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李倩 肖颖 张少杰 邹小强
在湖州市看见美丽中国。浙江省湖州市是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绿色发展先行地。走进湖州,举目皆是美丽生态、美丽经济、美好生活。
在湖州市感悟“千万工程”。湖州市将“千万工程”作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的实践载体,造就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万千农民群众。
在湖州市读懂空间治理。乡村振兴关键在土地、核心在产业、根本在人民。湖州市抓住人地关系这一核心枢纽,持续深化国土空间治理政策集成创新,让土地整治到哪里,美好家园、共同富裕就出现在哪里。
“湖州的幸福,源于‘均衡普惠的获得感。我们聚焦缩小‘三大差距,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加快推动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现生态共保、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品牌共塑、区域共富、组织共强,区域均衡、城乡协调、百姓富足已经成为湖州市的重要特质。”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出席“2023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论坛并作为获评代表城市作主旨发言时表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关乎‘国之大者、关系高质量发展全局,是一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赢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湖州市市长洪湖鹏说,湖州市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科学把握全域土地整治的大逻辑,将全域土地整治作为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牵引性工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之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系统赋能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严格耕地保护、节约集约用地、改善生态环境、推动城乡均衡发展、促进共同富裕,以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推动“千万工程”走向纵深。
全地域规划,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土地不仅以其生产支持功能和空间承载功能支撑着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发展,也以其生态调节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影响着农村生活品质的提升,更以其自然增值和资本增值决定着农民家庭财产的增長,在乡村振兴中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然而,在旧有发展方式下,农村土地普遍面临着用不上、用不好的困扰,耕地保护碎片化、空间布局散乱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突出。创新空间治理政策,加大农村土地政策供给,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成为解题之钥。
“‘千万工程开启推进乡村全面振
兴的先行探索,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回顾20年发展历程,我们收获了四个经验和启示:自然资源管理政策创新要素保障是推动‘千万工程的重要支撑,国土空间治理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科学路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法宝,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举措。”湖州市副市长王晓军表示。
行走湖州市,记者听到最多的两句话是:“不懂土地的干部不是好干部”“全域土地整治不仅仅是为了耕地和用地指标”。
据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沈国明介绍,湖州按照“全域规划、整体设计、综合治理”的思路,通过“三
生”空间的科学划分和有机融合,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夯实乡村振兴的自然基础。
规划定格局。湖州市在浙江省第一个编制覆盖全市域的整治工作计划,以“五山一水四分田”山水资源为本底,全域规划推进空间重构、产业重整、环境重生,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村庄建设规划、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规划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对镇村“三生”空间等进行全要素优化布局。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特色塑造的思路,实施“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打造滨水型、山地型、田园型美丽乡村风景线。
整治优布局。湖州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实施“百千万”永久基本农田集中连片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后备资源开发、耕地恢复等工作,推动耕地布局集中连片,将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在“百千万”区域,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提升。突出“优化、盘活、修复、提升”四大核心功能,按照“集聚建设、整治提升、城郊融合、特色保护、搬迁撤并”等五种类型,分类开展村庄整治,共建未来乡村。
更新提品质。湖州市将城市更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与未来社区、美丽城镇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发挥叠加效应,提升“三生”融合空间品质。推进开发边界外零星工业用地和城镇低效用地腾退整治,消除不符合规划、“低散乱污”问题突出的零星工业集聚点,进一步盘活存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使生产力布局更加科学合理高效,有效支撑高质量发展。
全要素整治,以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激发乡村振兴的活力
