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育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图书馆, 北京,100029
人们可以通过扩大产量来增加产品供应,但物理空间作为可供使用的客观存在,与可生产的产品不同,不能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增加物理空间供应的绝对数量。 在人口密集区域,物理空间更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稀缺资源。
“内卷”情境中,在个体智力及非智力因素趋同的前提下,学生拥有固定学习空间的时间越长,学习的效果越好,更能在“内卷”中胜出,拥有好前程的可能性也越大。 因此,对于具有相同内因的个体来说,他们与好前程之间只差一个外部变量——能否长时间拥有学习空间。 现实情境中,在“内卷”程度较为严重的高校,学生群体对于长时间拥有学习空间有着强烈需求。 例如,2019 年某高校图书馆扔掉学生占座书本,学生哭着找书的事件在互联网发酵[1];2021 年某地高校图书馆再现考研占座长龙,学生5 点起床在馆外排队[2];2022 年某女生在图书馆因抢座不成而恼羞成怒,暴起打人[3]。 为避免上述类似事件发生,时常出现增加学习空间数量的呼声,但学习空间的数量受物理空间的客观限制,无法随需求变化而灵活调整。 从这一点来看,学习空间同样是“内卷”型读者渴望拥有的稀缺资源。 抢占稀缺资源的行为,表现为在座位上摆放物品、留字条宣告占有使用权等,但学生有时候只是占有资源,并不使用资源,后到的学生为了获得资源使用权,不得不“冒犯”原先的占有者。 这种“冒犯”有时会升级为语言或肢体冲突,引发图书馆读者焦虑升级,公共意识缺失,对图书馆的认同感降低、距离感加深等,这对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绩效造成了负面影响,也成为图书馆学习空间治理的难点。
图书馆学习空间属于公共空间,具有天然的公共资源属性,在图书馆学习空间发生的冲突属于公共空间冲突范畴。 公共空间冲突是指在公共空间内,利益主体因公共空间的管理、使用、占用及不合理行为妨碍他人享受公共空间权益而引发的冲突,其具有主体多元、原因复杂、行为多样和危害性大等特征[4]。 公共空间冲突的直接根源是公共空间资源稀缺性与个人利益排他性之间的客观矛盾,本质上具有不可避免性[5]。 国内部分研究对公共空间冲突的治理提出了一些对策,比如,从优化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有学者提出通过“虚拟交易”方式分配公共空间资源,维护公共空间资源使用公平[6];从优化资源管理手段的角度来看,以座位预约系统为代表的信息系统辅助学习空间资源的管理,管理者可借助信息系统分配资源、优化预约制度和裁判预约纠纷,并承担相应的资源分配成本、控制监管成本和裁判成本,读者则需放弃“先到先得”规则,接受“预约使用”规则,并承担执行成本[7];从优化读者的规则意识角度来看,有学者提出要培养读者的权利意识、行使权力的正当程序意识、权利的节制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8];从管理者主动治理的角度来看,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政府治理可以提升区域非经济性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缩小公共服务供给缺口[9]。
上述研究为公共空间治理实践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指导,然而,在现实场景中,包括图书馆学习空间,仍存在使用或占用学习空间资源引发的冲突行为,这离自觉有序地使用学习空间资源的治理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的使用规则已经较为成熟,如何让读者自觉遵守规则,并从规则映射到秩序,实现学习空间资源的高质量治理,是坚守为读者提供普遍均等服务[10],在感知—建构—评价的路径上提升读者满意度[11],提升图书馆学习空间使用绩效,深耕“作为场所的图书馆”的价值实现[12],以及追求带给读者生动、高效、优质体验的智慧空间这一终极目标[13]的有益探索。
因此,本文以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治理为研究对象,用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揭示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高校图书馆读者自我意图、公共道德意识、规则意识与有序使用学习空间资源之间的内在联系。 构建理论模型,并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开展实证研究,为充分发挥图书馆学习空间资源价值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2 年6 月,本文使用关键词“图书馆”和“座位”在知乎平台上进行检索,获取2019 年1 月—2022 年6 月的发帖和回复文本共计11 万字,剔除图书馆供应商发布的内容及公共馆座位使用的内容,保留读者讨论高校图书馆座位使用的有效文本8 万余字。 采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对有效文本进行分析,经过开放性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呈现、归纳和分析学习空间冲突的原因、现象、影响因素及冲突治理思路。
(1)开放性编码。 笔者通过逐句阅读,提炼原始文本数据,对其进行归纳重组,最终获得26 个范畴,如从“这个时期,前途大于一切……考研没有座位人心惶惶……周围比自己努力的人比比皆是……”文本中提炼出“学业竞争”;从“……预约外挂……”文本中提炼出“不当竞争”;从“在图书馆学习的时候,抬头一看,几乎都是低头奋斗的人……在图书馆学习更有氛围,自己也会深受感染,更加专心用功……”文本中提炼出“理想场所”。
