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机遇与挑战,旨在深入了解融媒体对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影响,探讨如何充分利用融媒体平台提升思政理论教育的效果,并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
文章采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综述与调查访问、深度访谈、结果解读。文献综述主要对已有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了解高校思政理论课的研究现状和问题。调查访问收集了高校师生对融媒体应用于思政理论课的看法和体验,以了解他们对该教学模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深度访谈则通过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探究思政理论课教学中的机遇和挑战。结果解读是根据研究结果,总结融媒体应用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优化思政理论教育。研究结果表明,融媒体模式能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丰富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融媒体平台使得学生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得到了提升。但是挑战也是显而易见的,融媒体教学需要教师具备相关技能和素养,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存在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问题,需要加强媒体素养教育。文章基于此提出建议,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融媒体时代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和媒体素养教育,制定相关规范和指南,以更好地把握机遇和应对挑战。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革新;学习手段
中图分类号:G206;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207-03
自2013年——大数据元年至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呈现出逐步融合的趋势,各种各样丰富的传播手段和日益先进的网络技术,共同促成当前融媒体时代的繁荣。之所以称这个时代为融媒体时代,正是因为在大数据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双重加持下,整个社会从思维到行为[1],从技术到生活方式,都在逐步朝更加融合的趋势发展。在人们的印象中高校思政理论课是严肃且刻板的,似乎与融媒体时代格格不入,但在这个时代,思政理论课也必须直面社会变革带来的影响,从融媒体时代给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资源、教学方式、思维角度、内容节奏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寻找机遇,直面挑战,追求发展,实现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
变革[2]。
融媒体时代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更是人类社会发展更进一步的表现,其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极大的机遇,高校思政理论课也不例外。
(一)教育信息实现了多平台共通,更为便捷
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技术发达,伴随2G到3G网络的发展,到后来4G网络的全覆盖,和如今5G网络的加速开拓,中国的网络发展迅猛而稳定,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稳定的网络支持。以此为依托,越来越多的网络平台的出现,帮助高校思政理论课的教育信息实现了网络多平台互通。
场景、时间、距离都不再是限制学习的因素,学生们可以通过公共平台、校内平台甚至是自媒体学习到更多的思政理论知识,使得高校思政理论课变得更为灵活,形式也更为多样化,自由度也更高。尤其对于党和国家最新发布的权威信息以及人民群众切实关注的热点问题,能够及时跟进,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素材[3]。
(二)学生的参与度与学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在融媒体时代,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首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融媒体时代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包括图像、视频、音频等形式,可以生动形象地呈现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引入互动教学方式,融媒体技术使得互动教学更加方便实现。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平台、互动软件等工具,设置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和合作学习。最后可提供个性化学习资源[4],融媒体技术使得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管理系统、智能教育软件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个性化地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材料和活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创设合作学习情境,融媒体技术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通过在线平台、协作工具等,教师可以使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由此互相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深度。还可利用游戏化元素,融媒体技术提供了游戏化学习的机会,学习活动变成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游戏。通过设置目标、奖励机制、竞赛等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5]。
最重要的是,教师在融媒体时代要灵活运用这些技术手段,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适度的引导。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三)共融教学的模式打破了教与学之间的固有隔阂
共融教学的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与学之间的固有隔阂,促进打造更加开放、平等和利于合作的学习环境。共融教学强调包容性和差异化,旨在满足各种学生的需求,不论其学习能力、文化背景、身体条件或存在其他特殊情况。在融媒体时代,共融教学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教学工作。
首先是个性化学习,共融教学将关注点从群体转向个体,注重滿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激发其内在潜力。教师通过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策略和资源,以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学习机会,不论其能力水平如何。其次是注重教师角色的转变,共融教学要求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和支持者。教师需要倾听和理解学生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和资源,并灵活应对各种学习需求。
共融教学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包容、平等和互助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潜力、取得成功,不论他们的能力如何,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融媒体时代,每个人在网络这个虚拟世界中都能够实现无障碍的交流和沟通,当多人探讨同一个问题时,思维火花就此产生。由于每个人都有网络名称,因此原本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等影响因素荡然无存,人们更容易无障碍交流。因此,在高校的论坛、匿名微信群以及官方微博等平台中,教师和学生不再是“对立”的关系。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平时羞于表达的观点和疑问可通过网络表述,由此能够更畅快地吐露心声,寻求答案。而教师也可以抛开平时刻板严肃的一面,进一步拉近和学生的距离,以朋友甚至是陌生人的角度,为学生答疑解惑,提供理论指导和精神疏导[6]。
机遇与挑战总是并存。融媒体时代在为高校思政理论课带来诸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挑战。
