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李 然 李建军
位于福建省中部地区的戴云山脉,雄浑俊秀,水系发达,路隘林深,田野阡陌交通,各种形态的民居隐藏于山水沟谷之中。美不胜收的各式土堡、水口廊桥、寺庙道观,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间台地上,宏伟壮观的中大型民居格外引人注目,而玉井坊郑氏大厝便是当中的佼佼者。
玉井坊全景图
玉井坊郑氏大厝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滨镇厚丰村,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清嘉庆、光绪年间续建。郑氏大厝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4800平方米,拥有主院落三进、书院落一进,主、辅楼三层,局部四层(明、暗阁楼),外加扶楼、后花台。其主要功能区由门庭、内禾坪、礼仪堂、正堂、后楼(祖堂)、厢房、书斋、绣楼、护厝、书院及扶楼、碉式角楼等组成,共有108间房、1处契约库、2处武库、2处钱库、4座粮仓、4处逃生暗间。为解决防御薄弱的问题,清嘉庆年间,主人在入口处添建了碉式角楼。
玉井坊郑氏大厝建筑体量大、楼层高、结构复杂、装饰精美,集居住与防御功能于一体,是福建地区中大型山地类古建筑之精华。玉井坊郑氏大厝于2011年3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井坊郑氏大厝的建造者郑孔时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贡生。通过多方找寻,他发现了厚丰村这块令人惬意的山间盆地,并在此勘察、划界、定标,耗费10多年心血,终于在清嘉庆年初建成了玉井坊郑氏大厝。基于自然环境、地理位置、人居环境、生产条件、风水取向等因素,玉井坊采用多轴线布建10余组单体建筑,并随地形变化而设置外围墙、内围廊、内隔墙、扶楼、后围墙等用于环绕和分隔各院落,进而形成功能齐全、居住舒适、生活方便的理想空间。入口的半月坪风水门亭,与三重叠翠的望山相互对视,山涧之水缓缓流向大厝;门亭上的彩绘“双凤眼漏窗”安祥和地望着来访宾客;从过门亭步入一道特意曲折分割的大甬道空间,其间或窄、或宽,或长、或短;道上安置、垒砌着代表家族地位的旌表石旗杆,给人们带来福运的照壁墙。整体来看,各个重要节点都处理得尽善尽美。
通过大甬道,便是中轴线前端的内主门庭:面阔3间,进深3柱,重脊悬山顶,形态庄重,门墙厚实,门柱挺拔,与直、弧结合的二道内围墙相连,呈现出疏密两相宜的内围墙-内空坪式格局。门庭空间非常特别,既不是祭祀空间,也不是居住空间。从所处位置、建筑形态、豪华程度来看,可能是区分内、外院落,迎送宾客的主门道。内空坪左、右两侧的围墙将主厅堂与护厝、扶楼区分开来,形成了主次分明的使用空间。
处于中心位置的礼仪堂,面阔5间,进深7柱,重脊、重檐悬山顶的大屋盖气势恢宏,构筑形式十分特别。其中,活动空间最大的单组建筑是举行恭迎圣旨、登科揭榜、婚丧嫁娶、祭孔怀贤等重要活动的礼仪空间,这在闽中地区民居中极为罕见。堂前隔墙通体采用青石雕、大型竹节漏窗工艺,营造了一种别开生面的建筑艺境;左、右两边特意开辟文厅、武厅,是供郑氏子孙习文练武的地方,也暗喻文昭武穆、子孙兴旺。
