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企业融资创新机理及路径探析※
—— 基于全生命周期理论和硅谷银行事件视角

2024-01-09 03:43徐晓明
现代经济探讨 2023年12期
关键词:硅谷科创融资

徐晓明

内容提要:科技创新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是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是助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企业发展离不开金融工作的支持。以科创企业为主要客户对象的硅谷银行,曾通过提供高效、灵活的特色金融服务,孵化培育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其突然倒闭造成一些科创企业和科创投资机构在美融资渠道收紧、成本增加等负面影响,并将重塑全球科创发展格局。紧抓中国科创企业离开美国市场的窗口期,运用全生命周期分析理论,对特色金融支持科创企业的融资机理及路径进行深入分析,着力破解中国科创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以创新高效的特色金融支持,为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

一、 引 言

科技创新是中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科技创新企业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金融是助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科技企业发展离不开专业、特色金融的支持。如何构建多层次、全覆盖、高效率、可持续的多元化科创金融生态体系,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金融领域推动实践探索和深化理论研究的方向与重点。金融支持需要紧扣高质量发展这一时代主题,紧紧围绕科创实体企业需要,面向科技创新企业提供多种选择的金融支持模式,持续加大科创金融服务力度,着力破解科创企业融资中的痛点、难点与堵点,从而以创新高效的特色支持,更加自觉地服务于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推动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金融动能(王天宇,2022)。

近年来,中国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不断加大,其中银行信贷发挥了主渠道作用,并在投贷联动、培育发展风险投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通过对金融体制的改革,完善国家现行的金融体系,优化并完善金融相关的法律规范,进而对企业的投融资行为产生深远影响(迟鹏伟和丁毅,2022),在助力科创企业孵化培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向科创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灵活多元的金融服务,支持这些企业培育、成长和发展。国际上,在科创企业的金融支持方面,以美国硅谷银行为代表的商业类银行,曾有效支持了科技创新企业的发展,但其突然倒闭,使科创企业短时间内在美融资难度增大。因此,需要深入剖析并借鉴硅谷银行为科创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支持业务模式。从金融角度来看,作为现代金融主体,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服务科技创新、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支持全生命周期科技创新活动,从而逐步形成“科创-产业-金融”良性循环,这既是落实国家战略的宏观需要,也是推进金融科技进步、提升内生发展能力的内在要求,更是拓展客户基础、培育新业务增长点的现实选择(王昭亮等,2022)。本研究对中国金融如何高效支持科创企业发展以及科创企业的融资生态机理进行系统性分析,并提出相关路径探索启示。

二、 硅谷银行事件将重塑全球科创发展格局

1. 硅谷银行事件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其主要业务是通过向科创企业提供高效灵活的金融服务,支持其创建和成长。它是一家州立商业银行,在加利福尼亚州和马萨诸塞州拥有17家分行,截至2022年底,银行总资产约2090亿美元,总存款约1754亿美元。硅谷银行以服务风险投资起家,发展中不断扩展服务范围,包括为创业企业提供融资,并为已经成熟的客户继续提供特色服务(王昆和王伟,2023)。此前,硅谷银行是全美排名第16位的银行,规模适中,具有明确的特色和业务定位。硅谷银行专注于面向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和融资业务,以及与其相关的潜在风险投资等业务。此外,硅谷银行还提供行业领先的数字银行服务,如全面的网上银行服务、移动银行服务等,以及其他金融和商业服务,如支付处理、财富管理和信用卡服务。硅谷银行还有一个独特的创新平台,即通过与企业家和技术领导者合作,作为一个创新中心来探索新的业务领域,以帮助硅谷银行的客户提升商业能力,促进商业和社会的发展。

硅谷银行事件爆发后迅速波及全球,并产生了持续性、长期化的影响。硅谷银行作为一家主要服务科创企业的中小型银行,为全球以美元融资的初创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便利程度居行业首位,且很少有其他类似业务模式的银行。其突然倒闭对全球初创科技企业相关的投融资活动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将会对全球科创企业进入美国资本市场融资上市的信心产生重挫。与此同时,中国大量科创企业和科创投资机构也是硅谷银行的重要客户群体,本次事件对中国科创企业和科创投资机构也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并导致融资渠道收紧、成本增加、估值下降,从而造成科创企业活跃度下降、创新能力不足的长期性影响。