(一)海量的信息与高速发展的技术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融媒体时代,所有的信息都快速更迭,各种应用程序和网络用语层出不穷,这对于长期从事传统思政教育的高校教师团队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7]。为人师表,想要教育并引导好学生,首先应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尤其对于高校思政教育教师而言,在融媒体时代应当具有比学生更加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和更为坚定的政治立场。
在面对热点事件时,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挖掘事件背后的真相,弄清楚某个事件的来龙去脉,并提出具有说服力的观点,在关键时刻为学生提供帮助与指引[8]。这就要求教师们要不断学习网络技术和专业知识,不满足于现状,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不与年轻人脱节。但这对于基本步入中年的高校思政教育教师团队而言比较困难,他们思想意识的更新速度和看问题的角度必然与学生有些许差异,面对教学与家庭的双重压力,难以将全部精力放在融媒体时代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思维模式转变的研究上[9]。
(二)网络的高度自由对学生监管造成了巨大障碍
相较于现实生活,网络有了更高的自由度,加之当前对网络信息的法律监管尚不完善,这给高校学生的网络行为监管制造了巨大障碍。
高校思政理论课理应具有更强的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和引导性[10],但是高校学生心理发育尚不健全,无法理性判断网络信息,容易出现思想站队、言论跟风、人云亦云的现象。
高校对在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之一,就是监管学生,使其正确认识自我,了解法律,明是非、辨善恶。但是融媒体时代,网络信息海量且难以监管,高校思政理论课老师无法完全了解学生思想,因此无法及时察觉并纠正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监管困难[11]。
(三)思政理论课的改革转型难,而且往往缺乏深度
融媒体时代的信息加工之所以能够吸引广大青少年的关注,引发高校学生的热议,主要原因在于其非同寻常的速度、新颖的编排等,这样的信息更能够拉近与网络使用者的距离。然而,我国的思政理论课长期以来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宣贯,与融媒体时代“格格不入”,由此让许多教育工作者束手无策[12]。
相较于其他学科可与融媒体时代轻松融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要如何变得亲切幽默,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摸索。是否可以尝试将部分内容亲民化,其余部分仍然保持原本的风格[13],以及这个度如何把握,都还需要很长时间的探索。
当前,许多高校为了满足融媒体时代教学变革需求,在技术不成熟和专业基础知识尚不扎實的前提下开设了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等公共平台,运营过程中却因为缺乏经验导致困难重重,且有时对党和国家的新政策、法规、条例以及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甚至出现偏差[14]。
(四)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几点思考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而言喜忧参半。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高校思政理论课在学生群体中并不受欢迎,其主要原因在于几点。
一是观点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二是教育模式传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期被动学习,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单一的教学手段和固定的学习时间,导致学习缺乏自由度,限制因素较多。四是基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本身的知识性质,教学氛围往往刻板严肃,缺乏吸引力。
由此看来,融媒体时代带来的技术变革也好,思维模式转变也好,都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思政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能从内容、形式和更新速度等角度使高校思政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有魅力。
同时对于高校教育者而言,融媒体时代带来技术革新,可从学生的需求和教学的要求出发,适度进行教学变革,但一定要避免为了变革而变革[15],要始终意识到,一切尚在探索阶段,同时要坚持“以人为本”这一理念。尤其是在融媒体时代,更应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在融媒体时代坚定政治立场,更好地利用好网络技术和平台优势开展自我学习。
融媒体为高校思政理论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让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创新,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选择。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应用融媒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融媒体教学也要求教师具备相关技能和素养,并解决好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的问题。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和创新思政理论课的融媒体教学模式,加强教师培训和媒体素养教育,并制定相关规范和指南。只有如此,高校教师才能更好地应对机遇和挑战,提高思政教育的质量,培养更多有思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M].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长沙:湖南科学艺术出版社,2008:77-79.
[2] 翟佳萍.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1):205-207.
[3] 唐绪军.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No.7)(2016)[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201.
[4] 曹继东.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路径探析[J].出版广角,2014(11):15.
[5] 郭旋.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策略[J].中国高校科技,2023(10):97-98.
[6] 孙晓瑨.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2023(20):191-193.
[7] 王亚空.融媒体传播格局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3(20):114-116.
[8] 戎琳燕.融媒体赋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J].传播与版权,2023(18):106-108.
[9] 元建基.融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精准思政教学的价值意蕴和路径探析[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3):41-45.
[10] 李小波.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与对策[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47-51.
[11] 刘昕语.融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及取向进路[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9):121-124.
[12] 张勇.论高校推进融媒思政建设的四重逻辑[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27-32.
[13] 张俊梅.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微思政教育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4):10-12.
[14] 庞睿,候冰冰.融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话语转化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78-81.
[15] 董银雪.全媒体时代高校校园媒体融合育人实践路径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3(15):197-199.
作者简介 白鸿萍,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