(2)主轴编码。 笔者将开放性编码阶段得到的26 个范畴进一步归类、概括、类属化,最终得到8 个主范畴,如将学业竞争、不当竞争概括为竞争充分;将理想场所、备择场所、公共资源、稀缺资源、优势资源、利用资源概括为资源失衡等。
(3)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的重点是识别核心类属。 从主轴编码中呈现的故事线为:在学业竞争的前提下(竞争充分),理想的学习场所成为稀缺的学习空间资源,对读者而言,哪怕是通过圈地行为或其他不当竞争手段获得或占有这一类资源(资源失衡),也是因为他们的“刚性需求”。 在竞争中“失去”资源的读者更加呼唤“理性思考”(自我意图),如道德失范行为是否该受到约束(道德制约)、分配规则是否合理、违规者是否得到惩罚(规则制约)等等。 在竞争中拥有“资源”的读者为了继续保有“资源”,哪怕面对冲突或抵制也不退让,但更多的读者选择了妥协退让(冲突行为),转而呼吁维权与构建和谐空间友好氛围(冲突感受),要求管理者治理学习空间冲突现象(冲突治理),如表1 所示。
表1 编码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构建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理论模型显示,竞争充分及资源失衡是学习空间冲突的前提。 不难理解的是,资源失衡容易引发资源争夺而产生冲突。 但是,读者们若不在学习上“内卷”,或者在另一种极端情境下,读者们根本不学习,便不会对学习空间产生强烈的需求,甚至根本不会对学习空间产生需求。可见,只是“资源失衡”未必会产生学习空间的冲突。 因此本文强调,只有 “竞争充分”与“资源失衡”同时存在,才构成学习空间冲突的前提。 也只有在这一前提下,冲突现象才会发生,才有进一步研究冲突影响因素和冲突治理策略的必要。
图1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还呈现出,读者的自我意图、道德制约、规则制约是学习空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冲突行为表现为争议冲突、自发抵制和妥协退让,学习空间冲突下失利者产生权益剥夺、违背公平和负性情绪的感受;冲突治理策略包括行为界定、治理措施、治理理念、治理力度和治理成本5 个维度。
为了保持理论模型的逻辑链条的完整性,已在理论模型框架中对冲突前提加以呈现和论证,且论证符合常理,可在现实中得到检验。 因此本文不再对冲突前提与冲突影响因素的关系开展假设检验,而是重点对冲突影响因素与冲突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及冲突现象与冲突治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读者的自我意图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行为;
假设H2:读者的道德制约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行为;
假设H3:学习空间的规则制约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行为;
假设H4:读者的自我意图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感受;
假设H5:读者的道德制约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感受;
假设H6:学习空间的规则制约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感受;
假设H7:学习空间冲突感受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治理;
假设H8:学习空间冲突行为正向影响学习空间冲突治理。
为验证量表的有效性,本文按照测项发展、样本选择、数据收集、因子分析、因子命名进行分析[14]。
3.1.1 测项发展
本文通过质性研究获得的理论模型来设计问项,经过小范围试测,并对测试后的结果进行调整完善,然后初步设计和编制测量问卷。 设计维度包括自我意图、道德制约、规则制约3 个方面,测量问卷包括32 个自陈式语句,测量问项采用李克特7 级量表赋值方式。 同时本文将量表设计问项顺序打乱,尽量降低问卷设计者意图的暴露程度,避免受访者受到干扰。
3.1.2 样本选择和数据收集
问卷发放对象选择某“双一流”高校师生,包括本科生65 名、研究生50 名。 问卷发放时间为2023年3 月1 日—2023 年4 月15 日,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问卷,共回收问卷115 份,有效问卷110 份,有效率为95.65%。
3.1.3 因子分析
使用SPSS 对问卷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 值为0. 893(KMO 值在0—1 之间,数值越接近1,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相伴概率Sig. 为0.000,小于显著性水平0.005,这说明样本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6 个因子总方差累计解释了74.15%的信息,说明提取6 个因子可以接受。