在湖州市,伴随“千万工程”不断深化的步伐,土地综合整治的内涵不断深化,整治的范围对象不断拓展,整治的目标走向构建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由此厚植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底色,筑牢了乡村振兴的生态基础。
由小到大,整出耕地新空间——
湛蓝的天空下,微风轻拂过金黄的稻田,如油画般绚烂。穿梭在国家级全域土地整治试点——吴兴区东林镇保国村“万亩方”良田项目区,田成方、路成网,沉甸甸的稻穗把稻秆压弯了腰。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曾是全国三大温室龟鳖养殖基地之一,到处是污水横流、气味难闻的温室龟鳖养殖大棚。
“让良田回归粮田。”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吴兴分局副局长陆敏告诉记者,龟鳖养殖业让农民腰包鼓了,但原本的好环境却没了,这样的发展难以为继。2018年,东林镇开展了“万亩方”永久基本农田整治建设,新增耕地6500多亩,带动土地流转费用由800元/亩增长至1100元/亩,吸引了稻丰、宇恒、湖旺等农业精品项目入驻,打造共富车间、共富工坊等特色共富品牌。
由散到聚,整出乡村新生活——
上午9时不到,长兴县吕山乡龙溪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已经十分热闹。老人或读书看报,或下棋打牌,或练习书法,各得其乐。中心还设有老年食堂、康复室、日间照料室、文化讲堂等,可以满足周边老年人生活照料、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多种需求。
据长兴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郭勇介绍,吕山乡开展全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撤并龙溪19个自然村,组成农村新社区。空间的优化集聚带来人口的集聚,公共资源和基础设施的配置布局得以优化,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村民过上了以前散居时难以想象的生活。
由废到宝,整出生态新风景——
不占据商圈繁华地段,也没有超大店面,一个小小的乡村咖啡店创下2023年“十一”黄金周全国单日销售纪录。安吉县梅溪镇红庙村的“深蓝计划”咖啡店位于一座废弃矿坑旁,占地300亩、深108米的心形矿坑被雨水填满后呈现深蓝的颜色,被网友誉为“小冰岛”。修旧如旧的老厂房讲述着光阴的老故事,成为年轻人镜头的最爱。
据红庙村村委会委员王永介绍,村里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开展矿山生态修复,考虑到年轻人的喜好,特意保留了矿区原有一些建筑,只进行简单改造和修复,仅花费300多万元,就使得这一废弃了10多年的矿坑更年轻、更时尚。
由水到陆,整出古村新生机——
古树、古桥、古街、古村……漫步其中,仿若踏入了让人忘却尘世的桃花源。位于南浔区旧馆街道的港廊古村独具江南水乡特色,曾是明清时期水路通往苏州的必经之地,也是浙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村落。十里廊棚一水遥,一河之隔矗立着一众现代化的白色建筑群——这里是浙北有名的儿童摄影基地。
据南浔区旧馆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俞进湖介绍,当地以自然之力修复自然,通过实施水系治理、复绿、土壤修复等措施,大幅改善人居环境,擦亮乡村生态底色,使古村落焕发出了新生机,游客纷至沓来。同时,结合产业规划,在原本废弃的老旧民宅上建成极具时尚元素的儿童摄影基地。在古今交织之间,走出了一条人居环境重塑、产业转型升级、集体经济壮大的传统村落振兴的新路。
时光见证变迁,数字记录变革——
小田变大田,差田变良田。湖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陈勇杰告诉记者,近年来,全市实施“百千万”永
久基本农田连片整治工程112个,建设集中连片耕地20万亩,有效解决了农田碎片化、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等问题,夯实了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产业转型升级,开启现代农业新篇。万亩良田转出高收益、现代农业种出高产出、企业助农扶出高保障,全市建立“未来农场”“高效生产+联村带
农”双推进机制,拉动投资21.65亿元,村均增收近120万元。
美丽乡村什么样?湖州市提供“国标”示范。湖州市在浙江省率先实现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市级美丽乡村全覆盖,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指南》成为国家标准。建设40个组团式未来乡村,搬迁农户7万户,新建新型农村社区290个。
辗转腾挪,为高质量发展释放更多空间。完成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5.36万亩、农村建设用地复垦3万亩,处置“五未”土地14万亩,吉利新能源整车、蜂巢动力、德马科技等重大项目顺利落地。
实施跨区域、跨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城市典范。桑基鱼塘系统被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百万市民的“大水缸”老虎潭水库水质常年达到国家一类水标准;太湖整治圩区18.2万亩,1500多名渔民上岸定居;在“中国扬子鳄之乡”长兴,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扬子鳄种群数量大幅增长;造林更新41.6万亩、矿山复绿2.5万余亩,建立仙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19个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地。2023年11月,湖州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市区县全覆盖的地级市。
全产业链发展,以“土地整治﹢”产业融合发展释放乡村振兴的潜能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开展,畅通了城乡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流动通道,延长了土地整治的产业链、价值链,推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了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动力。
在湖州市,一个又一个的村庄生动演绎着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后半篇文章”,美丽资源向美丽产业转化,乡村土地变成农民的“聚宝盆”,绿水青山成为老百姓的幸福靠山的真实故事。
余村——
“下決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
