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昕,李天瑜
(1.长春大学 党委统战部,长春 130022;2.吉林省教育考试院 学考处,长春 130022)
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它不仅解决了残障学生群体上学的问题,也关系到社会能否为残障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办好特殊教育”,为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指明方向。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支柱,对于国家发展、社会和谐、民众期待、学生期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将直接关系到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残障学生家庭从期盼孩子“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特殊教育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残障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努力帮助他们拥有更加快乐、健康、向上的学习时光。
对于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而言,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就是指引他们感受生命价值、体会生活美好、照亮前行道路的一盏灯、一束光。特殊教育教师要付出更多的时间、投入更多的精力、克服更多的困难、迎接更多的挑战,全面贯彻国家的特殊教育政策,以无所畏惧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的献身精神、无怨无悔的牺牲精神投身特殊教育事业。要加强全社会对特殊教育教师这个职业的认同和尊重。相对于普通教育发展来说,特殊教育发展面临的困难更多,但越是困难的事情越需要有人去做,特殊教育教师就是敢于挑战困难的人,他们身上诠释的职业精神正是这个时代需要的特殊教育精神,如果没有这些可爱可敬的教师,我国的特殊教育发展将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根之木。
对于天下父母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是家庭的希望。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最根本的体现,确保每一个受教育群体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的重要方面。特殊教育教师作为社会分工中的一个职业群体,他们以平常心、公平心、尊重心平等而友善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够让残障学生及其家长切实感受到幸福和温暖,真正体会到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幸运与自豪。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的公平发展更加推动特殊教育的发展,以特殊学生为根本、以特殊教育需要为主体的价值取向,不仅保障了每个残障学生公平的受教育机会,也保障了他们能够接受到高质量、无障碍的教育,从精神上走出特殊人群的束缚,有尊严地融入社会大家庭中快乐生活。
教师是塑造灵魂的工程师,是引领学生成长的精神导师。残障学生存在各种不同的缺陷,并非都是大众印象中智力低下的群体,聋哑学生、失明学生、肢残学生,他们的智力水平与普通学生没有差异,他们也有梦想、也有追求。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要激发这些学生的追梦热情,因材施教、耐心努力、悉心教导、持之以恒,为他们制定特色化成长成才之路,以实际行动引领他们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坚持不懈、勇往直前地努力追求梦想,鼓励他们通过不懈奋斗成就梦想。换言之,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好精神引领功能,时时刻刻为残障学生鼓劲打气,坚持不懈地增强残障学生挑战生活、创造奇迹的信心和勇气。
教育工作是一个对身体和精神消耗比较大的职业。由于长时间与某一类型学生接触,会使教师心理、身体、精神等方面产生疲惫和压力。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由于长期与有身心障碍的学生接触,承担着他们健康成长引路人的神圣使命,工作难度的异常之大容易使这些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导致情绪低落、工作热情消退、教育耐心受损,从而使教育质量降低,教师的职业满足感下降。尤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受到来自家庭的负担、子女的教育、经济收入的微薄等各种主观原因和来自社会非议、异样的眼光、重视程度偏低等各种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他们更容易较早地进入职业倦怠期,从而影响特殊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由于有些特殊教育学生智力发展水平比较低,他们虽然生理年龄较大,但心理年龄可能只相当于学龄前儿童,狭窄的社交圈使教师成为这些学生学习和模仿的主要对象。有时候教师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会被学生无数次模仿,直到学生自己主动停止;有时候学生会习惯性地重复教师说的某一句话而停不下来;有时候学生会因为某种要求没被满足而哭闹不止。种种特殊各异的情况会令很多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感觉无所适从、无力改变。于是,教师会刻意规范自己的语言、动作、行为,避免学生模仿。这样过于紧张而规范的职业生活,很多时候会令教师感觉憋闷、不适、不自由。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重视起来,从各个方面想办法一起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比如可以对特殊教育学校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帮助特殊教育学校完善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既可以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送温暖,提供安全保障,又可以为特殊教师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政府等部门应支持各特教学校分别建立虚拟互动教室、动感单车室、情绪与行为干预训练室、早期语言干预训练室、音乐治疗室、体能训练室、孤独与多动障碍干预训练室、认知学习功能室、主题教育训练室、认知能力评估与测试功能室、多感官训练室、心理调节室、感统教室、律动教室、情境教室及各种劳动技能资源教室,充分发挥特殊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指导作用,切实帮助特殊教育教师丰富教学方式,同时提高特殊教育教学质量。这样不仅能帮助残疾学生,也能从其他角度帮助特殊教育教师减轻因紧张而规范的职业生活带来的不适感。
各地各校对特殊教育宣传还不够,社会和家庭对特殊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对残疾学生及残疾学生接受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很多家长不配合,心理上不愿意承认孩子残疾的现实,对残疾儿童(尤其是智力障碍儿童)的初期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残疾儿童早期康复效果不理想。由于少数人对特殊教育认识得不够深刻,对特殊教育教师存在职业偏见,片面地认为这些教师的能力水平不够高,否则也不会去像哄孩子一样去教那些身心有缺陷的学生。毋庸置疑,这种偏颇的评价会给那些辛辛苦苦付出心血和努力的特殊教育教师泼冷水,浇灭他们努力工作的愿望和热情,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的职业价值没有被大众认同,内心深处会产生失落感、沮丧感,使他们对特殊教育工作失去信心,影响教学时的心情,进而产生心理阴影。特殊教育工作是社会工作,各地各校要大力宣传,唤起全社会的爱心,对残疾学生奉献关心、爱心,呼吁全社会各界的力量来捐资助学,不断扩大对残疾学生的救助,形成一个互相帮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加大对特殊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加特殊教育的公益宣传频率和比重,利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在全社会营造残疾学生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氛围。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机制,注重将特殊教育推进工作纳入学校年度目标考核之中,加快特殊教育的社会认同度。
