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玲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高峰乡人民政府,甘肃 定西 743011)
现如今,工业文明、经济文明、政治文明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生态文明的发展脚步却稍显滞后,几乎成为世界开发的牺牲品。而当生态环境变得更加恶劣时,人类的生存也危在旦夕。林业作为支撑生态系统循环的重要基础,也必须在新时期彰显出自身的作用和价值。世界各国都要在这一领域作出共同的努力,维持人类社会不可多得的生存空间。
尽管我国林业已经接受了科学技术的洗礼,在不断的打磨中提高了自身的生产效率,但生态林业发展的脚步却并没有与时代相持平,整体依旧处于初级阶段,拥有着极为广阔的上升空间。之所以会出现这一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林农拒绝接受先进技术,他们秉持的思想观念过于传统,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技术开发的重要价值。现如今,林业项目的开发离不开农村地区的支持,而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又不会局限在同一个区域,所以林业技术的推广也缺乏足够的人力支撑。除此之外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林农并没有真正认识到生态林业开发的价值,他们并没有接受统一的思想教育和技术培训,不敢真正放开手脚,也拒绝播下技术传播的种子。
生态林业代表的不仅仅是种植理念的更新,更是营造了一个全新的生产格局,所以如果只是依赖传统的种植手段,必然难以为继,必须要参考各种现代化的林业技术,获得充分的资金与政策支持。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政府也没有针对生态林业项目做出财政上的设计,因此资金储备是极为薄弱的,这就制约了诸多技术工作的顺利开展,即便是技术研究人员也被打击了积极性和自信心,他们无法真正的调动起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最终让林业的发展固步自封。
目前,国家政策是指导林业技术下放的领头羊,只有在政策上做好准备,基层的群众才会认为自己有坚实的指导和依靠。然而,在现实推广的时候,基层群众对自身的经济利益是最为关注的,而林业技术的投资在前期又要耗费大量的人力,是一种长线的工程,因此很多群众也难免会心里打鼓,他们无法真正的信任这一全新的变动。
目前,领导层在技术认知上的欠缺,在思想准备上的空白都是实际存在的问题,这些矛盾不能刻意被忽略,也绝不能就此被耽搁。领导层必须要直面问题,要以自己为起点,发挥出领导和组织作用,积极与林业技术推广队伍进行对接,让技术推广人员能够有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自己对生态林业的关注和重视程度。除此之外,领导层还要参考不同类型的现代化渠道,通过新闻媒体,线上公众号以及微博账号,及时的发布与生态林业和林业技术相关的信息,吸引更多的农户前来关注。
生态林业的开发离不开技术的支撑,技术的研发也不能一劳永逸,政府要积极与当地的科研机构或者是高等院校进行沟通,加大科研的投资力度,让新型的科研成果能够迅速的转化为生产力,调动起创新人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除此之外,还要构建起现代林业技术科技示范区或者示范园地,要让这些示范基地尽可能的靠近生态林业的种植区,由此来加速技术推广人员和基层林农之间的互动,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与共享。
生态林业之所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其自身的经济属性,更多的是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影响。所以在应用林业技术的时候,必须要凸显出生态环保的价值,要以生态工程的良性循环为依托。在这个过程中,政府必须要针对生态环境治理技术的应用出台全方位的文件,更新现有的管理标准和体系,并积极推广农村可持续经营技术,灵活的治理农村在当下面临的各种环境问题。特别是就荒漠化防治和水资源存续来讲,要积极的构建节水型的生物防护体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当地生态循环链的价值。
林业单位和环保责任机构必须要发挥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作用,针对林业技术体制作出全方位的调整和优化,明确不同生态部门和组织的职责,划分其权限的范围和权力的阈值,为后期的技术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有据可依。同时,林业单位也要针对技术的应用展开持续性的管理,加大对基层农户和企业的监督力度,引导当地的龙头企业带头投资,集合基层农民的力量,盘活生态林业的资金链。
林业技术的应用本身就是从上至下的,所以在推广的过程中也会经由不同层级的推广中心,这就意味着生态林业开发的质量也会受到推广中心和部门的制约。因此,推广部门要进一步更新自身的基础设施,针对林业技术的应用构建起完整的数据库,展开全天候的跟踪和总结,这样可以及时的收集反馈信息,评估林业技术与生态林业结合的最终效果。除此之外,要展开积极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要凸显出生态林业的市场价值,要抓住那些有发展前景的经济实体。还有技术队伍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当地政府和科研机构要加大人才的引进力度,招揽更多懂科技、懂生态林业的人员,为基层的实验和推广添砖加瓦。
林业单位必须要对基层员工展开针对性的培训,让基层员工能够在其位谋其政,真正做到抓岗位、练精兵,坚定自身的政治信仰,不断地磨练自己的实践技能,在历练中积累经验和教训。特别是就技术作业人员来讲,在工作的时候也要懂得创新,不能盲目地去依赖过去的制度和机制,要具备强大的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林业科技成果最终都会流向农村,农民就是最为核心的受益者,所以林业技术的有效应用也离不开广大农民的自觉参与。当技术作业人员积累了经验,更新了知识之后,也要懂得传播这些素材,要与基层的农民构建起长效的合作机制,把那些有进取意识的农民集中到一起,让他们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来创造更多的市场收益。当农民小有所成之后,当地的政府也要积极的寻找社会的投资力量。
总的来说,林业技术的推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是极为曲折的,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转化都需要经历一些困难和险阻,这就需要农村地区保持足够的耐心和热情。本文通过问题意识的提升,投资力度的加大,生态工程的建设,管理和监督体制的改革,机构和队伍的更新,知识的教育和渗透这几个角度,论述了林业技术推广的方法和措施,充分结合了生态林业开发这一背景,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与实践上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