2. 中国科创企业在美融资变难

硅谷银行主要服务客群是科创类企业,是刚创业起步的科创企业首选的重要融资渠道之一。硅谷银行业务出现停滞,导致在美国市场科创企业融资渠道受限、融资来源减少,企业不得不寻求其他更高成本的融资渠道,从而增加融资成本,最终造成科创企业融资难度会持续增加,也进一步加速了2023年美国资本市场进入衰退期。

对美国美林投资时钟(1)通过经济基本面与流动性表现将经济周期分为衰退、复苏、过热和滞胀四个阶段,具备像时钟一样运转的特征,有助于识别经济中的重要拐点。的周期性分析可以发现(彭柏中和白剑,2022),美国在2007年之前投资周期相对稳定在2到3年时间,但从2007年之后,基本处于一年一变的状态。2022年美国通过一系列加息带来的滞涨期即将结束,硅谷银行的黑天鹅事件加速了2023年美国资本市场进入衰退期的态势,美元资本投向科创企业的积极性整体呈下降趋势,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科创企业在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难度。

同时,硅谷银行事件将造成对美国科创环境的信心不足,促使中国科创企业逃离美国市场,或将成为长期持续事件。尽管硅谷银行事件发生后,美联储和瑞士央行等快速推出救助措施以缓解短期恐慌,但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同质性和传染性,公众储户第一时间会选择将存款转存向风险较低的大型银行机构。储户对硅谷银行发展信心受挫,必然会选择安全稳定的金融服务体系,这将加剧对中小银行的挤兑。加之此次风险问题将迫使欧美金融部门向更严格的监管方向改革,下一步美国加强金融监管将是大概率事件,势必对科创企业融资带来影响(王钟秀,2018),从而催生大量中国科创企业选择寻找其他融资渠道,且这一现象将会是长期持续性事件,这为全球科创产业发展格局带来重塑的机会窗口期。

3. 对中国科创企业影响覆盖面广

硅谷银行事件覆盖近5000家中国科创公司,涉

图1 美国美林投资时钟下资本投资的周期性分析数据来源:世界银行网站。

及资金规模超1600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科创投资市场的资金来源通常分为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美元基金出资人更注重企业成长空间,看的是长期收益和效益;人民币基金则希望为地方政府带来产值增加、就业增加等,主要看短期收益和社会效益。2022年科创系列基金募资规模约为7200亿元,其中美元基金1300亿元,人民币基金5900亿元(2)数据来源:国盛证券研究所。。人民币基金投资科创企业的资金规模大约估算为200亿到500亿元水平,最高占全部资金规模的9%,说明中国市场人民币基金对科创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严重不足。因此,在中国科创投资市场中,美元基金是科创投资融资渠道的主要来源。一般情况下使用美元基金获得融资的科创企业,基本都会选择在硅谷银行开户存款。

从科创企业融资资金使用周期来看,一般资金使用周期会持续3年时间。根据市场数据初步估算,过去3年美元基金累计投资中国科创企业达到4959家。2022年中国风投机构募资完成的基金中美元基金规模为1300亿元,这部分风投资金大多存在硅谷银行。除了美元基金存款之外,因硅谷银行存款利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科创企业也普遍会选择将现有资金存在硅谷银行。硅谷银行储户平均存款金额为461.6万美元,若按4959家科创企业数量测算,中国科创企业在硅谷银行的存款金额总规模达到1602亿元,占全部科创企业融资总规模的22%。由此可见,本次硅谷银行事件对中国科创企业和科创风投机构均产生深远影响,未来会有更多科创企业选择避险离开美国市场,回归国内市场。

图2 2020-2022年美元基金投资中国科创企业数量测算注:根据中国科创企业平均融资额度与美元基金规模计算整理。

图3 中国科创企业存款分布注:根据中国科创企业年报计算整理。

4. 中美科技在金融层面“脱钩”加剧

在中国科创企业在美融资规模和信心双降的背景下,中国科创企业赴美上市或融资意愿也随之降低。中国科创企业为了从海外融资,会选择在硅谷银行开设离岸账户。过去,中国企业需要开立离岸银行账户才能用外币向海外投资者筹集资金,很多美国传统银行往往无法对中国初创企业开出离岸账户,所以中国初创类企业的第一个离岸账户基本在硅谷银行开立。随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科技企业长臂管辖日益严重,2022年美元基金规模为190亿美元,相比2021年下降了58%,这表明美国基金对中国科创企业投资显著下滑。在此情势下,硅谷银行事件爆发,中国科创企业和科创投资机构资金将会回流香港市场和国内市场。中国企业利用美国资本市场出海、赴美上市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也将减少,最终会进一步加剧中美科技产业在金融层面的“压制性”脱钩举措(周琪,2022)。

