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美托咪定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

2024-01-09 08:43:24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22期
关键词:国药准字咪定颈动脉

王 婧

(吉林省电力医院卒中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2)

颈动脉狭窄是造成脑卒中的主要因素之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严重颈动脉狭窄患者常用的治疗措施,该手术通过外科手段切开颈动脉清除造成颈动脉狭窄的斑块、血栓,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虽疗效确切,但因手术过程需暂时性闭夹、开放颈动脉,容易发生脑出血再灌注损伤,出现炎症反应、认知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造成心脏、肾脏等多个脏器功能损伤,不利于患者预后[1]。有研究发现,麻醉方法的选择与术后并发症存在一定关系[2]。右美托咪定属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高选择性,呼吸抑制作用很轻,并且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焦虑等多种效果,对血液循环系统影响较小[3]。基于此,本研究选取 62 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进行分组,开展前瞻性研究,旨在分析右美托咪定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的麻醉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 年12 月至2022年12 月吉林省电力医院收治的62 例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分成两组,各31 例。对照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13 例;年龄36~77 岁,平均(56.53±4.65)岁;病程5~24 个月,平均(9.48±3.16)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3 例,糖尿病8 例,高血脂8 例,冠心病3 例;手术位置:左侧、右侧分别为17、14 例。观察组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7、14 例;年龄37~77 岁,平均(56.51±4.68)岁;病程6~24 个月,平均(9.46±3.14)个月;合并症:高血压14 例,糖尿病6 例,高血脂7 例,冠心病2 例;手术位置:左侧、右侧分别为18、13 例。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纳入标准:符合《神经外科学(第3 版)》[4]中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症状性狭窄≥ 70%,无症状性狭窄≥ 80%;既往无脑梗死病史。排除标准:对本研究相关药物不耐受;既往有颈动脉手术史;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合并认知功能异常。吉林省电力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针对本研究麻醉方案及其相关不良反应已进行详细审核,并予以批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面罩吸氧,监测心电图、脑电双频指数、血氧饱和度(SpO2),开放外周静脉,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麻醉诱导:0.03 mg/kg 体质量咪达唑仑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2 mL∶10 mg),0.2 mg/kg 体质量依托咪酯乳状注射液(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11,规格:10 mL∶20 mg),2 μg/kg 体质量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42022076,规格:2 mL∶0.1 mg),1 mg/kg 体质量罗库溴铵注射液(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86,规格:5 mL∶50 mg)静脉注射,气管插管,设置呼吸比1∶2,通气频率13~14 次/min,潮气量7~8 mL/kg 体质量。麻醉维持:2~6 mg/(kg·h)丙泊酚乳状注射液(四川国瑞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15,规格:20 mL∶0.2 g),0.1~0.3 μg/(kg·min)注射用盐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197,规格:1 mg),间断注射0.1 mg/kg 体质量罗库溴铵注射液。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 静脉注射0.5 μg/kg 体质量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0248,规格:2 mL∶200 μg),气管插管后持续静脉输注0.3 μg/(kg·h),手术结束前30 min 停止输注。对照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均观察至术后7 d。

1.3 观察指标①麻醉指标。统计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②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5]评分:于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使用MMSE 评分评估认知功能,总分30 分,分值越高认知功能越好。③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进入手术室时(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手术结束(T3),通过多参数监护仪(寰熙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型号:IMEC7)记录Sp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得出平均动脉压(MAP)。④不良反应。统计两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低血压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经S-W 法检验证实符合正态分布,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多时间点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min,±s )

表1 两组患者麻醉相关指标比较(min,±s )

组别例数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对照组318.23±1.1317.56±4.2422.35±2.46观察组315.89±1.0516.48±4.3221.24±2.37 t 值8.4460.9931.809 P 值<0.05>0.05>0.05

2.2 两组患者MMSE 评分比较相较于术前24 h,术后24 h ~ 术后7 d 两组MMSE 评分先降低再升高,且术后24 h、术后72 h 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MMSE 评分比较(分,±s )

表2 两组患者MMSE 评分比较(分,±s )

