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和社交互动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凭借实时性、移动性、互动性、多样性、个性化等特点,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表达观点的主要渠道。文章旨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新媒体时代的变与不变,并提出相应的创新策略。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对其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文章采用文献综述、调查研究和内容分析等方法,以全面了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演变趋势、受众需求和新媒体时代的表现形式。研究结果表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已经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变化,更注重互动性、个性化和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信息过载和虚假信息等问题,需要采取创新策略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包括开放讨论平台、开发多媒体教育内容、应用数据分析和个性化推荐系统等。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变与不變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24-0200-04
在社交媒体平台普及的时代,信息传播日益快速且广泛,然而,伴随而来的也有信息碎片化和虚假性等问题。本文旨在深入分析这一现象,以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在面对信息泛滥、信息失真等挑战时,应努力确保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和权威性,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适应社交媒体时代的变革,更好地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信息传播的新格局下,守正创新成为确保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可信度的关键路径。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标志着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交流模式的深刻变革。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更为多元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全新的冲击与挑战。在这个背景下,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生了明显的“变”。本文从以下几点阐述其“变”。
(一)话语主体之变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化之一是话语主体的变迁。这一变化在许多方面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和接受。
首先,新媒体时代允许更多的话语主体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仅是教师和权威机构,学生、学者、社会各界人士、网络博主等都可以成为话语主体,分享他们的见解和知识。这种多元化的话语主体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不同角度的观点,丰富教育内容。其次,新媒体时代的社交媒体和在线平台为话语主体提供了更广泛的传播渠道。通过博客、微博、微信、在线论坛等平台,任何人都可以轻松发表和传播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这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范围,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提高了教育内容的传播效果。此外,新媒体时代的互动性特点也改变了话语主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主导着教育内容的传递,而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二)言语语境之变
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言语语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教育方式和效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变化主要表现在语境的多元性、复杂性和动态性。
首先,言语语境的多元性体现在新媒体时代提供了各种不同的媒介和平台,包括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在线课程等。这些不同的语境允许学生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拓宽了教育的语境范围。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互动、社交分享等方式更灵活地获取信息,增强了学习的多样性和个性化。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言语语境更为复杂。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内容更加多样化,涵盖了各个领域。这种复杂性需要学生具备更强的信息筛选和辨别能力,能够区分有价值的信息和虚假信息。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在复杂的信息环境中作出明智的选择。
言语语境的动态性是新媒体时代的显著特点。信息随时随地都在更新和变化,教育内容也需要同步更新。这要求教育不仅要提供静态的知识,还要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和更新知识。学生需要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这是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表达特色之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加生动和具体。通过多媒体、图像、视频等形式,教育内容可以更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使教育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例如,通过视频演示或虚拟实境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优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其次,表达特色的变化体现在互动性的增强。新媒体时代的教育话语不再是单向的传递,而是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学生可以参与在线讨论、评论、提问等,与教育内容产生更紧密的联系,这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讨论和合作,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表达特色的变化还在于个性化的定制。有了新媒体技术的支撑,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定制教育内容,从而使学生产生共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最后,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具创新性。教育者可以采用创新的教育工具和技术,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以提供更丰富和深刻的学习体验。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四)传播方式之变
首先,传播方式的变化在于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书本、文字资料进行,而在新媒体时代,视频、音频、动画等成为常见教育内容输出形式。这种多媒体的应用丰富了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通过教育视频,抽象的概念可以生动的方式传达,吸引学生的关注。其次,新媒体时代,在线教育不断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获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而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了丰富的教育内容,包括课程、讲座、在线测试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学习。此外,社交媒体和社交分享的盛行也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方式。学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和讨论教育内容,与同学、教育者和专家互动。这种分享和互动的传播方式有助于提升教育内容的影响力和深度。最后,传播方式的变化还在于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学生可以沉浸式体验思想政治场景,增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
新媒体时代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和获取方式。在这个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尽管媒体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核心理念却在新媒体时代依然“不变”。本文从以下几点阐述其“不变”。
(一)育人导向不变
首先,育人导向强调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新媒体时代,学生面临更广泛的信息和观点,他们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导向依然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帮助他们形成坚定的思想信仰。其次,育人导向关注道德觉悟的培养。新媒体时代,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可能受到更多挑战,但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强调正直、诚实、友善、公平、责任等道德价值观。育人导向鼓励学生秉持正确的道德观,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再次,育人导向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新媒体时代,社会问题和公共事务的讨论更为广泛,学生需要具备积极参与社会事务和推动社会进步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导向仍然鼓励学生关心社会问题、参与公共事务,以实现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最后,育人导向的不变特征还在于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学生对党的忠诚和对国家的热爱,以确保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能够为国家和党的长远发展作出贡献。
(二)话语属性不变
首先,话语属性不变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论时代如何演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仍然强调正面、积极的观点和价值观。这种积极性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其次,话语属性不变保持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性。新媒体时代充满了各种信息和观点,有些可能是负面的、有害的,但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属性仍然强调正面、有益的价值观和观点,以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向上的信息。再次,话语属性不变强调价值导向。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属性仍然注重传播积极的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作贡献。最后,话语属性不变有助于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定性。不论新媒体如何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属性作为其基本特征,确保了教育的連贯性和稳定性。
(三)叙事主线不变
首先,叙事主线不变在于强调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思想政治教育的主线仍然围绕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进行,强调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长远目标。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积极参与国家建设。其次,叙事主线不变在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叙事主线的核心。再次,叙事主线不变强调坚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忠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求,以确保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忠诚度。最后,叙事主线不变强调社会责任感。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主线仍然强调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
(四)核心价值观不变
