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脚翻子”拳术的特点解析与势式复原

2024-01-08 03:05凌懿文
浙江体育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拳术技击武术

凌懿文,周 卉

(浙江工商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0 前 言

古时杭州,在今庆春路对出吴山路地方朝南,有一大宅院,栅门,门前左侧有亭,此地过去南宋时前洋街,附近纪家桥,为南宋武学所在。武学包括二个方面,一是古时各地为培养军队人才的基础学校,各地都有;二是为考武童、武生、武举的科举学校,一般设在关庙或武备院内。富阳清江口人特别喜欢练蹴脚翻子这种拳术。以明万历时,金有光最为突出,由士兵出身经历了当时平定宁夏,攻克银川,跨海征东战关白(日本丰臣秀吉),平西南杨应龙的内外战争,由军功拔补陕西总兵。回乡后,家居十载,教乡兵蹴脚翻子等武术。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既有技击同时又能演武的蹴脚翻子应是金有光的传艺。解析研究其拳理和动作结构,恢复其练用一致的技击特点,同时为现代竞技武术提供参考和动作渊源的佐证,充实竞技武术套路的动作,使现代武术动作更为丰富完整。已经大力推行多年的武术段位制拳术,既有武术套路又有该拳术对练的特有技法,还有其技击的接招方法。这种恢复传统武术的技用想法和做法与传统武术的技用是一致的。这应该看成自1958年后甲、乙组规定套路编订后对传统武术参考戚继光《拳经捷要》篇研究探讨的成果。也可以看成是对古代武术传承“修旧还旧”的成果。

1 蹴脚翻子的技术特点

1.1 蹴脚翻子技击的技术特点

古时练拳讲究的是脚法轻绝,收腿要护身,出脚即用腿。手上动作指上打下指东打西,中为实不中为虚。翻子拳又名八闪翻,有大小之分。翻子不回头,是散手类的拳术。

出手打鼻梁,缩手奔胸膛,卸身迎门肘,挑袍双上手,铁翻竿,顺手搂,往上打,双格手。要慢拉架子快打“着”,要藏锋不露形。

翻子拳原无腿,北方传习练用之后合上腿法。翻子拳,不但要慢拉架子快打着,藏锋不露形,又要翻子一挂鞭,快拳密如雨。蹴脚,现名戳脚,指脚下有跟,粘地出腿,二手二脚间有绷劲。有玉环步鸳鸯腿,步法与南拳麒麟步相似。(《水浒传》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动作还原,就是蹴脚翻子的玉环步鸳鸯腿。)又有鬼蹴脚、雀地龙等以腿法为主的势式。翻子合蹴脚为蹴脚翻子,顺手搂为双缠手。高腿、连环腿等每一势都要求八法齐全。

蹴脚翻子用腿与现代武术用腿有不同(要收胯),用腿能收能放可以切变,可以连用。较松胯之腿法,如跆拳道的出腿用腿之法,但一出而不复返正犯古人忌讳。

1.2 蹴脚翻子拳套的技术特点

有实就有虚,有直法就有花法,虚实相对以成武艺。《华阳国志》,巴师“歌舞以凌,殷人倒戈”。周灭商,学巴舞,作大武(歌舞)以赞功。《周礼》《吴子》舞与武完全一样,可见巴师之舞就是战阵之武,就是单兵和队列之拳械操。古时戏亦是武,《国语》·晋语九,比武曰戏。古人讨有罪钟鼓伐之。《六韬》五·音,亦以管律,乐理侦敌,“知三军之情,消息胜负”。《六韬》有儒家治国方略,治军、用兵方略触手可摸。武技不用于战斗,必然走向表演,时间长了形成花拳。宋朝杭州每逢节日都有花拳表演,瓦市相扑,露台争跤,就连左右军,牙前乐营也舞斫刀、舞蛮牌、舞剑等,东西班作野战表演。太平盛世不同于战争年代,人的需求不同。

武术演武也有韵律,阴阳顿挫。柔是长调,刚是促拍。蹴脚翻子同样有武有艺,技击打法十二势是武,三个拳套是艺。蹴脚翻子,一枝八翻,二九罡,三路缠手,四归原,五打角,六化盾,七要向前八回头。是蹴脚翻子的技艺精髓,同样也在拳套中得到体现。蹴脚翻子的套路既合韵律(节奏),又不离开武术的要求,作为一种练习手段,武、艺相辅相成。