从礼仪堂明间后侧两边的门道往里走,顿觉豁然开朗:敞亮的天井、别致的厢房、肃穆的祖堂、壮观的后楼、轻盈的阁楼、巧妙的楼道先后映入眼帘,好似置身于山乡奇构的艺术殿堂。荔枝面青石铺砌的天井、梯格状甬道、摆放自如的石花架是承接雨水、聚水归堂、汇沟渗排的空间,也曾是人们酷夏纳凉、秋日晒秋、养兰怡情的特殊空间。
后楼的楼层最高,构筑技艺最精,使用空间最多,也是装修最为讲究的空间。面阔明三暗七,进深六柱,多屋面悬山顶,主体三层,局部四层,个别空间五层。一层明亮、次间前设置弓箭轩,中后部辟为祭祖空间,太师壁上悬挂先祖和郑孔时公画像,香案上摆放时钟、花瓶、鼎炉等;后部一层设轩廊,二层存储贺寿围屏、节庆灯笼、舞龙器具等。一层左次间前部为郑孔时居室,后部为其夫人居室,最后间为厨房。梢间轩廊一侧设置楼梯,登步柜式木梯至二层,内侧房间多为女眷居住,外侧大部分房间设为粮仓;三层明间是祭祀远祖的空间,次间阁楼多为女孩居住的空间,与厢房连接的空间主要是供女孩读书的地方。
入口内曲折有致的大甬道
受传统礼制习俗的影响,书院被选建在大厝的左边。这正是“左为大”“左为生”“左为才”的传统观念在民居建筑中的体现。主楼二层,与扶楼联建,门前留有曲折、别致、宽敞的露天空间,方便孩童聚集。轻巧的入口门庭明间檐口尺度比大厝内任何檐口都要宽且深;中间不大不小的天井上摆放有石花架,架上的山水文峰石盆景依然如故;阔三间,进深五柱的下书厅比较宽阔,是郑氏小孩童们上课的地方;次间一角是教书先生的厨房,另一边是居室;天井两侧厢房是大童读书学习的空间;主楼一层专门开辟有文圣孔子、大儒朱熹的祭祀空间;二层明间是展示学子们的登科榜书及皇帝所赐圣旨的空间;次间是学子们赶考预习和收藏图书的空间。
大厝次高的单体建筑是扶楼,形态格外醒目,且其位于建筑群的左侧,可能是对此楼外空间过于敞阔而青龙山又太远的风水格局进行补救的措施。该楼分前、后二级台基构筑,面阔11间,进深5柱。一层多为厨房、柴草房、碾米房、猪窝,二层多为粮仓,部分为卧室。为了防止匪寇入侵,楼的头、尾部夹层设置避难间;左护厝多是物资仓库,在较为隐蔽又方便的空间专门设置钱库、武器库、弹药库,尤其是在空旷的后花台左角,用夯土墙夯筑了三间契约房,尽力确保大家庭人财两全。
玉井坊郑氏大厝的建筑结构灵活多变,没有循规蹈矩地按照传统建筑规制进行建造。这里的工匠班依据空间大小、承重范围及不同用途、风水取向、连接对象,设计出不同的建筑结构。
台基结构。由于大厝台基的一部分处于沼泽边缘,若完全避开,则建筑面积受限,布局也难以展开。实施者谙熟山地沼泽特性,排除困难,因地制宜,结合当地风水要素,运用乡土工艺手法,去除表体虚烂之泥,再将直径长15厘米左右的“千年不老松”木桩以10cm×10cm见方的间隔纵横打入地层深处,同时在桩间横向嵌入松木,形成“井”字伐型基础,上半部分用山毛石、河卵石垒砌,这样可以让台基长久不跨。
