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岚
我国资源环境审计相较于其他领域的审计起步较晚,在经历了借鉴、探索、发展等几个阶段后,正逐步走向完善。在现阶段全面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中国的背景下,资源环境审计与法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对推动依法行政、依法审计和推进更高水平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背景
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的目的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并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审计内容包括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两大板块,审计的对象多、范围广,主要对承担自然资源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开展资源环境审计监督。近年来,国家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越来越重视,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力度、支持科技创新和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来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资源环境审计项目也逐渐增多,加强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也愈加迫切。
理论支撑
在资源环境审计从“法制”向“法治”的转变过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法治理论和公共受托责任理论等构成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为推动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对推进资源环境审计相关法律制度、工作机制、评价指标等方面的迭进,以及谱写法治审计工作新篇章,都十分重要。
建设之路
首先,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出台相关法律配套细则。资源环境审计的依据可分为法律法规类和标准评价类,在法律法规方面,资源环境审计目前可以参考运用的自然生态资源及管理方面的法律20部左右,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相关法律 13部,还有大量规范性文件与部门规章等。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内容广、执法主体多、评价标准复杂,需要的审计依据具有综合性和技术性的特点,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虽然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在强化资源环境审计的历史进程中,缺乏独立性、专业性的操作办法、审计标准等相关法律配套支持,在法律层面推动政府资源环境审计方面还有很大的空间。
其次,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大量专业的审计人员去落实。现阶段各级审计部门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以会计、审计类为主,具备审计和资源环境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不多,加强资源环境审计专业人才培养,保障审计质量,也是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最后,资源环境审计需要审计人员增强法治意识。部分审计人员法治意识不强,审计风险意识淡薄,会使审计质量受损,甚至涉及审计法律责任。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进行了第二次修订,第五十八条明确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法律依据,2022年新审计法落地施行,资源环境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做好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的紧迫感在这样的背景下尤为明显。
推进措施
(一)坚持依法履行审计监督职责。首先,资源环境审计要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审计相统一,要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推动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落地落实,加强对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的审计力度,加大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的揭示力度,把好全面依法审计的大方向。其次,在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强化依法审计守护好人民群众的“绿水青山”。在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任务中发挥作用,督促领导干部履行资源环境保护责任,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政策,确保人民群众生态环境改善,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后,资源环境审计法治建设要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遵循审计法治发展的历史规律,走适合自己的道路,可参考借鉴别国模式和做法,但决不能照搬。
(二)健全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制度规范。为健全和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制度规范,审计署2022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见》,主要目标是在2025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基本健全。首先,由于资源环境审计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水利、土木、农业、环境、海洋、国土资源等众多学科,因此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审计标准评价体系需要建立在专业技术上。其次,需要充分考虑资源环境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需从地域和自然资源禀赋特点出发,结合实际情况,协调各相关部门,通力配合科学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最后,需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审计标准评价体系,以适应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变化。
(三)不断优化审计法治思维。在资源环境审计实践中,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和相关规定实施审计,加强全流程审计质量管控,从审计通知、审计实施、审计报告出具、审计整改程序上严肃法治思维,按程序执行,确保审计取证、账户查询等工作依法合规。审计人员要学法、悟法、懂法,能熟知并準确运用现行的审计法律法规,要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学习和实践相结合,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审计法治建设的能力,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转化为推进法治审计建设的思路举措。
(四)培养专业的资源环境审计人员。法治社会的建设为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提供了法律环境,审计人员应深入资源环境治理领域,一边加强实践经验积累,一边加强对专业领域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和研究,做到在审计中能够游刃有余的应用,保障审计目的的实现。审计机构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建立专家库以及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资源环境审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更好地适应资源环境审计工作的需求,更好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五)开展审计普法工作。审计普法工作是审计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不仅要在审计机构内部开展普法学习活动,更要在依法审计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审计普法宣传。资源环境审计更是因为起步较晚,要加强宣传,让社会各界认识到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通过普法宣传,促使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在资源环境领域从学法知法向用法守法转变。审计机关应通过开展培训、组织普法活动等方式,营造学习法律法规的氛围,使审计人员首先知法懂法,再在审计过程中向被审计单位人员普法,建立良好的审计法治环境。
(作者单位:陕西省审计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