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贝贝WANG Bei-bei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 710065)
2021 年3 月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中提出我国力争在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并强调这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1]。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必然路径,新能源项目建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3 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已突破13 亿千瓦,达13.22 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9 亿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71 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 亿千瓦,如图1 所示。历史性超过煤电比重,约占我国能源总装机的48.8%,同时国家能源局持续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新能源项目投资呈快速增长态势,预期2027 年将保持70-120GW 左右的新增装机量,2027 年我国光伏发电行业累计装机量可能在827-938GW 之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深入推进,风电、光伏发电的建设规模持续快速扩大,在此背景下的新型储能项目也正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
随着新能源项目快速发展,技术更新速度与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传统的造价定额体系由于其涵盖的技术方法及其匹配的社会平均生产力与当前项目实际情况匹配度较低,在市场经济体制背景下建设投资的确定,利用现有行业定额进行投资计算与已不满足市场要求,大多数情况下新能源项目建设投资根据项目的商业运营模式,在满足其全生命周期的经济效益的前提下进行控制。新能源工程造价行业定额在新能源项目建设投资确定的过程中发挥的指导性作用愈发薄弱,市场经济体制下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亟需转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本文从新能源领域现行造价体系现状出发,从在技术与信息数据快速更迭的新能源造价管理工作中如何利用数字化手段提高新能源项目造价定额体系更新效率、规范市场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就推进新能源造价体系数字化转型进行探讨。
在计划经济时代,工程行业定额作为项目建设投资确定的量化标准,在工程建设投资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而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造价管理相关制度与行业标准已不作为强制性标准规范对项目建设投资的计算与确定进行约束,在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项目建设投资的确定,多数情况已不再遵循统一的量化标准,而是由建设单位根据市场竞争环境和项目商业运营模式与收益要求确定项目建设投资限额标准,在此限额投资控制下,项目参建各方不断压缩项目建设成本,某种程度存在盲目挤压投资与恶性竞争的情况。
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为根据社会平均水平的原则,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在项目先进合理的设计方案及成熟有效的施工工艺、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常规施工组织下,以平均劳动生产力与技术熟练程度达到的完成单位合格工程所需的劳动力消耗量水平。
新能源领域工程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革新速度不断加快,目前新能源工程现有的造价行业定额有:
①2016 年发布的《光伏发电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2027-2016)、《光伏发电工程概算定额》(NBT32035-2016);
②2019 年发布的《陆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1011-2019)、《陆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T31010-2019);
③2019 年发布的《海上风电场工程设计概算编制规定及费用标准》(NBT31009-2019)、《海上风电场工程概算定额》(NB31008-2019)。
结合目前行业定额的使用现状,定额体系更新速度未能有效地与技术革新速度匹配。在光伏、风电等已有定额体系下的项目概算文件编制过程中,现行定额消耗量与实际社会平均水平下的生产要素消耗量有一定差距,造成根据定额编制而成的工程单价水平较实际市场情况存在一定的差距,往往存在人为降低人机耗量的情况,而耗量调整并无统一的标准与原则,概算单价在无统一原则与标准的情况下,不断被降低至不同建设单位所掌握的不同的市场价格水平,致使项目概算仅代表建设单位认知范畴内的项目建设投资,使行业定额失去了其对建设投资科学合理控制的指导意义,如图2 所示市场经济时代新能项目建设工程定额和造价体系的变化。
图2 市场经济时代新能项目建设工程定额和造价体系的变化
目前,光热、压缩空气储能、制氢、海上光伏等新型新能源项目造价定额体系的构建已滞后于市场需求,不能满足新能源行业新型业务项目建设需求,亟需通过高效的手段快速建立相应的造价体系与定额标准,以合理确定工程投资。
新能源业务技术革新速度飞快,针对已有行业定额体系的更新、新兴业务定额体系的建立具有一定的迫切性。目前新能源领域行业定额的更新与补充进度,已不能够满足行业发展需要。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与技术更新速度的匹配程度决定了其对实际项目的指导意义和权威性,因此新能源工程造价行业定额的引领作用发挥的关键难点在于行业定额对技术更新的快速响应,如何建立行业定额体系的快速更新与补充机制将是行业定额建立过程中面临的关键挑战。
