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影视配音的创新发展策略

2024-01-05 17:55东北农业大学解多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8期
关键词:声优影视

■东北农业大学:解多

我国的影视配音行业几乎和新中国同龄,已经走过了七十余年的发展之路。当代影视配音行业,经历了一段从幕后走到台前的蓬勃发展时期,而后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冲击,正在缓慢恢复中。当下,传统影视配音行业市场已经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要,需要拓展新的行业方向。融媒体时代的传媒新格局为影视配音行业发展提供了更多元的平台,能为我们寻求新突破提供路径。

1. 影视配音面临的困境

1.1 整顿影视行业致使专业影视配音规模缩减

2022年5月,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联合发布的《演员聘用合同示范文本(试行)》中指出,演员工作内容包含配音工作,专业配音成本由演员方承担。综上来看,影视配音工作将更多交给片方演员,专业影视配音市场即刻缩减,导致配音演员日常生存空间被大量挤压。因此,影视配音行业寻求多角度的新发展方向迫在眉睫。

1.2 商业市场主导行业,缺少官方力量引导

相较于其他行业,配音行业一直有着小众、低调和幕后英雄的“人设”。实际上,配音发展历史悠久,我国最早的配音艺术可追溯到皮影戏,木偶戏中的戏剧对白。但无论是早期的配音艺术,还是近现代的影视配音行业,其有意识弱化自己的个性服务于角色,致使其“幕后性”较强,也显示了新时代配音行业创新发展的一些限制性。于是,影视配音行业野蛮生长,多靠市场需求掌舵,社会认知及专业程度较浅,更多依靠自身努力拓宽边界,发展难度较大。如果由官方力量提出适当指引,利用融媒体手段,多方合力,影视配音行业将会有新面貌展现在受众眼前。

1.3 AI技术发展致使传统配音受到冲击挤压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AI配音逐渐取代大部分简单配音工作,如短视频平台中的AI影视解说,声音的僵硬和平板并不影响使用需求。而这种技术的升级版,例如米哈游旗下乙女游戏《未定事件簿》《时空中的绘旅人》中,对于角色莫弈,叶瑄采用逆熵AI配音,虽然有声音僵硬化问题,但仍表现出了更细腻的情感表达力。在此发展下合理推测,片方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性价比,最终大部分配音演员将被AI替代。这种大趋势将对影视配音行业造成极大冲击,由此导致的同质化、机械化将降低行业内部生命力。

2. 影视配音行业的创新要求

2.1 “守正”仍是创新的前提

随着影视配音逐渐从幕后走向台前,越来越多的人慢慢看见了影视配音的艺术性和乐趣,并且随着短视频融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有更多的平台展示自己,参与其中。此时大量未经市场检验的作品流通在短视频平台,视频质量良莠不齐,有的过于注重声音的甜美或低沉,反而忽略了传达的情感内容,但却仍能获得受众追捧,难免会引起更多人对于影视配音行业的误会,认为影视配音就是“声音好听”“会说话就行”“会变声就行”。事实上,影视配音是一个门槛颇高的行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行当。要做好影视配音,不仅需要配音演员掌握有声语言艺术,表演艺术,同时还需要与话筒和录音师进行技术性的紧密配合,是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统一。短视频平台看似降低了配音的门槛,实则影视配音本质不变,如果网络中的模仿者仍然采用形式大于内容的产出,那没有灵魂的“创新”,莫不如深耕于行业中的“守正”,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影视配音行业体系,让行业寻求的创新根基更稳,更具有艺术价值。

2.2 “看见”方言配音的力量

2019年,饺子导演的国漫《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内地上映,内容大获好评的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导演在设计配音时的巧思。除了主角哪吒的多元创新,其中的灵魂人物:太乙真人一改过去作品中常见的仙风道骨的形象,摇身一变成了一个“萌胖”,口音也变成了一口憨态可爱的“川普”,与形象和情节更为符合的同时,也增强了电影的趣味性,在紧张刺激的情节中,可爱的“川普”也调节观众情绪,形成电影张弛有度的节奏感。在多年前,我们也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方言版”改编外国作品的例子——方言版《猫和老鼠》。无论是东北方言版中的“二尕子和小不点”,还是四川方言版的“假老练和风车车”,通过本地方言的独特地域性改编,成为无数00后的童年,让人忍俊不禁,捧腹大笑,无疑是一次成功的“转文化传播”。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每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我们都有责任传承保护,各民族的方言也正是我们可以“看见”的宝贵财富。胡适先生说:“方言的文学所以可贵,最能表现人的神理。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充分体现方言具有独特的鲜活性。把方言的力量与影视配音融合起来,不仅有利于方言的传承传播,也同时为影视配音开辟新路,注入鲜活的力量。

