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桐
大家几乎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了解未来的气温。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气象部门发布的第二天的气温最低温度是0 ℃,可是到了第二天,你们在外面走的时候却感觉气温比0 ℃更低,非常冷。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概念不一样
体感温度和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不是一个概念。
体感温度指人通过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皮肤与外界环境接触时,在身体上或精神上所获得的一种温度感受。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是在室外环境下,距离地面1.5米阴暗、四面通风的百叶箱里监测出来的温度。
百叶箱内监测出来的温度通常作为一个气象标准。气象专家们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数学模型进行计算,算出未来天气数据。
影響因素多
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人的体感温度往往与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不一样,主要受空气湿度、风速、辐射等因素影响。
空气湿度
在夏天,当气温高且湿度大时,皮肤表面的汗液不能很好地蒸发,人体散热效率低,体感温度会高于天气预报所报的气温。所以,即使是35 ℃的高温天气,只要湿度小,人就会觉得身体干爽,不太难受。在南方的大部分城市以及处于雨季的北方,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只要气温超过32 ℃,人就会感觉闷热难耐。
在冬天,同一气温下,湿度越大,体感温度越低,即人处在潮湿的环境中比处在干燥环境中感觉更冷。这是因为,湿空气传导热量的能力比干空气强,会更快地带走人体热量,不利于保暖。
风速
一定的风速会使人感觉空气在流动,身体散发出的热量会被吹离体表。在夏天,即使气温较高,有风流动时,人仍感觉比较干爽。在冬天,有风则会感觉更冷。研究表明,气温为5 ℃时,5至6级的风会让体感温度下降3 ℃左右。
辐射
太阳光照射到人身上时会使人体温度升高。在树荫下或遮阳棚下时的体感温度与被太阳光直接照射的体感温度完全不一样。通常阴天与晴天人的体感温度相差4 ℃~6 ℃。
地表辐射也是如此。地表温度高,向外散发的热量大,站在地表比较热的地方甚至会有烫脚的感觉。站在凉爽的水体中或者湿地上,体感温度会低很多。
此外,人的心情、体质、穿着、运动量和局部小环境,也会影响体感温度。比如穿不同颜色的服装站在阳光下,体感温度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