由于老年患者各项器官机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衰老,再加上伴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且骨科手术创伤较大,同时术后精神障碍与手术麻醉方案存在密切的关系,若患者未接受有效安全的麻醉处理,则会导致老年患者术后出现短期认知功能障碍。因此,有效的麻醉方案对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是非常重要的[1-5]。本次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在2016年8月~2017年9月接诊治疗的60例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科患者,分析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对老年骨科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效果,通过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术后短期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3.1.4 因子命名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因子1 包括“在有隔断的座位上学习,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打扰” “在有隔断的座位上学习,可以更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在没有遮挡的空间,我更愿意选择靠墙壁或角落的座位”“陌生读者坐在离我很近的座位会让我感到不安”,可归纳为“自我意图”。 因子2 包括“哪怕座位预约系统操作麻烦点,我也愿意大家都遵守规则预约后使用”“座位预约系统能帮助大家更公平地使用学习空间资源”“占座行为破坏了公共资源的公有属性,有违公平”“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应有更好的公共意识,不随意将公共资源据为己有”,可归纳为“规则制约”。 类似地,其他4 个因子可分别归纳为“道德制约”“冲突感受”“冲突行为”“冲突治理”,具体见表2。
表2 因子分析结果及因子命名
3.2.1 数据收集与样本人口学统计分析
为检验量表的可靠性和可推广性,2023 年4 月1 日,基于Credamo 平台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读者开展大规模调研,截至2023 年4 月15 日,收集问卷363 份,其中有效问卷343 份,有效率为94.49% 。 本次调研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如表3 所示,调研对象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其中107 人来自“双一流”高校,占总体的31.20%,236 人来自非“双一流”高校,占总体的68.80%;学生224 人,教职工119 人;年度内有重要考试计划(如公务员考试、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有178 人,占比51.90%,有职称晋升计划的为107 人,占比31.20%,有科研任务的为105 人,占比30.61%。
表3 调研对象人口学统计分析
3.2.2 信效度检验
克隆巴赫系数(Cronbach’sɑ)是衡量量表信度的一种方法,平均方差抽取量(AVE)是判断收敛效度的重要指标。 信度和效度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结果显示量表6 个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数均(Cronbach’sɑ)大于0.7,信度可以接受 ;平均方差抽取量(AVE)都大于0. 5,表明量表的收敛效度较好。同时,利用SPSS 计算6 个因子的组合信度CR 值,发现其均大于0.6,表明量表的内在质量较好。 综上分析,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
表4 Cronbach’s ɑ、 模型AVE 和CR 指标结果
拟合度是评估假设理论模型与实践数据一致性的必要条件。 本文采用路径分析法对假设模型进行验证,即根据理论模型框架,用一系列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多重变量间的因果结构模式。 本文利用AMOS24.0 软件计算理论模型的拟合度指标值,具体如表5 所示 ,除数值为0.188 的RMSEA 这个指标不够理想之外,其他指标均达到标准,该模型总体拟合度可以接受。
表5 模型拟合度指标值
由AMOS24.0 软件生成的路径图如图2 所示,假设验证如表6 所示。
图2 假设检验路径
表6 研究假设结果
假设H1、H2、H3、H4、H5 和H6 为学习空间冲突的影响因素假设,即读者自我意图、读者道德制约、学习空间规则制约对冲突行为和冲突感受的影响假设。 假设检验表明,读者自我意图、读者道德制约和学习空间规则制约都对冲突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读者自我意图显性化,读者公共道德意识强化和学习空间规则制定科学化、实施严格化可能减少或缓解学习空间冲突行为。
假设检验同时表明,读者自我意图和道德制约对冲突感受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学习空间规则制约对冲突感受没有显著影响。 自我意图、道德制约和冲突感受同时存在于读者个体或群体的内在心理层面,分别对应冲突情境中个体或群体的情绪情感意识的起源、过程(状态)和结果,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但是学习空间规则制约来自冲突情境的外部,并不会直接影响冲突感受这一内在的心理过程或结果。
实践中,公共管理机制倾向于采取系列冲突治理手段来解决或缓解实际发生的冲突行为和冲突感受,而不是袖手旁观。 但实验数据对假设H7、H8 的检验结果表明冲突感受和冲突行为对冲突治理的影响不显著,可能是学习空间管理实践中的冲突治理不够充分,可以从治理理念、治理措施、治理力度和治理成本上寻找原因。
本文主要以高校图书馆的学习空间冲突为研究对象,将冲突治理作为结果变量对学习空间冲突机理进行探索及实证研究,不仅拓展了学习空间治理研究内容,也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服务的相关研究。 通过质性与量化相结合的方法构建模型假设并进行验证。 同时,本文使用扎根理论编码技术构建学习空间冲突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开发量表,借助结构方程对模型开展实证检验,得出如下结论。