蹴脚翻子的拳套、架式其中包含了技击的所有基本手法和腿法,但是彼此割裂,失去合理的势式结构,只能练不能用。练一个动作协调、手足收放、身手合顺。同时留出老师对学生武德、人品考察的空间,能练不能用,学了也不足伤人。如果徳优兼备,则辅导和重新将学过的架势结构成技击势式,也就是蹴脚翻子的散手武技。今天武术段位制的拳术体系就是这一种思维的反思成果。能练能用,才能体现中国武术的体用兼备的长处。多年来众多武术工作者对传统武术技艺认识,不断实践反思,终有所成。今天武术在亚运后走向世界,实行段位制分级考核技能的做法,正体现出中国各派武术都具有博大精深的广度和深度。

1.3 蹴脚翻子技击与拳套的差别

蹴脚翻子是技击拳术,是武不是艺。武术有武有艺,武就是技击术,艺就是拳套。拳套今天叫套路,是古时的形体训练,提高人的起伏踢打能力,使手脚更加合顺,技法娴熟,使人能在身体不协调的情况下继续做动作,放大人的活动能力,提高人的应变能力。器械则增加手感,提高驾驭器械的能力。武与艺分不开。但是也有差别:

1.3.1 武练时松弛,自然呼吸,一张一弛方见强,致人不受于人,我与人动作反应一致就是技击,有讹法。“艺”练时骨节挺立,用肢体语言表示彪悍的气质。武练时气游于下,“艺”练时提气悬上,二者有根本的不同。

1.3.2 武变出自然,势势相连又相去不远,能将错就错,注重切换变化。“艺”势势定式,一招一式交代清楚,亮相变脸有一定的方向。

1.3.3 武上惊下取,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同《手臂录》所述动作轨迹。“艺”似是而非,左右上下不一,不能贯通,各有各的着式。

1.3.4 武在于走,运动中求胜,拳打顺力。“艺”定势定形,要有架式,动静中求胜,也要拳打顺力。

1.3.5 武有藏,有收护,连打莫迁延。“艺”要露,用肢体作语言,向人展示出勇武的本质。有阴阳节奏。

1.3.6 武前软后硬,劲在后,以动作带出进退用法。“艺”架式挺直又要有演示的身法,以人动带出动作。在刀法中就是大动作以刀带人,小动作以人带刀。

2 蹴脚翻子的势式

拳术脱离实用必然变成花拳,或为强健身体的拳术。讲究身法、精神、亮相。动作大方必定会增加很多完成动作的过程,而实用的方法则日益不足,“多与不足”就是花法。蹴脚翻子在同样的环境下变成了三套短拳。但是实用的技法依然保存在三套拳中。要恢复其技用,可参照南兵拳中势式结构,设讹。习手足,便器械,积机关,立攻守之胜。再根据翻子拳的八法原则,对三套短拳中有用的动作连成势式,手腿并用,能连打莫迁延,按技击的原则 “丁字脚,四换头” (1976年版《水浒全传》上册160页)修旧还旧重立架式,做到练用一致,经过努力修成散手拳的技击架式。

修旧还旧后的蹴脚翻子势式如下:

2.1 丹凤朝阳

右掼拳平拳,同时右高缠腿踢。落步右扑面拳打鼻梁,右上步跟进,右手下拦做钩手向后,左钩手顶撩阴,连上右步再右掼拳,收右步并步横推掌,右马步平拳。该动作取自第一套拳的第三节前势以及第二套收势前的三个动作。有出手打鼻梁、顺手搂等技用。练习时以旗鼓势带头连接此势。扑面拳前可作为虚势诱人,也可直接踢打。扑面拳既可打鼻梁也可打他的来腿来手,撩阴手指下打上跟着掼拳打太阳,也可打腿,拳法腿法没有固定的高低之分,高来打高,低来打低。他还手还腿,收身横推掌,接拳按腿,一旦碰到紧跟右马步平拳。

2.2 斜行势

该势在南兵拳中直接借用。我势斜行西复东,打他手脚自从容,莫忘行着连三计,间或迁延决荡中。此势蹴脚翻子第二套第三节动作。一出手打鼻梁,三角步绕出收手右擒,为奔胸膛。左马步左压肘,为卸身迎门肘。右弓步右勾拳,为挑袍双上手。复右手下抹踢右腿,为铁幡杆,往上打。转身马步左右盘斫。顺手搂,双格手,盘斫见《南雷集》·学箕初稿,王征南先生传。内家拳的二个打法。斜行势在使用时,当左手接到对方来手或来腿,即左转出右平拳,中为实不中为虚,然后撤回三角步绕开做右手擒抹,抹到就算。紧接压肘用腿要连,不让他有还手机会。如果他退则紧跟而上连出它势劈冲搅横。