建立新能源领域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体系的快速更新机制,搭建新能源业务行业定额高效快速补充通道,使行业定额能够客观地反映社会平均水平下的劳动生产效率,实现行业定额与实际项目并轨,充分发挥行业定额的行业指导意义。将对新能源行业合理确定工程投资,规范市场行为具有重要意义,为新能源领域工程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助力。随着国家加快推进能源业务数字化发展,进行工程造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数字化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目前新能源项目设计阶段划分未有明确文件规定,不同类型新能源项目不同设计阶段设计深度未有明确要求,相应工程造价文件编制深度也无统一标准。建议结合不同新能源业务实际情况及技术要求,充分梳理新能源项目设计阶段划分及不同阶段设计深度及造价要求。根据设计阶段划分及相应要求,制定不同新能源业务对应各阶段的行业定额体系,同时利用数字化手段,搭建并集成各类新能源业务不同阶段造价文件计算平台,对新能源行业造价体系进行数字化、模块化集成,为后续数据资产积累奠定基础。
为建立新能源领域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体系的快速更新与补充机制,建议利用数字化手段建立行业定额编标智能模块。结合行业定额编制数据采集要求,搭建数据采集端口,利用数字化手段采集行业内人材机等各类生产消耗量数据,对建立光热、制氢、压缩空气储能、海上光伏等新型新能源业务定额体系及更新新能源业务定额奠定基础;同时集成各类新能源项目数字化定额库,并结合定额编制与数据处理方法建立定额消耗量分析模型与调整模型,以加快定额更新与补充效率,实现行业定额快速匹配技术更新与实际社会生产效率。
充分发挥定额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定额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本质是指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所消耗资源的数量标准,施工企业作为工程建设活动的主体应参照行业定额编制企业定额。在新能源领域工程建设过程中,大多数施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盲目承接工程和盲目施工,忽略完成生产所需消耗的资源情况,造成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风险,产生大量项目履约过程中的扯皮。因此,建立施工企业定额数字化管理机制,协助施工企业建立项目建设生产要素管理的数字化平台,协助施工企业建立定额数据库,并设置行业认证管理机制,以促使各施工企业进行科学合理的内部生产管理与对外经营活动,规范市场行为,同时为扩充新能源造价行业数据资源库奠定基础。
探索符合市场化发展规律的新型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对于建设施工工艺较为成熟的新能源项目建立数据分析平台,建立科学合理的动态的指导价体系及造价指标体系,以市场化机制提高建设方控制建设投资的合理性与精准性。在社会平均生产效率下基于动态的市场价格水平测算项目各项施工工作的指导价及项目各部分对应的造价指标,按照市场变化情况定期调整指导价及造价指标,作为建设单位控制建设投资的参考依据。
工程造价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是解决现有新能源造价体系无法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需求的有效途径,通过研究建立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数字化平台进行数据挖掘、数据建模分析、数据动态管理,实现造价数据模块化管理,以达到新能源项目造价智慧管理的目的[4]。
在数字化转型驱动下,建立基于新能源项目造价数据资源分析平台,将行业造价体系定额编制与更新需求、项目建设投资计算需求与项目造价数据管理需求集成在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数字化平台中,实现新能源项目各类生产消耗量数据的高效采集分析、造价定额的快速更新与补充,同时建立各类新能源项目各阶段投资计算管理模块,实现新能源项目造价高效计算与管理,最终高度集成新能源行业各类造价数据,为进一步挖掘数据潜在价值提供基础。
根据新能源项目造价管理实际需求,分析造价体系数字化管理平台的使用功能,主要分为四个模块: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模块、行业定额集成模块及造价数据动态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主要结合不同类型新能源项目特点,根据行业定额更新与补充数据需求,根据采集数据特点进行数据采集的统筹分类,设计数据采集端口,有效提升数据采集效率;数据分析模块主要根据行业定额编制及数据处理方法,智能化调用已采集的数据资源,并进行数据自动筛选,同时结合定额编制方法及相关数据处理方法,设置行业定额编标智能模块,提升行业定额更新与补充效率;行业定额集成模块主要将各类新能源项目不同阶段行业定额库及更新扩充的定额子目集成于管理平台中,实现各类造价计算的模块化,提高造价文件编制效率,同时为各类数据集成奠定基础;造价数据动态管理模块主要基于数据采集模块及行业定额集成模块所集成的数据,进行大数据统计与分析,形成新能源常规项目动态指导价与指标,以提高新能源项目造价管理效率。如图3 所示。
图3 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数字化管理平台构建
新能源领域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体系的有效构建对新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新能源领域现行造价体系现状出发,分析在技术与信息数据快速更迭的新能源领域造价管理工作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从数字化的角度分析如何建立新能源领域工程造价行业定额体系的快速更新机制,提高新能源项目建设投资计算与造价管理效率。同时,结合新能源项目造价管理实际需求针对建立新能源项目造价体系数字化管理平台展开了探讨,以求充分发挥行业数据统筹后的潜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