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秀薇 王慧 安荞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州 510530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患者脑部血管突然出现破裂、阻塞的现象,导致血液不能正常流入大脑,进而引起患者脑部组织的坏死或损伤,需及时到医院进行救治[1]。患者在发病后身体的活动能力、神经功能等都会受到损害,特别是肺部功能。脑卒中患者肺部功能受损,呼吸不顺畅,极容易引起相关并发症,影响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2-4]。因此,医护人员不仅要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及时救治,也要为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方案,保障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质量[5]。该研究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2 年12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4 例脑卒中患者,探讨红炉拨筋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择2021 年4 月至2022 年12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收治的64 例脑卒中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 例。对照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45~77(61.34±1.35)岁,病史1~5(3.14±0.67)年。观察组男16 例、女16 例,年龄45~76(61.54±1.32)岁,病史1~5(3.21±0.61)年。资料可比(P>0.05)。⑴纳入标准:患者知情,自愿参加;首次发病。⑵排除标准:不能参与所有研究;不能配合护理措施;精神、认知障碍。
本研究经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粤二中医2021伦申第K47号)。
2.1.对照组 予以常规护理,予肺康复训练干预。⑴缩唇呼吸法[6]:指导患者紧闭口唇,用鼻吸气,在吸气到最大程度时,口唇缩拢成吹口哨状,持续缓慢地进行呼气,同时将腹部进行收缩,缩唇呼用鼻深吸气2s,缩唇轻缓呼气4~6s,吸呼比为1∶2~1∶3,5~10 min/次,2 次/d。⑵腹式呼吸法[7-8]: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屈曲双膝,护士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的程度及活动情况,指导其从胸式呼吸,逐渐调整为腹式呼吸,协助其双手分别置于胸前及腹部,用鼻深吸气时膈肌下降,手感腹部隆起,胸部无变化;缩唇轻缓呼气时手感腹部下降,膈肌松弛,10~15 min/次,2次/d。⑶横膈肌阻力训练:在腹式呼吸的基础上加压沙袋训练,将1~2 kg的沙袋放置于患者的上腹部作挺腹训练,依据患者实际情况可将沙袋重量逐步增加至5~10 kg,经鼻缓慢吸气,尽力应用膈肌,确保上腹部在最大程度上隆起,然后缩唇缓慢呼气,以便能够使腹部下陷,收缩腹肌。在此项训练过程中,专科护士需要使用呼吸训练器对患者进行辅助训练,将呼吸训练器内的浮力球起伏作为阻力与训练标准,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逐步使患者在训练时使单个或多个浮球达到管腔的顶端,同时可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康复练习,2次/d,10 min/次。⑷气球吹摆法:先进行10~20 min的缩唇呼吸,再进行10~20 min 的腹式呼吸,选择一个适合容量的气球,将其吹大至直径约为20 cm,悬挂于患者面10 cm 处,深呼吸后再缓慢吹气,使气球吹摆到指定位置,并尽量维持最长时间,操作过程中结合缩唇呼吸法、腹式呼吸法。⑸呼吸操[9]:将胸廓运动与腹式呼吸相结合,通过对患者进行康复评估,选取合适体位来进行呼吸操训练,包括头颈部、胸廓、上肢伸展侧屈、腰部转体、下肢屈膝抬腿、勾脚提踵等动作,同时在专科护士的指导下配合呼吸,5~10 min/次,1~2 次/d。指导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时关注脑卒中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随时进行沟通与疏导,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进而提高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帮助脑卒中患者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及生活习惯,例如少吃辛辣、油腻的食品,戒烟戒酒、早睡早起等运动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如果运动中出现心率加速、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红炉拨筋疗法。红炉拨筋疗法是以中医经络、经筋及腧穴理论为指导,结合拨筋法及现代运动解剖学理论,集点穴、刮痧、拨筋法、艾灸等于一体。其拨筋手法及罐具独特,在体表一定的穴位、经络(经筋)或部位进行治疗,基于《红炉点雪》以热攻邪理论,理筋调气,快速松解深层肌肉筋结从而达到软坚散结、疏通经络、温阳益气、调和气血、平衡脏腑气机、调节神经机能、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是一种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医外治诊疗技术。该治疗所用的红炉拨筋罐是由砭石泥加紫砂泥烧制成罐体,将罐口设计成双层花瓣(齿轮)形结构,相邻花瓣犹如拨筋棒,环环相扣,以快速松解筋结;罐体内设有螺旋钢针用来固定专用艾柱,点燃艾柱,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聚热于整个罐体,因罐体是砭石所制,砭石加热时产生的远红外线与人体产生共振,能够深入皮下组织,使皮下深层皮肤温度上升,扩张微血管,促进血液循环。以点拨唤醒穴位、经络、皮肤温度,以带温热的刮拨、推拨、圆拨、抖拨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通达病位。运用点拨、斜拨、刮拨的手法作用于背部膀胱经的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足三里穴,每天1 次,每次20 min。对其进行有效刺激,改善患者的呼吸系统症状。对患者肺脾进行调补,使患者脏腑调和,增强其新陈代谢,提升免疫能力,减少患者体内的痰浊。
⑴肺功能。检测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以及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irst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FEV1)指 标[10]。⑵生 存质量。通过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36-item Short-Form,SF-36)[11]评估,共8 个维度,总分范围为0~100 分,分数越高,生存质量越高。⑶康复效果。分别使用Fugl-Meyer 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MA)[12]、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13]评估,前者0~100 分,得分越高,运动情况恢复得越好;后者0~42 分,得分越高,神经情况越差。⑷情绪状态。让患者填写抑郁自评量 表(SDS)[14]与焦虑 自评量 表(SAS)[15],分 值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情绪状态越差。
应用SPSS 20.0 软件分析数据,组间及组内肺功能、生存质量、康复效果、情绪状态分别用独立样本及配对资料t检验,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FVC 以及FEV1指标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比较(L,± s)
表1 两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比较(L,± 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炉拨筋疗法;FVC为用力肺活量,FEV1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
