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月兰
劳动力供给不足、工匠型人才紧缺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推进与工匠精神相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方向。工匠精神是一种优良品质和高尚修养,是社会发展的内驱力,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体现,现已成为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关键要点。工匠精神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提高关注,学生协同配合,借助文化课程全方位渗透,以此来达成持续提升的目的。本文以中职语文课程为例,详细阐述了借助语文教学渗透工匠精神的路径。
工匠精神,古已有之,且与当代工匠精神一脉相承。语文课程包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其中不乏对工匠精神的体现,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工匠精神元素,是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深耕语文教材,从显性和隐性两个维度挖掘有效素材,结合工匠精神的内涵探寻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突显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专心专注、超越自我等优良品质,利用课程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工匠”,感悟“工匠精神”。
例如,庄子所著《庖丁解牛》是一则寓言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名丁的厨师,运用其优美、精湛的技术,在梁惠王面前游刃有余地宰牛的故事。在庄子的笔下,呈现的是庖丁解牛的精湛技艺,而一个普通的厨师将宰牛这件小事做得出神入化、奇妙无穷,体现的是专心专注、精心精致、巧思巧为的高超智慧,这便是工匠精神。教师可借助该故事的深刻内涵渗透工匠精神,让学生知道“解牛”的背后是精湛的技艺,而精湛的技艺背后是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是对技术的超越,是对细节的改进,是灵巧构思、匠心独运,是心无旁骛、知行合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直白的讲授方式并不利于达成预期效果,学生要主动探寻,亲自体验,汲取工匠精神的内核,接受正面的观念和行为引领,如此才能发挥工匠精神的熏陶作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创设多元教学情境,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氛围,利用讲故事、析案例、看视频、赏作品、读著作等方式渗透工匠精神,多视角呈现不同领域的工匠面貌,多层次感知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创设教学情境要融合课内外资源,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联系现实生活,延展教学范围,诱发学生深刻思考,使其理解工匠精神在职业、行为中的具体体现,学习“工匠”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表现,真切体验工匠精神。
例如,《“探界者”钟扬》一文展现了我国新时代科研人員的工匠精神,为了弘扬钟扬的科学探索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和爱岗敬业精神,在课文教学时创设不同的情境:首先,导入环节播放“感动中国2018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视频片段,出示对钟扬的颁奖词,并利用微视频的方式介绍钟扬,引入人物经历、突出贡献等关键信息,融合相关图片和新闻素材,让学生了解本课主人公“钟扬”的故事,初步感受钟扬所具有的工匠精神。然后,在课文阅读时指导学生结合小标题梳理文中所描写的主要事迹,探究人物事迹背后的精神追求,直观感受钟扬的崇高精神,并与人物的言行联系起来,从钟扬个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上升到新时代科研人员的工匠精神。最后,拓展《大国工匠》纪录片,建议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自行观看,了解更多领域的“工匠”及他们的故事,感受大国工匠们对自身职业的无限热爱与对产品的精雕细琢,丰富对“工匠”的认识,树立良好的职业观和价值观。
工匠精神渗透离不开实践活动,通过适宜的实践活动可深化工匠精神的熏陶效果,促使学生积极弘扬工匠精神。实践活动可从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一方面,引导学生寻找身边的“工匠”,搜集与之相关的故事,以口头讲述或书面表达的方式呈现出来。如此既能让学生关注到生活中的人和事,知道“工匠”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工匠精神”支撑着各行各业的发展;又能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使其理解爱岗敬业、持之以恒、精益求精、开拓创新等工匠精神的本质,从情感上认同工匠精神,从行为上践行工匠精神。另一方面,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拓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诗文朗诵、主题演讲、情景表演、人物采访、社会调查及职业体验活动,利用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指引他们宣扬、践行工匠精神,成为具备敬业精神、创新意识、协作能力的时代青年。
例如,高教版语文教材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十分丰富,基于渗透工匠精神的目的,设计“寻找身边的工匠”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调查身边的“工匠”,完成一次采访,并撰写实践报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参与实践,自行设计实践方案与采访大纲,按照方案完成调查和采访任务。综观学生的实践成果,他们选择了各行各业的“工匠”,有奋战在技术岗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人,有在教学岗无私奉献的教师,有坚持弘扬民间手工艺术的艺人,有隐没于城市角落的“老匠人”……学生在本次实践中收获颇丰,各小组利用文本或PPT(幻灯片)展示了实践成果,呈现了工匠们的敬业、求真、创新、坚持、专注的优良品质,分享了真实的实践感想,交流了对“工匠”和“工匠精神”的认识,班级内形成了浓郁的工匠精神氛围,深化了渗透效果。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教学引导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情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需要教师正确理解其内涵,认清工匠精神与学生发展的必然联系,从主观层面认同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从客观层面做好语文课程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同时,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方面渗透工匠精神,深度开发教材资源,合理拓展课外资源,从情感目标中体现工匠精神的内涵,通过正面引导激活学生的积极情感,让语文听说读写活动成为学生理解、感知工匠精神的载体。教师要及时了解工匠精神渗透效果,借助师生对话、人物评析、实践活动等途径了解学生对工匠精神的态度,结合日常观察与学生的实际表现,判断他们是否具备敬业、专注、创新、坚持、求精等品质,鼓励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提升,不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中职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和品德修养塑造的关键时期,他们承担着时代的使命,面临着社会的考验,既要接受专业的技术技能培养,又要具备良好的工匠精神素质,如此才能适应个人成长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语文作为中职文化课的核心课程之一,借助教学过程渗透工匠精神是必经之路。教师要做好正确引导,探索适宜路径,让学生在工匠精神的浸润下,努力实现个人理想与国家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