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描写,让人物形象立起来”教学与反思

2024-01-08 08:12孙莎莎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动作作文同学

孙莎莎

【设计理念】

老舍曾说,“唯有动作描写,人物才能立起来”,而学生作文中的人物不少是“趴着”的,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人物形象,究其原因,是缺乏“动作描写”。只有描写出人物动作,才能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充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因此,这节写作指导课,笔者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动作描写”这一方法,教给他们动作描写的技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课堂实录】

一、即兴导入:捡拾身边事,观察人物动作

师:上课铃响了,有几名同学迟到了。哦,他们来了!陈××走来了!他来了,他来了!他……

生:他蹦蹦跳跳地跑来了。

师:郭××走来了……

生:他来了,他来了!他拎着包子,捂着脸走来了。

师:他们来了,什么也没有说,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今天,我们就学习如何通过动作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他山之石:借鉴文中事,揣摩人物心理

师:文学作品要想有表现力,就要有“名场面”。要想把内容写得充实、具体,作者就必须善于捕捉人物的动作,让动作开口说话。下面,让我们走进文学作品中的“名场面”,感受作家笔下的动词的魅力。

屏显:

1.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鲁迅《孔乙己》)

2.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背影》)

3.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

请任选一段,根据人物动作,揣摩人物的内心独白。

师:这几段文字都是作家笔下经典的“动作大片”,请同学们任选一段,说一说文中的动词好在哪里,再根据这些动词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给大家4分钟准备时间。

生:我选第一段。穿长衫的“踱”进店里,从中我仿佛看到了他们悠闲、从容、不着急的样子。

师:所以,这个“踱”字能体现出他们的优越感。他们不同于短衣帮,站在柜台旁喝完还要抓紧时间做工。

生:体现出他们是有钱、有闲一族,呼应了后面的“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和短衣帮形成鲜明对比。

师:这个“踱”字是作者的匠心所在,一下子就把穿长衫的和短衣帮各自所处的阶级刻画出来了。非常好!

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中还有两处写孔乙己付钱的动作也很精彩。第一处是孔乙己穿着长衫,“排出九文大钱”中的“排”,说明孔乙己在短衣帮面前是有排场、有优越感的。后面他坐着“走”来的时候,长衫也没有了,从口袋里“摸出四文钱”,一个“摸”字体现出他既没有钱了,也没有自尊了。

师:很好!这两处确实也是神来之笔。所以,我们在描写人物动作的时候要仔细推敲,思考用哪些动词才能恰到好处地表达人物内心那种微妙的情绪变化。

生:老师,我觉得我同桌也是踱着步子进教室的。他是个慢性子,火烧眉毛了,也不着急。

师:哦?愿闻其详。

生:上课铃响了好久,我同桌背着重重的书包,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我从来没见过他着急的样子。

师:他确实是个慢性子哈!咱们班还有谁是踱着步子走路的?

生:我们班数学老师。他很佛系,总是踱着步子,不动声色地出现在我面前,吓我一跳。

师:所以,你认为数学老师是一个佛系的人。大家同意吗?

生(大笑):同意!

(师板书:用词准确。)

师:准确的动词确实极具表现力,能够把人物性格凸显出来。我们继续看大屏幕,还有谁要说?

生:我选第三段。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场景描写。鲁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罩”等一连串动词,把冬天雪地里捕鸟的那种乐趣写出来了,我一直想照着试试。

师:把雪地捕鸟这一过程进行细致分解,能够达到电影里的那种“慢动作回放”的效果,所有的喜怒哀乐不言而喻。这是一段非常经典的动作描写,可以作为示范。

(师板书:动作拆分法。)

生:朱自清的《背影》中,经典的“买橘见背影”也用了这种动作拆分法。

师:其实,“背影”这一段名场面,除了动作拆分法,还有别的。有没有同学发现?

生:朱自清在描写动作的时候,加了很多别的描述,比如,写父亲“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还用了一些词来修饰人物,比如“蹒跚地走”“慢慢探身”“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我觉得这些动词用得非常准确,但是光有这些动词还不足以让我落泪,而加上这些修饰词,父亲对“我”的那种无言而又深沉的爱就好像全在里面了。

(师板书:修饰动词。)

师:你真是一个情感细腻的孩子。我们往往会通过爸爸妈妈给我们买了什么,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样的物质条件,来验证他们有多爱我们。其实很多时候,他们的爱藏在日常点滴的举止间,润物无声。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温情。

生:老师,我发现“造化钟神秀”中的“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大自然当成一个“偏心”的母親。她把所有的神奇秀丽都给了泰山,“钟”让这个句子有了灵性。

(师板书:修辞。)

师:我很喜欢你的这个说法,句子很有“灵性”。有时候,动词本身就是在拟人,这样能够让所写的对象非常有灵性。还有没有同学想要说说?

生:老师,我说一个我自己非常喜欢的句子,可以吗?

师:非常期待!

生:我特别喜欢周杰伦《青花瓷》里的几句歌词,“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我觉得这三个“惹”字非常有灵性,很喜欢这种感觉,但是不知道哪里好。

师:生活处处皆学问,好的歌词里也有非常多值得我们吸收的营养。我们一起分析一下,首先,里面有修辞……

生:拟人、排比。

师:对,这样就有灵性了。再有芭蕉、骤雨、门环、铜绿、江南这样几个古典意象,诗词的古典意蕴就出来了。“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故事也有了。加上曲调……

生:满满的高级感。

师:大家对生活都有细致的观察、深刻的感悟。到此,我们学到了关于动作描写的几种技巧,总结如下。

屏显:

动作描写的几种技巧:

1.选择准确的动词进行描写;

2.将动作进行细致分解;

3.加修饰语,细致地表现动作;

4.运用修辞手法来表现动作;

5.与其他描写方法相结合。

三、牛刀小试:描写身边人,再现人物动作

师:我看到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咱们就用刚才上课铃打响时的话题小试牛刀如何?

