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

2024-01-09 13:54邵平宇陈向红
华文文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英译本严歌苓馆藏

邵平宇 陈向红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间的迁移成为常态,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华裔移民作家随之涌现,创作出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且蜚声海内外。洪治纲表示,海外华人文学中的移民生活书写必将成为海外中国文学表达的重要内容,并有效体现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丰富多元的生活履历和生存形态。①由此可见,海外华人文学这一特殊书写类型在展示中国文化和展现中国风采等方面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并因此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严歌苓是享誉世界文坛的海外华人作家,其作品极具叙事艺术,富含哲思且寓意深刻,多次荣获国内外各类重要文学奖项,并被翻译成法、荷、西、日等多国文字。目前学界对严歌苓作品的英译研究主要集中于文本内部,如朱健平、邹倩②受萨义德东方主义启发,试论《扶桑》在英译过程中双重东方化形象的建构。隋晓冰、宋馨培③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探索《小姨多鹤》的译者如何通过翻译为读者还原诸多别具情致的女性形象。朱振武、刘文杰④则探讨《金陵十三钗》的译者如何在深度忠实原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英译原作。然而,有关严歌苓作品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基本阙如,笔者只发现戴薇⑤和黄芳萍⑥两位学者聚焦于严歌苓作品的传播与接受,但都仅以《扶桑》为例做了个案研究,并未系统性地梳理并总结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取得了良好的传播与接受效果,堪为海外华人文学的成功典范。对其作品的传播与接受开展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空白,并为海外华人文学,乃至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鉴于此,本文将梳理严歌苓作品(包括中文作品的英译本和英语作品)出版概况及其在世界图书馆中的馆藏量,来展示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译介)概貌。再通过梳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在各大网站和书刊上对严歌苓作品的评论和评分来呈现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情况。

一、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概况

严歌苓的创作大致分为出国前和出国后两个阶段。出国前这一阶段是严歌苓创作的发轫期,此阶段其作品都用汉语创作,影响力较小且目前无相关英译本在英语世界出版。出国后是严歌苓创作的成熟期和井喷期,此阶段其作品的创作语言为英汉双语,所涉题材日趋丰富且影响力显著增大,有多部中文创作的作品经译介传播至英语世界,用英语创作的作品也成功走红,两者均在英语世界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截至目前,严歌苓共有5 部中文作品经译介传播到英语世界。《白蛇传》是严歌苓最早译介至英语世界的作品,由Aunt Lute Books 于1999 年出版。Aunt Lute Books 是成立于旧金山的激进独立出版社,致力于出版全世界被埋没且具有价值的女性主义或跨性别的文学作品,以期促进性别平等和文化互通。《扶桑》首版英译本由美国著名商业出版社Hyperion 旗下专注于东亚文学的Hyperion East 于2001 年推出,一经出版便被美国《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评为2001 年度十大畅销书,还受到《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今日美国报》(USA TODAY)和《观察家报》(The Observer)等海外主流媒体推荐。2002 年,Faber&Faber 出版社也出版了《扶桑》英译本,并于2010年更改封面后再版。Faber&Faber 出版社是英国老牌独立出版社,其作为13 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伯乐,一直热衷于发掘优秀且被埋没的文学作品。《金陵十三钗》先由著名导演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在北美主流商业院线等全球院线放映,一炮而红,先后被丹佛影评人协会奖和金球奖提名为最佳外语影片。在同名电影的助推下,多家出版社相继以不同形式推出了《金陵十三钗》英译本。世界知名商业出版集团——企鹅兰登旗下的Harvil Secker 和Vintage 出版社分别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国际版英译本(International Edition)和普通平装本,坐落于纽约的独立出版社Other Press 则推出了《金陵十三钗》同名电影版英译本(Movie-Tie Edition)。此外,企鹅蓝登旗下的Random House Audio(蓝登书屋有声出版集团)还以有声书形式出版了《金陵十三钗》英译本。《小姨多鹤》英译本则受到企鹅兰登旗下的另一个出版社——Vintage 青睐,于2016 年出版。严歌苓作品长期受到英语世界出版社关注,其最新译介至英语世界的作品是《密语者》,由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的子公司HarperVia 和旗下的有声书平台Harper Audio 分别以精装本,Kindle电子书,及有声书三种形式于2021 年出版。鉴于第一版的喜人销量和良好反响,HarperVia 又于2022 年以平装本形式将其再版。HarperVia 是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的子公司,专注于出版非英语世界文学,旨在让读者能够听到非英语世界国家的声音。该英译本尚未发行便被文学杂志翘楚The Millions 列为最值得期待的文学作品,并在随后的美国亚马逊网站预售中蝉联“亚美文学”销售榜冠军,《纽约时报》更称其为年度最佳惊悚小说。

