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欧阳泽蔓
◆面对羽毛球初学教学方法陈旧、效果不佳等困境,笔者将“颠球进阶法”应用于羽毛球教学中来。阐述了“挑战进阶法”的理论基础和教学设计,通过实验研究得出结论,表明颠球教学在羽毛球教学实践层面有助于学生掌握羽毛球专项运动技能,改进羽毛球教学内容,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效果。
◆ 颠球教学;教学创新;挑战进阶法;实验研究
长期以来,教师在大学生羽毛球教学中特别重视羽毛球动作知识讲解、挥拍动作重复练习。之后受到实战教学思路影响,开始强调场地步伐奔跑能力练习和实战对抗练习,而颠球基础练习等手感的基本培养的教学环节一直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颠球教学一直处于羽毛球教学的边缘地位。大部分羽毛球课教学中没有颠球教学环节。有的教师一笔带过,有的教师安排有颠球教学,但是在极其有限的羽毛球教学课时中分配给颠球教学的课时安排时间少之又少。系统性的颠球训练和手感空间感能力培养无法实现,颠球教学往往沦为课后课下练习走过场式内容。
因此,学生也将颠球练习视为可有可无的环节,有的同学在准备活动时拿着拍子挥舞两下,颠不到球或者达不到相应要求也无所谓。因为羽毛球隔网对抗得分制胜娱乐性较强,大家迫不及待地期待进入两人对打教学环节。学生没有获得良好地引导,并没有能够对颠球产生多大兴趣。
羽毛球从英国传入中国,羽毛球体育教学进入校园时间并不长,颠球理论和颠球教学方式均未得到相关程度地重视。国内外学者就颠球的教学研究也鲜有深入论述。目前,蔡赟曾提过“颠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在他看来,颠球是基础,就如同一台汽车的“标配”“发动机”,而各种搓球等技术是“内容”,内容加入后变成“顶配”[1]蔡赟.颠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J].羽毛球,2019.。但就如何进行颠球练习,促进掌握羽毛球技能并没能深入分析。徐良、徐子强(2013、2019)也提出,把颠球作为业余羽毛球运动员手感的训练手段之一。并将颠球练习分为原地正反手颠球练习,进行间颠球练习和进行间颠球穿越障碍练习三种练习方法。还有的学者在三种练习方法上,进一步明确单位时间按内需要完成的个数,如5~10分钟颠球100个[2]徐良,张军.羽毛球入门手感训练教学实践[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6):2.[3]徐子强.浅析羽毛球运动爱好者的手感及手感培养[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3):2. [4]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但是实际教学中,盛行的还是传统式教学。由于缺乏系统性颠球学习,前沿基础的颠球教学方法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应用实施。
随着体育课被其他专业课挤占的普遍现象时有发生,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再次削减,学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学会基本体育技能的可能性大大降低,更何况掌握专项体育技能。而羽毛球专项体育技能是对学生的整体身体运动能力的再提高,它是对学生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协调、灵敏以及手上技术的综合运用。颠球使用到身体的力量、耐力、柔韧、协调和灵敏等多项能力。基础的力量、耐力、柔韧等基本运动能力缺失会影响到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的运用以及相关效果,如何补齐学生体育课时间,提高他们的基础运动技能进而提高专项运动技能,成为羽毛球颠球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颠球挑战进阶法”是一种新型的羽毛球教学理论体系,旨在解决我国羽毛球体育课教学中的“教而不会”的弊端。相较于其他羽毛球教学法,挑战进阶教学法更加适合我国国情,对于体育课的课时有限、学生基础运动能力薄弱,运动习惯尚未养成等问题有针对性,有助于实质性提高学生的羽毛球专项技能。
“颠球挑战进阶法”的教学理念包括“练习核心说”和“练战一体说”。“练习核心说”肃清颠球的传统认识误区。一直有人认为颠球只是羽毛球活动练习手感的手段之一,其实不然,正如蔡赟所说,颠球与握拍一样,是羽毛球技术的“标配”,是“发动机”。其他技术也都是在颠球之上的叠加。两者之间是“骨架”和“肌肉”的关系,足以见得颠球在羽毛球教学中的重要性和核心地位。“练战一体说”主张学习颠球内容与实践性运动相结合,这对于颠球这种输出性方法论的运动能力培养尤为重要。每一种颠球技术都应该为实战奠定基础,而不仅仅是练习手感的手段。
“颠球挑战进阶法”的教学假设包括“驱动设计”“变量递增设计”和“竞赛评测”。“驱动设计”打破羽毛球颠球学习是手感练习手段的常规思路,主张羽毛球教学应当抓住主线和核心,以颠球是羽毛球技能的起点进行羽毛球技能教学,把颠球真正纳入到羽毛球教学重要体系中,成为一项核心的技术教学内容。“变量递增设计”肯定了颠球即是羽毛球核心技术内容,只有通过从简单到复杂,一步教学增加一个变量,逐级增加颠球技术难度地设计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高技能教学效果;适时适当的设计实战需要,保障同学们学习的扎实过程。“竞赛评测”要求根据实战需求,验证学习效果之后,从实战中定位特定不足方面反复学习和练习,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提供练习效率。
理论上,颠覆传统的羽毛球教学体系,第一次提出颠球是羽毛球教学起点和核心教学内容。实践中,作为羽毛球核心教学内容,颠球在教学内容设计上应占有教学时长的主要课时安排,能够改变传统思维方式,促进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为高校羽毛球教学方法的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研究参考。从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上,要从教学要素整体着眼,合理编排、入手、扩展、改进教案;从学生发展角度考虑教学目的、优选、组合和筛选教学内容。