2.3 利用好新媒体配音的“时效性”“重构性”“互动性”

在新媒体的环境下,影视配音想要创新,就需要改变自身以适应新媒体融媒体的特点。

就时效性而言,过去传统的影视配音服务于影视内容,有自己的工作节奏和时限,按照合同完成要求即可,但在新媒体语境下,影视配音行业流向自媒体,有了更灵活的主观能动性,为了获得更好的流量,也需要抓住时下热点,在“红利期”之内利用热点完成内容创作。

“重构性”则是在当下泛娱乐化的“娱乐恶搞”中的内容突破。以网络配音团队淮秀帮为例,通过对热点影视的解构式搞笑配音,以《甄嬛传》《狂飙》经典影视等为依托,以狼人杀,吐槽,“捡手机文学”为内容形式,聚焦影视内外热门话题,有机结合“打工人”心理,“开摆文学”,“废话文学”等年轻人生活痛点,完全重构新内容,展现了影视配音新突破。

“互动性”则是新媒体独有的,使影视配音和受众实时交流的性质。以2021年的某部电视剧为例,第14集的情感高潮戏,观众反映觉得配音不舒服,于是剧方连夜修改,改出了新一版的配音,这次达到了受众的要求,广受好评。这就是新媒体特有的互动性,影视配音利用好这一特点,可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方便随时调整创新路径。

3. 融媒体时代下影视配音新格局

随着媒介艺术的不断发展,融媒体时代为打破传统影视配音的多度创作限制提供思路:广播剧有声剧等无画面声音项目给了声音演员更大的空间;短视频平台的配音需求将传统的三度创作转化为二度,降低了限制性;影视配音演员可以从幕后走到台前化身“声音偶像”,《声临其境》《我是特优声》等“声音真人秀”节目也为影视配音提供更立体的展示平台……影视配音行业正在不断革新的新传媒格局中寻找自己的创新突破。

3.1 以广播剧为媒,放飞听众的想象力

影视整改新规下,真人表演工作的配音的确会削减,但动画,漫剧,广播剧,多人有声剧,小说单播双播等声音类项目,可能会为配音演员提供更大的平台。在传统影视配音中,配音创作所受到的限制层层叠加,从原著一度创作,编剧二度创作,到片方三度创作,最后到配音演员手中已经变成四度创作,如果是译制片,甚至再加翻译第四度创作,影视配音变成第五度。每增加一度创作,下一度的创作就要多一层枷锁,传统影视配音的基础任务就是在这层层枷锁之中缝合好台词和画面的“皮”,使之浑然天成,符合审美艺术性。

而当下的广播剧有声剧等新声项目,显然卸下了画面的限制,利用传者和受者两方的想象力,赋予了声音作品更多的可能。同时,正是由于剔除画面的影响,受众将减少受到画面物理空间性限制,不必一直坐在画面前,接受时间更加不受限。比如家庭工作者可以一边听有声剧一边做家务,使枯燥的过程增添些许趣味。传统影视配音即可以此为媒,抓住市场,开拓更多好内容,作出更多让广播剧有声剧适应市场,适应受众需求的新改变。

3.2 乘短视频之风,扬配音艺术之帆

自2016年短视频浪潮兴起之后,这种新兴创作形式已经成为了互联网内容的新风口。“视频天下”大趋势中,视听内容的共生产出,昭示着声音是短视频加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短视频趣配音《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视频采用“钢铁直男”“憨憨实锤”等现代化网络化表述,文案内容对传统内容的结构进行了有效解构,同时配音的配合度也实现了有效草根化的传播。不仅体现了原越剧传达的主题思想,而且在形式上充满趣味,扩展了传统文化的受众群体。

再以抖音平台常见的变装视频为例,最初仅依靠背景音乐的风格转变完成变装,后来发展到有剧情的铺垫。幕后配音面对简短的剧情需要立刻调动自己最强的表现力,以最快的速度交代情节,吸引受众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既展现了影视配音中以情托声的内容表达,又注重了新媒介需求中的新鲜感,冲击感和跳跃性。“看似是配音领域的一个新的类别出现,但实际上是基于传统配音中的各分类中的显著特色的结合体。”

3.3 学习内化国外行业体系,打造本土化“声音偶像”

