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深圳市龙岗区南湾街道石芽岭学校 祝鹏超
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在进行一定阶段的培养活动中,逐步形成的符合自身一生成长与能力发展要求的必备品质和基础技能。作为学校课程教育功能的重大体现,在新版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贯穿始终。同时核心素养也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重要部分。小学阶段是学科素养培养的关键时期,而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学校教育中占据着关键的位置,是学生学习其它课程的前提与基石。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呢,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我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指出:数学要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教师要结合旧知和学情,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努力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并不是抽象的存在,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而数学的眼光我认为就是学生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能力。例如,五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与平移》,这一单元的内容属于“图形运动”,对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方法、体验生活中的数学之美非常重要。在这一单元内容的学习中,我把学校的校徽,运动会上的队形变换等学生身边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当中,在以往学习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抽离出图形运动的本质特点。让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感受到图形运动与现实生活的广泛联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数学被誉为“思维体操”,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学科。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叶圣陶先生有诗云:“作者有思路,遵路识斯真。作者胸有景,入境始与亲。”作为数学教师,我们要以题目载体,以解题的多种方法、多重思路为手段,有意识的去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引导学生把思维能力运用到生活当中,用数学的思维推理分析、提高顿悟力、严谨性,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以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合格公民的需要。例如,五年级数学上册《找质数》一课,寻找质数的过程中,我会追问还有其它方法吗?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发散思维,不拘泥于一种解题方式。让学生联系旧知,突破思维限制,只要有道理的想法,都给予肯定,让学生感受数学世界中的无穷乐趣。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提炼、总结出最优方法。在做本课判断题时,让学生尝试通过反向举例的方式解题,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要通过数学语言,用它特定的符号、词汇和句法去认识世界。”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重视数学语言的表达不仅是强化知识的过程,更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构建知识网络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分析、表达形成一个思维回路。所谓数学的语言离不开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让学生在经历这一思维回路的过程中去发展模型意识,感悟数据背后的意义和价值。例如,在《乘法分配率》,这一课此题教学重点就是培养孩子在建模的过程中的数据分析能力与数学表达能力。让学生脱离情境,抽象出数学模型A×(B+C)=A×B+A×C,用数学语言表达在此种情形下算式条例什么的特征,可以利用哪种运算率进行运算。如在72×34+28×34 这道算式中,让学生自己发现算式的特点。通过数据分析,让学生自主发现算式的特征符合乘法分配率的特点:中间是加法或减法,前后两个(或多个)算式分别是乘法,并且在每个乘法算式中有一个相同的乘数。从而判断出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算进行计算。在运用乘法分配率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学会分析数据特点,更要能清晰表达出思考及运用建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