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忆旧

2024-01-05 16:18:56仲富兰
东方企业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桃符春联木板

仲富兰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导。华东师大“非遗”与传统文化应用与传承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

对联,上海人一般俗称“门对”“对子”等等。一般的对联都是红色纸底、黑色字体。红色纸底表示的是红红火火,黑色字体一般都是用带有好意头的字词,两相结合寓意新的一年、新的开始。我儿时的徐家汇老街,各家各户是典型的移民城区,来自江浙皖以及各地居民五方杂处,但每家每户基本都保持着贴对联的风俗,那时,一般人家都不到市场上去买,有点文化的,自己写;没有文化的,则要请人来写。我自读书起,父亲就要求我练毛笔字,父亲的用意之一,就是过年时写对联不求人,虽然我的书法水平不怎么样,但有时也有街坊四邻让我帮忙写个对子,因而也有一种小小的得意。

半个世纪的岁月過去了,沧海桑田、岁月留痕。早先走在大街上,过年时里弄里还能欣赏到红红火火的春联,从中欣赏书法的美感,行楷隶草各种字体,有初学者的稚嫩,也有多年造诣的老成,有词句内容的浅显,也有典故的深奥。

春联的张贴,也很有讲究。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家的内容,考虑街门屋门内空间大小,老年人的居室应选“福禄寿喜”之类的祝福联;年轻人的家居可选图志、创业或夫妻恩爱相处的贺联;经商的店铺春联应选择创业或发财致富方面的吉庆对联。按照传统张贴对联的方法,有“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的口诀,即对联的出句应贴在右手边(即门的左边),对句应贴在左手边(即门的右边)。这是因为按古代读法直书是从右向左读的。总之,由喜欢春联而慢慢喜欢上传统文化,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在我看来,对联的文化底蕴,太深厚了。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五代,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人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袭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到清代,对联和楹联创作蔚为可观,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可题咏山川名胜、可歌颂风物岁时、可写为格言抒发议论、或用于交际赠答酬应。一副对联可以状景、达情、咏物、抒情、励志等,用途极为广泛,从古至今,一直深受文人墨客青睐和百姓大众喜爱。笔墨间传递着真诚的文化理念和艺术情愫,显示出一种高深的涵养和对生命的执着追求,是一种文人精神的力量融入艺术境界的魅力陶醉。

传承对联的创作和书写,更像是历史的守望者,叩问过去,聆听现在,展望未来。

猜你喜欢
桃符春联木板
你家春联贴对了吗?
新春联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2
木板上的世外桃源
元日
新春联
中华诗词(2018年1期)2018-06-26 08:46:40
桃符的传说
学生天地(2018年3期)2018-05-22 07:22:05
元日
桃符的传说
木板
不会上浮的木板
科学启蒙(2017年3期)2017-04-10 22:2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