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础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模式改革必要性的探讨〔1〕

2024-01-09 05:05:57张春燕
临床医药实践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基础素质

张春燕,甘 淋

(西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四川 泸州 646000)

1996年原北京医科大学、浙江医科大学等高校在我国首次设置了基础医学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1]。基础医学是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基础,是一门研究人体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本专业的开设,旨在为高等医学院校和相关科研机构部门培养医学专业高级人才,进而从事基础医学各学科相关的教学、科研、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专业整合学科研究等[2-3]。与临床医学不同,基础医学更强调关于人体健康、疾病本质及其规律的研究,以便为其他应用医学奠定理论基础,甚而更着重现代先进前沿科学技术应用,阐述正常人体及疾病状态的结构、生理病理功能、疾病发展基本机制的理论等。

1 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培养目标

基于基础医学专业设置的特殊性,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迥异于其他专业。我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学生常以自然科学、基础医学等基础知识科目为必修课程,并进一步初步掌握临床医学的框架内容,完成基础医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等学科实验技能的基础培训,掌握常见的基本生物医学实验技术,使基础医学学生初步建立基础医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的专业特色知识体系,培养基本的科研素质和科研思维,为之后学生进入高等院校或者医学科研机构从事基础医学相关的教学、科研和临床相关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和实验基础[4]。

我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基础医学专业学生,一直坚持以培养综合性医科人才为基础,整合我校强大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教学优势和科研平台资源,让学生在完成基础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多实验、科研的机会,以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能力。我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充分发挥学院强大的教学和科研以及一流生源的优势,努力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使学生在一流的教学环境中,在掌握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受到系统的科研理念及方法的训练,逐渐形成了基础医学专业独特的本科生创新型综合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医科院校教学和科研需要。

故本校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大纲进一步提出本专业学生除了需要掌握基础医学常见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外,更需掌握相关学科常见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结果分析能力,使学生具有进行基础医学科研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文献检索和文献阅读,使学生初步学会撰写医学专业论文的方法;熟悉基础医学专业教学工作的原理方法,能完成一定工作量的教学实习课时;熟悉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并初步学习本领域新进展和前沿内容;通过基础医学专业五年的理论、实验和科研学习培训,使本专业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基础医学专业知识;通过文献阅读,提出科研问题,并简单设计科研课题,完成常见的基本的基础医学相关学科实验,并整理数据,完成专业论文的撰写,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科研素质,完成基本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这是我校整合学校基础医学、临床医疗和科研资源,进一步深化国家关于基础医学本科生培养目标提出的适合社会的高素质综合性基础医学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

2 当前我校基础医学考试模式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教学团队通过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发现,目前我校基础医学专业课程考试模式仍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首先,传统的考试观念根深蒂固。各个高校越来越重视应用型综合型本科人才培养,对配套考试管理体系改革也越发关注,但目前仍缺乏具体可行、科学、合理的措施方案。我国高校传统的考试多以标准化试卷笔试形式为主,以一两次结果性考试(半期考试或期末考试)作为成绩的最终评判,明显缺少贯穿教学始终的过程化、阶段化考核,不能体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结果。且高校对培养高层次、应用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缺乏深层次的关注和认知。其次,考试过程缺乏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考核。常规考试往往强调了大纲要求知识点的掌握,而忽略知识之间的联系和综合应用。考试过程中更重视单独知识点和重要内容的记忆,故而考核方式单一,导致学生在深入学习分析各知识点的联系、综合分析各章节知识点之间的转承启合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动力,影响学生应用型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再次,当前高校的考试管理制度相对培养目标仍显僵化落后,严重制约了学生素质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一般来说,高等院校考试均符合统一的专业教学考试大纲,具有统一标准的考试模式,如主客观题类型的统一要求、考试题型和考题答案标准统一、评分精准量化等。这样传统的考试制度虽然满足了标准化的要求,但是无法准确、全面和科学地综合评估学生学习效果,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评估。最后,在上述社会背景、高校体制、资金匹配等前提下,作为课程考试改革的主导者,高校教师往往缺乏改革的意愿和动力。如今高校尤其重视科研工作,教学资源被减弱,教师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科研工作方面,以完成学校的基本工作量、晋岗、职称评定的要求。且当前高校仍面临着实践条件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师生案例、模拟、实操等大量实践教学的需要,降低了高校教师对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上所述,当前传统的单一知识考核评估方式已经不再适用当前应用型、复合型医科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基础医学专业考试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3 如何建设综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医学专业考试模式

基于基础医学专业特殊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我们拟建立一种能力与素质为导向的,既能体现学生科学素质和科研思维,又能展示学生独立科研和团队写作能力的“综合能力考核”方式。我们基础医学教学团队立足于教学大纲和学科培养要求,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讨论,进一步完成考核项目的筛选和确认,以期建立适合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的全新综合能力考核模式。该模式既能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又能通过多种多样考核模式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综合能力考核项目包括综述写作、科研课题设计、标书撰写、科研问题分析和解决、团队合作协调和独立思考等多种方式,以期最大程度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5-6]。教师要与学生沟通(此过程通过小组会议、问卷调查、学科调研的方式),确定最终的考核方式。当然在此考核模式进行期间,我们也要做好考试监督工作和建立良好的考试反馈评价机制,使我们的综合考试模式真正地落地执行,真实地体现基础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水平。

总而言之,培养高素质、综合性、应用型基础医学专业学生是适合当前社会需要的基础医学专业教育目的和方向,既进行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更新,扩展了学生的学习范围和能力,又调整了基础医学专业在医学相关专业中的定位。当然,目前基础医学的考试模式方面还存在不足,在一定层面上制约了基础医学专业的发展。因此,以基础医学专业培养大纲为模板,结合目前专业科目考试模式的不足和缺点,建立针对基础医学专业应用型高素质人才使用的综合考试模式是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基础素质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30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02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