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涛
2022年,根据《中共铜川市委关于推进清廉铜川建设的实施方案》中“聚焦国有企业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等关键领域、核心环节……实现全市国资国企审计全覆盖”的工作要求,市审计局统筹谋划、精准立项,以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服务党委政府宏观决策等为重点,高效统筹审计组织方式和审计资源,对120多家市属国有企业开展了全覆盖审计,形成综合报告7份,构建“一稿一图一表”的审计报告新模式,审计成果得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市委书记李九红就审计发现问题要求市政府成立金融风险防范化解专班,市长郝光耀对审计报告批示5次,要求相关主管部门加强管理、化解风险、提高效益。
市国企全覆盖审计的创新与实践
(一)提高政治站位,积极推进国企全覆盖审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领会深化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是推动国资国企深化改革、促进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不断提高政治站位、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企业高质量发展、经营风险防范化解、国企改革纵深推进中的重点难点堵点,坚决扛起对市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政治责任,克服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等困难,转变传统思路、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全覆盖审计“有形”与“有效”相统一。
(二)创新组织方式,对审计组实行提级管理。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审计创新和企业审计的两名局领导为副组长的国企审计领导小组,对审计组实行提级管理,科学立项、提前谋划、吃透政策、靠前指挥,副组长深入审计现场研究审计思路、审计方法、审计问题和审计建议,组长每周召开国企审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审计组审计实施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始终把准审计工作定位和重点,为高效推进国企全覆盖审计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三)整合审计资源,实现“多审”融合审计模式。市审计局紧密把握新时期国企审计对象多、涉及领域广、专业难度高的实际,将整合各类审计资源作为创新国企全覆盖审计的新路径,“三管齐下”构建融合审计新格局。一是纵向整合,高效统筹市县两级审计力量,选优配强审计队伍;二是横向融合,以国家审计为主导,灵活运用社会审计、内部审计成果,“三审”协同增强审计效能;三是中心发散,以企业审计人员为主体,抽配经责、投资、财政等多领域专业干部,实现合理分工、各展所长。通过审计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18名审计骨干用时4个月,完成了120多家企业审计任务,比传统审计模式至少节约时间近5年,有力地提升审计效能。
(四)创新审计思维,实现新时期审计“三个转变”。市审计局立足审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时期审计新发展格局,推进新时期审计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从关注会计数据、财务报表向关注重大资金流向、项目投资绩效、内部控制疏漏转变,由战术思维向战略思维转变;二是从关注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规性向关注政策风险、经营风险、债务风险、信用风险转变,由微观思维向宏观思维转变;三是从实施国企审计单一审计项目向国企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内部审计相结合转变,由孤岛思维向共享思维转变。
(五)做实研究型审计,提升国企审计监督质效。以做实研究型审计为抓手,在国企审计一线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一是突出“三向研究”,以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为统领,抓政策研究、抓审计证据、抓问题分析、抓审计建议,使审计目标和国企改革目标更加契合,审计建议更加符合实际。二是构建“一稿一图一表”研究型审计报告新模式,“一稿”加强审计报告对有关情况和问题的高度凝练,对法规政策的精准把握,确保审计建议的科学可行,实现审计报告专业化向普及化转变;“一图”更加系统、全面、直观地反映国企资本、资金来源与流向,实现专业报表向可视化图表转变;“一表”即建立国企重要业务台账和问题清单,为推进改革和整改提供依据,实现综合报告到台账清单的点面结合。
当前市国企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审计干部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当前,审计工作任务重与力量不足的矛盾较突出,干部队伍能力素质不能完全适应深入推进全覆盖审计需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当前审计机关干部多为经济管理、财务会计、工程管理等单一专业背景,开展国企审计所需的既懂金融又懂审计,且有丰富企业审计经验的交叉复合型人才比较匮乏,难以应对新形势下企业审计的需求。二是企业审计经验不足。目前局机关中有3年以上企业审计经验的人员很少,个别有经验干部年龄偏大临近退休,新老企业审计人员不能有效接续。三是大数据应用分析技术有待提升。本次审计仍以传统手工审计方法为主,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海量的审计数据进行关联比对分析、构建审计数据模型等新型审计技术难以有效应用,审计效率相对较低。
(二)实现国企全覆盖上还存在一定困难。目前市国资委监管的市属一级国有企业30户,市委宣传部监管的市属一级文化类国有企业4户,市财政局监管的市属一级金融类国有企业2户,市金融办监管的市属一级金融类国有企业4户,除此之外市发展改革委、市农业农村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等许多市级部门、事业单位和市新区管委会及工业园区也设立部门单位所属企业,经不完全统計,仅部门单位所监管一级国有企业数量就达100户以上,而市审计局当前企业审计人员较少,审计人员与审计任务严重不匹配,仅靠现有审计人员5年内完成市属国有企业一级部门审计全覆盖存在很大困难。
