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看似普通,却对患者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提及糖尿病,人们往往会想到持续的血糖监测、严格的饮食管理,以及潜在的并发症。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糖尿病病理机制可以从“气血津液”这一独特的视角来理解。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让大众看懂这一视角下的糖尿病。
▎现代医学如何看待糖尿病
糖尿病,简单说就是身体无法正确处理糖分。当食物中的糖分进入血液,在正常情况下,胰岛素这种神奇的激素会帮助细胞吸收糖分,转化为能量。但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这一过程出现了故障,导致血糖水平持续升高,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糖尿病主要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β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出现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和相对分泌不足有关,且更为常见。糖尿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多种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等。
在现代医学中,糖尿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疗法和血糖监测。尽管现代医学在糖尿病的治疗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中医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战胜糖尿病的思路和途径。
▎中医眼中的糖尿病发病机制
在中医体系中,糖尿病被归类于“消渴”范畴。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认为糖尿病的产生和发展是多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发病机制与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代谢失调紧密相关。
第一,糖尿病的发病与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部负责将体内的水分和营养均匀分布至全身。一旦肺功能受损,水分分布将变得不均衡,导致我们频繁感到口渴,饮水后也无法缓解。脾脏主管食物的消化,将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处,若脾功能出现障碍,食物中的营养将无法被有效吸收,进而引起身体消瘦和持续的饥饿感。肾脏掌管尿液的生成与排泄,肾功能不佳时,尿液的排泄将变得异常,可能表现为多尿。除了这三大器官,心脏和肝脏的功能失常亦会对气血和营养的分布产生影响,从而加重糖尿病的病情。
第二,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有关,这种代谢失常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津液不足:阴虚燥热会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口干口渴、多饮等症状,还会让血液变稠,血糖也因此升高。②血液流通不畅:血液流通不畅会形成血瘀,不仅影响血液的正常流通,还会影响脏腑的功能,让糖尿病变得更严重。③痰湿太多:痰湿会阻碍气机的运行,影响水液的代谢,加重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还会和血瘀相互作用,让病情变得更加复杂难治。
▎气血津液与糖尿病的关系
中医所说的“气”,是指人体内不断运动变化的精微物质,是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血”是循行于脉中的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具有营养和滋润全身的生理功能;“津液”是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在液体及正常分泌物,如唾液、胃液、肠液、关节腔液和泪液等,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调节阴阳平衡和排泄废物的作用。从中医角度看,糖尿病一般可分为3类。
1.阴虚燥热。糖尿病患者通常体质阴虚,加上生活中常有饮食不节、情绪波动、过度劳累等情况,易出现肾阴亏损,肺胃燥热。中医认为,肾负责调节水液代谢,若肾阴不足,水液调节功能便会受损,从而引发多尿、尿频等症状;肾阴亏损还可能波及心肺,导致心肺燥热,表现为口渴多饮、食欲旺盛且容易饥饿。这种阴虚内热的状态,会扰乱身体的气血津液代谢,造成紊乱。
2.气阴两虚。如果人体长期阴虚,就像机器在缺少润滑油的情况下长时间运转,不仅会严重磨损,还会产生更多热量,伤及阴气,身体就会表现出“气阴两虚”的状态。气虚,让身体就没有力气推动血液运行;阴虚,会造成血脉不畅通。这样一来,气血就会瘀滞,脏腑功能也会降低。如果脾气虚弱,脾无法将津液输送到全身,会造成口干口渴;同时,脾也无法将营养物质输送分布到肌肉中,会因肌肉失养而出现消瘦。这就解释了为何气阴两虚的糖尿病患者常有口干多饮、消瘦等表现。
3.阴阳俱虚。如果患者的病情进一步发展,阴虚影响阳气,导致“阴阳俱虚”,让病情变得更为严重,可能会出现皮肤感染等各种并发症。此时,阴阳失衡会引起气血津液代谢完全紊乱,让治疗也变得更加困难。
▎中医“拿捏”糖尿病的独特方法
1.中药调理。针对患者气虚血弱、津液亏损等病理状态,中医会采用相应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如用黄芪、党参、当归等补气养血;用生石膏、知母、黄连等清热降火;用茯苓、白术等健脾祛湿;用枸杞子、山茱萸等滋补肾阴。通过中药的综合调理,可以恢复气血津液的平衡,缓解糖尿病的症状。
2.针灸。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针灸可以改善气血瘀滞的状态,促进气血的流通和津液的输布;还可以调节脏腑的功能,改善多饮、多尿、消瘦等症状。
3.情志调节。在中医理论中,情志对糖尿病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情绪的波动和精神压力会对人体的气血运行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加剧糖尿病的症状。建议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4.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通过手法作用于身体特定部位来舒缓肌肉紧张、促进气血流通。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推拿按摩可以辅助中药调理和针灸治疗,缓解患者的疲劳和不适。
5.饮食调养。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中医师会制订个性化的饮食方案,如推荐食用绿豆、苦瓜、冬瓜等具有滋阴润燥、清热生津作用的食物;建议患者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脾胃负担,促进气血津液的正常代谢。
从中医理论中的“气血津液”视角来分析糖尿病,其产生与进展都和体内气血津液的代谢紊乱有着紧密联系。中医通过调整患者气血津液代谢的异常状态,结合多种治疗手段,能够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