图4 2020-2022年美元基金募资规模(单位:亿美元)注:根据美国科创融资网站信息计算整理。

未来外币美元基金规模会持续下降,科创企业为了降低融资难度和成本,在缺少国内金融支持渠道的状态下,将会进一步被动降低企业估值,从而导致中国科创企业陷入整体估值随之下降的恶性循环。因此,中国有必要出台类似硅谷银行的多元特色金融业务支持模式,以服务于中国科创企业赴美融资意愿下降后的替代方案选择,从而确保中国科创企业融资需求得到满足,以便进一步助推科创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

三、 科创企业的全生命周期融资机理分析

企业基本融资方式包括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在传统经济模式下,大多数企业习惯于债权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辛金国等,2023)。随着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经济登上主流舞台,越来越多的科技企业需要股权融资来获得实现发展壮大的资金需求。一方面,大部分新兴科技企业都是轻资产模式,缺乏抵押物,通过债权融资获得的资金量十分有限。另一方面,新兴科技企业初期投入大,收益产出不确定性高,且没有成型的模式可以参考;而一旦通过市场验证,商业回报增长相对可观,这基本符合股权融资的对象——市场风险投资机构的投资偏好。因此,充分利用融资市场保障现金流安全,是每一个科技企业和核心管理团队的必修课。

当下,面对不稳定的国际政治局势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宏观经济发展环境,融资能力已经成为科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融资带来的资金保障及可能附加的规模效应和战略资源等,将帮助科技企业高筑墙、广积粮,经历并跨越从技术产品化、产品商业化、商业规模化这漫长链条上的一个又一个考验。

1. 科创企业融资策略三要素

(1) 明确融资对象。融资对象的定位是展开市场融资的起点,科技企业应该面向哪些投资机构开展融资,即要回答好“从哪里获得融资”的问题,这首先需要梳理企业的融资目标。同样是从市场获得融资以规模化发展,不同阶段的科技企业融资目标会略有不同。常见的包括“快速补充现金流”“引入产业资源,扩充业务场景或加强供应链生态”“优化股东背景,帮助签约大客户及吸引高阶人才加入”“垫高估值,方便后续上市等资本运作”等。但在同一轮融资里,这些目标往往难以兼得,企业必须有所取舍,围绕第一优先级目标去判断最适合的融资对象。

第一,VC/PE(市场化财务投资机构)。市场化运营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是最主流的财务型投资人,按照投资阶段的侧重又可以细分为VC和PE。他们以追求财务回报为主,最大优势是结构扁平、机制灵活、决策迅速。当资本市场火热、风口正盛的时候,他们能够很高效地给出良好的估值定价和投资额度。如果企业单纯地只是想扩充现金流、提升估值,在合适的时机下,这类机构是最直接、最佳的融资对象。

关于VC/PE的核心话题是币种。需要回答好“究竟是拿人民币还是拿美元”的问题。考虑到资金端属性、管理团队背景、退出市场成熟度构成等因素,不同币种的基金风格天然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只从融资的本质意义看,VC/PE的逐利性决定了他们是科技企业最好的资本杠杆。宏观来看,美元基金喜欢布局广、周期长、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模式,呈现出资金体量大、估值区间宽的特点;人民币基金更喜欢行业地位、财务表现和上市确定性都较高的中后期项目,如果是早期项目(指未产生规模化收入的阶段),则对行业与国家政策的匹配性及估值水平较高的项目进行筛选。近年来,地缘政治冲突持续影响着中美资本市场,两地上市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选择美元还是人民币,要结合科技企业所处行业、发展阶段和资本市场环境动态地判断。市场化投资机构是目前数量最庞大、专业度相对较高、大多数创始人接触频率最高的一类融资对象。

