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林, 朱文超, 廖芳芳, 任雪莲
(1.贵阳市蔬菜技术推广站, 贵阳 550001; 2.贵州省辣椒研究所, 贵阳 550006)
农业优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主要途径,国内外各级农业科研机构均致力于新品种选育、适用技术研发与推广工作。农业科研成果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能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贵州是全国规划的辣椒重点产区,种植和加工业规模已居全国第一,现全省种植面积33.33万hm2,约占全国的15%,辣椒产业逐渐成为贵州省农业的支柱产业;以“老干妈”为代表的辣椒加工企业300多家,对辣椒原材料的需求日趋迫切。辣椒成为贵州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目前生产上辣椒品种大多为农家自留种或靠外地引进,受区域环境、土壤、气候的限制,产量和品质亟待改善。贵州省农科院辣椒研究所在收集大量资源的基础上,与兴昊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协作,针对贵州辣椒生产基地及加工市场需求,开展了辣椒杂交育种及杂优利用研究,选育出加工型辣椒红辣系列新品种2个,并在省内辣椒生产基地推广使用反应良好,保留了贵州辣椒香辣特色,符合贵州辣椒加工企业所需,适宜贵州辣椒生态环境要求,最大限度地保障和提高种椒农户的经济效益,为贵州辣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贵阳市乌当区百宜镇:海拔1 320 m,年平均温度12.6 ℃。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属亚热带温湿气候,具有明显的高原性气候特点。
遵义市新蒲新区:海拔800~1 15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4.7 ℃,终年温凉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年均降水量1 200 mm,无霜期270 d。
毕节市赫章县:暖温带温凉春干夏湿气候区,平均海拔1 996 m。无霜期206~255 d。年均温10~13.6 ℃,年总积温3 650~4 964 ℃,年均降雨量785.5~1 068 mm,全年平均降水日174 d,日照时数1 260.8~1 548.3 h,无霜期210~250 d。光照条件较好,太阳辐射较高。
参试品种的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参试品种信息
在三种不同生态区域试验点分别选择试验小区,要求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黄壤,地力中上等,前茬为生菜等速生蔬菜。采用漂浮育苗方式选择适时播期播种(表2)。定植前,各试验小区施入有机肥100 kg,复合肥4 kg作为底肥,采用高畦覆膜双行定植,田间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小区面积20 m2,株行距40 cm×50 cm,每小区种植80株。折合2 800株/667 m2。并在整个生育期随水追施复合肥、尿素、氯化钾等。辣椒生长期间交替使用吡虫啉、阿维菌素、甲霜铜、克露、安克锰锌等药剂防治主要病虫害。定植后进行统一常规管理,整个生育期观察记录相关植物学性状[2]。
表2 不同播期
调查各参试品种的总产量、生育期及抗病性。栽培管理方法同常规。
病情指数/%=
抗病类型划分标准:
高抗(HR):0 ≤病情指数≤ 5;
抗病(R):5 <病情指数≤ 15;
中抗(MR):15 <病情指数≤ 30;
感病(S):30 <病情指数≤ 40;
高感(HS):病情指数> 40。
试验数据分析表明(表3),辣研系列辣椒新品种在三个不同生态区域产量差异很小,红辣2号在乌当百宜镇产量表现最高,为2 250.5 kg/667 m2,比遵义新浦新区高3.5 kg/667 m2、比毕节市赫章县高49 kg/667 m2;红辣3号在遵义市新蒲新区产量表现最高,为2 208.5 kg/667 m2,比毕节市赫章县高87.5 kg/667 m2,比乌当百宜镇高14.0 kg/667 m2。
表3 产量统计
通过对2个品种生育期进行比较(表4),差距在3~5 d,差异不大,另外抗病性(表5)均表现为抗或中抗,抗逆性表现良好,可得出红辣系列在贵州省各种生态区域均适合栽培的结论,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优势表现尤为突出。综上所述,通过比较辣研系列新品种,商品性好,颜色为青果深绿色,老熟果深红色,果条粗细均匀,卖相好,比较受当地农户及消费者的喜爱,可以作为推广品种大范围推广。
表4 生物学统计
表5 病虫害统计
辣研系列辣椒品种在贵州省全省范围内均适合种植,该系列新品种的抗病性强、生育期适中、商品性好,比较受到当地农户和消费者喜爱,可以作为推广品种大面积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