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维
打开手机网约一辆公交车,正在成为一种出行新时尚——据央视报道,前不久,江苏无锡推出动态公交和响应式停靠公交服务,花上3元钱便可享受定制服务,试点运行以来,市民反馈积极。
所谓“动态公交”,其实就相当于公交版的网约车。市民用手机打开相应的服务页面,即可在线预约叫车,公交车和网约车的优势实现了互补:一方面,作为一种基本公共服务,公交性价比更高,尤其在相对偏远的地带,可缓解“骑车累、打车贵”的痛点;另一方面,网约公交车灵活机动,不必逢站必停,主打的就是“点对点”接送,真正实现“随叫随到”。
网约公交车并非新事物,多年前就有类似尝试。如今重新讨论起这个话题,有着一个不容忽视的背景。有数据显示,2014-2019年,坐公交的人每年都在减少,客运量平均每年自然流失2.41%。今年以来,河南商丘、河北保定等地相继出现公交系统停摆,寻找破局之道势在必行:当出行选择变得多元化,在部分地区公交已不占交通主体地位,如何寻找新定位、新角色?网约公交车或许提供了一个思路。
可能有人会问,这种模式会不会叫好不叫座,反而造成了浪费?在笔者看来,未免太过悲观。一来,当预约量较多,后台可以生成最优路线,进入服务闲期,车辆也可以停在人流相对密集的地点等候,减少空效行驶;二来,尽管乘车需求相对分散,但通过精准有效的整合,有望发挥规模效应,摊薄运营成本,毕竟,网约公交车的客源往往比较稳定;事实上,它在缓解拥堵、节能減排等方面的作用,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降成本”。
公交优先,是“保基本保民生”的应有之义。在坚持这一共识之余,部分城市的公交行业要摆脱经营窘境、驶向更广阔的未来,不妨学会多条腿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