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灵娟
(长江职业学院财经旅游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挖掘、采集、处理和分析等技术逐步渗透至社会各个层面,不断推动市场经济向好发展[1]。 这一形势下,我国税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亟需加强税收管理,提高重点税务管理质效。 然而,传统税务治理体系通常由人工进行管控,难以高效处理繁杂的税务工作。 而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体系可实现税务服务便捷性和税务监管精准性。 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中流砥柱,其税务管理会直接影响市场稳定发展[2]。 故本文从理论层面探讨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从应用层面借助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进一步优化电子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管理、税务风险管理等功能,协同推动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税务管理始终是国有企业提升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3]。 尤其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亟需建立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和涉税风险,以此提高内部经营效益。 基于此,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直接影响国有企业生产经营水平,驱动该企业可持续化、高效化发展。 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重要性具体从增强风险管理水平、提升税务信息化水平和纳税服务方式升级三个方面进行阐释。
数字经济时代下,数字化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风险管理水平[4-5]。 其一,精准掌握国有企业涉税风险情况。依托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国有企业能够及时了解涉税信息,动态掌握税务风险状况,即时作出分析和反应,增强税务人员办事及处理效率。 并且,该系统可有效缓解由跨国经营带来的数据信息管理风险,加强税务安全防护,推动风险管理水平提升。 其二,显著增强国有企业风险识别能力。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数据分析和安全管理是国有企业税务信息获取、风险管控不可或缺的核心技术手段[6]。 在风险识别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税务人员借助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构建相应的风险指标体系,显著增强国有企业风险识别能力,确保数据可靠性和安全性。 具体来说,通过信息采集技术,税务人员可开展多种税收手段,对税收征管系统和税收信息进行比较分析。 同时,相关人员可预测最佳税后管理方案,支撑国有企业作出高匹配性的决策方案,以此降低因方案不可行而产生税务风险几率。
随着现代技术兴起,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开始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升级组织框架[7]。 这一背景下,国有企业通过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促进税务流程和组织结构升级,以满足新时代下智慧税务管理需求。 一方面,利用数据预处理技术,实现数据高效化治理。 数据预处理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选样、数据变换等内容。 国有企业借助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数据预处理技术内容,能够在网络平台进行税务业务预约和申请,提升办税效率和办税质量,促进税务高效化管理。 具体来看,传统国有企业在涉税信息采集过程中,存在信息混乱、数据抽象和数据缺失等现象,会对后期数据分析造成巨大影响。 而数据预处理技术的使用可直接删除空白数据项、填充缺失信息,提升涉税数据精准性和有效性。 另一方面,借助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信息最优化处理。 国有企业通过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实现对重要数据的加工与对比,从多个维度宏观呈现未来走向和发展状态。