表1 不同融资导向比较分析

第二,战略投资方。近年来,产业投资人、战略投资人越来越成为一级市场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资金充足、自带资源、战略附加的特点受到了很多科技企业的欢迎。甚至有企业在不缺钱的状态下,为战略投资方单独开展一轮融资,互相绑定、强强联合。战略投资方与VC/PE等市场化运营的投资机构最大区别在于,其通常不以逐利为第一目标或唯一目标,更看重业务上强强联合的价值。因此,战略投资更倾向于联合业务部门与投资部门一起考察同一标的,决策机制稍复杂,在估值和条款谈判上也更强势和有底气。从投资方的定位来看,我们将战略投资方分为产业链战投、渠道型战投和竞争要素互补战投三类,其典型投资人及注意事项等详见表2。

表2 战略投资方类别划分与注意事项

第三,政府背景基金。中国风险投资起步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最早几乎是亦步亦趋地学习美国模式,从业人员也多为硅谷银行等美国风投学徒。经过近30年的发展,中国风险投资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和道路,中美一级市场呈现出越来越多的不同。最大的差异之一是资金来源和参与主体的构成。近几年,政府背景的投资机构和基金越来越成为一级市场的主力军,尤其是芯片、先进制造等国之重器领域的超大型项目背后都能看到“国家队”基金的支持。

一般来说,狭义的政府背景基金包括政府产业直投基金和政府引导基金。前者是指政府直接以财政拨款投资于相关产业;后者是指政府投资一部分资金,并吸引有关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以股权或债权的方式共同投资于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广义的政府背景基金还包括国企的投资部门,因为其资金也具备国有属性。以2002年中关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成立为开端,近些年各类国资基金呈现爆发式增长,目标规模千亿以上的引导基金将近20支,百亿以上的引导基金数量众多。不论是国央企投资部,还是国家级引导基金、地方政府引导基金,对创业企业都具有无可比拟的背书效应,同时还可能带来产业协同资源(陈新艺,2022)。因此,关注“国家队”基金的动向,争取更多的投资支持,是越来越多的科技创始人随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而必修的功课。

(2) 确定投入资源。融资是个耗时耗力的系统性工程,完成一次成功的融资,不仅意味着补充了现金流、实现了资本市场信赖和支持,可能还会帮助科技企业找到业务协同的合作伙伴。为了实现成功融资这一目标,科创企业需要投入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

第一,人力资源:融资必须是“一把手”工程。选择真金白银押注企业前途的投资人是科创企业重要的阶段性盟友,是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加速器。因此,达成合作前的大量材料准备、沟通交流等工作,科技创始人必须作为第一责任人全程参与。对内,盯进度、抓关键细节;对外,始终作为主力展示企业形象、正面影响投资人的决策。

科创企业创始人需要搭建融资工作小组以适应各个阶段的工作需求。在融资开始前,创始人应该搭建一支工作小组,通常包含企业融资负责人(常为董秘、行政负责人、财务负责人等)、企业财务负责人、外部财务顾问和律师等。不同角色在材料准备、路演、尽调、协议谈判等不同阶段各有分工,互相配合。

第二,时间资源:对融资期和非融资期两种状态的时间投入做黑白分明的切割。科创企业需要持续完成不同挑战,时间无疑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在融资开启的3~6个月内,创始人在保证业务不停顿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向融资目标投入时间,并带动融资工作小组的所有成员专注高效地推动进度。

(3) 融资的关键影响要素是内因与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到底哪些因素决定了科技企业融资顺利与否,融资目标的达成是外因和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资本市场的好坏是外因,企业的融资策略是内因:

融资结果=资本市场(外因)× 企业策略(内因)

融资策略是关于面向投资机构、投入人力资本、最终取得融资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其中外因又分为两个层面:一级市场股权投资整体的热度和企业所在细分赛道的投资热度。当一级市场交易活跃,投资人投资频繁,且企业又处于受关注的“风口”赛道时,融资工作会更加顺畅。但外因是不可控的宏观因素,资本市场热度高低起伏受许多方面影响,融资策略是企业在细分赛道自身可把握的因子。

2. 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融资需求

科创企业发展往往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中,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贾颖和钟美,2021),可以将科创企业发展周期划分为九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的科创企业在融资需求方面均有所不同(见图5)。

图5 科创企业不同生命周期的融资需求

在形成前期、形成后期和成长前期三个阶段的科创企业更多需要天使投资、风险投资,青春期和盛年期的科创企业则更多需要股权投资、银行信贷和上市IPO等,随着科创企业走向成熟,将逐步增加并购、增发、配股、投资规划等方面的需求。通常情况下,科创企业往往处于发展周期的形成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等几个长周期阶段,所以科创企业需求较高的融资服务为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三种方式。在明确科创企业处于发展周期的制定阶段之后,即可确定其所需的融资服务模式,正式启动融资计划和方案。