注:与术前24 h 比,*P<0.05;与术后24 h 比,#P<0.05;与术后72 h 比,△P<0.05。MMSE:简易精神状态量表。

组别例数术前24 h术后24 h术后72 h术后7 d对照组3127.13±0.8521.45±1.27* 22.15±1.12*#24.14±1.56*#△观察组3127.15±0.8222.98±1.23*23.23±1.21*24.73±1.62*#△t 值0.0944.8183.6471.461 P 值>0.05<0.05<0.05>0.05

2.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T1~T3时两组患者HR、 MAP 逐渐降低,但观察组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内及组间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

表3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s )

注:与T0 时比,▲P<0.05;与T1 时比,□P<0.05;与T2 时比,P<0.05。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MAP:平均动脉压。1 mmHg=0.133 kPa。

组别例数HR(次/min)MAP(mmHg)T0T1T2T3 T0T1T2T3对照组3186.27±6.56 80.78±4.23▲ 77.64±3.17▲□ 73.27±3.10▲□images/BZ_59_717_457_758_509.png 104.25±6.51 89.44±4.53▲ 86.57±4.26▲□ 82.63±4.15▲□images/BZ_59_717_457_758_509.png观察组3186.34±6.47 83.25±4.26▲ 82.75±3.15▲81.84±3.12▲ 104.32±6.48 92.47±4.58▲ 90.46±4.35▲ 88.47±4.23▲□t 值0.0422.2916.36610.8490.0422.6193.5575.487 P 值>0.05<0.05<0.05<0.05>0.05<0.05<0.05<0.05组别例数SpO2(%)T0T1T2T3对照组3197.32±1.2497.13±1.1396.85±1.1697.12±1.16观察组3197.34±1.2197.16±1.1496.92±1.1697.23±1.18 t 值0.0640.1040.2380.370 P 值>0.05>0.05>0.05>0.05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随访期间,对照组患者中出现1 例呕吐、1 例低血压;观察组患者中出现2 例恶心、2 例呕吐,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6.45%(2/31)对比12.90%(4/31)]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5,P>0.05)。

3 讨论

颈动脉狭窄在早期并无典型症状,即使有症状持续时间也较短,容易被忽略。疾病进展到后期,会出现脑神经受损、失明、感觉障碍等症状,威胁患者生命健康。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是颈动脉狭窄常用治疗措施,手术中麻醉药物对脑氧代谢及脑血流量均具有一定影响,如何降低手术过程对神经细胞造成的不良影响是临床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更短;与T0时比,T1~T3时两组患者HR、MAP 均逐渐降低,但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HR、MAP水平更高;两组SpO2组内及组间,以及两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稳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效果较好。右美托咪定能够直接影响神经纤维传导,起效迅速,镇痛、镇静强,麻醉效果好;此外,右美托咪定基本不会在机体组织内蓄积,因此其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患者术后苏醒,对呼吸过程的抑制作用很轻,不会造成血流动力学大幅度波动,保障手术顺利进行[6-7]。

麻醉药物对脑血流量、脑氧代谢等均有影响,右美托咪定通过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的α2肾上腺素受体产生相应的药理作用,使其超级化神经元,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进而发挥抗交感神经效用[8]。同时,右美托咪定是没有神经毒性作用的镇静剂,对交感神经兴奋性起到抑制效果,减轻神经体液应激反应,保护神经,利于术后苏醒[9]。右美托咪定可以产生近乎自然睡眠的镇静效果,不会引起HR、血压等剧烈变化,主要作用于大脑蓝斑区,不影响大脑皮层,减少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10]。本研究针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分析两组认知功能评分及安全性,结果显示,术后24 h、术后72 h 观察组MMSE 评分更高,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差异不显著,表明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可避免认知功能障碍,促进病情好转,且安全性良好。

综上,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避免认知功能障碍,麻醉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样本量较少,后续仍需增加样本量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国药准字咪定颈动脉
关于注销盐酸吡格列酮片等15个药品批准文号的公告(2019年 第50号)
中老年保健(2019年8期)2019-07-22 07:02:00
更 正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右美托咪定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研究
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 01:24:41
右美托咪定联合咪唑安定镇静在第三磨牙拔除术中的应用
西南军医(2015年2期)2015-01-22 09:09:22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3年1~2月份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公告
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发布《2010 年第12 期违法药品广告公告》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