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的“流感”,全名是“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流行性感冒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全球范围内每年都会出现流行性感冒的季节性流行,还有可能会引发不可预测的严重疫情。
●“流感”年年有年年凶
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丁4个型别,甲型、乙型流感病毒是每年导致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罪魁祸首”。甲型流感病毒具有广泛的自然宿主,包括人类、禽类及畜类等,极易发生变异,易出现流感大流行;乙型流感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为人类,变异很慢,常局部暴发,不会引起大流行。流感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有飞沫传播、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气溶胶传播等方式,人群普遍易感;引起的发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较重,咽痛、咳嗽、鼻塞、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相对较轻,还可能引起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我国每年约有340万人因流感样疾病到医院就诊;平均每年约有8.8万因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病例,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的8.2%。目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已将流行性感冒列为丙类法定传染病。
● 如何不“中招”
首先,积极接种流感疫苗。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预防流感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流感的发生率。由于甲型流感病毒极易发生变异,每年流行的病毒都会发生变化,且流感抗体的保护效果只能维持一年左右,所以流感疫苗需要每年重复接种。每年,世界卫生组织会根据预测推荐流感疫苗所含血清型。接种疫苗后,可能还会患上流感,但症状会比未接种者轻,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更低,恢复更快。流感疫苗优先接种人群主要为患流感后发生并发症风险较高的人群,包括6个月以上儿童、60岁以上老人,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患者。同时,这些人群的家庭成员和医务工作者、免疫功能低下者也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其次,减少感染风险。在流感高发季(每年的冬春季)少去人群密集或密闭的场所,去公共场所应佩戴口罩;日常要养成勤洗手的习惯,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臂捂住口鼻;做好家庭或办公场所定期通风,可有效减少感染流感的风险。如果自己或家人得了流感,应尽快进行居家隔离,并充分休息。
此外,中医药膳也可帮助预防流感。中医在预防流感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药膳可以在滋阴补阳的基础上,帮助人们益气、健脾、润燥,从而有效预防流感。在此推荐一道“百合粥”:准备百合10克、麦冬10克、大枣5枚,与适量的大米一起煮粥;这道粥能够养阴、润肺、清热,起到预防流感的作用。
●“中招”千万别硬扛
有不少人认为,得了流感可以自己先“扛一扛”,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患流感后“硬扛”可能会使症状加重,导致肺炎、心肌炎等严重的并发症。不及时治疗流感也会增加传染给他人的概率,患者家中若有老人、小孩等高危人群,应尽快服用药物。一旦“中招”,患者应尽快就医确定流感的种类,并采取对症治疗。流感治疗有48小时的“黄金窗口期”,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奥司他韦、玛巴洛沙韦等)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和扩散,快速控制症状,降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如果存在发热、头痛等症状,医生一般会建议配合服用布洛芬等镇痛解热药物;若有咳嗽、咽痛等症状,可含服西瓜霜含片、草珊瑚含片等;针对咳嗽、咳痰的患者,建议及时服用止咳药物控制症状。要注意,上述药物均须遵医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