基于可视化技术,国有企业能够进一步规范数据存储、整合涉税信息,解决传统税务系统存在的数据参差不齐、数据量大,且没有统一管理问题,进而提升税务信息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不但能提升税务工作效率,还可在服务制度、机构和产品等方面创新,不断升级纳税服务方式[8]。 其一,从“精细”向“精准”转变。 “精准”不仅指精细化的服务态度,更指服务方式的升级。 基于数据分析和检索技术,国有企业可实现更加“精准”的纳税服务。 具言之,税务人员可根据一系列办税属性,细分办税种类,使纳税服务方式更加精准化。同时,随着“智慧税务”的推进,国有企业税务人员通过数据检索手段,提取并分析海量办税数据,为“精准”办理纳税业务提供可能性。 其二,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一方面,借助数据挖掘技术,实现税务服务自主性。 具言之,通过数据挖掘特征,税务人员可对纳税主体办税行为实施分析,主动预判纳税需求,使纳税服务从“被动”向“主动”转变。 同时,基于这一系列流程,国有企业可提前做好服务优化和供给配置准备,主动优化纳税服务结构,实现税务服务自主性。 另一方面,运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税务服务多元化。 国有企业通过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主动分析和整理国家税收政策、地区税收优惠、发票开具额度等数据,为国有企业调整并匹配合适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其从传统被动工作到现今主动处理。 与此同时,税务人员可提前将与国有企业相关的优惠政策,通过网上办税厅、手机APP 等不同形式,集成至新型智慧税务信息化系统,使其服务方式逐渐呈现多元化,继而提升税务工作自主性。 其三,从“智能”向“智慧”转变。 相较于“智能服务”,“智慧服务”更能凸显纳税服务时效性[8]。 基于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税务人员可依据国有企业档案查询信息,对不同纳税行为和办税数据实时分析。 基于此,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对下一区间内办税行为进行预判,用数据“思考”并提前采取行动,以加强国有企业税务管理数智化水平。
数字化迅猛发展时代背景下,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能够有效精简国有企业内部业务流程、驱动数据创新,实现流程化、高效化税务管理[9]。 由图1 可知,通过引进大数据技术构建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国有企业能够将大量数据信息集成到数据平台,达成多项税务流程规范化运作。 同时,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强化国有企业共享服务能力,促进“业—税”一体化融合,实现税务管理合规化、共享化、智慧化转型升级,继而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图1 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整体框架
基于图1 可形成以下具体路径:首先,通过整体框架的税务筹划管理子系统,实现国有企业事前部署统筹;其次,借助整体框架的纳税申报管理子系统,实现统一纳税流程规范化;再次,凭借电子发票管理子系统,统一管理发票信息数据,强化税务数字共享服务;最后,依托整体框架的税务风险监管子系统,管理与各部门业务流程,完成整体框架的闭环管理。
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是基于信息采集和模型预测特征,建立的一个规范、高效、合规、可行的运行流程[10]。 此中,税务筹划管理子系统是国有企业统筹规划的重要基石,具体涵盖前期税务信息收集和后期税务方案筹划两大部分。
1.前期税务信息收集
大数据采集技术是国有企业信息收集的重要依据,也是税务筹划管理子系统的核心基础。 首先,需求分析。 在进行税务筹划活动时,税务人员需要分析国有企业的税务情况和纳税流程,具体表现在筹划意图、内部组织形式、经营和财务状况等方面。 其中,作为税收筹划环节的核心组成部分和出发点,筹划意图能够准确呈现筹划主体的预设想法。 其次,环境分析。 国有企业税务人员应在前期数据采集过程中,了解和分析相关领域、纳税政策、税收法律等内容,以争取与税务机关合作的可能性。 同时,国有企业应即时掌握政府和机构的涉税行为,为后期税务方案筹划作出合理判断,提升税务筹划成功几率。 最后,目标分析。国有企业开展税务筹划的主要目标是为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纳税成本和税收风险最小化。 具体而言,国有企业税务人员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划分与提取,确定目标方案制定所需数据后,便可着手实施税务筹划方案设计。
2.后期税务方案筹划
