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如何看待围绝经期综合征

2024-01-09 00:00:00刘涛平党芸莉
祝您健康·养生堂 2024年11期
关键词:冲脉肾气绝经期

女性到了一定年龄便会进入“更年期”(围绝经期),身体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可许多人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更年期不适,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后,由于卵巢开始萎缩变小,卵巢的分泌功能逐渐衰退,卵泡发育不成熟,无法正常排卵,功能也随之丧失。在这一时期,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相应降低,此时须由垂体分泌更多的促性腺激素,才能达到排卵的激素水平。所以,女性在快绝经时会出现明显的内分泌失调,表现出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那么,与现代医学大相径庭的中医体系是如何看待围绝经期综合征呢?

▎中医视角下的围绝经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这样的记载,“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极长……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这段话描述的是女性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旺盛后逐渐衰退的过程。

在中医理论中,女性的身体变化以7年为一个周期。女性7岁时,肾气开始充沛,骨骼牙齿发育较好;14岁时,肾气旺盛,任脉通达,太冲脉充实,大多数女孩会出现月经,能孕育下一代……42岁,三阳脉开始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开始变白;到了49岁,任脉变得虚弱,太冲脉的气血减少,月经枯竭,女性的生殖系统不再通畅,身体开始衰老,失去生育能力。可以看出“肾气”影响着女性的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在女性生理的衰退过程中,会因肾气减弱而出现一系列围绝经期症状。

《黄帝内经·灵枢》“天年”中描述:“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华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这句话的意思是:到了40岁,人体五脏六腑和十二经脉的功能都达到了顶峰,并且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然而,这个年纪也是人体开始衰老的转折点。皮肤开始变得松弛,弹性和紧致度下降;面色开始失去光泽,出现憔悴的迹象;头发出现白发,是衰老的一个明显标志;由于身体的变化,人更倾向于坐着,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活跃。

中医通过观察人体的生理变化和功能衰退,详细描述了女性从年轻到衰老的整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肾气、肝气、心气等脏腑之气的盛衰,气血的充足与否,都影响着女性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状态。

▎围绝经期的四大证型

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在于肾,临床中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证型为肾虚型。女性在处于围绝经期时,肾气渐衰,气少不能化精,肾精亏虚,各个脏腑失于濡养,脏腑功能开始逐渐失调,阴阳失去平衡。由此可见,肾虚是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肝郁也是导致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之一。肝主疏泄,与情绪调节密切相关。女性在围绝经期时,由于肾气渐衰,肝气亦易郁滞,情绪波动较大,易怒、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随之而来。肝郁日久,可进一步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中医常采用疏肝解郁、调和气血的方法,以缓解情绪波动和身体不适。

《黄帝内经·素问》曰:“月事不来者,胞宫闭也,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在中医看来,妇女的经、产、胎、带与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围绝经期综合征更与心有密切关联。心主血脉,与精神活动相关,心气不足,血脉运行就会不畅,可导致心悸、失眠、多梦等症状。在围绝经期,由于肾气衰退,心气易受到影响,心肾不交便会给围绝经期女性带来睡眠困扰。在治疗时,中医会注重补益心气,以改善心神不安的症状。

脾虚也是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重要因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的虚弱势必会导致气血化生之源的匮乏,气血不足就会引起生殖功能和月经的变化。中医常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是体内精血来源的重要保障。先天之本要得以后天之本的充养,后天之本要得到先天之本的温煦才能得以运化。围绝经期时,女性肾气渐衰,脾气虚弱,先天之本和后天之本无法互相扶持,便会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相关症状。

▎围绝经期因人而异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不适症状往往涉及不同脏腑和经络,表现出的问题也是“千人千面”。从中医角度来看,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肾气渐衰、冲任亏虚。中医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与肾气渐衰、冲任亏虚有关。前文提到过“肾气”,它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与生殖、生长、发育和衰老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导致阴阳失衡,从而出现围绝经期的各种症状。这种观点认为,肾气衰减是围绝经期症状出现的根本原因,而症状的轻重则与个体的肾气强弱有关。

(2)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中医还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与体内阴阳失衡、脏腑气血失调有关。女性在围绝经期时,由于生理和心理的改变,容易出现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这些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因人而异,与个体的体质、生活习惯、情绪状态等因素有关。

(3)不同人存在个体差异。中医强调个体差异,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年龄、性别、地域、季节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健康状况和疾病表现。因此,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会尊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女性在围绝经期时,由于生理变化和生活压力,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心理问题。不同人拥有不同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会影响围绝经期症状的表现和严重程度。因此,中医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时,也会考虑到个体的心理因素,通过调整情绪、缓解压力等方法,帮助患者更好地度过围绝经期。

猜你喜欢
冲脉肾气绝经期
基于古今文献浅析冲脉病的临床诊断❋
中医名言拾粹
光明中医(2021年12期)2021-12-02 04:05:59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抗衰老名方“金匮肾气丸”的妙用
基层中医药(2020年9期)2020-11-27 01:55:22
围绝经期女性多焦虑 积极化解要得法
由释名探析冲脉之循行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中成药(2018年1期)2018-02-02 07:20:33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
中成药(2017年4期)2017-05-17 06:09:52
沉蛤定喘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肺源性心力衰竭肺肾气虚型31例
中医研究(2014年2期)2014-03-11 20:28:17
金匮肾气丸联合阿伦磷酸钠治疗骨质疏松症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