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悠,王 飞,庞善东
体育总局、发展改革委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中指出,到2025年,户外运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户外运动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1]。《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到:“到2025年,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初步形成以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运营为基础,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为核心,以冰雪体育旅游为带动,冰雪装备制造为支撑的冰雪产业体系。”[2]滑雪产业作为户外运动产业和冰雪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后北京冬奥时期,滑雪产业的发展在提升冰雪产业结构、带动户外运动产业发展、促进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显著促进作用。2022—2023雪季财年,我国实际处于对外营业状态的雪场总数为697座,全年滑雪人次达到1 983万次[3],滑雪产业近几年呈现增量发展态势。国内以滑雪产业为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滑雪产业发展现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策略、产业升级等方面[4-7],但目前我国滑雪产业仍存在市场服务供给乏力、产业政策落地转化不足、消费内需拉动不强等问题。政府,市场,社会,这三者是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在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发挥着不同的作用[8],三者共同作用于某一主体,三者相互作用,互为补充,在解决产业发展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后冬奥时期,如何从市场、政府、社会三方驱动滑雪产业发展以形成强有力的后发优势值得思考。因此,本文从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出发,剖析其在市场资源、政策落地和消费内需方面的现实短板,探索滑雪产业发展的市场驱动力、政府驱动力和社会驱动力,最终提出有为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三轮驱动”下冰滑雪产业发展的实践向度,力争实现滑雪产业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滑雪产业市场服务供给能力是提升滑雪场韧性、滑雪产品质量以及滑雪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从影响供给侧因素来看,科学技术、人力资本、物质资本、产业政策等因素分别不同程度地影响产业市场服务供给。具体来看,滑雪产业市场资源主要包括滑雪企业资源、滑雪场地资源、滑雪人才资源、滑雪资金资源、滑雪设施资源等满足滑雪产业经济活动的要素。
现实中,其一,我国滑雪企业的市场化运作程度低且存在恶性竞争和行业壁垒,同类企业的合作意识欠缺,滑雪用品、设备、装备制造企业和滑雪培训企业与国外相关滑雪企业发展存在差距[9]。其二,滑雪场地资源受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而南北分布不均,受社会经济水平影响而区域分布差距较大,我国滑雪场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河北省、山东省等,省域之间的滑雪场分布数量存在较大差距。另外,部分滑雪场在夏季处于未运营阶段,四季运营水平不高,资金、技术壁垒较大。其三,滑雪人才资源存在学历短板,复合型的高素质人才较少,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滑雪教练员、雪场运营与管理人员、雪道设计师、雪场维护工作人员、滑雪装备设计和制造专家、滑雪相关医疗专业人员以及滑雪旅游产品营销和策划人员等相关人才较为短缺。其四,滑雪资金资源不足,滑雪场经营与管理等资金既需要政府的财政支持又需要多元企业的投融资注入,滑雪企业需要庞大的资金链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金融风险,而现实是,部分滑雪企业容易陷入资金运转紧张的困境。其五,滑雪设施资源的核心技术或设备多依赖于国外发达国家的授权或进口,科技研发能力不足、自主创新不强。以压雪车为例,2022—2023雪季财年,国内新增压雪车数量为75台,进口新车合计30台,国产压雪车5台(见图1)。因此,我国滑雪产业在市场服务供给的不同内容上存在不同程度的乏力。
注:数据来源《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22—2023)》[3]图1 中国滑雪场新增压雪车数量统计图