基于前期信息收集,国有企业税务管理人员才可更好筹划税务方案。 第一步,设计方案。 税务人员利用采集技术掌握相关信息并确立目标后,着手设计具体税收筹划方案。 一是对涉税性质、涉税种类和理财活动等事项进行系统认定和判断,以便经营者更加清晰了解税务筹划管理;二是分析国有企业税务事项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涉税事项状况、税收筹划范围和迫切要处理的事项;三根据所遇不同税务问题设计多种预选方案,具体涵盖税务处理、活动运作和财务经营等情况,对其进行配套方案设计。 第二步,评估方案。 税务方案筹划的评估既要遵循合法性原则,更要具有可行性原则,且需充分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以此进行税务方案评估。 一是合法性原则:合法性是一切活动需要遵循的原则,在方案评估过程中首先要将可能存在法律问题的方案剔除,规避法律风险;二是可行性原则:税务筹划的前提条件是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可助力国有企业完成税务管理工作。 于此,基于大数据技术设计的多种税务方案所产生纳税结果与国有企业税务筹划目标是否一致,这是税务筹划方案评估与选取的重要依据。 第三步,实施方案。 待税务筹划方案通过经营者以及部门管理者协商敲定后,即刻步入实施阶段。 一方面,国有企业经营者根据敲定的方案,需要对企业自身作出相应反应,包括对纳税人身份、从事业务领域、组织结构等事项进行转变。 另一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国有企业税务人员需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监察、及时反馈、随时评价,同时记录筹划方案能否对国有企业形成一定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税务筹划目标。
纳税申报管理子系统主要是为实现纳税申报流程的规范性、自主性[11]。 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纳税申报流程能够形成高度集成态势,实现全过程监管。 纳税申报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财务核算、档案管理、审批管理、主数据管理四大模块。
1.财务核算模块
国有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主要围绕资金进行运作,需与财务系统进行有效对接,核算涉税资金。同时,将对接的数据与主数据模块相互衔接,并依托税务业务流程在财务核算模块中生成有效凭证,实现涉税资金核算模块化管理。
2.档案管理模块
国有企业税务管理数据庞大,不仅需要安全的存储方式,更要形成档案管理。 为实现税务数据电子化管理,国有企业需对前期税务信息采集和纳税申报资料进行安全存储。 同时,国有企业税务数据量大、信息真实性差会显著阻碍档案查询系统建立。 因此,依托档案电子化管理,将业务流程固化于电子档案管理体系中,建立档案存、收、管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全面提升国有企业档案管理,实现流程自动化管理。 另外,档案管理模块需要与系统内其他模块有效衔接,按预定期限对税务数据进行归档,以规范税务档案的归档格式。
3.审批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对涉税事项进行电子化审批和管理,实现在线审批并快速嵌入当前管理系统。 国有企业的税务审批由总部直接申报,如果各部门保持现有税务管理模式,会产生税务缴纳滞后、税费多缴或少缴等情况。 于此,审批管理模块主要划分为三个流程,即税务人员申请、等待审批、授权管理。 另外,其他亟待总部审批的事项,例如涉税资金拨付、数据查询申请和纳税人信息查询等内容,均可通过电子审批完成,以降低流程运营成本,提升办税审批效率。
4.主数据管理模块
主数据管理模块主要是指税务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 第一,主数据管理模式的输入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即外部数据和内部数据。 外部数据输入主要指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与税务局数据的传递;内部管理数据录入主要是对税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内部管理数据进行再加工,继而将不完整的信息进行补录,具体涵盖事项名称、人员信息、银行账号等内容,为后续纳税申报管理提供便捷性。 其次,主数据处理是指系统根据输入数据和预设的运行模式进行计算机处理的过程。 这一数据处理过程,不但可以显著提升数据处理效率,还能达成与档案模块的有效衔接。 最后,主数据输出管理是根据纳税主体个人要求,对查询的增值税进项、销项税发票数据进行打印,并生成申报表。 另外,主数据管理系统应制定个性化的预警设置,支持一般业务流程的预先示警和申报提示,进而规避发生税务违规的可能性,促进纳税申报流程规范管理。