2008年12月5日,湖南卫视热播综艺《天天向上》播出一期《华语世界顶级声优大PK(一)》(后有续集),邀请了边江,季冠霖等知名优秀配音演员,该节目在2008年所有分集里播放量居领先地位。这时候声音演员几乎是首次出现在观众面前,虽然热度有限而短暂,但仍然展示出了声音演员能充分吸引观众的可能性。我国当前配音行业的兴盛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来自日本强盛的“声优文化”影响。2012年热播国产动漫《十万个冷笑话》的播出,带动了更多国产动漫作品的问世,配音演员的闪光在其中日益凸显,提高了知名度,抓住了从幕后到台前的第一步转型。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配音行业与二次元文化以及融媒体发展融合,在日常活动中,增加了平台直播,线下漫展,短视频“整活”相关的互动活动,进一步黏合与粉丝群体的关系,走向“偶像化”转型。随着知名度的增长,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影视配音行业,促使行业“活水”源源涌入。日本声优事务所的专业化声优人才培养,使配音演员能精细化地完成多元化作品,能将配音演员更好推向市场,获得知名度。

但同时要警惕本末倒置的发展方式:即把“偶像”放在首位,“声优”放在后位。音熊联盟工作室推出的“V17声优少女”声优偶像女子组合的结果就是相对的反例,毕竟国内偶像行业并不发达,完全模仿日本的“声优偶像行业”并没有完善的产业链作支撑。实际上,无论市场如何发展,实力和作品终究是配音演员的立身之本。声优偶像市场目前进入缓慢平台期,配音圈在拓展行业的同时也要固本立身,强化好硬实力,在专业技能过硬的基础上,探寻我国国内“声优偶像化”的新路径。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倡人文关怀,在本土“声优偶像化”的道路上,我国的“声优偶像”一定要提高身为公众人物的自觉性,自觉传播影视配音这种人文艺术的美学力量,自觉传递人文关怀,提高自身修养,发挥榜样力量。

4. 融媒体新格局下影视配音演员的个人发展路径

当前社会提倡培养复合型人才,对影视配音演员自身,也要不断培养相关的台前幕后技能,以谋求有更大发展空间。

4.1 台前拓展舞台技能

关于为什么配音演员可以培养出“声优偶像”,正是因为配音演员所需的能力在台前覆盖较广,不仅涉及表演,有声语言艺术,也可能涉及声乐,器乐,外语等;线下活动中还包含形体语言,甚至有唱跳演出。影视配音演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多加开发相关个人技能,是可以谋求更长远拓展舞台的新路径。

4.2 幕后强化自身能力

除了向台前拓展,幕后同样也是影视配音演员可以开发的蓝海。当下京沪的许多配音工作室已经有制作人培养计划,比如北京冠声文化也在培养身兼多职的“制作人配音演员”。有声项目的工作流程需要统筹,编剧,后期,录音师,制作人,配音导演等,有的还有主题曲相关的歌手,词曲等。想要打磨出一个好作品,幕后的努力占据大部分,配音演员同样需要了解他们的工作才能打好配合。在这个了解的基础上,可以不囿于配音演员的身份,有意向这些幕后工作培养能力,提升审美,形成多位一体复合型人才,更具有不可代替性。

4.3 守正传承,做好正向引导

新媒体环境下,许多以“声控”“配音”为标签等的视频受到关注,但实则并无真正影视配音内核,徒有其表而不得其芯。影视配音演员可以在多元媒体平台创作出更多有真情有专业性的作品,向观众展示出更多影视配音的魅力,对观众作出相对正向的引导,让观众看到影视配音技能的专业性,动人的艺术性,让想真正进入配音行业的新人们有专业方向,不至于被其他标签化的视频误导。以此为媒,不只关注于自身发展,同样也为行业新人和新格局未来的发展作出贡献。任何艺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传承,新生力量的守正创新,正需要有经验的配音演员的引导指教,那也正是老一辈配音演员的个人发展和不朽贡献。

5. 结束语

影视配音的魅力,在于对想象力的开发。身体困于斗室,眼前只有一个话筒,却能以声音为媒,用想象构建出一个无边无际的新世界。以内容为基底,以情感为内核,以想象力为路径,达到情景声的脑内场景构建,传授二者绘就货真价实的千人千面,却又情感共通,心丝相连。配音是一种艺术,艺术需要深入钻研,而不是长久以来以附属品的姿态仅做到“符合承载体的需求”。通过对影视配音创新化的研究,希望能为配音艺术打破长久以来处于多方限制的樊笼,市场不仅使用配音的工具属性,而是更多地看到影视配音的艺术属性、美学属性。影视配音行业通过不断的形式创新,自我革新,仍在缓慢前进中。

猜你喜欢
声优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日本声优堪比一线爱豆
声优界的春天来了?
日本声优变形记
中国影视如何更好“走出去”
对中国影视独特的爱
影视风起
影视
论日本动漫“隔空恋爱”效应存在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