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 跃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福建漳州 363105)
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经阶段,而新型城镇化则是中国城市发展确凿无疑的大方向,强调人与生态、环境、设施的优质融合[1]。但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街道路权分配之间的冲突逐渐激烈,绝大部分街道的主导权和优先权还是体现在“车”上[2]。随之而来的问题是街道交通的无序,街道环境的恶化,街道活力的丧失。究其原因,是街道设计或者更新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街道是城市最基本的公共产品,是城市居民关系最密切的公共场所,也是城市历史、文化重要的空间载体[3],如何处理好人、交通、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和谐发展,已成为目前城市街道更新研究的首要工作。
完整街道(Complete Streets)理念是美国城市为保障街道上所有交通方式及所有出行者的通行权,满足出行需求和安全要求而提出的一种新兴理念[4]。理念坚持完善公共交通和行人设施,鼓励人们步行、骑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5],这与目前我国倡导建设低碳城市、绿色城市的目标不谋而合。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随着人口的增加,建设的增量,现有道路的使用情况已不能满足各方的需求,完整街道理念对开发区街道更新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构建时间、依据、价值和功能4个维度来确定本阶段更新研究的目标街道:南滨大道厦大段。该段街道从开发区第一医院到厦大附中为止,街道宽45 m,路段总长3 537 m,范围包括道路红线以内以及道路两侧15 m宽度防护绿地,总面积为26.6 ha,是开发区集交通、生活、景观、商业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最高的路段,见图1。该路段的4个特征是:①时间长。路段破坏较严重,且设施不完善,更新的必要性最高;②依据强。路段横断面建设需要依据控规进行调整,更新的可行性最高;③价值高。路段作为“窗口”,有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更新的重要性最高;④功能全。路段周边功能较多,人车活动较多,矛盾较突出,更新的紧迫性最高。
图1 南滨大道厦大段位置
参照完整街道完整性的组成内容[6],南滨大道厦大段的调查分析框架可由4个方面构成:服务对象与时间、功能、空间和制度。其中服务对象与时间的调查是基础,功能、空间和制度的调查是重点。每一方面都有明确的调查方向,并且具备针对性强的调查内容。依照以上的调查框架,对南滨大道厦大段进行现场踏勘、问卷调查、资料搜集等活动,分析出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设定了更新的方向,见表1。
表1 调查分析结果
南滨大道厦大段的更新采取分段和分层结合的策略。分段策略体现针对性和差异性。分层策略体现逻辑性和全面性。
分段策略是依据不同的人口类型,不同的周边功能,不同的流量分布,不同的街道印象以及呈现的问题来有针对性的划分路段,使各路段的更新重点突出。
通过对南滨大道厦大段街道印象词的记录,目标街道被划分为4个路段:医院至北门段(受医院影响)、北门至中门路段(受学生出行影响)、中门至南门路段(受商业分布影响)以及南门至附中路段(受幼儿和中学生上下学影响),见图2。
图2 分段示意
具体的改造方法是从不同路段的使用人群结构、高峰时间点和街道配置出发,总结各段街道两侧不同的问题,最终从更新方向、更新重点和更新设计3个方面给出了建议。例如,图3便是北门至中门路段的整体更新策略。
分层策略由引点、连线、构面和筑体4个维度组成,分别以针对性、连续性、整体性和可行性为各维度的出发点,突出街道“以人为本”的内涵。
3.2.1 引点层面
该层面从微观视角出发,针对所有使用者,保障他们出行的基本需求。包含的内容具有独立和非线性的特征。其中分节点、分时间进行弹性更新,更是体现了这一层面具有针对性的特点。例如,对南滨大道厦大段的矛盾冲突点进行综合的更新,重点对特殊时段的街道场景做出弹性更新策略,见图4。
图4 街道场景弹性更新策略
3.2.2 连线层面
该层面呈现中观视角,通过梳理场地内部的功能,保持其连续性,创造有机交流的可能。包含的内容具有逻辑上的线性特征。主要改造内容:对交通的梳理,保证街道通行顺畅;对景观的营造,从不同角度进行景观设计,形成多维互动的街道绿廊;通过雨洪管理来解决路面积水问题,达成绿色生态的目标。
针对南滨大道厦大段不同人群的出行情况进行交通梳理,使之连续、通畅,并给出通行意见。在雨水管理方面,通过处理排水沟、设置下沉绿地和完善雨污设施来实现生态、绿色的目标。在景观营造方面,采取整体环境治理和多角度设计来进行改造,连续的景观界面既统一又富于变化,见图5。
图5 多角度景观设计策略
3.2.3 构面层面
在对内部“线性”要素处理后,从宏观视角发挥街道的整体性作用,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更新。例如,对设施进行整体智慧化改造,促进更加便捷、绿色的出行;对交通系统进行完善,比如停车空间、等待空间等,形成完整的人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最后对总体改造进行整理,梳理项目与外部的关系,见图6。
图6 设施智慧化策略
3.2.4 筑体层面
这是管理视角,是整个策略体系得以正常执行的保障。通过政策文件和民俗公约支撑街道更新工作,体现了更新的可行性。具体来讲:一是通过相关规划和设计来控制。比如出台更加详细的规划、制定更为详细的街道设计导则等;二是制定地区街道措施,调动多方积极性。比如搭建公众参与与专家交流平台;三是商定共建共营共管制度,对各方面的操作进行保障;四是预留未来街道的设想空间,应对社会的变化。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街道更新将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内涵的建设,这对解决目前“以车为主”所带来的街道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完整街道理念下的更新要点逐渐受到大家的重视,这对于街道的更新有着积极地理论指导意义。通过对南滨大道厦大段的更新研究,摸索出分段与分层的实践方法,将给整个开发区的街道建设带来社会、经济和文化上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