近年来,虽然我国出台了一些促进滑雪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各省市也相应贯彻落实,并出台了具体的因地制宜的相关政策,但在具体实践落地中仍存在相应的问题。滑雪产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政策的内容不够细化具体。第一,就滑雪产业的税收政策而言,场地租金、水电能耗等依然占据滑雪企业的巨大开支,政府在税收优惠减免方面的力度不足以缓解资金对滑雪企业的沉重压力,滑雪企业无法依靠自身力量解决资金断链和税收负担。第二,滑雪产业的人才政策、布局政策等指向性不明,不利于滑雪产业的阶段性突破和长效化发展。滑雪产业相关人员的工作为季节性就业,这对滑雪企业寻找持续性、全年性就业人才造成相应的困难,相关人才政策缺乏针对性。第三,相关制度环境滞后于滑雪产业发展需要。制度建设的能动性不强且非正式制度环境不但未能相应建立,对其认识也较为落后,致使非正式制度环境缺失,整体制度环境滞后[10]。第四,滑雪产业政策落地缺乏统筹性。一方面,滑雪产业政策参与主体缺乏系统性,一些滑雪产业政策参与主体单一,除中央层面的个别制度(《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体现多主体参与和多部门联合外,很多地方政策存在局限性。另外,各主体间缺乏沟通,联系不够密切,致使滑雪产业相关政策未能很好地统筹全局并发挥成效;另一方面,滑雪产业政策受众主体缺乏全面性,部分滑雪产业政策针对性较强,未能很好地将滑雪产业组织、结构、集聚、融合各受众主体全方位多角度纳入政策落地范畴。由此,我国滑雪产业政策落地转化不足,而这种缺乏精细化和聚焦性的政策将成为滑雪产业发展的一大掣肘。
滑雪产业按照消费类型可以分为观赏型、参与型和体验型滑雪消费,按照消费内容可以分为滑雪运动消费、滑雪旅游消费、滑雪装备消费、滑雪文化消费等,按照滑雪消费目的地集聚区分类,可以分为五大滑雪消费集聚区[4]。在我国滑雪产业发展中,大多为一次性、体验性滑雪消费。与此同时,城乡、区域间滑雪运动参与率有明显差距。由于滑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技术水平和收入水准门槛等原因,导致大众群体对滑雪消费的需求能动性不足、消费水平受限。一方面,滑雪运动场地的收费较高、聘请滑雪教练费用昂贵,滑雪消费者的月支出无法持续性支持滑雪运动消费;另一方面,滑雪消费者的渗透率和转化率偏低[11],滑雪消费者粘性不高。据雪族科技APP统计显示,2020—2021雪季滑雪消费者对滑雪装备类、雪票类、滑雪教学类等产品的复购率集中于10次以内,客单价较高的教学产品,同一用户订购2~5次教学课程的占比最大,高达89.61%(见图2、图3)。可以看到,滑雪消费者复购率仍有较大上升空间,尽管我国已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滑雪人口基数庞大,滑雪消费者的消费粘性不高是制约滑雪产业消费内需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大众对滑雪产业消费存在滑雪消费能力较弱和滑雪消费粘性不高的双重困境,不利于拉动冰雪产业消费内需。
注:数据来源《2022年中国冰雪产业趋势发展白皮书》[12]图2 2020/2021年雪季雪族科技iSnow消费者复购比例图(单位:%)
“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发展阶段,摈弃了过去粗放式地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模式,转向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同时《“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也对滑雪产业全面升级提出了明确要求,这离不开市场对滑雪产业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和调节作用。由此,市场作为主要驱动力可以促进滑雪产业由高速度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即滑雪产业市场资源供给更加有效、滑雪产业市场环境更为公平、滑雪产业结构更为高级合理。其一,作为“看不见的手”,市场发挥产业资源配置作用,滑雪产业市场资源供给侧会自恰匹配滑雪产业需求侧,调动滑雪市场主体积极性,使得滑雪设施、设备、培训、旅游、赛事、交通、媒体、营销等服务供给更加充分。其二,滑雪市场驱动力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的价格比较优势、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等,开发滑雪产业资源,巩固滑雪产业链,打造滑雪产业发展新格局。微观来看,市场可以实现滑雪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打破滑雪企业巨头对产业的垄断,解决滑雪产业市场资源供给乏力的问题,并营造良好的滑雪市场竞争、准入和投融资环境。整体上,市场驱动可以使得滑雪产业发展的潜能最大化和经济生态可持续,助力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体育强国目标的实现。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改革和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政府也积极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将权力下放到专业滑雪部门或企业,以宏观调控的方式助推滑雪产业的发展。