严歌苓的中文作品经译介后取得了不凡的反响,其英语作品的传播影响也不容小觑。严歌苓用英语创作的小说The Banquet Bug 先后由伦敦Hachette Books 和纽约Hyperion 出版社分别于2006 年和2007 年出版。伦敦Faber&Faber 出版社则将其更名为The Uninvited,于2007 年再版。这部长篇小说深受西方媒体好评,《时代周刊》(Time)用了整页的篇幅推荐该书,英国BBC 广播更在“睡前一本书”栏目将其整本朗读。除此之外,该书还荣获2006 年华裔美国图书馆协会“小说金奖”,并被美国亚马逊网站列为五星级图书。随后该书于2008 年首次被译成汉语,以繁体中文版形式率先在台湾发行并定名为《赴宴者》。2009 年,《赴宴者》的简体中文版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先行出版,并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相继被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四川文艺出版社等中国知名出版社屡次重印再版。值得注意的是,该书还使得严歌苓在英语世界文学场域中积累了一定资本,为其作品今后在英语世界的出版宣传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例如由Faber&Faber 出版社于2010 年再印的《扶桑》英译本一书中,扉页特地注明“By the same author,The Uninvited”(该书由The Uninvited 同一作者所著),旨在实现捆绑销售,促进销量。无独有偶,正在英语世界走红的《密语者》英译本在亚马逊网站的销售页面中,也特地说明了“Yan is fluent in English and her best-known novels in the West are The Banquet Bug(published in the UK as The Uninvited)”(严歌苓运用英语能力熟练,她在西方最出名的小说是The Banquet Bug,该书在英国版本的名称为The Uninvited)。

为了衡量中国文学作品在异域的接受程度,图书馆馆藏量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指标。何明星指出,“图书馆的馆藏对于图书的文化影响、思想价值的衡量是严格的。”⑦本文通过对Worldcat⑧数据库的检索和筛选发现,严歌苓共有7 部作品在世界各大图书馆有一定馆藏量(见表1 和表2)。其中馆藏量最大也最为可观的是《密语者》英译本,其馆藏达521 家。《扶桑》和《金陵十三钗》英译本的馆藏量达三四百家左右,馆藏数量也较为可观⑨。虽然图书馆馆藏量受出版社、译者和经销商等多方复杂因素影响,笔者单以图书馆馆藏量来做对比研究有失偏颇,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横向来看,与万千中国作家作品相比,严歌苓作品的确成功走出了国门,不失为佼佼者。何况《密语者》英译本出版时间仅一年有余,且Harper Via 今年又将其再版,《密语者》英译本的受众读者定会越来越广,其馆藏量也会不断攀升。平心而论,中国文学外译历程仍较为艰难,每年译介到英语世界的中国文学数量极其稀少。在英美国家图书馆的书架上,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翻译作品屈指可数,借阅量更是小得可怜。⑩因此,严歌苓作品被相当数量的图书馆纳入馆藏已实属不易。

表1 严歌苓汉语作品的英译本在WorldCat 上的馆藏量

表2 严歌苓英语作品在WorldCat 上的馆藏量

综上所述,严歌苓作品备受知名商业出版社和优秀独立出版社青睐,取得了不俗的销量和一定的影响力;且有多部作品为世界各大图书馆所馆藏,馆藏量也较为可观,再次印证了其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接受概况

考查文学作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接受情况,首先通过梳理发表在报纸、期刊、杂志以及网络上的书评文章,概括专业读者的评价与接受程度,同时更要兼顾广大普通读者,因为广大普通读者是推动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与接受的重要力量。[11]因此,专业读者和非专业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评论皆是衡量文学作品接受效果的重要维度。

专业读者方面,各大普及性媒体,影响力较大的资深作家或专业评论家,及专业书评网站作为“意见领袖”,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严歌苓作品好评。

