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丹,甘艳君
(四川省渠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 渠县 635200)
羊养殖过程中,羊腹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容易大规模感染而影响羊群的生长发育,对养羊业的危害较大。引起羊腹泻病的原因不止一种,但病原菌侵入感染是最主要的因素。有资料显示,羔羊是本病的高发群体。这是因为羔羊肠黏膜的发育不健全,胃液的酸碱度偏低,无法及时对侵入胃肠道的病原菌进行有效抵抗,最终引起腹泻。为了提高羊养殖质量,降低成本,养殖人员需要明确羊腹泻病的病因,做好综合防治工作。
羊腹泻病的主要症状为,初期精神较为亢奋,肌肉长时间处于震颤状态。在视物不清的情况下,很有可能乱走乱撞,甚至多次跨越饲槽。症状严重的病羊走路时会因四肢无力而无法控制机体平衡,导致左摇右摆。除此之外,病羊的口唇处于麻痹状态、一直流口涎。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病羊的视力会越来越差,直到完全失明。当病羊因脱力而倒地后,四肢会无意识地滑动(类似游泳状),并会多次挣扎着站起,直到完全无力。
第一,因病原微生物侵入感染引起的腹泻。
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羊腹泻的病原微生物中,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羊腹泻病的高发群体是6周龄内的小羊羔。此种羊腹泻病在换季时发生率最高。病羊(羔)的体温会上升,症状较轻者的粪便呈现黄色稀疏状,症状严重者的粪便以灰白色为主,甚至会含有血块和气泡物,且恶臭程度较大。因大肠埃希菌感染引起的羊腹泻病的特点是起病急、死亡率高,潜伏期只有1天,最高致死率可达到50%。对病羊羔的尸体进行解剖后发现,病羊羔机体整体呈现干瘪状态,且胃肠黏膜、肠系淋巴黏膜均有明显的出血及充血表现。推断原因为,病羊羔在频繁下痢的过程中,因失水过多会导致机体酸碱度失衡,进而出现酸中毒情况。在病羊羔尸体的大肠中还发现残存的黄色、灰色半液态物体,内中混有一些血丝。导致大肠埃希菌侵入羊羔体内的原因是,母羊体内可能带菌,羊羔在吸吮母羊奶头的过程中,可将大肠埃希菌引入体内。此外,如果饲养环境较差,饲料与污染物 接触或是霉变,均有可能导致羊群在进食过程中,直接将病原菌带入消化道,最终造成腹泻。
沙门氏菌。此种病原菌是另一种容易引起羊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因沙门氏菌感染而导致的羊腹泻病学名为沙门氏菌病、羔羊副伤寒。病羊的症状与大肠埃希菌感染而引发的腹泻疾病较为相似,区别之处在于,病羊粪便的黏稠程度更高,食欲会逐渐减退,有十分严重的脱水情况,体重在短时间内便会迅速下降。如果治疗不及时,则病羊最短2天,最多5天便会死亡。有资料显示,患病带菌动物是沙门氏菌引起的羊腹泻病的主要传染源,健康羊群与病羊接触、共同进食、饮水,或进食病羊接触的水和饲料之后,都有可能导致沙门氏菌经由消化道进入体内,进而引起发病。
第二,因寄生虫侵入而引起的腹泻。
因寄生虫侵入而引起的羊腹泻病中,最常见的寄生虫是球虫和线虫。具体而言,2~4月龄内的羊感染球虫的概率较高;所有年龄段内的羊均有可能感染线虫。导致寄生虫侵入羊群体内的主要原因为,羊圈缺乏温度控制设施,通风不及时,进而造成羊圈长期处于闷热、潮湿的状态。不仅如此,羊粪便如果未能及时清除,便有极大概率滋生寄生虫。对此类病羊的粪便进行处理后,将刮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可以发现其中含有大量虫卵。体内出现寄生虫的病羊并不会在短时间内死亡,但在腹泻的同时会表现出食欲不振等症状,且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育肥效果与预期相差较大。总体而言,寄生虫侵入引起的羊腹泻病同样是养殖业的巨大威胁,必须引起养殖人员的重视。
根据上文所述可知,病原微生物、寄生虫侵入羊群体内的根本原因集中在管理方面,如羊圈清洁程度不足、环境脏乱差(粪便积聚、地面潮湿等)、通风不及时、饲料配制缺乏科学性、不注重对水源进行保护、在气候温度骤变时忽视保暖等。为尽量降低羊群患腹泻疾病的概率,在日常养殖工作中,养殖人员应注意下列要素。第一,科学配置饲料,改善羊群的胃肠消化功能。其中,精饲料和粗饲料的比例应该科学设置,不能“清一色”,如果羊群长期食用过多的精饲料,则大概率会出现营养过剩的情况,因消化不良而导致腹泻的概率会增加。如果长时间食用过量青饲料,则由于分解难度较大,饲料残余物会在羊群胃肠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使羊群出现腹胀症状,同样会导致消化不良,最终引起腹泻。第二,进入季节转换时期或是气温骤降时期时,应尽量避免羊群进食温度过低的饲料及饮水,一旦低温饲料和饮水进入羊群消化道,会使羊群胃肠受到刺激而痉挛,进而无法正常运转,最终出现腹泻。
第一,针对大肠埃希菌引起的羊腹泻。
如果羊腹泻病的病因是大肠埃希菌侵入感染,治疗方法如下。首先及时补液,纠正病羊机体水电解质失衡及酸中毒。但注意,治疗液体只能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摄入病羊体内,选用常规的5%葡萄糖溶液或0.9%生理盐水溶液50毫升即可。其次选取土霉素、恩诺沙星等抗菌素药物,主要针对大肠埃希菌进行灭杀。但不同的抗菌素药物的摄入方式存在差异,如土霉素应该口服,恩诺沙星应该肌肉注射。如果病羊出现心力衰竭症状,还可以同时使用安钠钾药物,效果显著。
第二,针对沙门氏菌引起的羊腹泻。
针对沙门氏菌感染引起的羊腹泻病,养殖人员应首先将病羊带离羊群,之后单独隔离。对已经患病的羊和密切接触但尚未呈现出症状的羊,可以按照每公斤体重10毫克的标准,选择链霉素药物,1日3次,直接喂食羊群服用。此外,也可以按照每公斤体重3毫克的标准,选择头孢噻呋,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一次性注入羊群体内。
第三,针对寄生虫引起的腹泻。
确定病羊腹泻的原因是寄生虫侵入之后,可以按照上述方式补液,防止病羊因脱水过度而虚脱。在此基础上,可以选择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地克珠利等药物,通过口服的方式摄入病羊体内。若确定病羊体内的寄生虫已经被完全驱除后,病羊的消化机能长期无法恢复,则应为病羊补充维生素C、维生素B6,并搭配益气中草药,帮助病羊调节胃肠功能。
从致病机理角度来看,羊腹泻病的病因主要集中在病原微生物侵入感染以及寄生虫侵入两个方面。从饲养管理角度来看,宿舍清洁程度较低、饲料配比科学程度不足、温度骤然变化时并没有注意羊群保暖等均是导致羊腹泻的原因。因此,为了降低羊群患腹泻疾病的概率,要求养殖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清洁、隔绝污染物、定期对羊圈通风、科学配置饲料;在气候变化时注意为羊群保暖。在病羊出现相关症状之后,及时请兽医确诊病因,之后对症治疗,尽量将损失降至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