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帮文
(贵州省凯里市下司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贵州 凯里 557602)
现阶段,猪肉的稳产稳供与民生之间存在密切关系。目前,做好养殖场和养殖业健康管理工作,保证猪肉供求充足,稳定市场价格,才能更好地提升民生管理和发展的水平。在规模化养殖业快速发展背景下,许多养殖业出现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趋势。然而,猪病问题呈现出多发的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非洲猪瘟等疾病的蔓延对养猪业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了巨大损失。为了促进养猪业的合理发展,必须重视猪病防治工作,在有效控制和预防猪病发生的基础上,提升养猪行业发展水平和质量。
首先,在预防和治疗中存在消毒问题。就现有生猪养殖实际情况而言,部分兽医工作者和养殖户自身未能有效意识到养殖场所消毒工作的重要性。进而在消毒过程中,出现消毒不全面、不彻底的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消毒效果。部分兽医人员未能结合生猪养殖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消毒流程,未能按照消毒需要,按时提供消毒方案和服务。通常是一年消毒一次的方式,导致猪病预防和治疗等工作出现许多问题。甚至有的养殖场未能进行过全面性的消毒工作,缺乏对疾病防治的有效重视。与此同时,虽然有些养殖场所进行了消毒工作,但是随意选择药品的情况依然存在,且未能合理明确药物配比的比率、方法。一部分人员在消毒过程中一直运用某一种或者几种固定的消毒用品,造成养殖场所的消毒效果不理想,对生猪的生长发育带来不利影响,甚至还容易导致生猪患病概率上升。
其次,生猪疾病防治期间出现用药问题。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生猪疾病,养殖户和相关人员必须对症下药,然而,部分基层兽医在用药期间存在许多误区。例如,在给生猪用药之后,患病生猪的病症未能得到有效缓解,其相关人员就会认为是用药不对,然后频繁地换药,最终导致抗药性的产生。实际上,要想了解一种药或者几种药物的搭配使用是否合理、有效,需要坚持周期性的服用,才能真正见效。此外,部分兽医用药时十分依赖抗生素,生猪只要一生病就会注射大量的抗生素进行治疗,这种情况容易造成药物残留,对生猪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最后,免疫接种和饲料管理方面存在问题。目前猪病防治的有效手段之一是免疫接种,加强饲料管理也可以提升猪病防治效果,避免因为饲料管理问题而出现猪生病的现象。部分养殖人员未能足够重视猪的免疫接种工作,在接种方面不科学、欠规范,通常结合自己已有的经验进行操作,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错误操作问题发生。在生猪接种之后,未能及时做好登记和归档的相关工作,从而出现严重的漏免问题,降低了免疫的成效。部分人员因为自身业务素养和能力的限制,在饲料管理等方面存在认识误区。通过混合性的食物喂养生猪,认为饲料种类越多,猪生长的效果越好,造成猪病防治过程中出现饲料滥用现象。如果缺乏对猪的免疫接种以及饲料管理工作,很容易出现严重的疾病问题,不利于猪群的正常生长和发展。
猪病防治中,养殖户和有关人员应该增强防治工作的重视度,充分将疾病预防和治疗等工作提上日程,明确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意义,将猪病防治纳入日常工作中,从多角度提升猪病防治效果和水平。首先,因为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不断提升,猪病发病情况逐渐复杂,诊断和治疗方面变得非常困难,以传统诊断方式为主的相关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和适应猪病临床治疗需求。所以,相关人员需要在重视猪病防治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猪病的流行病学,还要积极拓展诊断思维,定期做好养殖场所的消毒工作,通过科学性、合理性的消毒方式进行。还要注重消毒药品和工具的选择,进而合理满足养殖场所消毒工作需求,为猪的健康生长和疾病预防提供良好环境,运用先进诊断技术来预防猪疾病的发生。部分养殖场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实验室,针对猪病防治工作进行实验,从而使猪可以得到科学快速的诊疗,提升猪病预防和治疗的及时性。在增强防治工作重视度方面,管理部门可以积极宣传猪病防治的必要性,提升各个养殖人员对猪疾病预防和治疗的认识,也可以通过定期培训、专业教育等形式,强化养殖人员的猪病防治能力和水平,从而第一时间找出已经发生疾病的生猪,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提升猪病防治工作开展时效性,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猪病防治工作开展中,养殖人员应该增强兽药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效果。一方面,病原菌混合感染、滥用兽药等造成猪病诊断和治疗等工作变得非常困难,特别是在滥用抗生素药物以后,导致病原菌形成比较强的耐药性,不利于有效开展猪病的药物治疗工作。所以,有关部门应该提升研发力度,强化药物的药敏性。当然,还要引导兽医和养殖户积极合理地运用疾病防治药物,结合猪生病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选择适合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在药品选择过程中需要选择一些合理的质量高、有生产合格证的兽药,还要在用药开始阶段查看兽药过没过保质期,为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保障,提高猪病预防效果和治疗水平。在有效使用各种药物的过程中,需要观察猪的治疗情况和疾病变化特点,有针对性地推动疾病预防和治疗,让猪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发展成效。
养殖人员需要合理布局养殖场,提升饲料管理工作水平,还要为环境卫生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可以科学划分生活区、饲养区以及疾病隔离区,构建完善的饲料管理体系,积极开展消毒灭源工作,加强各方面的定期消毒。比如饲养工具、工作服、圈舍等,提高消毒和管理工作水平。在养猪场猪群的管理中,相关人员应该做到猪群的全进全出,加强饲料管理工作,从而防止将外界的病原菌带入到养殖场中,提升管理的针对性。与此同时,在饲料管理方面,相关人员应该把好饲料关,有效保证饲料的安全,避免让一些不合格和不合理的饲料进入养殖场内。另外,养殖场应该制定门禁制度,人员进出需要经过一套流程,不让贩运户等与养殖场无关的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圈舍,推动饲料管理和人员管理的协调发展,从多角度提升猪病防治的效果和质量。
总之,猪病防控是生猪养殖的重中之重。在实际防控工作中,部分养殖户和相关人员缺乏对猪病防治的重视度,而且还存在用药、饲料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要想解决猪病防治过程中存在的根本问题,需要提升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合理运用猪病防治的相关药物,还要做好饲料管理工作,从多方面提升疾病预防和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为猪健康生长提供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