学生在中西文化互鉴交融中,扎牢民族文化之根,铸牢爱国主义之魂。第二,要做到大学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同步推进。 兴安职业技术学院于2017 年开始试行大学英语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 在2018 年起启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时,持续推进项目化教学改革。 教师们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开展项目型、任务型或情景模拟型教学。 项目化教学改革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同步推进,不仅提升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也实现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转变,有效助力学生在学中悟、做中悟、悟中行,提升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实效。
3.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和方法路径探索
要加强领导,明确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奖惩。在项目档案管理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责任意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自觉地投入到档案管理工作中。落实经费,提供保障,提高业务水平。落实管理制度,管好用好档案资料。档案管理不仅为本单位提供信息、方便,还可为其他兄弟单位提供帮助,使项目档案资料在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近五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一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大学英语教学团队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团队之间的协同机制,包括协同培训机制、协同把关机制和协同教研机制。第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团队运作机制, 包括团队建设机制、团队教研机制、团队研讨机制、团队参赛机制、团队培优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等。第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与科研团队的融合机制。教学团队在开展课程思政实践过程中,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课路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起步阶段,开展多轮培训,提升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二是在多轮培训结束后,组织全体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比赛,锻炼教师课程思政实践能力。 三是在全面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进课堂的同时,以教学团队为单位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建立团队联动机制,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整合大学英语课程资源,挖掘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元素;优化课程思政教学流程,完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开发课程思政微课资源,建设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 四是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积极申报课程思政科研项目及评优项目,助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五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过程中,建立健全评价机制,完善课程思政考核体系。 六是在“建设、落地、考核”的循环过程中,优化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及资源建设,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迭代升级。
1.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标准
为有效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我们依据教育部颁发的《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和本校出台的《教师工作质量考核办法》,制定适合本校学情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施标准,并依据该标准对课程思政教学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由课程思政(20%)、教学规范(20%)、学生评价(15%)、听课评价(15%)、科研成果(10%)、教学检查扣分、教学质量奖加分共七项构成。 其中课程思政部分的考核占比为:课程思政设计(20%)、课程思政资源建设(20%)、课程思政教学实施(30%)、课程思政成效(30%)。 并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及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 推优评奖、优质课及金课申报的重要依据。
2.健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
为保证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制定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评价标准,采用多元评价机制来评价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主体由任课教师拓宽到教师、学生、辅导员,终结性评价占比40%,形成性评价占比60%。其中形成性评价项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10%)、出勤(5%)、课堂表现(10%)、专业素养(15%)、语言技能(25%)、课后作业(20%)、德育表现(15%)。 德育表现的考核点包括政治认同、理想信念、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仁恕意识、志愿者精神、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等思政育人点。
3.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设成效
在确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建课机制的基础上,建立覆盖教与学两个方面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评价机制,既能有效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也能明显提升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实效。 从学生层面来看,更多的学生能够用实际行动,把从“课程思政元素”中获得的“课程思政意识”转化成“课程思政行动”。 如在“Sorry And Thank You”教学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在完成听力教学环节的课后任务时,多数学生都能给父母、师长发送感恩视频或感谢信息,能用实际行动践行感恩意识。 学生在口语、阅读、写作教学等环节的小组讨论、案例展示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态度,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有关感谢及道歉的文化差异,对“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有了初步了解。 在品读鉴赏有关感恩仁恕的论语名句及古典诗词并完成配乐诵读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逐步加深,文化自信逐步增强,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意识有了新的领悟。学生制作作品的态度由被动变主动, 由漠不关心到积极参与;作品的质量由粗糙到完善;作品的内容由浮于形式到精心设计。 学生“悟后行”的种种表现,说明了课程思政教学初步达成了内化于心,外化与行的课程思政育人效果。
一是在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起步阶段以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团队探索了一条与思政理论课教学团队协同培训、协同把关、协同教研的团队协同机制和团队建课机制。在不断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团队的课程思政意识及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同时,有效保障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
二是在完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工作之后,及时启动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工作,以此为着力点,将深化课程思政培训、提升课程思政实践能力、 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服务课程思政日常教学等工作有机融合在一起,有力地促进了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落地。
三是在成功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之后,跟进组建了校级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名师工作室,工作室成员积极落实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积极担任建课组长或骨干成员参与课程思政资源库建设,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公开课汇报,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 积极参与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建设,积极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2.创新工作
一是在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过程中, 教学团队探索了一条课程思政元素挖掘模式:“1+3+X”的思政元素挖掘模式。
二是在课程思政融入内容创新方面,我们尝试将英汉双语的古典诗词、论语名句、成语典故有机融入教学设计;将文化差异、文化包容、文化自信、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有机联系在一起;古为今用,提升学生文化内涵;中西合璧,提升学生文化鉴赏能力;有效助力学生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意识。
三是课程思政融入模式方面,我们探索了一条“点—线—面”多重循环的程思政融入模式,将相同或相似的思政元素, 以不同的载体和呈现方式,有机融入听、说、读、写、语法各环节中,形成了课程思政元素点前后呼应、 课程思政育人主线有机衔接、课程思政育人效果多重循环的融入模式。
可以说,在全国范围内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才步入正轨,后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号召,坚定不移的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的重点工作。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团队应在总结现有经验和问题的基础上,依据教育部出台的有关课程思政建设的纲要或文件,做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 一方面,要着眼于固化现有成果,坚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逐步构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作为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 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持续开展,久久为功。在固化现有成果的同时,课程建设团队应找准课程思政的专业融入点,以一个专业为切入点, 对面向该专业的大学英语课进行示范建设,建设成熟后,向其他各专业推广,做到以点带面,构建具有不同专业特色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体系,同时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专业性和灵活性。 另一方面,要着眼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迭代升级,制定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中长期规划。在做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资源库建设的2.0 版本及3.0 版本的长远规划的同时,要瞄准建设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国家级课程思政在线开放课程持续发力。
本文站在实践研究的视角,从课程思政建设总体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情况、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与成效、课程思政建设特色与创新、课程思政建设规划几个维度,粗略地总结凝练了作者所在教学团队近五年开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经验及成功申报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经验,以期与同行分享互鉴,共同促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 本文限于时间及现有资源的制约,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今后的研究可以横向研究不同教学团队间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也可以从上述任一维度入手进行研究,深入探究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某一方面的具体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