1.故事情节。Publisher’s Weekly(《出版人周刊》)称严歌苓的作品充满悬念,故事情节引人入胜(Arivetingtale of suspense)。The New York Times(《纽约时报》)称严歌苓作品完美精妙地探寻了人心奥秘(A deft exploration of the wondrous and inscrutability of the human heart),故事情节优美感人(sensuous)。New Statesman(《新政治家杂志》)称严歌苓作品的故事讲述方式简练得令人吃惊(daunting simplicity)。哈金(Ha Jin)称严歌苓的作品抱负远大,说服性强,且独一无二(ambitious,eloquent,and unique)。

2.人物形象。The Arts Fuse 认为严歌苓作品中的人物令人印象深刻,令其永远无法忘记(never forget the characters)。严歌苓出色的写作天赋经得起考验(testament to her splendid talent)。The Arts Fuse 旨在对包括文学、音乐、和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提供锐评,此网站受到Mass Humanities 资金赞助,并被评为波士顿最具价值网站之一。英国专业书评网站Historical Novel Society 认为严歌苓作品生动刻画了(vividly drawn)许多人物形象,足够惊艳读者(capable of surprising the reader)。

3.读后感受。Kirkus Reviews Issue(《科克斯评论》)称严歌苓作品引起了读者的同感(cries out for reader empathy),并使读者从书中汲取到了力量。The Observer(《观察家报》)称严歌苓是讲故事的好手(great storytelling),通过她的作品可以让读者享受到丝绸、刺绣、茶等东方文化(lets you enjoy silk,embroidery,and tea)。San Francisco Chronicle(《旧金山纪事报》)称严歌苓作品简单却有力量(simple but powerful),书中许多故事场景令人兴奋(electrifying scenes),给读者带来了感官享受(sensuality)。Aimee Liu 称严歌苓的作品是她前所未见的爱情故事(most unusual love stories),人性矛盾犹如华丽锦缎上的一串金子(shimmer like threads of gold in a rich brocade),在她的作品中展现得淋漓尽致。Aimee Liu 既是小推车奖(美国文学界久负盛名的奖项)加冕的畅销书作家,同时也是为《洛杉矶时报》等主流媒体撰写专业书评的评论家。

然而,严歌苓作品在众多专业读者的好评中也不乏批判与质疑之声。Library Journal(《图书馆杂志》)称严歌苓《扶桑》的历史背景设定复杂(historical setting is intriguing),故事情节晦涩难懂,并建议有强烈购买欲望和兴趣的读者才去购买(Purchase only where there will be a strong interest in the subject)。严歌苓创作灵感大多来于历史事实或真实事件,而《扶桑》正是基于早期旧金山华裔移民的史实而写,而英语读者未免对这一段历史感到生疏,不了解其中的一些情节也情有可原。

普通读者方面,来自Goodreads 和Amazon 的多条普通读者评论都对严歌苓的作品表示了肯定。有的认为严歌苓作品打破了他们心中对东亚的刻板印象(disturbance to stereotypical notions of East Asian);有的认为严歌苓作品中的故事情节既诗情画意(poetic and beautiful),也触人心弦;还有的从中感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difference of cultures can be felt very well),甚至爱上了中国食物(you’ll love mantou and noodles)。从亚马逊网站的打分情况来看,反响最佳的是《扶桑》第一版英译本和《金陵十三钗》英译本,二者均获得了半数以上读者的5 星满分好评。此外,《小姨多鹤》英译本反响同样不俗,有48%读者给其打了5 星满分好评,满分好评率接近半数。英语读者参与打分率最高的是《密语者》英译本,有2359 名读者参与了打分,参与读者数量十分庞大,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实属罕见。其最终取得了3.5 分的中好评,并有53%的读者打出4 分及以上的高分,反响可圈可点。由此可见,普通英语读者对严歌苓作品的评价高,称赞之声不绝于耳,良好的接受效果可见一斑。

三、启示与思考

上述研究发现,严歌苓作品备受英语世界知名商业出版社和优秀独立出版社青睐,其中有几部更是取得了可观的销量并得以重印再版。此外,英语世界的专业读者和普通读者均对之评价颇高,不惜在各大书评网站及期刊上表露赞美之情。在一定意义上,严歌苓作品不仅成功“走出去”,更为英语世界所欣然接受,真正实现了“走进去”。通过梳理分析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情况,笔者发现,严歌苓作品所取得的良好传播与接受效果得益于多方面因素。