两组生存质量中8 项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s)
表2 两组脑卒中患者SF-36评分比较(分,± 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炉拨筋疗法;SF-36为生活质量简明调查表
两组FMA 上肢、FMA 下肢评分均比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NIHSS 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分,± s)
表3 两组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比较(分,± 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炉拨筋疗法;FMA为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量表,NIHSS为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两组护理后30 d 的SAS、SDS 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比较(分,± s)
表4 两组脑卒中患者情绪状态比较(分,± s)
注:对照组采用常规肺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红炉拨筋疗法;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脑卒中是由于患者血管出现血栓,无法正常向脑组织供血,进而影响了脑部的代谢,出现脑损伤的情况,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肺功能受损等,对脑卒中患者的机体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16]。由于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年龄较大,患病后极容易对自身的心肺功能造成影响,进而出现肺动静脉高压、肺部感染、肺淤血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威胁脑卒中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不仅要给予科学的治疗方案,也要在患者恢复期间给予优质的护理措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肺部功能,进而保障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祖国传统医学中,肺为“华盖”,也称“娇脏”。肺虚,外邪易入侵机体,则宣降失衡,肺气上冲,咳喘加剧,从而津液输布紊乱,积液易化为痰。同时,五行中“脾为肺之母,肺为脾之子”,脾与肺相互影响,脾主运化水液,上输于肺,共同完成水液循环。患者久病卧床,肺气虚衰,子盗母气,则脾虚,水谷运化失常,水湿内停成痰饮。所以只有健脾肺才能更好的祛湿化痰,脾俞和肺俞同为足太阳膀胱经上穴位又同位督脉,《针灸甲乙经》指出:“肺气热,呼吸不得卧,上气呕沫,喘气相追逐,息难,肺俞主之。”红炉拨筋疗法是一项包括刮痧、艾灸、穴位按摩,点按等手法的综合疗法,借助艾的热力和药力的作用,以及罐口设计的双层花瓣(齿轮)形结构,蘸上刮痧油、水或润滑剂等介质,在脾俞、肺俞、肾俞、足三里等穴位运用手法点按及拨动,对内调节脏腑功能,调和气血阴阳,使人体气血阴阳维持动态的平衡状态,补益脾肺,恢复脾肺的正常运行。肾俞、足三里均为强壮保健穴,足三里是多气多血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气血“百川归海”之穴,有调脾胃、养气血、扶正壮阳的功效。
早期肺康复治疗是指护理人员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指导患者进行肺部相关的运动训练。护理人员为脑卒中患者制定严格的运动计划,包括适合患者的运动方式、强度、频率、运动时间等,每日督促患者进行训练,进而快速恢复肺部功能,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出现。
本研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FVC、FEV1指标均较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红炉拨筋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有利于提高患者肺部功能。分析原因在于观察组的护理人员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为患者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引导患者进行肺部功能训练,例如缩唇呼吸法、横膈肌阻力训练等,并鼓励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进行户外运动,更有利于脑卒中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复。本研究中生存质量中的8 个维度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红炉拨筋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在于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后容易破坏呼吸功能,造成吸功能受损、机体协调性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对脑卒中患者采用中医的护理方式,按时为患者执行红炉拨筋疗法,艾灸相应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提升阳气,起到调理脏腑、扶正祛邪的效果,缓解患者自身疾病,恢复神经系统及运动功能,使患者能够快速恢复正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中,两组FMA 上肢、FMA 下肢评分均比护理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NIHSS评分均比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红炉拨筋疗法早联合期肺康复,有利于提高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原因在于观察组护理人员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科学的护理方法,在患者治疗期间有效缓解了疾病的发展,并在恢复期间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饮食计划等,养成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病情得到控制,相关并发症较少,进而康复效果较好。本研究结果得出,两组SAS、SDS 评分与护理前比较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说明为脑卒中患者提供红炉拨筋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有利于缓解脑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分析原因在于在脑卒中患者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护理人员时刻关注患者心理变化,及时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缓解脑卒中患者所出现的不良情绪,并鼓励家属进行陪伴,树立脑卒中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红炉拨筋疗法联合早期肺康复干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及生存质量的效果较好,能缓解患者呼吸功能,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与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贡献声明蔡秀薇: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采集与分析、撰写文章、统计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王慧:研究设计与实施、修改文章、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安荞:研究设计、数据采集与分析、修改文章、统计分析、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