3. 制定融资计划

充足的资金投资对于科创企业成长发展至关重要,是科创企业实现业务扩展蓝图的底气和筹码。如何确定每轮融资向资本市场筹集更多的发展资金,主要从两个维度做统筹:第一,实际融资需求;第二,取得融资数量。

(1) 实际融资规模需求。对于科创企业,现金流安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一般来说,能够保证12个月以上业务运转需求的资金储备是较为合理的;如果市场环境动荡、经济下行,资金储备能够保证18~24个月的业务运转更为稳妥。因此,现金流状况是衡量融资规模的第一把尺。每轮融资时,企业创始人必须面对的一个经典问题是“通过本轮融资,企业能够发展到什么阶段,或走到哪一个业绩里程碑”,因此,融资规模需求的第二把标尺是业绩里程碑。

(2) 能够获得的融资额度。融资额度=估值×稀释比例,这个公式客观反映了企业现阶段能够在市场上融到的资金额度。估值是多因素约束的复杂指标,在估值确定的前提下,稀释比例决定了融资金额的大小。种子轮、天使轮的稀释比例一般较高,A轮及以后稀释比例多为10%上下。资本市场活跃时,科创企业可以将稀释比例适度提高,好融资时多取得融资实效成果。

4. 融资实施步骤

一般来说,科技企业的融资工作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准备融资相关材料,定义目标投资人并做预热性沟通。

第二阶段是路演及与投资机构深度沟通,推动意向投资人立项并辅助其做Pre-DD(正式尽职调查前的基础研究)。

第三阶段是TS谈判及正式尽调。有的投资人安排自己机构的法务和财务团队进行尽调,有的投资人倾向于聘请外部第三方机构,这取决于投资机构和项目的具体情况。

第四阶段是投资决定通过后,进行交易文件的起草和条款谈判。

第五阶段是办理交割。达成交割条件,完成增资及工商变更。

理想情况下,融资流程一环扣一环,企业花费3~6个月完成一轮融资。但实际上,大量企业的融资周期是偏离这个标准区间的。有的企业一个月就完成了融资(更多见于种子轮、天使轮的早期企业),有的企业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还没有达成目标。

四、 创设多元化科创企业特色金融支持的路径探析与启示

一般意义上,“不可能三角”理论起源于货币与汇率政策领域,用于描述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制、独立的货币政策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即三个目标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个,不可能同时实现,实际上在许多其他领域同样存在三元矛盾关系(姜浩,2019)。金融产品投资的“不可能三角”是指高收益、低风险、高流动性三者无法共存。同样地,科创企业融资也面临着“不可能三角”,即估值、速度/确定性及投入资源三个要素无法同时满足最优组合。如果企业追求高估值,那么就要忍受周期变长、交易难度大的风险,需要持续投入人力和时间资源;如果企业希望速战速决,就要放弃对高估值的要求;如果企业不愿意投入人力时间,就可能无法得到好的估值和条款,融资确定性也会大幅下降。因此,针对科创企业全生命周期成长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探索创设高效、灵活的多元特色金融支持有效路径,是促进科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1. 探索中国“类美元风险投资基金”风格的科创基金培育“形成期”科创企业初创需求

鼓励大型商业银行或股份型银行探索适合科创融资需求、支持科创企业发展的“类硅谷银行”模式。2016年4月21日,银监会、科技部、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近些年,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等开展投贷联动试点的银行,纷纷推出具有特色的投贷联动业务模式。未来,投贷联动的模式还会进一步推广,这对于商业银行资管业务来说,正是拓展业务模式的机会期(朱兆平,2020)。如此,实现硅谷银行的职能替代,反吸国外科创人才和科创企业存款。探索鼓励四大国有银行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科创活跃地区设立专业部门,限定每家资产规模(如不超过2000亿元),资产规模分散到多家大型银行。银行的期限错配等风险问题可参考硅谷银行风险管理机制,避免出现流动性风险,规避硅谷银行这类黑天鹅事件。

