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学院路校区 汪涵
难得回了趟老家。
一切还是老样子:半山腰上的家,山下大片的田,以及那几根电线杆。
回老家免不了要到亲戚家吃几顿饭。几十分钟的山路,起起落落,再加上天气闷热,下车时,我差点没吐出来。一下车,姑姑就从屋里迎出来,嘘寒问暖地把我们招呼进屋。一大桌的菜和小炉上咕嘟咕嘟冒着泡的汤映入眼帘。农家的殷实与朴素虽令人感动,却勾不起我丝毫食欲。
很快,开始吃了。大人们都在热火朝天地拉着家常,我暗自祈祷不要注意到我,计划吃几口就溜之大吉。我象征性地夹了几筷子菜放在碗里,慢慢地吃。“不好吃吗?我看你没吃几口,是不是吃不习惯这里的菜?这样,给你盛碗饭吃。”姑姑突然问我。我急忙打断:“不用不用,我快饱了,菜挺好吃的。”“这哪行,你也没吃几口菜。”说着,姑姑拿走了我的碗,盛了半碗饭。“够吗?”我慌得直点头:“够,够。”“吃完哦。”她把碗递给我时,还特地叮嘱了一下。
“历经艰难”吃完了一大半,还有一点我真的吃不下去了。我戳戳爸爸:“我不吃了,再吃真就吐了。我把碗送进厨房了。”说完就准备离席。“回来!”爸爸喝道。我只好乖乖返回。“碗给我看看。”我把碗递了过去,他什么也没说,只是把我碗里剩下的饭扒到他的碗里,然后大手一挥,让我把碗送走。
回去的路上,爸爸跟我谈起了这件事:“今天没有批评你的意思,只想告诉你一些事。你从生下来就没吃过苦,但是我小时候,全家上下五口人,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别说掉地下了,就是被踩了几脚,也偷偷捡起来塞嘴里。”这时,我们路过一大片麦田,金黄金黄的。“下去看看?”爸爸问。
下了车,微风带着麦香,恍然将岁月带到从前。小时候,外公常常向我提起曾国藩的家风。他认为,曾国藩在大富大贵时,要求族人继续保持勤俭持家的优良作风,才培养出众多杰出子弟。外公本人也是身体力行:他半工半读,节省开支;练字时不常用宣纸,而是主要在废旧报纸上练;喝茶不泡到茶汤无色,不换茶叶……一粟一米,来之不易,平淡的生活中,有太多东西容易得到,却不容易被尊重,只有经历过、体会过,才能牢记于心,并在心底绽放光芒。
当代社会,好的家风必不可少。它穿越时空,传递力量,让新生一代背负希望,坚定地行走在路上。
风吹过,我挺了挺腰杆,看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