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024-01-09 22:10:33李瑞英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3年10期
关键词:内蒙古科技经济

李瑞英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综合保障中心

一、内蒙古科技与经济发展现状

(一)内蒙古科技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40 年来,内蒙古经济增长和经济基础主要依赖于资源型工业和农牧业,但也存在着结构失衡、区域失衡和转型艰难的问题。受客观条件和经营模式的限制,内蒙古的科技创新水平处于初级阶段,综合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根据《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内蒙古的科技创新能力排名全国第23位,处于第三梯队,所有第三梯队省份的创新指数均低于50%。在内蒙古38 个三级指标中,有26 个排名在全国第20 位以后,这一位次近几年一直保持,预计以后可能出现下降。在人均GDP 排名中,内蒙古排名在全国第10 位左右,与排名前10 位中的山东和重庆相比,内蒙古的综合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明显差距。与国际科技强国相比,则存在较大的差距,以国际认可的重要创新投入指标——研发强度比较,在人均GDP 与内蒙古的现行水平相当时,研发强度均高于1.6%以上,而内蒙古的研发强度为0.82%[1]。

(二)内蒙古经济发展现状

1.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均GDP 区域差异明显

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与乌兰察布市,受历史与自然环境的制约,自然条件与社会资源相对匮乏,这几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但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地处蒙中地带,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能源等工业优势明显,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呼和浩特市是内蒙古的省会城市,是中国的“牛奶之都”,在自治区内地位居于前茅,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条件。乌海市、巴彦淖尔市虽位于蒙西腹地,但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却是中等偏上的。阿拉善盟位于内蒙古西部边界,人口不多,以畜牧业、旅游业为主导,每年人均GDP 都在自治区内名列前茅。阿拉善盟在2020 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2 856.2 元,超过国家平均水平的4 倍(以2010 年为基数)。

2.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有待升级转型

近年来,内蒙古的产业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变。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下降,第三产业产值比重逐年上升。为了应对这种现象,内蒙古采取了国家产业调整政策,重视提高质量和效益。近十年来,内蒙古的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和总产值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说明内蒙古是以工农业为主的地区。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是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具有很高的工业产值。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角度看,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转变的趋势。但从内蒙古的经济数据来看,二、三产业的产值差距不大,产业重心没有彻底转变,还处在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型时期。与全国情况相比略显落后,全国的三次产业产值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这表明大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了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型。

二、内蒙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1.科研人员创新意识薄弱,未形成创新氛围

高校各系部以及一个系下的不同研究方向的导师,通常只忙于各自的单项课题,忽略了与其他研究方向的沟通与合作,这种相互孤立的做法主要是由职称评定制度导致的,该制度不利于科技团队和创新集成。为追求职称和数量上的升级,“形式主义”“做假”等现象在高校教师科研活动中屡见不鲜,导致科研活动的“形式主义”严重。另外一些科研人员为了不断立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敷衍了事”的状态,这种为了立项而立项的做法导致项目只是空中楼阁,项目的理论知识丰富,但无法应用于实际,或者只是引进国外技术,却忽略了技术转化时需要考虑的地域环境,导致整个项目成果空洞无物,不仅浪费了科研经费,也不利于创新引领的氛围构建。

2.政府资金投入较少

近年来,内蒙古一般公共预算中用于科学技术的拨款总量不断增加,但相较于快速增长的GDP 和财政支出,其增长速度相对缓慢。从科技拨款在财政支出中所占比重的角度看,内蒙古的科技拨款比重整体呈下降趋势,自2008 年的1.06%下降至2017年的0.74%。2018 年,内蒙古在全国财政科技投入比重统计中位列第30 位,仅高于西藏自治区。与全国平均每年投入超过2%的水平相比,内蒙古的财政科技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在内蒙古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短缺时代”仍然是该地区的科技资源难以摆脱的现实,科技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

(二)科技与经济协调制度不完善

虽然内蒙古地区科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步,但由于缺乏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政策支持,科技成果并未能充分转化为生产力,影响了内蒙古经济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建立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政策给予支持,加强推动科技领域成果向产业领域转化的力度,以促进内蒙古经济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存在较大的问题。一方面,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之间紧密关联,科技创新需要与产业需求相结合,而产业发展也需要依托先进的科技创新成果。然而,在内蒙古地区,科技与产业之间的配套和支撑机制并不完善,缺乏有效的技术转移和落地应用渠道,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相对较低,无法充分发挥科技对产业创新和升级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部分产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科技创新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高科技工业化程度低

1.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

在当前内蒙古企业改革中,部分企业主动性不强,没有真正认识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性。部分经营管理者只追求短期效益而缺乏长远打算。大部分企业尚未达到政企分离标准,一些企业与其直管行政部门依然存在联系,并未完全脱离关系,导致企业缺乏法人治理结构,法律地位和市场地位不够明确,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益驱动机制和风险意识。同时,政府对企业的过度干预,以及计划经济对其的影响和作用较强,造成创新机制灵活性不足,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2.科技研发能力不强,人才欠缺