探索成立“类美元风险投资基金”风格的人民币科创基金。风险投资成为美国推动创新的主要动力之一。当前美国风险投资发展良好,其原因在于美国建立了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主要包括低资本利得税、广泛使用的税收抵免政策、政府担保和联邦财政投入。美国风险补偿机制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市场与政府相互配合但以市场为主,直接与间接手段相辅但以间接手段为主,服务与监管相互促进但以服务为主(张换兆,2017)。借鉴美国风险投资模式,中国可以探索成立“类美元风险投资基金”,即主要以科创企业为投资对象,重点关注企业成长空间和长期收益的风投基金,投资风格类似美元基金的人民币科创基金,以替代中国科创企业对美元基金的融资依赖。借助金融机构改革的窗口期,学习美元风险投资基金风格,成立“类美元风险投资”的人民币专项科创基金,为科创企业创造更便捷的金融政策支持,以培育科创企业成长空间为关键考评指标,而不以短期产值或收益为考量。

2. 多元提供一揽子金融鼓励政策助力“成长期”科创企业发展

抓住中国科创企业离开美国市场的机会,出台吸引外资投资的激励政策与措施,进一步吸纳外资进入中国市场投资科创领域。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强调要扩大享受税收优惠的新创企业范围,配套出台相应鼓励研发创新等税收政策(李聃和陶正祥,2021)。从硅谷银行业务创新发展模式可以看到,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初创企业,硅谷银行也会安排旗下硅银创投公司进行适度的股权投资,一般每家企业的投资金额为100万~400万美元,以便在企业成功创业并实现公开上市或被购并时获取较高的资本增值,对高风险进行补偿。

借鉴硅谷银行模式,在人民币资产愈发显示出投资价值的时刻,继续坚定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全球资产的多元化配置提供新选择,突出中国市场是全球资产避风港的作用。鼓励离岸人民币投资中国科创企业,吸纳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市场。借助本轮深化金融改革的机会,在确保金融监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拓宽外资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领域和范围,确保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有资产可投,同时满足外资快速退出的需求,将是进一步吸引外资进入中国市场的重要前提。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为科创企业不断成长壮大提供更多支持。

3. 以国家特色金融战略优势为支撑打造“成熟期”科创企业创新高地

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全球创新中心,发挥香港创新金融优势,吸引全球更多科创人才和企业在粤港澳孵化并上市。周友良(2021)通过分析金融支持与国际科创中心的运行机制,总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面临的发展情况,根据金融支持与科技创新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了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财政支持政策、金融和非金融机构的融投贷服务、进一步加大金融开放力度等相关政策建议,以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国可以考虑抓住美国本轮科创产业调整的机遇,加大粤港澳大湾区各项制度改革力度,深度推进大湾区一体化发展,着力吸引美国等发达国家创新人才来华创新创业,将深圳的先进制造业、香港的创新金融、广州的科教资源、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宜居环境与全球创新人才深度融合起来,共同推动国家创新发展。

为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发展,大湾区各级政府需要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支持,以促进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器和创业板的发展;大力发展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平台,注重其专业化和定制化的发展;积极推进创业环境政策的改善,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高市场透明度和效率等,为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提供支持;加强公共服务建设,构建优质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便捷的创业就业、融资申请、科技转化等服务;鼓励和推动不同领域的产业和人才之间的跨界交叉,加强知识与技术的交流与转化,促进创新创业实现飞跃式的发展。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创业,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4. 加大金融对科研成果和创新技术转化前瞻应对科创企业“衰退期”

进一步提升金融对科研创新与技术引进转化支持重视力度和投入力度,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鼓励以金融资本引进国外科研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孵化落地完成市场化的成果转化。一是加大对科研投入和创新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科研和创新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资金补贴等政策措施,为科创企业提供更多底层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二是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在全球科创产业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科创企业面临诸多市场竞争、资金成本压力和企业衰退风险,应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在科创产业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科创人才交流、国际合作项目、技术引进孵化等方式,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科研技术成果落地中国市场,推动科创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实现迭代创新发展。

加强吸引外资能力,出台吸引外资投资的鼓励政策与措施,鼓励离岸人民币投资中国科创企业,吸纳全球资本投资中国市场,借助本轮深化金融改革的机会,在确保金融监管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拓宽外资在国内市场的投资领域和范围,确保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后有科创项目可投,同时,科创企业可以获得更多融资渠道,将是进一步吸引外资支持科创企业发展需求的重要前提。

猜你喜欢
硅谷科创融资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5月重要融资事件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