首先,核心价值观不变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它们强调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道德原则和价值取向,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核心价值观不变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传承。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是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论时代如何演进,核心价值观的传承仍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再次,核心价值观不变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新媒体时代提供了更多的传播途径,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将更加广泛和深入。最后,核心价值观不变强调了对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新媒体时代充斥着各种声音和观点,可能产生价值观的混淆和冲突。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之一是确保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依然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受不良信息观点的干扰。
在把握“变”与“不变”的规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守正创新,不仅有助于教育内容的更新与拓展,更能促使学生在思考时保持根本的原则。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刻理解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时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坚定信仰。
(一)在把握话语主体变化中增强育人实效
首先,必须认识到学生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发生了显著变化。学生更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信息获取更加便捷,因此,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更好地融入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其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信息的个性化传递。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新媒体技术可以帮助定制化的信息传递,以满足个体学生的需求。这种个性化的传递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新媒体时代为学生提供了更多参与社会事务的机会,思想政治教育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和公共事务,锻炼其社会责任感。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应积极应用众多新媒体平台和数据分析工具,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数据,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在适应复杂语境变化中坚守话语底色
首先,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和快速性,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挑战。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色,即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领导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其次,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媒体资源,包括社交媒体、在线视频、移动应用等,将信息以更生动和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这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兴趣。此外,要注重语境的适应性。不同语境下,信息的呈现方式和表达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根据语境和受众的不同,调整信息的呈现方式,使其更符合受众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这需要教师应用更灵活的教育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境进行调整[1]。另外,要强调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新媒体时代,虚假信息和谣言传播迅猛,容易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信息的真实性,提供可信的教育内容,以帮助学生辨别虚假信息,提高信息素养。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复杂语境的变化。教育者应具备信息素养和媒体素养,能够更好地理解新媒体时代的语境,灵活应对不同情境,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2]。
(三)在缕析表达特色变化中提升教育实效
首先,需要认识到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以及受众对表达方式的不同需求。不同媒体平台和社交媒体工具提供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其次,可以利用图像和视觉元素,生动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化的表达方式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教育内容[3]。此外,音频和视频资源也应得到充分利用。语音讲解、视频讲座、动画等方式可以更生动地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度。音频和视频资源不仅适合传递信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深入思考。另外,互动性元素也应该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线讨论、互动问答、网络投票等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和讨论,促进思考和交流。最后,多样化的表达方式应与信息内容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表达方式应根据教育目标和受众需求进行选择,不同内容可以采用不同表达方式。这需要教育者具备多元化的教育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4]。
(四)在维护话语真实性中保持权威性
首先,必须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充满了虚假信息和不实观点,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真实性和权威性,确保教育内容的可信度[5]。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分辨信息的真伪,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学生应该学会验证信息的来源,了解信息的可信度,防止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此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该经过权威性的审查和验证。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应确保提供的教育内容是真实、准确和权威的[6]。这可以通过专家审查、权威机构认证和学科研究来实现,有助于维护话语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另外,思想政治教育应加强对虚假信息和谣言的批驳。学生需要了解虚假信息的危害,学会辨别并批判虚假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辨析信息,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7-8]。最后,教育者应保持权威性和专业性。教育者应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以确保他们能够提供真实、权威和有深度的教育内容。教育者的权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9-10]。
(五)在迎接新技术变革中提升教育深度
在新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拓展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深度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首先,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大数据和虚拟现实等新技术不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多工具,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要求[11]。其次,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能够创造出生动的学习体验,通过模拟社会情境,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和政治理论,从而提升他们的思考深度和理解程度[12-13]。再次,应积极推动在线教育和远程学习工具的应用,使思想政治教育不再受制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教育资源,拓展教育的深度和广度。最后,教育者需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技术素养,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他们的技术娴熟度有助于确保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在迎接新技术变革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潮流,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14-15]。
随着新媒体的普及,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也需要不断创新和优化。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教育途径,促进内容创新,加强互动,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同时,要提升教育者的技术素养和专业性,以更好地维护话语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构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传文,侯茂林.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与“不变”[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6):73-80.
[2] 段立.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变”与“不变”[J].传媒论坛,2022,5(2):82,111-113.
[3] 李红梅.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0):44-45.
[4] 黎海燕,张忠江.大众文化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变”与“不变”[J].广西社会科学,2015(2):206-210.
[5] 孙云鹏.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表达的实践路径探究[J].办公室业务,2023(20):62-64.
[6] 廖沙沙.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困境与创新路向[J].领导科学论坛,2023(10):146-148.
[7] 张娟娟.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历程及经验[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6(5):445-450.
[8] 汪梦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亲和力建设:“真”“情”“实”“意”[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6(4):39-43.
[9] 林建辉.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可接受性及其提升[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9):64-67.
[10] 杨新莹,徐靖楠.抖音趣缘行为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耦合力探赜[J].教育探索,2023(9):71-75.
[11] 王紫阳,周雨风.协同互动:中国式现代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统一关系[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23,36(3):74-79.
[12] 邱程,彭启福.数字化生存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践策略[J].理论导刊,2023(9):109-115.
[13] 溫婉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的学理支撑与实践创新: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23(9):136.
[14] 陆宇,陈玉,宋静伟,等.互联网思维下高校新媒体思政教育创新路径探索[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17):210-212.
[15] 陈振媚.提升话语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建设的着力点[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3(9):119-125.
作者简介 梁艳,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