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

2024-01-06 05:15李新宇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李新宇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中的讲话指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立德树人,以理论自信挺起中国人精神的主心骨,增强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熟练掌握理论的重要方式,推动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就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其形式,给大学生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以此坚定理论自信。

一、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时代思想理论成果不断完善,同时要求大学生进一步提升理论自信。马克思主义是进步和开放的,不断吸收经验教训和优秀理论成果。随着中国国情和人民需要的不断变化,大学生需要不断学习理论知识,坚定理论自信以推动社会主义平稳迅速的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社会建设的思想源泉,为新时代理论体系的构建打下了坚实基础。因此,中国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正是因为我们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不断将其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不断为之奋斗。所以大学生应该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充分认识到理论知识的魅力,树立理论自信的观念并坚定理论自信。

(二)大学生个人成长的内在需要

理论自信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直接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树立。所以,大学生必须坚定理论自信。理论自信使大学生有希望、有信心、有毅力地学习先进的理论知识,不断丰富头脑,并将理论合乎实际地运用,从而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使大学生担负起时代重任,树立高远理想并为之努力拼搏。随着思政课的广泛传播,思想理论渗透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入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和前沿时政理论,提升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本领,树立了正确的思想观点,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大学生理论自信。

(三)在复杂网络环境中明辨是非的需要

新时代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逐渐发展起来。新媒体以丰富多样的资讯、快速便捷的实时报道以及个性化定制等特点逐步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因新媒体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是网络带给大学生的美好生活。然而,新媒体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新媒体的内容大多以娱乐性质为主,其中一些内容中更是渗透了不科学的理论知识和不正确的意识形态,因此,大学生应该对政治理论进行系统的学习,坚定理论自信,时刻坚持正确价值取向的引领,学习新媒体中积极的言行,同时自觉辨别不良文化,对不良文化进行教育引导,使大学生远离不良文化的影响。

(四)在复杂国际环境中坚定立场的需要

在国际环境下,各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共同体。在新媒体技术下,大量外来文化充斥着大学生的生活,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资本主义文化和价值观,使大学生价值观的确立面临着巨大的考验,各种不良的思维方式使得大学生难以建立理论自信。所以,大学生要积极学习中华文化,建立适合自己的价值观,强化理论基础,不被外来文化所迷惑,坚定不移地树立理论自信。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中提高辩识能力,坚持以正确理论成果为指导,加强大学生理论自信。

二、思想政治教育在坚定大学生理论自信中的重要价值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建设大学生理论自信的主线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性阐述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窗口,充分引导了大学生向国家主流意识所靠拢。首先,所有大学生都应该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洗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言语解释理论知识,使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深化对理论的了解程度。其次,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非与其他专业课程割裂存在,它能够结构化地挖掘其他专业课程中潜藏的思想教育价值,是对大学生进行国家主流意识的引领,使大学生树立理论自信。最后,思政理论课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中,发挥网络及时性及内容形式多样性等特点,使大学生拥有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并能时时处处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的熏陶,更加准确和科学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增强理论自信心。

(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成为坚定大学生理论自信的辅助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基本认知到不断深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课内实践活动是对校园生活、社会热点事件和生活细小环节等开展的活动,通过这些课内实践活动的开展,使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同时,将理论知识与实时发生的事件、重大政治举措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兴趣,将马克思主义精神讲好、读懂和读透。另一方面,大学生在加强理论自信的同时,还需要进行大量的课外实践。校外实践活动是大学生走出校园领悟社会的良好机遇,在校外实践活动中,通过对国家基本情况、社会状况和人民基本生活的了解,大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中国风格的社会价值观的凝聚作用以及中国魅力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结成的理论成果,从而使大学生能够真正学习、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加强理论自信。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坚定理论自信的路径

(一)优化理论课程节点建设体系

第一,优化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内容上,必须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其他课程之间建立起系统的联系。在社会主义主旋律下设立各门课程的目标和重点,形成系统和谐的教学理论体系,使各门课程间相互依存,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脉络体系。同时,马克思主义的学说并非一成不变,它具有时代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断地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需要中汲取经验,整合发展为适应新时代和新需要的教学内容,所以大学生可以用理论武装思想,加强自己理论的信心。

第二,优化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首先,明晰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树立大学生的社会核心价值观,解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其次,以问题为导向整合课程中的知识点并进行细化,将存在的问题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理论探究,将理论深度、高度与生活厚度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思维。最后,以问题和案例为引导,以情景模拟、思维导图等进行具体感知,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积极大胆参与,达到愿意学习的效果。

第三,优化教学话语,增强课堂教学的感染力。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要教学媒介是语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历史经验教训和道路抉择的高度概括和理论改进,具有抽象和复杂的特点,也是大学生强化理论自信的重要形式。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对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就必须转变教学话语,从大学生喜爱的角度出发,以生活为导向,以平等对话的方式教学,来增进大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接受,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重视实践节点强化理论认识

第一,重视实践活动的重要地位。理论自信不仅是指大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而且是指大学生从理论上支撑实践,用科学的眼光审视现实问题,运用理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国古代中的“知行合一”观点就是将理论与行动结合起来,当代的知行合一不仅要在心里明白理论,而且在外部还要做到行动一致,使大学生与理论知识建立情感,并在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高大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2]。

第二,构建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平台。一方面,在课堂实践中围绕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和事件以小组讨论或者情境再现等方式对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用生动形象、鲜活的方式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在社会实践中,主要通过对国情、社会条件和人民条件的考察,对理论进行宣传的形式,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提高理论实践水平,给大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视野,更好地应用理论知识。

(三)确立评价节点多元能动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课是一门基础理论课,在学习主体上是广泛面向全校全专业的。同时,思政课的内容、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等是不甚相同的,所以课程评价方式具有重要作用。多种课程评估机制允许不同的评价主体,增加学习主体的互动,让大学生互相了解答题情况及完善方法,让大学生进行自觉学习。同时,贯彻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使考核成绩评定不是一槌定音,增加大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大学生的参与感,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使大学生都参与到课程中来,推动思政课的发展,加强大学生理论自信的树立。

猜你喜欢
理论课马克思主义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