屋面结构。大厝屋面主要有单檐悬山顶、重檐悬山顶、重脊悬山顶等形式。其中,部分单体建筑屋面为硬山顶形式。为了使屋面装饰(飞檐翘角)及整体屋顶轮廓形象更加优美,郑氏大厝正脊、垂脊尾部上卷,形成龙舌燕尾翘,加上围脊的横联展飞等艺术效果,增强了屋顶形态的艺术感染力。最为特别的是大厝中的主座与辅座、辅座与护厝、护厝与扶楼之间纵横交错的外围墙与内隔墙互联交结。过渡空间的屋面、墙帽、翘角,随形构筑,灵活多变,显现出错落有致、繁而不乱、简而不呆的效果。这些特殊的屋面空间,给人一种延绵不断的视觉冲击力。为了防止木构架霉变糟朽,屋面采用了较大的出檐,为避免屋面雨水下泄冲击屋基和打湿室内,所有椽头借用麻丝灰泥艺术造型封护,这样使屋顶也显得轻盈、活泼,富有变 化。
梁架结构。考虑到大厝前低后高、前紧后松、前密后疏以及结构多变的空间特点,在确保建筑不受雨水侵袭的前提下,工匠们对各空间的建筑结构进行有针对性的建造。面阔、进深较为高大的空间,如礼仪堂、书楼、轩廊基本上采用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其他院堂、楼阁、门庭、门亭均为穿斗式结构,卫生间、过水亭、露天楼梯、谷仓多为变体干栏式结构,单体建筑和内隔墙采用土石结构形式。
玉井坊郑氏大厝的建筑结构灵活多变,没有循规蹈矩地按照传统建筑规制进行建造。工匠班依据空间大小、承重范围及不同用途设计出不同的建筑结构。
扶楼二层梁架结构
天井两侧的书院、书斋多为穿斗式结构,置悬山顶并设草架,部分建筑内设天花板。值得一提的是,主天井两侧厢房前用板墙与隔扇围护,主堂一层前檐明间、次间及柱间挂落花板做隔断;契约库、工具房、公厕均为夯土墙结构;木结构屋架与屋面直接安置于墙头,单独建在后花台一边;主、辅楼次间与稍间之间设子孙道,采用抬梁式结构,置人字轩顶;靠化胎处设一变体干栏式楼阁;悬山顶屋架的外楼廊通道供上下二、三层楼使用。
礼仪堂、祖堂、书楼堂前均设弓箭轩。其中,礼仪堂明间中后部的太师壁及后轩是大厝进深空间最大的抬梁穿斗混合式结构空间;檐柱、金柱上出多三跳斗拱承托屋架与屋面;厅堂山墙处中柱、冲柱上出二跳斗拱承托檩条和屋面;堂间的梁枋结构中柁墩、花栱等构件合理牵搭、勾连,使整座郑氏大厝稳如泰山。此外,钱库、粮库结构因其特殊功能而精心设计:墙体均用厚重的三合土打制,条石柱、门镶嵌其中,底部长条石架构为悬空状,既安全,又防潮。
玉井坊郑氏大厝的装饰以灰塑、彩绘为主,以木雕为辅,再用石雕加以补充。其装饰艺术大量汲取了国画、陶瓷、画谱等多种艺术形式的养分,并能融为一家。这种集镂雕、透雕、高浮雕、浅浮雕、线刻、灰塑、彩绘于一体的表现手法,是为福建山地古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屋面的脊堵、檐下、翘角,屋墙上的隔扇、槛窗、漏窗,堂上的柱梁、地面、灰墙等部位采用渲染与点缀式装饰,尚黑点、绛色彩是最大特点。多姿多彩的灰塑、彩绘将屋面、屋脊、围脊、雨埂墙、墙帽檐下、围墙墙柱、窗棂及楼道空间装饰得繁花似锦,充分体现出大厝的建筑艺术个性,让人无比惊叹。灰塑、彩绘最集中的地方是后楼、扶楼的山花墙、檐下、雨梗墙、屋脊、脊堵、内空坪、墙檐。彩绘题材和寓意丰富多彩。院内山花墙上四个花瓶内插牡丹、荷花、菊花、梅花,意喻四季平安;花瓶间灰塑彩绘石榴、紫薇、玉兰、柳树等,意喻子孙满堂。雨梗墙上天官手托冠帽、爵杯,意喻加官晋爵;其头戴冠帽,身披彩带,骑马拱手,意喻状元出行;梅花枝头喜鹊叫喳喳,意喻雀报喜讯。再看屋脊和围脊上所绘的凤凰、锦鸡、牡丹、大丽花,象征着锦上添花、吉祥大利;仕女、孩童组合,暗喻“三娘教子”。内空坪、天井隔墙墙帽檐下绘女子行乐图,代表世间太平;绘孩童习武,练字,意喻文武双全。还有诸多彩绘藏有教导意义,比如三国故事“三英战吕布”“空城计”“三顾茅庐”“单刀赴会”,告诫人们要团结协作,积累智慧,尊重知识,英勇无畏。值得一提的是,主门庭灰柱上彩绘的“童子拜寿”图精美绝伦,左边画面中是“引蚊旧主”的赤兔马,暗喻对国家、对主人要忠义;右侧一童子手握菊花,跪于地上,向一老者拜寿,告诫人们要懂得孝道。