(三)国企监管与审计监督有效融合不够。目前国企监管部门与审计监督融合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作联动不足。国企监管部门对所监管国有企业在重大项目投资、重要经营决策、年度计划任务、目标考核结果和内部审计报告等方面与审计部门工作联动少,信息共享不够。二是同频共振不足。国企监管部门未把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纳入所监管企业目标责任考核,未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国企监管与审计监督贯通协同,推动企业规范经营管理、完善内控制度、深化企业改革上有所欠缺。三是常态化监督不足。在实时共享审计监督与国企日常监管资源,统筹整改监督监管发现问题,探索构建对市属国有企业关键环节常态化、动态化监督监管的协同联动上有待加强。
(四)对国有企业审计风险认识上还不足。市属重点国有企业普遍经营范围广、资金规模大、股权结构复杂、对外投融资大、管理层级多、下属子公司多,在审计人员短缺与审计任务繁重的突出矛盾之下,必然产生对国企审计复杂性认识不足、业务能力不匹配、审计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造成的审计风险。比如:市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资产总额52.66亿元,下属18家子公司,涉及房地产开发,保障房建设、投融资、传媒策划、物业管理、数字经济、健康产业等10余个行业,市自来水公司总资产8.01亿元,下属12家子公司,市文旅公司下属8家子公司和1家研究会。且每个子公司经营范围不同,财务独立。仅靠传统报送审计模式、手工审计方法、3人左右审计团队,很难在2-3个月内将一家大型国有企业审深审透,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审计风险的产生。
提升国有企业审计效能的思考与对策
做好新时期国有企业审计工作,必须认真贯彻二十届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对审计机关提出的“如臂使指、如影隨形、如雷贯耳”的要求,把党中央对国企审计要求落实落细,立足经济监督定位,聚焦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主责主业,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做好与其他监督的贯通协同,不断提升国有企业审计监督效能。
(一)提升审计人员专业素养。按照“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的总要求,结合新时代新征程对企业审计的新要求,不断提升审计干部政治能力、塑造职业精神、夯实专业能力,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一是丰富专业结构。通过招录、遴选等方式选配财务管理、会计、金融等多种专业干部,注重培养多领域复合型审计人才,优化企业审计队伍专业结构。二是注重能力提升。坚持政治素质与业务能力一体提升,强化思想粹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推动审计干部“上挂下派”、多岗历练,在学习和实践中拓宽视野、提升本领。三是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深入开展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实施“导师制”、建立“传帮带”干部培养体系,对照“1年入门3年成才5年成型”总体要求,采取“2+1”培养模式,促进审计新兵迅速成长成才。四是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注重在审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把工作任务交给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激励审计干部在重大审计项目中“揭榜挂帅”,开展“火线练兵”,激发干事创业动力。
(二)探索构建国企审计全覆盖监督体系。针对市属国有企业数量庞大,且隶属于许多监管部门,而现有审计人员力量严重不足现状,要在国企全覆盖审计广度、精度和深度上加大创新力度,通过探索建立分领域、分层次市属国企审计全覆盖监督体系,做到对市属国企审计监督“如影随形”。一是对有主营业务收入市属重点国有企业审计,纳入重点审计监督对象,由市审计局5年内实行全覆盖审计。二是对市国资委监管的无主营业务收入市属重点企业和非重点企业全部纳入市审计局国企审计监督平台,并由国资委组建内部审计机构5年内实行全覆盖审计,内部审计报告报送市审计局,市审计局结合平台数据分析研判和内部审计报告结果,有选择地对个别国有企业进行抽审。三是对除市国资委外各部门监管的市属非重点企业纳入延伸审计对象,市审计局在实施各部门单位预算执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实行穿透式审计,实行部门单位所监管企业审计监督全覆盖。
(三)推进审计监督与国企监管的贯通形成强大合力。要积极推进审计监督和国有企业监管贯通协同,做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国企监督监管合力。一要加强信息互通。市审计局要将年度市属企业审计计划、通知、报告、整改清单等及时通报国企监管部门,国企监管部门要将掌握的所属企业重大项目投资、重要专项资金、重大经济决策、年度目标任务、年度考核结果、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整改情况等情况及时通报审计部门,实现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二要强化工作联通。审计部门和国企监管部门要探索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加强互动交流,深化企业审计项目谋划论证、资源成果共享、审计结果运用等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国有企业审计监督和国资监管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三是实现成果融通。审计部门要及时向国企监管部门反馈审计结果及整改进度,国企监管部门要把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情况纳入企业目标责任考核,将审计结果作为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参考,督促国有企业全面落实审计整改,针对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认真分析研判,督促企业建章立制、深化改革。
(四)建立国有企业常态化审计监督机制。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工作,通过承接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职能划转,将国有企业监事会职能与审计监督职能有效衔接,建立市属国有企业常态化审计监督机制,组建市属国有企业审计监督联络组,弥补传统审计模式由于在审计时间、审计人力、审计方法等方面限制。联络组通过列席国有企业董事会等会议、查阅企业会议记录文件、检查企业财务数据资料、开展审计谈话和现场调研、跟踪投资项目等形式,强化国有企业日常审计监督,使审计监督范围更广、穿透性更强、灵活度更高、切入点和着力点更准,有效提升审计监督的广度、深度和精度,有力地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作者单位:铜川市审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