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是阻断致病微生物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然而,如果消毒操作不正确,不仅无法有效预防病毒和细菌,还可能适得其反,危害自身健康。在家庭、工作单位及公共场所中,如何消毒才能既安全又高效呢?
▎家庭如何消毒
在进行家庭消毒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消毒剂很重要。使用前,要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了解使用的注意事项;还要查看生产日期,避免使用过期产品。此外,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勤通风。每天早晚至少各通风1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15分钟,建议通风时打开家中所有窗户,以形成空气对流,让室内空气得到完全流通。
(2)做好环境清洁。环境清洁包括地板、桌面及其他家居表面的清洁工作,建议先使用中性清洁剂和水擦拭,再用干净的抹布擦干。对于厨房、卫生间等重点区域,可以使用含有消毒成分的清洁产品,仔细清洁每个角落。
(3)勤洗手。外出回家后,要第一时间洗手,防止将病菌带入家中。洗手时应当顾及每个部位。首先用肥皂或洗手液在手心打出泡沫,然后分别清洁手背、指缝、指尖、拇指、手腕等,再用流水冲洗干净。建议每次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洗完后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擦干。
(4)处理好外来物品。快递等外来物品最好不要带入室内,可在室外完成拆包工作。如果必须将其带入室内,建议使用消毒湿巾擦拭外包装,或者采用喷雾消毒剂对包装表面进行消毒。处理完成后,立即洗手,确保手卫生。
▎工作单位如何消毒
(1)重点关注公用设施。工作单位消毒应特别关注门把手、电梯按钮、办公桌、电话等公用设施。建议每天使用含有效氯250—5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公用设施表面,这样做能够有效灭绝大多数常见病菌,减少感染风险。
(2)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垃圾、污水、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是工作单位消毒的另一大重点,这些废弃物若处理不当,会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工作单位应制定严格的垃圾分类标准和处理程序,使用具备一定密封性的垃圾桶,且垃圾袋必须及时清空更换。厕所的污水和粪便处理,应尽量使用专业设备,避免人工直接接触。工作单位应确保所有废弃物都能够及时、有效地被处理,减少二次污染的风险。
(3)重视员工个人手卫生。工作单位应提醒员工注意个人手卫生。手是病菌传播最为常见的途径,员工在工作单位时,除了做好日常勤洗手,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准备免洗手的消毒剂,方便交接工作文件或材料后及时清洁双手。
▎公共场所如何消毒
(1)车站消毒。车站每日应消毒至少2次,在高峰时段可增加消毒频次。座椅、检票口、自动售票机等高频接触点是车站消毒工作的重点,候车大厅和卫生间更需要重视清洁,每隔2小时消毒1次。列车到站后,应对车辆进行全面消毒,包括座椅、扶手、行李架等位置。
(2)机场消毒。机场安检口、值机柜台、登机口等位置因人流量大,应每2小时消毒1次;电梯按钮、卫生间等高频接触点应每1小时消毒1次。旅客下机后,还应对机舱的座椅、头枕、行李架等进行全面消毒。
(3)学校消毒。教室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每天下课后,学校应对桌椅、门把手、教具等进行全面消毒;每周至少对所有教室进行1次深度清洁和消毒。餐厅是学生用餐的主要场所,因涉及食品安全问题,更应注重环境卫生,每天都应对后厨、桌椅、餐具、地面等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