在这一环节,主要是向学生们说明颠球的目标和功能。传统羽毛球教学思路认为,步伐和挥拍动作练习是羽毛球教学中的最基础训练。其实不然。羽毛球颠球才是所有羽毛球技术中仅次于握拍之后的必要的羽毛球基础专项技能和最基础的训练内容。学生们不喜欢颠球练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师忽略了颠球教学重要性,尚未形成有趣有效的颠球训练方法。但是颠球是进行羽毛球比赛的基础性手段,简单实用,是学生应该扎实学习并不可以逾越的驱动力。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颠球是练习掌握灵活握拍、稳定打中球托、体会空间感、球感以及身体协调发力的最基础的联合动作。扎实的颠球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稳定精准击打球托,连续不间断的颠球练习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羽毛球运动节奏,学会利用身体和地面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利用脚进行有效发力,通过身体动力链进行力量传导,降低身体消耗,减少手臂单独发力造成运动损伤。
相比挥拍或者步伐而言,挥拍仅仅涉及空拍重复,反复练习仅仅练习肌肉机械记忆,并不解决如何处理动态来球的问题,无法练习小肌肉群的精准发力;同理,步伐也一样,并不解决手脚配合的发力和重心协调问题。多球练习虽然涉及到处理飞行中的羽毛球,但由于多数陪练喂球给对方练球,并不考察练习者触球出手质量以保持动作连贯性的问题。因此,多球练习也不如颠球能够体现羽毛球综合性、基础性和连贯性的特点。另外,鞭打连贯的挥发动作和横向步伐移动具有专项技术复杂性,要求大量小肌肉群参与配合工作,对于初学者难度高。因此,羽毛球颠球是实现不同方位接球的基础技术动作和必要手段。这一环节,教师向学生展示颠球的不同方式方法并向学生强化其重要作用。
颠球变量递增设计的核心是“挑战进阶”。“挑战进阶”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围绕握拍和触球展开的,从“基础颠球”动开始,不断增加难度变量,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任务教学内容设计。通常意义上,“基础颠球”是指动作是原地的、匀速、非压迫性非发力的借助羽毛球自身重量借力反弹的身前持拍手仰面击球,以保证羽毛球垂直上下运行。然后,在“基础颠球”上巩固和叠加难度,向不同类别的颠球动作延申。根据颠球的击球点的位置不同,可将颠球分为正手颠球、反手颠球、低空颠球、高空颠球、身前颠球和身后(仰身)颠球六种;这六种颠球难易程度依次递增,挑战逐渐加大;根据击球是否需要发力,可将颠球分为非发力颠球和发力颠球;这两类颠球难易程度依次递增,挑战逐渐加大;再根据脚步移动快慢,将颠球分为原地颠球和行进中颠球,难易程度也是依次递增,挑战逐渐加大;最后根据颠球人数可分为一人颠球、二人颠球和多人颠球,难易程度依次递增,挑战逐渐加大。
“挑战进阶”的另一层意思是,在难度不断加大的前提下,前一个挑战成功,才能进入下一个高一位阶的挑战。这层一次强调前后挑战的先后顺序和承接关系。也就是说前一个挑战任务是后一个挑战的基础和前提,不能跳过前面的练习后面的挑战教学内容,这意味着,如果前一个挑战完成效果不好,并不能进入下一个挑战环节,仍然需要承受留在本挑战继续练习的惩罚,直到本挑战成功,才能进入下一个挑战。通过“挑战”式教学设计,增加学习的挑战性和不确定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关注度,从而从根本上提高羽毛球教学效果。
从驱动设计我们看出,颠球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是羽毛球教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羽毛球基础练习技术内容。基本功练习需要反复的经常性进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反复练习又显得十分枯燥乏味,学生容易精力不集中。鉴于此,教师在课上训练学生时,针对学生的基本功练习内容,通过“挑战进阶”式教学设计,逐渐增加变量、逐渐提高难度。将一个十分枯燥但又复杂的高空颠球技术减低难度,分解为无数小挑战,既提高学生的新奇感和注意力,又增加学生在完成每一次阶段性挑战后的满足感,从而增加练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兴趣提高了,也不觉得枯燥,学生们的专项技能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自然就获得提高。
“颠球竞赛评测法”主张采用个人技术动作的绝对评价方法和比赛对抗的相对评价方法相结合,对学生练习和巩固颠球动作的熟练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绝对评价方法是静态的客观的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体指标逐一进行评价,其优点在于标准客观直观,每个个体均能看到自己的表现和客观标准之间的差距,以便不断靠近目标。例如规定时间内的颠球次数等等。
但羽毛球是隔网对抗得分制胜的运动,羽毛球成绩是相对成绩,因此,所有的练习效果均因归结为相互评价的动态评价以及自身练习效果的前后对比评价上来。因此,颠球竞赛评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这样的评价有利于照顾到个体差异,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提高注意力,感知自己的进步幅度,激发上进心,体会高度的乐趣和快感。例如:两两一组相互颠球不死球的时间长短及个数;或者规定时间内颠球个数、死球个数等。
虽然颠球竞赛评价在羽毛球教学过程中应用不断深化,但是无论哪一种评价,其目的都是了解学生的练习情况和练习水平,以便找出差距,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学生则可以通过努力练习,看到自己在练习过程中的对抗情况,找问题,找差距,促进交流,从而增强运动技能学习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获取阶段性预期,获得满足感,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积极性。表1为颠球挑战进阶教学内容与传统教学法教学内容的比较。
表1
“挑战进阶法”的实验研究是通过实验来阐述颠球挑战进阶法的教学方法效果。本人将四个学期的16个基础教学班随机分为两组(每班30人)。一组是周二的两个羽毛球基础班学生为实验组;另一组是周三的两个基础班学生为对照组。实验了四个学期。实验组采用“挑战进阶法”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两组学生由同一个教师本人进行授课,一个学期之后,两组分别进行发高远球和击打高远球两项测试,以及对打测试。测试按照百分比为评价标准。测试结束后,分别测得两组学生的发球、击打高远球、相互对打次数的成绩(单位时间内对打个数),并对其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实验观察了四个学期,具体如下。