技术成果、国家奖项和专利等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近十年,内蒙古没有获得任何一项国家发明专利,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屈指可数。特别是随着内蒙古科研投入的不断加大,获得的奖项却没有相应的增加,这对推动区域科技发展非常不利。

尽管内蒙古的专利申请数量和受理数量不断增加,但其总量仅占全国专利申请数量的0.32%,占专利受理数量的0.34%,与全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3]。

总体来看,内蒙古地区科技人员的活跃程度较低,既有人员缺乏的问题,又有资金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的问题,资金利用效率较低,科技成果的高效转化不能得到有效利用,造成科技发展滞后。

3.科技创新体制不灵活,产学研衔接不紧密

内蒙古的创新发展受到了产业链和创新链衔接不紧密的制约。为促进产业和创新的有机结合,产学研合作成为重要途径。尽管许多高校和企业已经开始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合作,但由于高校和企业在创新需求、平台建设、体制机制等方面缺乏有效对接,导致双方各自为政,合作比例偏低,科技资源和人财物资源的利用受限,阻碍了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内大、师大、工大、财大四所高校共与近170 家企事业单位展开了617 项横向课题的合作,资金投入超过1 亿元。然而,仅有1 项技术成果转让合同得以签约,实际收入20 万元[4]。全区高校专利授权数达到了552 项,但仅有这一项专利出售,总收入仅为20 万元。内蒙古高校的科技成果大多未能转化为生产力,各种科技与人、财、物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四)与国内发达地区存在差距

根据这几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的相关数据显示,内蒙古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没有取得长足发展,一直处于全国下游水平。无论是从排名还是综合得分方面,近年来均呈现下滑趋势。自2014年全国排名第21 位开始,到2017 年的全国第28位,已下滑到全国总排名倒数第4 位,与陕西、重庆、贵州、宁夏等西部省区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综上所述,内蒙古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全国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与周边省份相比更是被超越并拉开了距离。

三、内蒙古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对策

(一)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内蒙古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受到科技投入不足的掣肘,因而要加大国家对科技资金的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使企业得到更多投资。内蒙古企业在新技术方面的需求相对较少,说明该地区企业在技术创新中仍未发挥主导作用。必须建立和完善市场机制、健全现代企业制度、营造有利于科技研发投资发展的有利条件。在此基础上,以内蒙古地区为依托,通过引进外资、合资、自筹等形式,加强对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实现高技术产业化,使企业成为技术研发的主要力量。

(二)健全科技与经济协调体系

为了实现科技和经济的协调发展,内蒙古要加强科技与行业之间的合作,推进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并引入国际先进技术和研发成果。这些举措可以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也为内蒙古探索科技和经济协调发展路径指明方向。为了使内蒙古科技创新成果落地生根,实现产业化发展,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知识产权管理和维权力度,提高侵权成本,营造保护知识产权的法治环境,为内蒙古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三)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要想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经济和科技的协调发展,首先要指导和支持产、学、研之间的技术、人才和资本的流动,包括技术转移、联合开发、共建研究机构、企业与大学联合办学等。其次要在优惠政策的支持下,建设高科技园区、市场、技术研究中心、创业服务中心,推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形成。最后要将推动产学研结合作为科研项目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促进产学研结合,强化创新系统的一体化整合,充分发挥科研力量的综合优势。因此,大学、科研院所要积极申报重大科技专项项目,寻求合作伙伴,加强产学研协作。同时,自治区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其进行组织与协调,制定一套产学研合作创新计划,推动高技术研究开发,并对传统产业进行技术改造,以培育和发展新的支柱产业。

(四)借鉴国际发达地区经验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这是少数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产业结构转变。其实质是产业升级、产业转移和跨国企业的全球扩张。根据统计,世界40%的国内生产总值、50%的贸易总额、90%的国际直接投资、75%的技术转让、90%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贸易,都是由跨国公司管理的,这一客观事实促使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5]。为此应不断拓展国际市场,应对跨国企业海外投资日益增长的经济形势,带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交流,给内蒙古经济发展带来良好的契机和参考。内蒙古可以通过有针对性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在关键领域完成技术上的突破。

结语

内蒙古自治区应主动利用各地方特色优势资源,寻求自身的增长点,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新兴产业的加快发展,例如云计算、大数据和数字经济等。同时,应充分利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发挥优势地区的领跑模范作用,加强区域资源的共享与合作,形成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有效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促进创新和内蒙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性,实现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内蒙古科技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在内蒙古,奶有一百种吃法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这是美丽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可爱的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爱在内蒙古
草原歌声(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