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维明
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发展的道路漫长又艰辛,经历过风雨,遇见过彩虹,走过的路蜿蜒曲折,行走的人步履蹒跚。然而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却不断地推动其向前发展,没有片刻的停留,不容半点的喘息。就这样,2023年在义教新课标颁布的欢庆锣鼓声和生成式AI大模型冲击社会的尖叫声中飘然而过,2024年带着新课程落地的种种期望匆匆而来。新的一年,我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关键词1:主线贯通
2024年,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或将更名为信息科技课程,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名称保持一致。当然,这不仅仅是名称的统一,更是基础教育信息科技课程的一次大跨越。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课程从单纯的技术领域飞越至“科”“技”并重的境地,实现了课程自身的一次深刻的反省与进化,促成了课程化茧成蝶的一次彻底的焕新与蜕变。
这样的变革给其教育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正确理解课程核心素养与数字素养的内涵,并将其在义教至普高各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以贯之?课程中的“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六条逻辑主线如何与之前的“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学科大概念区别、联系并实现逻辑主线的贯通?“科”與“技”并重如何实现?是“贯通”还是“并列”?……在新的一年里,正确理解高、初、小各学段的课程、课标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崭新理念在教学中融会贯通,将会成为本年度教学、教研的主旋律。
关键词2:资源革命
在《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没有“教材编写”的说法,只有这样的表述:“围绕信息科技教学指南和学生学习手册,开发配套资源。”这也是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比较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革命性的,因为对信息科技课程来说,学习的环境、对象都是数字化的,所以学习指南和学习资源的数字化是必然趋势。
所以,2024年将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为基础,建立课程共享平台,推广优秀教学资源,为广大师生提供越来越丰富的、使用也越来越便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推动资源建设的智能化、普惠化发展。
关键词3:手段创新
自2023年起,学科“大单元教学”开始盛行,这一方面给教师教学带来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提升了教学的整体效益,另一方面也给不少教师造成了困惑,感觉到巨大的压力。在新的一年,教师们将更加科学地探索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无论是采用项目式、问题解决式学习方式,还是利用在线资源与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方法,或是通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增强实践能力的尝试,教师们都会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在新的一年,信息科技教育教学手段的创新将会成为信息科技课程实施的亮点,一个以网络资源为基础、以“生成式AI大模型”应用为手段的智能化教学策略及评价方式将大行其道,为信息科技课堂变革、教学模式创新增光添彩。
2024年,必将成为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发展的新起点。为此,广大信息科技教师必须保持定力,不为诱惑而动,只为课程而征。“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耐得寂寞,必有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