电子发票管理子系统可打通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网络通道,建立税企直连通道,提供“数字+服务”的共享服务,促进发票管理从分散向集中、手工向自动的转变[12-13]。 电子发票管理子系统的建立包含电子发票池管理、税企对接通道、发票认证管理。 首先,建立税企对接通道。 建立国有企业总部发票管理平台与税务机关电子办税系统的对接通道,形成多种发票的高效采集。 同时,税企对接通道的建立可与各子公司电子发票有效联通,为各部门提供发票收集、验证和认证等功能,实现内部税务管理系统的集成对接。 其次,构筑电子发票池。 通过税企对接通道形成数据库,实现对税务数据的统一入池管理,完善内部税务数据的规范化管理。 最后,优化发票认证管理。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促使各环节有效对接,使在线上平台开展同步发票检验、电子签收和环节认证等事项。 具言之,销项发票管理可实现各项票种的自动化开具和多维度数据监控,即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等票种;进项发票管理能够对国有企业进项发票池进行统一调配和管理,达成购买、签订、查收、入账等全流程的发票方电子化管理;电子抵账库管理可确保进项发票数据源头唯一性,实现发票信息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安全性。
税务风险监管子系统必须要遵循清晰、可测、高效三个大原则,构建包括定义、识别、分析、应对等全过程、全环节、全税种的风险管理体系,实现事前预警、事中阻断、事后追责的闭环管理。 首先,编制风险防控清单。 根据税务管理目标和政策法规,税务风险监管子系统对风险防控清单进行编制和分析,具体涵盖增值税、房产税、印花税、企业和个人所得税等内容,形成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执行系统,实现风险防控清单分层、分类编制。 其次,梳理风险识别规则。 根据防控清单和税收管理目标,借助模型算法对涉税数据进行税收能力估算。 同时,识别国有企业存在的税务风险因素,包括对税务规划、经营模式、组织架构、经营成果等内容,提炼并固化为防控规则。 再次,设置风险预警方案。 根据事前信息预警、事中流程阻断、事后规则监察,构筑风险防控矩阵,实现风险预警方案制定。 最后,优化风险反馈机制。根据涉税监管流程,统计业务防控成果,并收集反馈信息,定期更新、优化风险防控清单和评价报告,形成税务风险监管与业务流程变更的动态闭环管理。
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税务筹划管理子系统,能够有效助力国有企业统筹税务办理,增强税务管理针对性和安全性,减少应税行为,全方位提升税务治理工作。 一方面,实现税务管理主体自主化。 国有企业各部门可借助筹划预测功能,自主建立适应不同主体参与的税务管理体系,有效部署各部门统筹工作,提升国有企业税务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落实税务管理主体个性化。 国有企业不同部门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征,规划符合个性化税务管理方案,以“技术+规划”相互结合的方式证明方案的可行性,从而构建规范、个性的管理环境。 在大数据之中,国有企业部门间可依据数据可视化管理,对税务环境与办税资金等方面进行个性、科学、合理的规划,使税务主体能够根据自身优势进行部署。 此外,在“技术+规划”相互融合下,国有企业新型智慧税务系统不仅可以有效缓解大数据应用部署复杂的弊端,还能帮助国有企业解决权力滥用、暗箱操作等难题。 同时,也可解决机制与技术难以同步发展的问题,落实全方位税务治理。
国有企业需要立足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纳税申报管理子系统,将技术与流程深度融合,打造新型内部税务治理体系。 一方面,基于采集技术和预处理技术,依据“一表申报、同征同管”的税务目标,将当前税费单独申报升级为多费税种的协同申报,提升办税效率。 同时,基于大数据应用技术再造各项税务流程,使各部门逐渐形成协同一致的税务管理目标,实现一次申请、一张报表的税务运作。 另一方面,国有企业可以建立全方位数据获取的管理体系,推动“技术+服务”的深度融合,继而使新型智慧税务体系构建更为科学化、合理化。 同时,借助大数据技术将获取的数据资源充分发挥作用,实现数据资源获取的有效性、实用性和便捷性,规避企业资源不透明产生的耗费现象,继而提升整体流程运作效率。
基于新型智慧税务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可改变国有企业内部安全体系,解决税务信息泄露和非法篡改等问题。 这就需要国有企业税务人员充分了解新时代大数据技术功能,健全风险防控机制,以此进行有效评估反馈。同时,国有企业也需要全面强化税务风险防控体系。 其一,由于大数据技术存在多种技术特征,税务人员需对各项特征进行深入且充分的了解,确定各指标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计算分析,确保数据评估、反馈的可靠性。 其二,大数据技术涵盖事项较多,且对技术有专业性要求。 相较于国有企业传统风险防控,新型智慧税务风险管理子系统更注重数据加密、安全查询、隐私保护等内容。税务人员不但要学习安全技术,还要对其进行评价与反馈。 其三,国有企业管理者通过事后评估管理,可全面监督员工日常工作内容和情况,对于出现的各种税务风险问题也能够及时甄别和反馈,以此促进税务管理工作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