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涛
(山东省烟台市园林建设养护中心,山东 烟台 264009)
随着城市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城市生活压力和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持续恶化等问题,城市居民对于景观公园的观赏性和生态功能也有了新的要求。由于城市公园公共用品的属性,其存在的本身就是公共资源分配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象征,所以城市公园的发展建设同时也代表了该城市乃至国家层面上的公共政策和人民福利待遇的发达程度。在公园的具体植物配置工作中,将园林植物与其他景观、小品相结合是一种常见方法,搭配出各种不同的景观形式,进而可以创造更多能满足人们不同观赏游乐要求的空间环境。
南山公园坐落于山东省烟台市的中心地区,东临胜利南路,北临环山路,西邻通世路,园区跨越红旗中路,背靠着美丽的塔顶山。烟台南山公园的平均海拔为97米,整体占地约84万平方米,在此其中建筑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水域面积约为4.7万平方米。南山公园是烟台历史最为悠久的城市公园之一,是我国人民娱乐休闲的重要公共活动空间,公园的景观以园林植物为主,分为临湖景观区、运动娱乐区等几块空间,由动物园、游乐园、公共休闲区三大园区组成。
本文在春夏两季不同时段对烟台市南山公园进行分阶段调查,调查主要以实地勘测统计及拍摄照片为主,并结合了与当地居民和公园基层管理人员的调查访谈的形式。按照公园主要游览路线对公园中园路周边的植物配置开展调查,由点及线、由线到面,具体记录了烟台市南山公园栽培的植物的种类、科名、属名和拉丁文名,以此系统分析植物配置结构的科学性,记录不同植物的花期、果期,并且根据拍摄描述植物的生存环境和生理特点,从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园林植物的景观特点以及植物的生理生长情况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对花色的运用是植物配置中形成园林树木观赏作用的主要因素,同时花色也是园林造景中不可忽视的主体景观。烟台市南山公园常见植物花色如下。
红花:大山樱、锦带、重瓣玫瑰、榆叶梅、台尔曼忍冬、郁金香等。
黄花:黄刺玫、紫叶小檗、忍冬等。
白花:梨、水蜡、国槐、稠李、玉簪、东北珍珠梅等。
蓝花:紫丁香、八仙花等。
园林树木的果实颜色琳琅满目,形态各异,为园林造景带来了深刻的意蕴内涵,从而达到令游人心神向往的意境效果,以下是对常见树木果实的颜色进行分类。
黄色果实:杏、银杏、秋子梨等。
红色果实:山楂、苹果、早花忍冬、秋子梨等。
白色果实:红瑞木等。
黑色果实:黄波椤、小叶朴、水蜡、鼠李等。
烟台市南山公园背靠风景秀丽的塔山,仰望南山,俯瞰北海,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水天一色。公园的水景规划得天独厚,园中水体面积约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因此,合理美观的植物配置既可以丰富园内景观、改善生态环境,又可以给人们带来深刻印象。公园环湖一带的植物配置应当做到主次分明、种类多样等要求,让人们能够一眼就看出来景观所表达的主体内容,使植物与湖体景观结合呼应。进而实现一种和谐美好的视觉享受,突显大自然的意境。
园路是将各个景点、景区及周边区域联系起来的重要纽带。在园路两侧或视野中心搭配建筑小品或有突出观赏特征的孤植树,可以形成富有层次感的沿路景观。
烟台市南山公园的主干道和各个景观空间的主要出入口相连接,是各个区域的主要分界线。在主干道两边以固定的株行距成行栽植了大量树木,其中上层主要栽植了旱柳、栾树、垂柳、国槐、刺槐、五角枫、稠李等乔木,对于衬托景物、分散人流以及阻隔空间具有重要的作用。主干道低矮灌木层的主要植物有忍冬、小叶丁香、水蜡、紫丁香、金钟连翘、中华金叶榆、重瓣玫瑰、接骨木、红瑞木、暴马丁香、珍珠绣线菊等。
一个地区或公园的植物景观规划工作必须要建立在充分的树种调查的基础上,否则规划工作就会变得盲目且不符合实际。因此,因地制宜地配置十分重要。园林植物规划一定要符合城市的性质和特点,注重体现地方的特色,既要反映出当地的民族历史文化,又要不拘泥于形式,构建出深受人们喜爱的园林景观。乡土树种是指原产在本地区,或经过较长时间的引种和繁殖,完全适应当地气候环境特点的一类树种,其在园林绿地中的应用方式有很多种。首先是绿化应用中的野生地被植物,我国野生地被植物物种十分丰富,如果能利用这些植物那么改善园林绿地的景观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是野生宿根花卉在绿化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宿根花卉在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尚存在不足之处,相关工作者还应该进行不断的研究以促进此方面工作的进展。
烟台市南山公园的占地面积较大,植物总生物量足够多,不过生态意义上的植物多样性不足。众所周知各种彩叶香花树种受到游客的广泛欢迎。所以,应该在公园中适当增加常色叶类树种及季节叶色类树种以提高植物种类的丰富度。常见的有色叶类树种有,中华金叶榆、紫叶稠李、金叶白蜡、紫叶小檗、紫椴、美国红栌等。同时还要考虑的是生态多样性,城市公园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调节城市生态环境。
公园内存在很多植物搭配原则不合理或理念过时的现象,同时部分区域管理不专业,只注重对植物的栽培,而不重视对植物的后期管理,则会造成植物的杂乱生长,不仅没有给环境带来效益,还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破坏。良好的后期养护管理不仅可以使植物在栽植后能够良好的生长发育,还可以使绿化景观更快地达到预期效果。公园的养护管理工作应当充分依据现有人力物力情况、树种的生长习性以及种植地点的环境条件等来进行,水肥管理和树枝修剪也都应该投入大量的精力,确保园林植物达到应有的景观效果。
本研究发现,烟台市南山公园在各个区域和景观节点上主要采用了乔—灌—草的植物搭配模式,植物种类的选择较为合理,乡土树种采用较多,在市区内能够给周围居民区带来一定防风沙降低噪声的效果。但是南山公园中的植物配置整体上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亟须改进。例如公园在春夏两季做到了有花有景,有些地方甚至繁花似锦,但是秋冬季节整个公园却处于景观空白期,显得公园过于空旷尴尬,冬景植物应用仍属空白,植物的季相特征不够突出明显;对植物花果叶等方面观赏性能的运用和设计并不多,整体上植物配置方案相对现在的标准而言显得保守落后;植物总体数量够多,但种类并不丰富,虽然做到了乡土树种的有效运用但在其规模上仍需增强;有些区域的树木由于缺乏持续的后期栽培养护管理机制,而且由于公园建设时间问题,导致枝条折损、叶片枯黄、树体残缺甚至枯死的现象普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