因此,政府驱动滑雪产业发展由政府主导转向政府调控,不仅有利于理清滑雪产业政策和市场之间的关系,还能发挥政府在政策保障和服务监管方面的突出作用,确保滑雪产业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和发展过程的规范性。应该意识到,政府驱动力的关键在于以政府职能为杠杆,通过资源调配、税收减免等政策杠杆,使滑雪产业发展在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中趋于科学合理,防止滑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较大偏颇。滑雪产业相关政策、制度从上层建筑层面对发展方向指明道路,如《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举办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赏冰乐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项目品牌赛事活动,推广滑雪橇、雪地拔河、雪地足球等冰雪娱乐项目。政府调控能够为滑雪产业未来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具体实践路径指明了方向。
由此可见,政府在宏观调控的角色转变能够为滑雪产业发展形成重要推动力,使滑雪产业发展成果尽可能地惠及更多企业和人民。
社会驱动主要指社会对滑雪产业发展的经济认知和情感感知。当滑雪产业发展逐渐呈现循环上升的态势,社会对其将从跟风从事滑雪领域的经营活动或参与滑雪运动,逐步转变为对滑雪产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产生自主认同和情感共鸣。换言之,在社会驱动力的作用下,滑雪产业发展由社会遵循转向社会认同,也意味着将在社会中形成滑雪文化的交流融合,并凝聚成拉动滑雪产业消费内需的原动力。这种驱动力可以推动滑雪产业形成和谐统一、交互共生、内在联动的有机整体,构建群众积极参与滑雪产业消费、社会组织互动互补的滑雪产业新格局。与此同时,社会驱动力还包括相关滑雪科研单位以及社会组织,滑雪产业的发展会面临诸多技术难题,如造雪技术改进、滑雪设备创新、雪地救援医疗水平以及滑雪场景仿真等都需要相关科研机构和领域内的专家学者进行创新与发展,进而增强社会全体的参与感与认同感。滑雪产业社会组织主要指滑雪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滑雪单位和基金会以及部分滑雪中介组织等,如滑雪运动协会、学会等在促进社会认同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功能的不足。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是2012年由深圳万科集团、香港吉祥集团投资启动的。项目总投资额达400亿元,总体规划面积约20平方公里。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坐落于“雾凇之都,滑雪天堂”冰雪名城吉林市,是国家4A级景区,距吉林市主城区仅15公里。度假区是以冰雪运动、山地度假为品牌,集山地度假、高山滑雪、赛事训练、户外运动、餐饮住宿、会展购物、教育营地、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滑雪旅游目的地综合度假区。度假区以“家庭”为主题打造家庭友好型度假区,开展春季户外踏青,夏季游青山花海,秋季登高赏红叶,冬季雾凇滑粉雪的四季项目,打造中国北方最具吸引力的山地度假目的地。万科松花湖度假区连续六年获得世界滑雪大奖“中国最佳滑雪度假区”,树立了中国滑雪旅游度假区的标杆。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建设体现了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三方面力量的协同互动,是以市场开发为主体,政府政策为导向,滑雪消费者为重要参与者的“三轮驱动”发展模式。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建设与发展充分体现了在市场的有效驱动下,度假区进行了产业要素流通与环境优化。具体表现为:第一,度假区商业小镇配套方面,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内拥有7家配套商业,21家餐饮店,18家世界级品牌雪具店,涵盖AMER SPORTS、边城体育、BURTON、冷山、迪桑特等国际知名品牌,新品发布、会员活动、旗舰展示、品牌快闪等相关产品活动一应俱全。第二,度假区内酒店业发展方面,度假区内拥有四家酒店,其中,西武王子大酒店是中国第一家西武王子大饭店,五星级日式服务能够让消费者享受到高端度假体验,滑雪消费者可以直接在酒店与滑雪场之间实现滑进和滑出。度假区内的酒店服务充分满足了不同需求的滑雪消费者的滑雪运动与度假体验需求。第三,在雪道建设方面,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内雪道按照主题式分区设计,高中初级道37条,雪道总长41公里,滑雪面积175公顷。针对国内较多的初级滑雪者,初中高级雪道按照国际黄金比例4∶4∶2,初雪、进阶、道内、野雪、公园,不同等级不同玩法滑雪者互不干扰。同时,还配套有M区域、F区域、原木公园等好玩的地形公园。不仅可以满足度假区客群初级体验,雪友玩家们的进阶挑战畅滑,还可以满足专业竞技体育滑雪需求。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整合了企业内部、场地、人才等要素,并最大程度进行了度假区内的环境优化和整合。