“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实际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诞生地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已从“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蝶变为“人在余村走,就在画中游”,获评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余村展示馆内,采矿许可证编号为3305230230019,有效期永远地停留在了2004年5月;水泥厂变身安吉印象景区;冷水洞矿山洞口外翠竹摇曳,矿山遗址公园讲述着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卖文化”的新生。据安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卫民介绍,停止矿山开采后,余村植树护林、复绿矿山、修复水库,大力修复生态环境,系统提升人居环境,招商引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居住、生态工业。2022年,全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305万元,人均纯收入6.4万元。
鲁家村——
海龟农场、牡丹农场、蝴蝶农场……满载游客的观光小火车依次串起了递铺镇鲁家村18个各具特色的农场。漫山遍野的绿色里,零星分散着冷库、工厂、办公楼、住宿餐饮和农产品交易中心等设施。从“土地整治后村里到处是农地,但除了种养什么也做不了”,到“公司+村+家庭农场”的共建共赢,全国首宗农业“标准地”在鲁家村的落地,让这里真正实现了“田园变景区、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
全域土地整治是系统思想在乡村振兴和土地管理的生动体现,特别是在政策机制上,注重从单打一到多种政策的集成运用。
“自然资源部门的好政策,解决了村里产业发展用地的难题,不仅有指标,而且成本低,让农场主没有了后顾之忧。”鲁家村委会主任裘丽琴说,村里发展住宿、游乐、休闲等多元业态,村集体资产从2011年的不足30万元发展到如今的2.9亿元,全村皆是景区,开门就是花园,到处都是小洋房。
“农业‘标准地的实质是以农业为母体衍生的建设用地。”据安吉县自
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冯瑜介绍,这项创新政策精准地满足了農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以及农业科技、电子商务、休闲观光旅游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用地需求。
“全域土地整治已成为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典型路径。”沈国明认为其核心机制是,全域整治优化了空间布局,使生活空间更加宜居优美,生产空间更加集中连片并形成规模效益,修复后的生态空间与周边的自然生态系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在此基础上,农民和村集体
通过流转土地经营权、林地经营权,租赁闲置房屋使用权等方式,发展一二
三产业融合项目,以让渡自然资源和房屋等使用权获得基础收益,以参与或参股产业项目获得增值收益,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旅游、酒店、民宿等产业分享可持续收益。
在安吉县,全域土地整治与“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自然资源综合改革试点”同步推进,在县域系统深度拓展“两山”转化通道。开展竹林碳汇交易试点,截至目前已流转收储竹林84万余亩,村集体年均增收65万元,实现减排量备案14.18万吨。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入市总面积166.7亩,总成交额9307万元。创新土地出让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已出让附带生态增值补偿金的土地59宗,筹集生态增值补偿金5.19亿元。
蔡界村——
“没有土地整治的好政策,我们村翻不了身。”60岁的德清县新市镇蔡界村党支部书记沈炳泉是远近闻名的模范书记。2014年7月,沈炳泉刚上任时村集体一年收入只有十几万元。“全村17个自然村,总面积5.5平方公里,
却没有一块成片的土地,部分农房极度破旧,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通
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蔡界村95%以上的农户搬迁到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集聚区,整治后的4200多亩农用地集中流转建设“运河粮仓·甜原蔡界”等现代化农业产业园。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成为休闲观光农业,2022年,蔡界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将近500万元。
沈炳泉有个得力的助手——土地整治专员章书晨。2022年,德清县委组织部从全县范围内选派能力突出、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年轻干部担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专员。组织保障、队伍建强,德清县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获评2022年省政府督查激励,2023年连续三个季度获浙江省政府“十大工程”五星级评价。
取之于农、用之于农。湖州市创新全域土地整治治理机制,突出群众主体地位,走深走实群众路线。德清采取户主大会、乡贤恳谈会等自治协商新模式,建立村、组、户三级下沉式自治网点,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开展整治。南浔区政府负责人带队对全区9个镇112个村逐镇逐村开展走访和座谈,倾听群众的心声和期盼。长兴县保障群众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让百姓全程参与村庄规划、新村建设、宅基地收益分配等环节。
“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诞生地和美丽乡村发源地,湖州市将继续扛起政治担当,全力投身新时代的‘千万工程。”沈国明表示,未来湖州市将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要求,规范开展跨乡镇全域土地整治,全程把控好村庄规划、项目设计、工程实施等关键环节,在区县范围内统筹乡村产业发展空间,加快释放农村土地资源和空间要素红利。
“全域土地整治解决多维问题、统筹多重目标、彰显多元价值,蕴含的系统治理观、科学自然观、绿色发展观、普惠民生观与‘千万工程高度契合。”洪湖鹏表示,湖州市将继续以全域土地整治系统赋能土地集约、乡村振兴和城乡均衡发展,加快形成具有湖州市辨识度的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标志性成果。
时针回转。2018年9月26日,“千
万工程”荣膺联合国最高环保荣誉“地球卫士奖”。在纽约联合国总部,裘丽琴捧起奖杯,自豪地向全世界分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时针向前。5年后的今天,裘丽琴对记者说:“湖州农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乡村更美丽。”是的,奖杯更加璀璨…… (摘编自《中国自然资源
报》2023年11月30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