教育是仁而爱人的事业,从事教育工作需要情怀,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更要饱含对教育的情怀而投入工作。那么,什么是教育情怀呢?教师的教育情怀即现代教师应具备的人文情怀,是教师对社会、学生和自身的情感态度和包容胸怀,包括师德伦理、人文精神和自我关怀[2]。每个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都需要坚守教育的初心,时刻向自己提问,为什么要从事特殊教育,自己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是什么。对于特殊教育教师来说,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勇往直前,用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教师岗位的尽职尽责、对残障学生的细心关怀,照亮残障家庭的希望,升起残障学生生命的曙光[3]。
大爱无疆是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的尤为重要的工作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树立良好师风,加强各校教职工之间的团结教育。提倡新时代特殊教育教师的高尚师德和无私奉献精神,关心每个残疾学生,做到爱岗敬业。学校通过组织读书活动、业务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全体特殊教育教师的育人水平,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培养一支素质良好、努力进取的班主任队伍。引导特殊教育教师关爱学生,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工作,以自己的职业为荣,以特殊教育教师的人格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以高度的责任心去关心关爱特殊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4]。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每个看到这些残障儿童弱小身躯、无助眼神的教师内心都会产生强烈的冲击感,都不会无动于衷,都有一种爱他们、呵护他们成长的愿望和动力。教师一点一滴的爱会在这些学生心中汇聚成河,会在他们心中埋下爱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异常辛苦,工资却比较微薄,但这个职业带给教师们精神上的成就感远比物质上的收获要多很多。特殊教育是一份“良心活”,唯有奉献大爱,才能令人笃定、令人强大、令人从容、令人平静。
特殊教育是非常耗费人精力和体力的工作,教师要学会释放自己的压力和情绪。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充分利用信息媒体资源,搜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学生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使课堂教学体现出创新元素,带领学生感受、感知现代生活,努力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适应社会。其次,教师参与集体备课,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多读书、读好书,学习音乐、美术等能够提升个人情操和审美情趣的课程,丰富自身的心灵世界,使自己对生活充满幸福感。定期参加心理疏导或心理健康讲座,及时排解内心积压的负面情绪和工作压力,放空自我,塑造强大的内心世界。再次,特殊教育教师的培训机会特别少,且大多是理论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在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跟从实际操作中学到的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大多实用性不强,最好能够让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国内知名的特殊教育机构和特殊教育学校组织的实操培训,不仅实用性强,还能够提升教师们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质量。学校要积极组织特殊教育教师参加国培、省培活动,同时开展市、县、校三级培训,不断提高教师政治觉悟、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强化对特殊教育教师的业务指导和专业培训,完善学校的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开阔教师视野、更新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熟练应用符合特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游戏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另外,组织、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和竞赛活动,以研促教,提高学校教研、科研能力和教师专业素养。最后,要加强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完善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拓宽专业领域、增加培养规模,以满足特殊教育行业对教师的需求。重视推进特殊教育教师培训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开展特殊教育教师职业技术能力的培训,以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常态化。保证为特殊教育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从而减轻现有特殊教育教师的压力,使他们能够看到特殊教育事业的曙光,提升他们从事特殊教育事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5]。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比其他教师更具智慧、更有耐心、更加坚强、更加伟大,因为他们要用教师的爱心照亮残障学生的生活之路。同时,特殊教育教师也需要得到社会、民众、残疾学生家长等多方面的理解、关怀和支持。
作为学校,要努力改善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环境,丰富教学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关心他们事业上的成长;作为学生家长,要努力配合特殊教育教师的工作,改变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偏见,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只有残疾学生家长和特殊教育教师共同努力,达成家校合作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教育方式;作为社会人员,要理解特殊教育教师行业的特殊性,认可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职业价值被大众认同,不断提升职业价值感,更加努力为国家的特殊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