通过采用不同的教学练习方法对羽毛球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对比哪种教学方法对入门级学生提高羽毛球专项技能更为明显。
经过一个学期8周的教学实验,两组学生在测试项目的成绩均有提高,但是,采用挑战进阶法进行教学的实验组成绩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案的对照组;实验组的练习效果优于对照组。
经过实验前对两组实验样本同质性检验的分析结果证明,两组学生在一般身体素质的测试数据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随机设定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组,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
经过8周新的教学干预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发球指标测试,整理分析所测数据得到表2数据: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95.2,对照组学生成绩分别为82.4,两组学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p=0(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发球技能测试项目上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2 实验组和对照组发高远球考试结果对比(n=120)
经过8周新的教学干预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击打高远球指标测试,整理分析所测数据得到表3数据: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91.4,对照组学生成绩分别为69,两组学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p=0(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击打高远球技能测试项目上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3 实验组和对照组击打高远球考试结果对比(n=120)
经过8周新的教学干预后,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打指标测试,整理分析所测数据到表4数据:实验组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54.7个,对照组学生成绩分别为43.3个,两组学生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为p=0.005(p≤0.01),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学生在相互对打高远球技能测试项目上与对照组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
表4 实验组和对照组60秒相互对打高远球次数结果比例(n=120)
通过四个学期(两年)的教学及学期末测试,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测试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后,发现实验后两组学生无论是从发球、击打高远球还是相互对打测试成绩看,通过颠球挑战进阶法教课的实验组中,学生在各项测试中的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各项测试成绩,并且从均值中也不难看出两组学生成绩之间的差异。由此可见,创新挑战进阶法对羽毛球学生提高羽毛球技能有非常明显的作用。同时,颠球挑战进阶教学法在教学耗时上要少于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16周,而本次实验组8周就基本学完一个学期的教学内容并实现100%击打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给学生增加了练习时间,提高羽毛球技能,而且学生没有意外受伤。
实践证明,围绕颠球展开的羽毛球教学新思路能够有效提高羽毛球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羽毛球技能,应当成为羽毛球教师选择羽毛球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手段。但是,样本量不大,区域有限,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及代表性需要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获得证实。
高校的羽毛球教学课程的开展是提高学生体质的重要抓手。它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弥补、再造和提升,有利于落实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目标,缓解学生压力,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形成积极向上的健全人格,培养具有崇高精神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本文阐述了“颠球挑战进阶法”的理论基础以及在羽毛球初学阶段的教学设计与实施。“颠球驱动设计”突出羽毛球专项运动发力特点;“颠球变量递增设计”符合羽毛球专项“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颠球评测环节设计强调初学羽毛球教学的多元多维全人评价。
因此,将“颠球挑战进阶法”应用在羽毛球初学教学活动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性、专项性和实操性,有助于提高羽毛球初学者的专项运动技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推动教学改革,能够建成扎根中国、融通中外,充分体现育人性、创新性、实操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运动专项特点形成的教学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