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梅
2023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围绕这一主题,全国各地博物馆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从《千里江山图》展出,到舞蹈《唐宫夜宴》演出;从《国家宝藏》等文博类节目的热播,到考古文创产品的流行;从湖南钟芳蓉高分报读北大考古专业,到“敦煌女儿”樊锦诗捐款千万支持敦煌学研究……近年来,相关话题一次次进入大众视野,点燃人们对博物馆等传统文化的热情,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不仅如此,近几年来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人气火爆,引发热议;甘肃省博物馆铜奔马毛绒玩具网上走红,一马难求……这既彰显博物馆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日益凸显,也昭示着公众对博物馆价值的充分肯定。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文物的价值,不仅体现为历史的厚重、艺术的造诣,还凝结着文物创造、流传的经历,以及修复的过程、内涵的阐释,共同营造出文物之美的多重维度。通过观看文物展示、掌握文物知识、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观众获得了更丰富的文化体验。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新征程,博物馆要更好满足群众文化需求,让珍藏的艺术瑰宝、文化遗产为更多人所了解,同时也让人们在与文明的交流、与历史的碰撞中,获取丰富的文化知识,提升人文和科学素养,得到心灵上的持续滋养。这就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博物馆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均等、普惠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坚持开放共享,通过博物馆与教育互动、与科技联姻、与创意嫁接、与旅游融合,不断优化博物馆服务供给,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发挥博物馆在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和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的作用。
博物馆不仅仅是陈列过去,更是启示未来。让文物活起来,融入社会时代发展,离不开对文物价值和意义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作为新时代中城市品牌营销的重要一环,博物馆需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将城市不同的元素吸纳整合,充分发挥特殊的价值,多元化、立体化地塑造城市品牌,将区域或城市的比较优势扩大为竞争优势,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并为城市的发展积累无形的资产。这意味着,博物馆要更好展示展览文物、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文化传播,在吸引人才、资金和社会力量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同时,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功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丰富文化滋养,为美好生活赋能添彩。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凸显,城市的公共文化空间也在不断扩充,博物馆作为承载城市文明的资源宝库,也逐渐成为城市品牌塑造和营销推广的高品质、精准化场景。期待各地充分用好博物馆这个大学校,不断提高博物馆文化传播的辐射力、感染力和生命力,让更多的人走进博物馆,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滋养百姓,让人们在回望历史、感受灿烂文明成就中坚定文化自信,切实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