生:可以!

师:老师提示一下,写作是一种非常个性化的行为,以上几种技巧只是作为参考,大家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选择,不用面面俱到。

(生写作,师巡视。)

生:上课铃声响了,教室里仍然一片喧闹。这时,教室外传来老师的脚步声。我立马竖起耳朵,缩下身子,直向座位蹿去,然后屁股一扭,身子一挺,课本一挡,若无其事地看起书来。

师:好一招障眼法!

生:我在楼下听到班主任一声长啸,心想:“大事不妙,迟到了!”我一步四台阶,快速移动到教室门口。看到老师,我像熄火的炮仗,冒着尾烟,瑟瑟发抖地挪到座位上去。

师:这一段可谓非常逼真了。下次可不能迟到了哦!

生:我刚到教室门口,把手里的包子一把攥扁,塞进口中,囫囵吞下,塑料袋团作一团,掖在裤子口袋里,抹了一把嘴,硬着头皮喊了声“报告”。

师:你这个把包子攥扁的技法很是高妙,不过大家还是不要效仿,早起一些,就可以从容一点。

四、作文升格:精细化身边事,打造动作“名场面”

师:同学们,上次我们写了作文“____________的幸福”。同学们写了“竹笋里的幸福”“桂花香里的幸福”“面条里的幸福”等。大家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都有一颗敏感的心,能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捕捉满满的幸福。现在,给你们十分钟时间,用这节课所学的方法,进一步打造自己“幸福”的“名场面”。

屏显:

升格作文:____________的幸福

要求:找出自己作文中的“名场面”,用本节课学习的动作描写技巧加工润色,让场面更生动,让人物形象更立体。

(生写作,师巡视。)

师:谁来分享?

生:“文火慢炖,砂锅里‘笃笃作响,食材的精华渐渐融汇。望眼欲穿地等待后,大伯终于将那腌笃鲜端上桌来。掀开盖子的那一刻,肉的咸香与笋的鲜香瞬间灌满了整个屋子。那是山的味道,风的味道,更是春天的味道。乳白色的汤汁里,浸着鹅黄的笋和红白相间的肉。一口下去,春笋脆嫩,肉质酥肥,汁水的浓郁填满了唇齿间每一处缝隙。看着家人满意的笑容,大伯也跟着笑了起来。”

师:听得老师都流口水了,再来上几个镜头,就是《舌尖上的中国》了。画面感很好,特别是“灌”“填满”,非常有灵性。

生:“临近傍晚,我迫不及待地冲到院子里的石磨旁。不久,我看见爷爷端着半盆黄豆走过来。他见我在这,便对我吆喝:‘快,提桶水来!我应声‘好嘞!,立刻冲到水井边,踩在井台上,将一旁的水桶丢入井中。小桶撞击水面,‘扑通一声。等水满了,我就踩在石台上,脚用力一蹬,拽着绳子猛地一提,水桶便被我提了起来。我吃力地将桶里的水倒入盆中,将豆子泡起来。爷爷看见了,直夸我能干。我感觉非常甜蜜,也许,这就是幸福吧!”

师:打水的“名场面”。

生:“清香的粽叶很快出锅。妈妈端来一盆浸在水中的糯米,拿来一包甜枣。只见她撸起袖子,熟练地挑出几片粽叶,将其一卷,一撑;再将手浸入盆中,捧出少许糯米缓缓地放在粽叶里;接着捏出一枚甜枣,埋入糯米中并轻轻压平,用粽叶紧紧裹住;最后系上白绳,一个粽子就算完成了。妈妈知道我喜欢吃甜枣,每次都会多包几个裹着两枚甜枣的粽子。她笑着说:‘多吃些甜枣,妈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过得幸福甜蜜。”

师:包粽子的“名场面”。

师:同学们笔下的幸福有大伯做的腌笃鲜,有帮爷爷打水做豆腐,有妈妈特意包的甜枣粽子……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事,更是我们记忆中的珍宝。我们观察、描写,情感在字里行间汩汩流淌,这就是幸福!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希望你们以后在描写人物的时候,能用好这些方法,让笔下的人物立起来。祝大家在今后的写作实践中,妙笔生花,写出更多鲜活、生动、感人的文章。下课!

【教学反思】

纵观近几年九年级学生的作文现状,生搬硬套、矫揉造作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堪忧。九年级学生面对升学的压力,生活节奏紧张,生活内容单调乏味,这是客观事实。因此,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只有“格物”,才能“致知”。

这节作文课,笔者先教授学生如何通过分析一段文字中的动作描写,来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写作意图,从名家名篇中感受动词的表现力和魅力,总结动作描写的几种技巧;然后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从表达自己开始练笔;最后进行作文升格,修改润色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让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让情感更加饱满。整节课,学生观察、思考、感悟、表達,循序渐进,学有所得。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也更加坚信,我们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规律,找准教学切入点,细化学生思维,细化学生的学习行为,这样,才能突破学生阅读与写作的瓶颈。

(作者单位: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

猜你喜欢
动作作文同学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动作描写要具体
画动作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