2.3 下锁

旗鼓势诱他来,后退时身左转,右腿向左腿靠拢成并步。同时二拳下摆在腹前交叉再向上左右轮劈(就是虎鹤双形拳中的双分挂拳),为出手打鼻梁,劈下为缩手奔胸膛。进右腿成弓步,右拳后拦摆,顶左肘。提左膝右拽拳接二起腿右平拳,平拳时左拳在左耳侧,与右拳做硬开弓形。为挑袍双上手。上动不停做合手,跳步左蹬腿,为铁幡杆。落地左低拳指裆锤防腿,双缠手为顺手搂。标掌踢腿,上步二平拳为双格手。下锁是防守反击的打法,先柔退后刚劲,拳在身前运动,高低左右都顾牢,能护身直进。蹴脚翻子的拳法都能翻子不回头,前进练习都能后退练习,到时就能转化为防守反击。

2.4 顺手搂

左脚向左前出步,右手向外缠绕做擒手,同时右腿提膝,勾脚膝朝右,为顺手搂。上步左手抢喉,同时左起高踢,上步右掼拳,挂耳腿,身右转左标掌,右弓步插掌,右手下掳,同时收右腿成坐步,二换腿左迎门腿,左插拳变起左踹腿做平拳。左手抢喉时,为往上打。标掌是缩手奔胸膛,最后是铁幡杆,蹴脚翻子动作就是这样,不同形式的往上打,铁幡杆。但其用意却是一致的。练习蹴脚翻子也可用摆马倒缰作连接势,就是活步前后长短拳。摆马倒缰取意于骑马时的动作,马不服骑,要跳要立,拉偏缰使马头左右摇摆不定,无法跳、奔。腿上做麒麟步,耗其体力,以降服之。

2.5 搓拳冲掳

旗鼓势连接时,退左步下搓拳防腿。上右马步下截为冲掳,此时虚上实下诱他手腿打上。盖步左斫打他来手来腿,为出手打鼻梁。同时右平拳右踹,为奔胸膛。他退或进,我进或退皆跳步左合手左蹬腿,为卸身迎门肘。合手就是用肘,落地左弓步低平拳为铁幡杆。该势跳步用腿。戚继光说:“腿可以飞腾”。只是有跳进或跳退之分。跳进为攻,跳退为抽撤也是攻。该势练时较其他势式为短,但是用腿得到充分发挥。施展拳脚以胜之。该势最好接在第一或第二之后,以加强攻击的能力。

2.6 挑蹬

该势可与前势结合成一个大势。当前势完成后,低平拳指裆锤防腿,堵腿,他如出手则左右勾手似猴拳的掳手,倒拔跳出圈之,成左提膝左勾手,侧身对他。入左步再指裆锤,初起时低,等他攻上时,左右同时下刮拳抱于胸前,同时又十字蹬腿。左右勾手就是顺手搂,第二个指裆锤就是铁幡杆。下刮就是双格手,十字蹬腿就是往上打。该势与前势相连时,无左右之分,下刮后十字腿也可插步转身变左十字蹬腿。如果他转,我势也应跟着旋转,或进或退,动作不变。提膝时可略做停顿,就是南兵拳之金鸡独立。等他靠近时就打就踢,他想动手也没有机会。这就是打的节奏,古人叫拍子。

2.7 下切

下切就是行拳中的沉坠手。在翻子拳第二套第八个动作,原与绞花锤相连,这里与第一套第二节第十个动作后相连,就有非凡的效果。下切可起高腿,防腿防手,双平拳为双格手,然后身左转似长拳的披身势,等他来时我同时又转掇步左手蒙脸掌或者下磕防手、腿,右腿勾踢,右手做曲尺,霸王请酒。或打下颚,或挑手尾,然后转出双擒,掳回来打出去,双格手。蒙脸掌就是打鼻梁,曲尺就是奔胸膛迎门肘,蹴脚翻子就是这样千变万化不离这八句话。八句话是原则,动作要意合,不必要形似。

2.8 合手

合手就是用肘,合手时,一手握拳在胸前手心向里,另一手握拳手心向下,拳面合于另一肘内侧。外形有点象太极拳的肘底锤,这是防守的动作。该势可以与摆马倒缰连接,他攻我攻都可以,他先我先都好。我先合手为虚势,他先为接手。同时右脚后退,左腿后带在前,碰到来手来腿,迅速平拳踢腿,上步平拳踢腿。双缠手左出拳后掳按,防腿手。跳步右迎门腿插拳,右踹平拳。合手就是迎门肘,反击踢打或虚势后实打铁幡杆。掳按顺手搂,最后仍是往上打。该动作用于近身时最好,守中直发,要狠要连,过去有人曾经实战用过。架势效果成立。

