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研究

2024-01-06 05:15闫凯
中国军转民 2023年22期
关键词:乡风文明农民

闫凯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备受党和国家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抓好三农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做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为推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指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总要求。乡风文明作为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已融入了乡村建设各个方面。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因此,如何认识乡风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精神面貌全方位提高,已成为当前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乡风文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乡村振兴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不仅凸显了乡村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价值,而且也意味着乡村建设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点[1]。一直以来,农村贫困、农业风险、农民受苦等问题始终不能彻底根治,除了农村经济发展明显滞后、治理能力明显不足之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更是一大痛点。推动农村全面振兴,不仅要实现物质上的富裕和强大,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富裕和强大。事实证明,重视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地区经济持续发展良好。反之,不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的地区,不单经济建设的成果大打折扣,治安等问题也很突显。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给乡风文明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促进乡风文明建设也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巨大动力。

(二)乡风文明建设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2]。目前,中国社会正处于重大战略变革中,社会思潮空前活跃,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农村受到的波及尤其广泛。第一,农民整体教育水平低,意识形态和道德状态存在个性差异,经常发生不文明现象,阻碍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第二,从农村现状来看,“团结互助”“孝道爱亲”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受到冲击,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开始蔓延,农民信仰严重削弱。第三,由于我国经济处于转型期,各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逐渐加强,农民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有时会产生不和谐、不利于党和政府形象的言论。因此,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引导农民遵守诚信、保持信约,孝亲敬老具有重要意义。

(三)乡风文明建设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集中体现

人民是社会生活的主体,是党开展一切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时代乡风文明建设必须突出的主题、贯穿的主线[3]。加强乡风文明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升农民的生产经营水平,培养一支文化水平高,懂得科学技术,善于企业经营的农民队伍,为产业兴旺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乡风文明作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文化根源,也为农民提供了更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带动农民在思维、生活、行为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让农民在精神层面有更大的成就感、获得感和幸福感。农民是农村发展的根本力量,具有激发乡风文明建设的能动性和自主性,要突出农民主导作用,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让农民来参与定规则定制度,确保各项政策法规能发挥其应有作用。

(四)乡风文明建设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镇化工业化的大潮下,农村流动人口进一步增加,村民在农村社会中的血缘和地理关系逐渐弱化,一些地方的农村传统特色逐渐丧失,如自然村落、方言、民俗等乡村文化载体均遭受一定程度损害甚至消失。通过乡风文明建设,保存具有农耕、民族、地域等特点的农村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对各种文物古迹等的保护力度。对农村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变革,创新性发展,充分吸收城市文明和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激发农民大众文化创新力,对构建风清气正,包容多样乡村文化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指向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指通过整合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以县、乡镇、村三级为单位,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观、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加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心[4]。通过开展更多元、更灵活的理论宣讲,切实让理论传播润物无声,使得党的政策方针落实落地,让老百姓对生活更有奔头、对未来更加有动力。

(一)坚持人民立场,突出乡风文明核心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要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由农民主动选择活动内容,集聚民间创意,丰富文明实践中心的供给形式,把各领域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的活动进行汇总,结合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安全和稳定、文化生活等工作,多措并举,日益打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群众基础[5]。在成效评价上,要把农民满意度作为衡量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效的唯一标准,在考核评价时多去参考群众意见,让农民切实参与到建设中来[6]。

(二)突出教育引领,把握乡风文明导向

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保证内容要“实”、方式要“活”、语言要“鲜”,让农民在真情实景感悟真理。第一,从宣讲内容上看,要与基层群众生产生活相适应,从讲思想、理论、政策延伸到讲文化、法治、技术,切实提升理论传播实用性[7]。第二,从宣讲阵地上看,要开展多方式的宣讲,从党群服务中心、乡村人民大讲堂等拓展到学习强国、“两微一抖”等网络阵地,扩大宣传范围。第三,从宣讲主体上看,要充分动员吸纳“五老”人员、乡贤能人、致富能手加入志愿队伍,引导群众从身边人看身边的发展变化,推进乡风文明走深走实[8]。

(三)创新工作方式,提升乡风文明质效

要创新文明的实践形式,通过“思想理论产业技术培训”的运用“培训、宣传、教育”,使理论宣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当地村情和风俗习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要立足农村的现实,从农民周围中选择榜样,注意他们的认可,扶持一些有特色、有吸引力的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让典型事迹更能得到农民认可。要引导农民按照典型要求找到自身差距,在学习追随的过程中养成良好风貌,为文明乡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精神支持[9]。

(四)注重资源整合,夯实乡风文明根基

要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和优化,使各类资源系统化、可视化。一方面,在力量整合上,要统筹阵地和人员,不仅要发挥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作用,而且要利用好其余的闲置场地和公共设施,整合各类宣讲平台、学习平台、关爱平台和法治平台,切实让农民成为资源的享有者。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如乡村物质、制度、文化等优秀文化资源,涵养乡村人文精神,赋能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乡村图书室、村史馆等一体化建设,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激活文化设施,让村民体验个性化、现代化的文化服务[10]。

因此,要加强乡风文明建设,抓好新时期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必须科学谋划,系统推进,群策群力,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文明实践中心要牢牢根植于人民,把群众满意作为建设的唯一标准,用文明实践激发中华民族的文明魅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贡献更积极的文明力量,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猜你喜欢
乡风文明农民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请文明演绎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乡风
漫说文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