首先,严歌苓写作能力出众,且创作题材涉猎广泛,兼具世界性。严歌苓曾于哥伦比亚艺术学院接受过系统且专业的写作训练,并获写作系最高MFA(艺术硕士)学位,造就了其“可以综合调动读者各方感官、觉知与想象力的写作语言”[12],从而给读者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其次,严歌苓的文学创作题材“从海外华人生活转至20 世纪中国本土历史,再延及新世纪城市生活,跨度极大”[13],能给读者带来丰富的阅读体验。再次,严歌苓创作不局限于“中国故事”和“中国经验”的单一叙事场域,而是试图展现“世界性”叙事维度,[14]从而使其作品更易为英语世界读者所接受。

其次,严歌苓作品的译介主体可靠。胡安江曾言,“中国文学走出去,翻译是道‘坎’,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5]在中国文学外译方兴未艾之时,汪宝荣和周恩奇针对目前学界的相关讨论做出总结,指出由于中国文学“走出去”所面对的读者群体为目标语国家读者,而西方汉学家的目标语写作与翻译功底更为深厚,且更了解目标读者的阅读期待及偏好,因此国内学界目前已基本达成共识,相对而言西方汉学家一般更适合从事中国文学文化翻译。[16]严歌苓汉语作品的译者多为西方汉学家,很大程度上可以保证译作质量。《金陵十三钗》的译者韩斌(Nicky Harman)曾就读于英国利兹大学中文专业,学成后就任英国文学翻译协会主席并常年致力于中国优秀文学的外译,凭借其在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中的贡献获“中华图书突出贡献奖”。《扶桑》的译者史凯姗(Cathy Silber)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亚洲语言和文化系,是湖南江永女书的研究专家,并在中国外文出版社从事过一段时间的翻译工作。《小姨多鹤》的译者是爱丁堡大学中文系教授狄星(Esther Tyldesley),她中文专业出身,熟稔中国现当代文学,并曾作为海外乡村教师在中国贵州执教四年,对中国风土人情有一定了解。上文所述的各位汉学家除了汉语功底深厚,十分具备从事中国文学英译的基本条件外,还擅长运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来巧妙处理严歌苓中文作品中的中国文化负载词,以进一步拉近中国文学作品和英语世界读者的距离。

为了展现上述译者“归化”翻译策略的运用,笔者拟从地标、人名和量度词三个方面来加以呈现。韩斌在翻译《金陵十三钗》中频繁出现的“藏玉楼”时,将其译成“Qin Huai brothel”,即“秦淮妓院”,还原了此地标的真实功能和用途,便于英语读者理解。狄星在翻译《小姨多鹤》中人物名称“张钢”时,在将其音译为“Zhang Gang”的同时,别具匠心地在后面补充道“He was named for steel, as his brother was for iron”,即他的名字取自钢,而他的兄弟名字取自铁,展现了中国20 世纪50 年代轰轰烈烈发展工业的时代背景,也反映了当时的父母给自己孩子取名时深受时代影响。史凯姗在翻译《扶桑》中屡次出现的中国专用量度词时,特意将其换算为大致对应的英语世界惯用量度词,以减少英语读者阅读障碍。如史凯姗将“三寸金莲”译成“four-inch golden lotus”,“他跑三十里的马”译为“He rides ten miles on his horse”等等。综上所述,诸位汉学家准确生动的翻译,属实为严歌苓作品外译过程增光添彩。

再次,出版商与发行商的推动。知名出版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译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且影响力大的商业出版社在资金支持、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等多个方面具有无可争议的优势。[17]《扶桑》的出版社是美国著名商业出版社Hyperion,其销售渠道广,辐射范围大,有固定的连锁书店经销其图书,这为《扶桑》在英语世界的传播奠定了基础。[18]《密语者》的出版社是世界顶尖出版社和世界最大英文书籍出版社哈珀柯林斯(Harpercollins)的子公司Harpervia。作为世界第一家将图书内容数字化并创办全球数字书库的出版商,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不断拓宽进入数字出版行业的通道,进而为其图书的推广和营销创造了十分宽广的空间。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以精装实体书、Kindle电子书和有声书三种途径推出《密语者》英译本,大大拓宽了该书的传播渠道,加之哈珀柯林斯出版集团本身名声赫赫,该书自然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效果。《小姨多鹤》和《金陵十三钗》则均由企鹅兰登集团旗下的出版社出版。企鹅兰登出版集团是在全世界享有盛誉的出版帝国,其在五大洲内二十个国家均设有分部,并在全球一共拥有250 家在编辑和创意上保持独立的子品牌和出版社,图书销售网络极其广泛,自然也大大利于这二部作品的传播。