2.9 斫法

左前旗鼓势,右拳打鼻梁为斫法,随后马步左平拳奔胸膛,右竖肘上步裹格,随势转回。或上下并拳撞锤,既可打人也可打腿。回身单鞭,铁幡杆,披身势诱敌,等他来时我同时又转掇步左手蒙脸掌或者下磕防手、腿,右腿勾踢,右手做曲尺,霸王请酒。或打下颚,或挑手尾,随即弓步双平拳。为双格手。斫法在其他拳术中也多见,蹴脚翻子斫法,有正斫、反斫、回护时的短斫,用时,拳心朝上,拳面指根关节头打他鼻梁、太阳、三里、冲阳等部位,效果更好。

2.10 扑面拳

就是翻花炮。一手盖一手出拳打鼻梁或打手打腿,上动不停,盖掌前推拳收后重出直打心窝,此时掌合在拳的大臂内,进步掌手顶肘也出翻花炮。作用相同,直打到自己膝前,然后挑腿平拳,横裆步下插拳,上步展拳横靠前手掳按,后手冲天炮,顺势力转身弓步双平拳。挑腿就是挑袍双上手,横靠为铁幡杆,掳按顺手搂,冲天炮往上打,八句话按顺序全部在内。九、十二势作为范本,挑踢势借用太祖长拳,推肘补阴其他动作均在三套短拳内。古人为了自身保护将技击的散手拳放在最后,轻易不教人,或者最后教人。前面学的短拳一练手法、脚法。二观察人的德行与做人的道理。然后该教不该教能及时悬崖勒马,不至于出言如箭,有力无回。

2.11 煞锤

并步右下栽拳。煞锤可用在破长拳的搂地挖金砖,就是扑步穿掌。使用中为摔跤的穿裆靠。煞锤擒拿手,左弓步右立平拳,后做马步左旗鼓势,立身右蹬腿平拳。上步右裹肘,倒步铁幡杆披身势,回身右反斫二平拳。煞锤见《王征南墓志铭》作用与此相同。擒拿手见《拳经捷要篇》封脚套子,防腿的动作就是大的手花,为顺手搂。旗鼓势打来手来腿,裹肘倒步铁幡杆,转身用就是抹踢,反做往上打,二平拳是双格手。该势在三套短拳中都有,左右开弓一再出现。这里用收势前的煞锤,一套二段第一势之旗鼓势。这样组合就能临场实用。

2.12 迎门肘

左裹倒步铁幡杆披身势。左反斫二平拳,平拳时左手出拳,右拳抬肘在右耳侧,蹴脚翻子平拳,另一拳必定抬肘在耳侧。起身右抬肘上挑过肩,右掌搭于右肩,左掌合于肘下,右掌抹下,左拳抽出小跳步,左脚勾踢,左拳如曲尺挑下颚或手尾。右掌合在左肘内再出左十字平拳踢腿。平拳以后二个用肘法,一抬肘,一抹下时收肘内护,直起进打。该势之中也有顺手搂往上打的架势,由于用肘多也适合于近身时用。

3 蹴脚翻子的器械运用

蹴脚翻子技击练法可化成左手勾镶右手刀,或牌刀练用。勾镶由来已久,汉画像石有之,193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辞海》有注解,由此反证该拳由来已久。钩镶:汉以前兵刃,汉画像石以及《文物》杂志中有专述“有勾过来、推过去叫勾攘。”以后变化成护手钩。钩之搂勾献月,就是攘,就是以下尖,月牙为主要用处,凡是动作要下面先动叫做搂勾献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勾镶古人已经不用,蹴脚翻子的器械演变成了牌刀,结合行步、身法演练出非凡的武术动作。从这里看,蹴脚翻子的成拳年代应该很久远。

蹴脚翻子的器械以牌刀为好,牌刀就是拳法,没有其他动作。古时北方喜欢用“双手带”和挑刀,南方喜欢用牌刀和麻扎刀。牌刀,即盾牌加单刀。盾牌有圆、长两种,左手持牌用以保护身体,不主击刺。明初,牌上蒙皮,重而不利于步兵。后福建等地以藤编为牌,制作轻而坚固紧密。箭石枪刀都可遮蔽,可取代甲胄护身。藤牌在南方泥雨中使用极方便,辅右手持单刀(腰刀),轻快锋利以杀敌。且持牌刀之人必要手足轻捷,有胆勇力量,列在行伍之前,为众人之藩蔽,后卫则持长短之兵与其两相援应。麻扎刀20年前浙江富阳、金华农村仍有保存。戚继光在临湖练兵,也将麻扎刀和藤牌用入鸳鸯阵。2010年浙江省国际传统武术锦标赛,福建晋江代表队演示了藤牌刀对官刀、对虎叉的技用。证明牌刀是南兵之长技。技艺还在延续和传承。

