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毓希,张月武,韩梦双
(齐齐哈尔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农业是国家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是传统的农业大国,但农业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加强技术创新有利于帮助提升我国农业的综合竞争实力,提高粮食产量,加快向现代化农业体系的转变。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全面提升农业技术创新发展水平有利于农业现代化转型。现阶段,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创新依旧存在技术转化缓慢、应用范围狭小以及创新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农业发展的步伐。因此,对于农业技术创新路径的研究势在必行。
黑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地域辽阔。近年来,黑龙江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技术发展,如深化农业新技术综合配套改革、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和电子农业,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根据黑龙江省第三次国土调查与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 年黑龙江省耕地面积达2.579亿亩,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粮食产量达1573.54 亿斤,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1.5%;农业总产值为4099.55 亿元,约占全国农业总产值的5.2%。2022 年黑龙江省的生态高产标准农田新增665.4 万亩,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7400 万亩,新建水稻标准化育苗大棚6.2 万栋,连续多年粮食产量全国第一,为我国的粮食供应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地域特征和历史原因,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新型农业技术普及率较低以及农产品结构失衡、品牌宣传力度不够等问题,导致黑龙江省农业发展仍处于低科技水平与低附加值的状态。因此,只有持续不断加大农业技术创新投入,才能进一步提高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水平。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点,由于地域特征和历史原因,黑龙江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新型农业科技普及率低下等问题。
由于黑龙江省地理纬度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且成熟缓慢,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见效迟缓,加上农作物的生长受自然天气的影响很大,导致失败风险明显增加。同时,农业企业技术创新门槛较高,在农业技术开发阶段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以及原材料资源,包括实验室和试验田的组建。对于农业技术创新,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结合农田实践,不断试错与纠正,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在农业技术推广期间,宣传创新成果同样需要花费较多的资本。此外,农业技术创新具有专项性即某些技术应用只针对部分农作物,然而黑龙江省的农作物种类繁多,需要开发更多不同功能不同效用的农业技术,这就要求企业付出更多的资金成本来进行农业技术创新。因此,黑龙江省农业技术创新的个体数量较少,仅有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仍在投入技术研发。黑龙江省的大型知名农企不超过10 家,大部分中小企业因难以承担漫长的科技研发周期与巨大的科技研发成本,更倾向于购买成熟的农业技术产品,不愿承担技术创新的风险,致使黑龙江省农业整体承担风险的能力严重受限,影响全省农业技术创新发展。
农业技术创新离不开农业技术人才,而黑龙江省目前人口流失严重,很多高素质人才流向发达地区,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工作繁杂,周期很长,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出成果,这就需要科研人员长期的稳定工作作为保障。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地区都在积极发展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导致农业人才较为短缺。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大省,但农业带来的附加值远低于其他产业,整体收入相较于南方偏低,由于从事农业的科技人员薪资待遇较低,许多青年人才选择跳槽或者转行,造成农业技术研发高素质人才严重流失。同时,由于工作强度大、任务繁重等特点,很多高校毕业生不愿意从事农业相关工作,加之教学与实践不匹配,课堂专业知识无法直接应用于农业产业,更加影响技术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农业技术创新是在技术推广的基础上进行的。只有将新技术广泛应用于实际,才能不断发现问题,加速创新进程。黑龙江省的农业推广主要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农民对于农业技术创新的接受程度低。黑龙江省的农村地区面积广大,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他们更认可传统的生产方式,大多数农民不理解也不相信创新的农业技术。二是推广人员的素质偏低。黑龙江省的农业种类多,不仅有种植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等,不同种类的农业需要专业人士采用不同的推广方式,但现有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加上推广激励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许多推广人员尚不理解技术的应用价值就盲目进行推广,令广大农民更加不信任农业技术的先进性。三是对新技术应用的后续保障服务跟不上。许多农民引进农业创新技术后需要定期维护机器设备、定期检修等,越是精密的机器检修费用越高,这些费用大部分甚至全部需要农民自己承担,加剧了农业技术推广的阻力。
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企业要进行技术创新,离不开相应基础设施的支持。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比较落后,直接阻碍了农业企业的发展与进步。应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多方主体合作建设基础设施的开发模式,积极鼓励农业招商引资,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三农”投资等渠道的发展壮大,帮助农业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率。
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机制。一是丰富农业技术推广手段。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农业推广都是由政府主导,主要依靠相关政策和行政手段,在农业推广过程中存在内容同质化的问题,即无论是何种农业类型,推广内容都极其相似,这种“一锅端”工作方式使得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偏低。因此,政府应逐渐改变这种单一刻板的推广手段。一方面,着手建立由中央政府主导、地方政府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中介”机构,帮助政府掌握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并针对当地需求推出相应的技术手段,同时还可以联合农村合作社、区域农业试验中心等逐渐形成多元化的推广体系;另一方面,政府应根据不同农业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点对点的农业创新规划,在充分调研之后,选择适合该地区的推广技术方式,做到因地制宜,避免“一刀切”的情况发生。二是建设高质量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我国农村的知识普及率偏低,部分农民思想较为滞后,对于农业新技术多持观望态度,这就需要专业人士进行农业技术创新知识的普及推广,农业推广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推广工作质量的好坏。政府应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专业知识与沟通能力兼具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设置相应的带编制岗位,从各大高校招聘人才,保证队伍源头的高质量。同时,要定期对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帮助他们不断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掌握更多的农业技术推广技巧,提升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素养。此外,政府要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避免工作人员为了完成业绩而弄虚作假,使得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流于形式,不能真正达到惠农的目标。
农业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的意识。技术创新的能力与水平关乎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技术创新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扶持,更需要企业自身意识到其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寻求创新发展。因此,农业企业要时刻关注市场需求及动态,预测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确立技术创新的目标;要主动学习国内外先进的农业技术,结合自身发展情况针对性地应用并进行创新改造。同时,企业要加强自身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将持续创新的理念植入企业文化以形成浓厚的创新氛围,让企业工作人员意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活动,从而发挥更大的力量,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此外,对于农业技术的创新,企业要给予相应的奖励,不管是物质奖励还是精神奖励,都能有效地带动企业的创新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激发创新热情,使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技术创新的研发队伍中。
农业企业要完善技术创新管理制度。农业企业对技术创新的管理可以从前期—中期—后期三个方面来进行。企业前期的创新管理包括对创新资源的引进,如设备、人员、材料以及对创新资源的合理应用。农业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类型和发展阶段适时适量地投放创新资料,切忌盲目跟风。企业中期的创新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技术创新机制,合理分配创新资源,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明确职责分工,保证创新活动在企业内部的一致性。企业后期的技术创新管理主要是对创新活动与成果的保护和监管,既要避免企业在无意间与他人创新成果雷同,又要保护好自身的技术创新成果。对于技术创新成果要合理规范地使用,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和流程,保证技术开发、技术转移、技术推广和技术增值过程严格规范地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
农业企业技术创新影响范围大,惠民程度高。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想要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技术的创新能够增加农作物的收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为广大人民提供绿色健康的粮食保障。与此同时,农业技术的创新可以有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进程、提供绿色生态产品,不仅惠及广大人民,更为建设绿水青山贡献自己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2018 年在北大荒考察调研时曾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对于技术与创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早日实现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乡村振兴,农业技术的创新刻不容缓。黑龙江省农业企业应该突破自我局限,着眼于国际化、现代化,建立科学系统的农业创新机制,整合创新资源,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新的生产力。黑龙江省要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大力发展科技兴农、创新惠农,创造良好的农业市场环境,保证农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以此带动全省农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