大厝的木雕主要在中轴线上的厅堂,主、辅楼明间、厢房,书楼明间。柱、梁、枋间和弓箭轩上多施透雕的花卉、瑞兽、禽鸟、香草等图案装饰;柁敦、雀替上多以四季花、牡丹花叶装饰。这些小巧玲珑的木雕显得素雅华贵,使得大厝俨然一座雕饰艺术天堂。
大厝装饰纹样涵盖了人物、典故、寓言、瑞兽、花鸟鱼虫等吉祥题材:有象征高官厚禄的“天官赐福”“状元出行”“连连高升”纹样,有象征文娱快乐、怡情养生的“高士对弈”“琴棋书画”纹样,有象征文人雅风的“笔墨纸砚”博古纹样,有象征女性才智的“仕女乐坊”“穆桂英挂帅”纹样,有象征孝友的“他乡遇知音”等人物纹样;瑞兽题材,有意喻富贵吉祥的真龙、夔龙、螭虎龙香草龙纹样;花果题材,有意喻品质高洁、文运昌盛的“梅兰竹菊”,有意喻富贵花开的牡丹,有意喻廉洁自律的莲花,有意喻多子多福的石榴纹样。这些山水、人物、草虫、花卉、楼、台、亭、阁、诗词、绘画等纹样组合,代表家族兴旺、源远流长,文峰叠涌、延绵不断,福寿延年、永远康健。
尤溪是朱熹的出生地。儒家思想、朱子理学对玉井坊郑氏大厝的设计(平面布局、功能区划分等)有着明显的影响。尤其是在选址上,尊崇自然、敬畏自然、注重环保的传统“风水观”,依坡而建、依势构筑,没有占据乡民赖以生存的农田、山林和植被。周边的田畴旱地仍然保持着原始状态,努力做到了保护自然环境,尊重自然规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此外,建筑空间主、次分明,蕴含着较浓重的儒家文化。
各种功能性空间的营造或多或少受到了朱子理学的影响,十分讲究次序,如礼仪堂、祖堂、主人居室等都安置在纵轴线上;次要建筑护厝、厨房等设置在接近外围墙处;厕所规划在右侧护厝后一角,契约房位于后花台左侧一边,工具房、农具房安置在方便出行的侧门附近;书院和扶楼则在左侧显耀的空间;后楼、厢房阁楼、扶楼多为女眷居住和活动的空间。这种严格的“次第有序,内外有别”功能区划分,体现出男尊女卑、长幼有序的传统等级观念。
礼仪堂是院落中最为神圣的地方,专门用于接待官员、迎接圣旨。堂内悬挂着清咸丰五年(1855年)官授“五代同堂”牌匾和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御赐“操冷冰霜”牌匾。郑氏大厝族人非常注重教谕,单独开辟光线最好的厢房及扶楼的前部空间作为书斋。天井厢房上的阁楼是女儿们学书习理、修身养性的地方。散落深山盆地中的玉井坊郑氏大厝是闽中建筑瑰宝,在建筑设计、平面布局、建筑结构、建筑艺术等方面显示出闽中地区中大型山地建筑独有的风韵,为研究我国南方特色民居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引蚊救主” 纹彩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