此外,上文所述的各大出版商还通过增添删减副文本的方式,来进一步增强严歌苓作品的传播效果。其中,封面设计最能体现出版社对作品副文本的操纵,因为一个出众的封面设计不仅能与作品内容相得益彰,更可以招徕读者,使其一见钟情。如《小姨多鹤》英译本的封面,其颜色基调以粉红色为主,并以一名手撑雕花伞的女性居于封面中央,整体画面和谐且温馨,英语读者在捧起此书时难免会被封面所吸引。虽然《小姨多鹤》的历史背景设定在抗日战争末期,故事情节较多涉及战争暴力等因素,而这些不协调因素则以较淡痕迹出现在封面右上角,不细心观察难以发现。《小姨多鹤》出巧的封面设计得益于其出版商——Vintage。Vintage 是企鹅兰登旗下最专注封面设计的子出版社。正如Vintage 的封面设计总监所言,“设计精美的封面可以帮助作者把书卖出去,因此所设计的封面不仅要吸引读者,而且要以新奇的方式调动读者。”[19]又如《扶桑》和The Uninvited这二部作品的封面,前者是身着中式传统大褂且充满异域风情的中国妇女,后者是具有诱惑力的露骨图片,同样可以激起读者的购买欲望。

另外,出版社对作品副文本的操纵还体现在改变作品名称和张贴作品标签上。例如《扶桑》没有被音译成“Fu Sang”,而是译为“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译名在增添了女性元素的同时,还增译“lost”一词,暗指女性失足,颇具神秘感。恰如王安忆的《长恨歌》英译出版时,也有出版社出于销路考虑,要求把书名改为《上海小姐》或是《上海女儿》。[20]再如通过对亚马逊等重要图书销售网站的考察发现,“Prostitute”“Love Story”“Sex”是严歌苓作品贴的较多的销售标签。由此可见,增添女性元素确是赢得英语世界读者青睐并吸引其购买的一种方式。但严歌苓创作边缘女性的初衷是“写尽女性的苍凉与繁华,展现女性细腻的同时呈现磅礴大气的历史”[21],而这些作品标签虽然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读者购买欲望,可能与原作想要呈现的精神背道而驰。

最后,多模态的传播策略。如今,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播途径也日益多元化,单靠发行纸质书来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显然已不合时宜。其中,借影视剧之手推动文学作品的传播是一个重要手段。诚如张经武所言,在当今图像消费社会,影视传媒作为新兴强势传媒,在传播中国文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其力量不可忽视。[22]文学“触电”传播是高效路径,是明智之选。不同于其他冷门院线放映的华语电影,《金陵十三钗》同名电影是在北美主流商业院线放映,且放映时间是美国观影量最高的圣诞节期间,传播范围甚广。同时,《金陵十三钗》电影在美国权威电影网站——IMDB(互联网电影数据库)上有52328 名观众打分,参与观众数量极其庞大,其中71%观众打了8 分及以上(满分为10 分),由此可见,该电影在英语观众中反响极佳。笔者还留意到一位名为Erin Davies 的观众在亚马逊网站发表的评论,其说“正是倪妮在这部改编而来的电影中的表现,推动我购买并阅读严歌苓的《金陵十三钗》英译本”[23]。由此可见,《金陵十三钗》改变的电影刺激了英语读者前去购买纸质书,来进一步了解相关故事情节的欲望。Other Press 出版社和Harvil Secker 出版社皆抓住了这一商机,前者出版了《金陵十三钗》同名电影版(Movie Tie-in Edition)英译本,并以同名电影的剧照作为封面;后者则在封面中特意加注“The book behind Zhang Yimou’s epic film”(张艺谋电影背后之书),均旨在吸引读者购买。综上所述,《金陵十三钗》电影的良好传播与接受效果,直接助推了其英译本的出版发售。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和分析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概况,发现其多部作品(包括中文作品的英译本和英语作品)取得了不菲的销量和相当的影响力,传播效果良好。此外,无论是专业读者还是普通读者都对严歌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或是故事情节印象深刻,纷纷给予好评,总体而言接受效果良好。严歌苓作品所取得的良好传播与接受效果归功于内外因素的共同推动:内部因素是严歌苓具有卓越的写作能力,原作质量高。作为海外华人文学的优秀代表,其世界性的写作题材和跨文化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外部因素包括译者准确生动的翻译,出版社的宣传推动等。