“有为政府”驱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建设体现在度假区发展的始终,政府的顶层设计为松花湖滑雪场建设与运营进行了方向性指引。松花湖滑雪场始建于1962年,当时只有一条高山雪道和约600平方米的平房。“文革”期间滑雪中断,雪道荒废。拨乱反正后,吉林市政府非常重视滑雪运动和雪场建设,于1980年开始经过多次修复,万科集团开发后更名为现在的名称。在度假区建设发展过程中,文旅局、商务局多次发放消费券,市民抢到消费券即可在度假区内享受满减优惠,据统计,2022年11月18日至2023年3月15日共发放消费券总金额为300万元。同时,吉林市政府多次指导、主办滑雪、露营文化节等活动,充分调动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建设工程,促进度假区高质量发展。“有机社会”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充分调动了社会各主体的加持作用。有机社会预计每年将直接为万科松花湖度假区带来游客100万人,直接创造利税约2.5亿元。除了接待中国游客,同时也接待大量的外国游客,尤其是日、韩客人。主要收入除了雪季滑雪收入、酒店收入,还有景区周边的“雪区房”销售收入。2015—2017年,松花湖营收分别为0.56亿元、2.51亿元和3.72亿元,当中房地产开发收入占据半壁江山,在2016年和2017年,房地产开发收入占比分别为55.38%和67.74%[13]。度假区内设有国内最大专业封闭教学公园12万平方米,吸引着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的儿童与青少年参与滑雪运动,同时,度假区还吸引着众多发烧友前往滑雪竞技追逐。
政府,市场和社会不是对立的,而是互为前提,互相依存。三者都是现代社会、国家公共管理和治国理政的重要法宝,要办好任一事件,都离不开这三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4]。事实证明,三轮驱动力能够有效解决滑雪产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从政府层面、市场层面、社会层面协同实现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如图4所示。
滑雪产业发展需要发挥有效市场的主导作用,滑雪产业市场缺乏有效性会抑制滑雪企业发展,不利于提高滑雪产业生产率和滑雪产业国际竞争力。实现“有效市场”主导下的滑雪产业发展,一方面,需要系统梳理滑雪产业要素中的企业、场地、资本、人才等要素,加快促进各要素间的融合流通和流动重组,发挥滑雪产业各要素的乘数叠加作用。具体而言,第一,企业是滑雪产业的核心驱动力,需要鼓励和支持滑雪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第二,加强对滑雪场地的规划和建设,确保场地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第三,吸引多样资本投入滑雪产业,包括私人投资和公共资金的支持,以提供滑雪产业发展所需的庞大资金支持。第四,人才培养和引进也是滑雪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需要加强滑雪教练和管理人员的培训,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参与滑雪产业[15]。另一方面,要侧重优化滑雪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加强市场准入门槛和市场监管力度,促进滑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场准入门槛的设定可以提高滑雪行业的规范程度和质量要求,减少低水平竞争和劣质产品的存在。此外,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滑雪产业创新和技术进步。
总体而言,有效市场能够缓解信息不对称和外部风险等市场失灵问题,提高滑雪产业自主应对外部冲击和挑战的能力,同时也能提升滑雪产业的供给质量和供给效率。这将提升滑雪产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并为滑雪爱好者和游客提供更好的滑雪体验和服务。最终,可以提高滑雪产业发展的市场开放程度,并构建有效的滑雪产业竞争格局。
滑雪产业发展需要发挥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这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前提条件。有为政府基于滑雪产业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对滑雪企业进行正确规范制约,通过顶层设计和职能转变对滑雪产业经济行为进行引导监管。其一,滑雪产业顶层设计是滑雪经济活动开展的方向性指引。政府应积极出台普惠性、针对性和操作性政策,以确保滑雪产业发展的方向性和可持续性。