修旧还旧后的蹴脚翻子牌刀势式如下:

①开刀势:二足并立,右膝稍弯,起手上提,起高而管住下面,左手斜行,右直进出刀。我刀牌在上,必要伤我脚膝,牌向左下砸开,右刀可撩腕直刺。

②斜行势:左手持牌,右手持刀,先出左脚,左右手合掌在右上,斜行向左,右手收回腰间直刺,左手盖,进步双出。我先动,斜行封其出路,起刀直进,牌盖砸其兵刃,双手出牌护身体,刀破胸膛。

③低平势:对敌时,左手持牌,用跟步做跪步形,腰刀回鞘,取标枪一根,身在牌内,举标进步,配合步法击刺向前。也可举标大力投向敌人,投标之后,直接进步向前,抽刀挥砍。以牌护人,人低则无法乘隙,跟步连进。掷标于敌枪能扎到我之前。

④埋伏势:此势需用小行步左或右急进,进步必须快,有枪刀戳在藤牌编缝内不能脱手,急用刀尖将牌借力推开,沿敌兵刃用刀搅或挑撩。此势要力大勇猛者,推开时奋勇向前冲入。

⑤出刀势:并立步,右手出刀于右,斜横刀尖于左,胸腹向敌,待他枪扎来,侧身右肩在前,上右脚,用牌格开其刃,上左步直刺。彼枪右扎入,斜进右脚右手缠头勾开其刃,左手牌沿击喉,随进左脚砍杀。

⑥双摆势:上右步,同时双手前举,刀刃向外,引敌来动,一枪扎来,左歇步双手同时下行,牌面砸其枪,上步直刺。又来一枪,牌由左向右斜上回旋,轮开枪刃,回身砍。左脚进步,牌下盖护身,进步双直刺。

古代技击武术要求练用一致,拳械一致,马步一致。蹴脚翻子符合这一“临场实用”的理念,协调手脚则拳能顺力,拳能顺力则势式与身形能和顺,做到和顺而技术娴熟,进而拳法通。然拳法通则器械通。不用再刻意花一番功夫重新学习器械的使用,直接可以进入器械的练习阶段,进而临场实用。省时省功有利于越练越精,越用越有把握。

2013年11月温州南拳公开赛,南拳王争霸赛的赛场中,展示的项目有双铁尺、双锥(锤)、大棒、双头棍、挑刀。2019年8月第十四届香港国际武术比赛,参赛的法国运动员演练了双鞭、双斧、宽身长剑。技法与拳术大要相同,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拳术与器械相通,或者拳械一致。蹴脚翻子的技用也是众多武术中一门技艺。且练用一致的要领也已经为共识,并走出国门。

4 结 论

练习蹴脚翻子时,因为是实用的散手拳,平常没有固定格式的套路,练习时以旗鼓势,摆马倒缰,绞花锤为连接势,与十二个动作相衔接,或进或退都要能练,能直能圆,所谓练好了打,其意在此。胜在用前,其意亦在此。

蹴脚翻子的拳法和器械相通,牌刀就是拳法,动作完全一致。体现了技击拳术拳械一致和临场实用的本质。三套短拳套路,讲究精神、身法、神韵。动作高低起伏,手脚结合紧密,开合有序,落落大方。同时整个套路阴阳顿挫,力达四肢,动作和顺流畅,也是对其拳法自身动作的提高和提炼。

蹴脚翻子据说古代曾经流传在江淮一带,也属于短打类拳术。拳术中打防的用法就是内家拳中的防守方法。1928年办中央国术馆时,章殿青考入教授班的技艺就是蹴脚翻子,当时技艺中“上打手尾,下打三里以及防腿的近打冲阳,远打虎门”(武艺中的穴位和中医不完全相同)。以及冲掳、煞锤等技用(可破少林拳技艺中的“搂地,挖金砖”)的防腿和攻下盘的技用与《王征南墓志铭》中所述技艺相同。或许能证明蹴脚翻子就是内家拳中有坐山虎、斗门为起势动作的拳术。

猜你喜欢
拳术技击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
少林拳术图说(七)
拳术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