“内卷”式学业竞争态势致使高校图书馆读者(以学生为主体类型)对可作为学习用途的学习空间展开了圈地行为,同时学习空间资源稀缺是某种程度上的客观现实,圈地行为与资源稀缺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学习空间资源的供需矛盾,是当今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下难以调解的矛盾,这一矛盾也成为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的前提条件。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影响因素包括来自读者群体的自我意图(刚性需求、圈地意图、理性思考)、道德制约(道德失范、道德约束)和空间管理者制定的规则制约(分配规则、惩罚规则、违规成本)。读者群体内部又划分为“圈地阵营”、“反圈地阵营”和既同情又批判的“理性思考阵营”。 “圈地阵营”用较低的违规成本满足了利己的需求,被“批判阵营”指责为道德失范,呼吁严格依照相关规则进行惩罚。 “理性思考阵营”对以学习之名行学习之实的圈地者保持同情态度,他们认为“只要是真的来学习了,占座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以学习之名行浪费资源之实的圈地者持痛恨态度,认为“占座不来学习,就是浪费资源,就是自私自利,违背公平”。 本文通过实证验证了自我意图、道德制约和规则制约3 大因素对学习空间冲突行为的影响显著,自我意图、道德制约2 个因素对学习空间冲突感受的影响显著。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治理实践中,在界定违规行为、提炼治理理念、制定治理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和保障治理成本几个方面要充分考虑读者自我意图、道德制约和规则制约这3 大影响因素。
5.3.1 界定违规行为
在界定违规行为时,要有科学、合理、可行的学习空间使用规则作为执行依据。 科学是指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正确,合理是指规则条目之间的逻辑通顺,无互相矛盾之处,可行是指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包括读者对规则中限制性条款的接受度,可适当留有缓冲地带,避免僵化,无法执行的条款会让规则的权威性遭到质疑。 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治理过程中,制定规则和使用规则时,要注意到读者主观意图中“学习空间”与“前程”的内在关联,管理者要充分与读者共情,实现规则中有情理,情理中有规则。
5.3.2 提炼治理理念
治理理念是对整个治理实践的提纲挈领的概括,暗含着对治理目标和治理效果的定位,是回答想要治理成什么样子的问题。 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治理的理想目标是读者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集体自觉、自发、有序地使用学习空间资源。 设立规则的初衷就是避免冲突,各自都按照规则行事以减少冲突,形成由读者集体建立并拥护的秩序。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冲突治理的实践中,既要执行学习空间使用规则,还要引导和培育读者内在的公共资源秩序感,以共同维护这一秩序。
5.3.3 制定治理措施
治理措施是对治理理念的落实,是回答用什么办法治理的问题。 讲规则、有秩序的学习空间环境本身就是对读者公共道德意识的教育,当99%的人都讲规则、遵守秩序时,1%的人要么逃离环境,要么被环境改变。 因此,有必要建立、形成并维护一个讲规则、有秩序的学习空间环境。 高校图书馆针对是否遵守规则应制定并长效执行奖惩措施,强化管理者所期待的正向行为,并辅以公共道德意识教育,发挥读者内在道德制约作用,以建立和形成讲规则、有秩序的学习空间环境。
5.3.4 加大治理力度
治理力度是指落实治理措施的资源支持[15],学习空间治理所需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 人力指有治理能力的领导者和有执行力的实施者;物力指实现治理能力的物质投入,包括组成优势空间资源的物质条件和实施治理措施的物质前提;财力指提供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支持资源,是最核心的资源。 在正确运作的前提下,财力可以转化为人力和物力。 治理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最现实的难题就是增加空间供应,上述三大资源配置充裕的话,可以协调图书馆以外的更多公共空间,如教室、咖啡厅、长廊等,将其用作学习空间,以补充学习空间资源的供应[16]。 当然,在高校师生众多、人员密集的情况下,学习空间的绝对数量难以达到1 ∶1 的供应。 利益相关的组织机构(如图书馆、读者社团和物业管理部门等)可以组成合作治理网络,对“占而不用”的学习空间进行全面排查和处置,提高这部分学习空间的使用效率。
5.3.5 保障治理成本
治理成本相对于违规成本而言更为高昂。 占有一个学习空间只需要一本书或一张小纸条,但治理违规占用学习空间的行为却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比如管理人员和座位预约系统,这些无疑都属于治理成本。 然而,哪怕是趋近于零的违规成本带来的冲突危害也是巨大的。 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学习空间治理各环节投入必要的治理成本,形成长效的学习空间秩序,避免学习空间冲突,是维护学习空间环境和融入读者内心环境的基本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