研究发现,严歌苓作品在“走出去”的过程中仍未能做到完全靠作品内容和内涵吸引英语世界读者,增加副文本的色情元素和张贴诱惑性的销售标签仍是海外商业出版社进行宣传的手段。严歌苓作品作为海外华人文学乃至中国文学的代表,在“走出去”中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依旧任重而道远。严歌苓作品在英语世界的成功传播与接受的经验对海外华人文学,乃至中国当代文学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①张杰:《拓展离散文学研究的时代视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 年5 月15 日。

②朱健平、邹倩:《创作与翻译的共谋——〈扶桑〉中国形象“双重东方化”研究》,《外国语文》2015 年第31 期。

③隋晓冰、宋馨培:《汉英翻译的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探索》,《上海翻译》2019 年第4 期。

④朱振武、刘文杰:《汉学家韩斌的“创造性叛逆”——以〈金陵十三钗〉的英译为例》,《外文研究》2017 年第2 期。

⑤[18]戴薇:《从边缘到主流——新移民小说〈扶桑〉在美国的译介研究》,《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7 年第4 期。

⑥黄芳萍:《译介学视角下〈扶桑〉英译本的研究及启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7 年第1 期。

⑦何明星:《莫言作品的世界影响地图——基于全球图书馆收藏数据的视角》,《中国出版》2012 年第21 期。

⑧Worldcat 是OCLC 公司(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在线编目联合目录,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联机书目数据库。

⑨如未特殊说明,本文所搜集的数据均截止于2022 年11 月2 日。笔者选取了同获世界文学重要奖项且被海内外公认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两位中国作家——莫言和曹文轩,检索和筛选了这二位作家的作品英译本馆藏情况,以作对比研究。笔者发现,前者除《天堂蒜薹之歌》有1000 余家图书馆收藏外,其他包括《生死疲劳》和《师傅越来越幽默》在内的多部作品的馆藏量均为600 余家至更少;而后者除《青铜葵花》有1000 余家馆图书馆收藏,其余包括《蜻蜓眼》和《草房子》在内的多部作品馆藏量则为200 余家至更少。由此可见,对于中国文学英译而言,三百本以上的WorldCat 馆藏量已是相当可观。

⑩马会娟:《英语世界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现状与问题》,《中国翻译》2013 年第1 期。

[11]陈向红、徐柳娟:《曹文轩作品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以〈青铜葵花〉为例》,《外语与翻译》2019 年第2 期。

[12]张越:《论严歌苓小说的多重感官化语言》,《华文文学》2021 年第3 期。

[13]罗珍艺:《漂泊、回望与想象——谈严歌苓创作的三种姿态》,《南方文坛》2018 年第6 期。

[14]曹霞:《“异域”与“历史”书写:讲述“中国”的方法——论严歌苓的小说及其创作转变》,《文学评论》2016 年第5 期。

[15]胡安江:《中国文学“走出去”之译者模式及翻译策略研究——以美国汉学家葛浩文为例》,《中国翻译》2010 年第6 期。

[16]汪宝荣、周恩奇:《中国文学译介与传播模式研究述评》,《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 年第4 期。

[17]吴赟、蒋梦莹:《中国当代文学对外传播模式研究——以残雪小说译介为个案》,《外语教学》2015 年第6 期。

[19]引自搜狐网于2018 年7 月5 日刊载的文章:《探秘企鹅兰登Vintage 出版社封面设计团队》, https://www.sohu.com/a/239484687_718166.

[20]季进:《当代文学:评论与翻译——王德威访谈录》,《当代作家评论》2008 年第5 期。

[21]引自新华网于2017 年4 月22 日刊载的文章:《写尽女人的苍凉与繁华——严歌苓》,http://m.news.cn/book/2017-04/22/c_129547381.htm.

[22]张经武:《传媒多元化视域下中国文学的东南亚传播》,《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年第5 期。

[23]中文系笔者自译。评论来源:https://www.amazon.com/Flowers-War-Movie-Tie.

猜你喜欢
英译本严歌苓馆藏
《孙子兵法》罗志野英译本研究
馆藏
严歌苓 自律是我日常的生活方式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功能对等理论下《醉翁亭记》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严歌苓的芳华岁月
严歌苓:那些小人物是怎样打动我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浅析《红楼梦》两个全英译本
介绍两件馆藏青铜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