政府还应减少滑雪企业权力寻租的不良现象发生,并对政策落地转化形成评估,保证政策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其二,政府职能转变是有为政府的核心内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职能转变必须要与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相融合,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相匹配,与地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实相适应。政府应以供给满足人民需要的滑雪服务或产品为抓手,促进滑雪产业的全面均衡发展。此外,还应加强对滑雪产业的监管,确保滑雪设施的安全性和滑雪服务的质量。为了实现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机制和制度。这包括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合作,形成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同时,政府应积极与滑雪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沟通和合作,形成共同推动滑雪产业发展的合力。另外,还应对滑雪产业发展的研究和信息收集,及时了解行业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滑雪产业的发展需要有为政府的引导作用。政府应通过顶层设计和职能转变,对滑雪企业进行正确规范制约,以促进滑雪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政府的引导作用需要在滑雪产业的顶层设计和市场机制的相互配合下实现,以推动滑雪产业向着高质量、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滑雪产业发展需要发挥有机社会的加持作用,社会大众的滑雪消费需求是滑雪产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所在。但当滑雪受众分散为独立的个体时,不能形成强大的凝集力以内源性支撑滑雪产业发展,因此需要加强滑雪体育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以滑雪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为发展向导,在交流互动中建立滑雪产业与滑雪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和消费感知[16]。为了实现有机社会的加持作用,可以通过构建滑雪企业、滑雪行业协会、滑雪运动员等多方力量组合而成的社会网络体系来推动滑雪产业的发展。这些力量可以在新兴自媒体的支持下,共同宣传和推广滑雪知识,增加滑雪的社会认知度和受欢迎程度。通过广泛的社交媒体平台,展示滑雪的魅力和乐趣,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同时,滑雪企业和滑雪行业协会可以组织各类滑雪活动和比赛,提供更多的滑雪机会,激发社会大众的滑雪兴趣和消费需求。
此外,滑雪运动进校园可以成为滑雪产业发展的主要阵地之一。通过将滑雪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让更多的青少年接触和体验滑雪运动。这不仅可以培养滑雪人才,也可以在学校间形成滑雪交流和竞争,进一步推动滑雪产业的发展。滑雪运动进校园还可以为滑雪企业提供市场,通过与学校合作举办滑雪活动,吸引学生和家长参与其中,进而推进滑雪产业的发展。另外,通过举办滑雪讲座、滑雪培训班、滑雪文化展览等活动,提供专业的滑雪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掌握滑雪的技巧。进行宣传滑雪文化,让人们了解滑雪的历史和传统,增强对滑雪运动的情感认同,进而激发人们对滑雪的兴趣和消费需求。特别是要吸引高收入群体、企业家和文化大家参与到滑雪产业发展的社会组织网络中来,维系滑雪社会共同体的蓬勃发展。这些人群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他们的参与可以带动滑雪产业的发展,并促进滑雪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总而言之,滑雪产业的发展需要发挥有机社会的加持作用,通过构建滑雪企业、滑雪行业协会、滑雪运动员等多方力量组合而成的社会网络体,以新兴自媒体为纽带,以学校滑雪为主阵地,加大对滑雪知识的普及宣传和文化传播,将滑雪发展成为大众生活方式之一。
展望滑雪产业发展的实现逻辑,“三轮驱动”将成为我国滑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提升有效市场、有为政府、有机社会驱动我国滑雪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要重点关注滑雪产业市场服务、滑雪产业政策、滑雪产业消费内需方面的现实情况,从驱动力逻辑出发,综合考量市场、政府、社会驱动力逻辑,积极探索滑雪产业发展的实践向度。总之,伴随着后北京冬奥时期滑雪产业的纵深发展,完善滑雪产业发展的实现逻辑是一项长期且复杂的任务,需要学术界深入研究滑雪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与实践路径,切实推进后北京冬奥时期我国滑雪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