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升级

2024-01-03 06:20金迈平
现代国企研究 2023年12期
关键词:智能化数字化绿色

文=金迈平

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在第六届中国企业论坛发布了《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报告(2023)》。报告显示,在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中央企业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发展智能制造、交通、建造、矿山、能源、商贸等传统产业“升级版”。中央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水平,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年均投资增速已超过往年。

目前,新型工业化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深度调整,我国处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重要关口期。回顾发展历程,今年我国产业在6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变化和成果:一是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二是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三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四是健全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五是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六是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这些变化和成果为我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化转型发展

近几年,我国在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持续提升。2023年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0%,总体保持平稳运行态势。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突出表现在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汽车、高铁、卫星等正成为中国制造的新名片,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在全球产业分工格局加速演进背景下,作为国民经济根基的制造业稳中有进,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底气和后劲。

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方面。2022年以来,国家工信部等多部门制定出台了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了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初步建立起了促进工业绿色发展的政策框架体系。并在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是实施绿色制造推进工程。将研究制定出台加快推动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分类指导,分业施策,建立动态更新的绿色技术目录和项目库,加快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钢铁、建材、轻工、纺织等行业绿色升级改造。完善梯度培育机制,全面推行工业产品绿色设计,培育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进一步打造绿色制造服务商,加大相关标准制度修订力度。

二是实施工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深化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服务,全年目标完成对3000家工业企业的节能监察,完成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的节能诊断服务。建立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工业绿色微电网、数字化碳管理体系建设试点,进一步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加快数字化绿色化协同转型。同时,加强能效标杆引领,推动在重点行业实施节能降碳技术改造。

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利用提质增效行动。进一步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推动溯源管理全覆盖,加强废钢、废纸等再生资源行业规范管理,培育上百家综合利用骨干企业,2023年实现废钢铁利用量达到2.65亿吨。

四是着力培育绿色增长新动能。进一步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绿色航空器,推进内河船舶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升级,全面提升光伏、锂电供给能力,加快行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智能光伏在工业、建筑、交通、通信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同时,还大力发展氢能、环保装备等产业,推动生物基新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今年10月26日,国家管网集团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实现“绿色”投产,完善了西北地区多通道供气网络,对推动甘肃省构建“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提高“全国一张网”在甘青地区的供应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古浪—河口天然气联络管道工程是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甘肃省重点民生工程,于2022年7月28日开工。工程起点为西气东输二线、三线古浪压气站,终点为涩宁兰双线河口压气站,途经甘肃武威、白银、兰州3市,线路全长188.4公里,设计年输气量50亿立方米,设计压力10兆帕。

管道投产后,在兰州市及周边地区形成由西气东输管道系统和涩宁兰管道系统组成的“双气源”供气格局,日供气能力增加2905万立方米;同时兼顾青海西宁及周边地区用气需求,进一步提升区域管网供应保障能力。

该工程首次创新采用“绿色”方式投产。投产前夕,严格控制管道线路、站场焊接、防腐、下沟回填、试压、干燥及调试等关键工序质量,有效控制水露点,高标准开展设备维护保养及阀门内漏测试,实现一次投产成功,减少天然气放空140万立方米,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204吨。投产期间,有效利用涩宁兰管道、西气东输管道两个不同压力气源进行置换和升压,节约电加热设备能耗6160千瓦时。工程配套建设的7座光伏发电系统,每日可发电68千瓦时,年发电量超2.38万千瓦时,为全线投产工作及后续运营提供动力保障。

不断创新提高制造业智能化发展

当前,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时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不断以信息化、智能化为杠杆培育新动能,充分展示智能制造对产业变革的引领作用。

智能制造不仅能有效带动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等产业发展,而且有助于重构制造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生产制造的整体效率,增强供给体系适配性。

今明两年我们要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推动行业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以智能化重塑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并着重在三个方面取得新成果:

一是开展多层次的应用推广。要面向重点行业,打造一批世界级智能工厂和智慧供应链。面向中小企业,大规模推行工艺优化、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等针对性解决方案。面向重点省市,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先行区,探索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二是加快融合型技术创新突破。加大复杂设计、先进工艺等制造技术攻关,把各方面力量组织动员起来,把企业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实现基础性、战略性突破。同时,聚焦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研发推广一批适用性技术,取得一批原创性、前瞻性成果。聚力推动工业知识软件化,研发一批基础工业软件和核心工艺包。

三是强化基础性支撑能力。研究制定促进装备数字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以智能装备创新,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加快5G、工业互联网等规模化部署和应用。今后还将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深化基础标准应用,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合作,相互借鉴,共同提高,推进产业各领域智能化发展水平提升。

近年来,我国煤炭工业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整合优化内部科技资源,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成立智能矿山研究院、矿山大数据研究院等智能化核心技术支撑机构,研发形成透明矿井、智能开采、智能掘进、智能运输、智能洗选等核心技术装备,率先提出并建成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主导完成超半数的智能化煤矿建设,为全国煤矿智能化发展发挥了重大支撑引领作用。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科研人员依据国家、省、市和集团关于推进智能化煤矿建设相关要求,结合天地王坡采、掘、机、运、通等关键生产系统自动化程度低和各类子系统信息数据缺乏交互分析等实际情况,开启项目建设。项目分为全面建设、完善提升和巩固提高三期进行,主要以“自动化+数字化+局部智能化、智能装备+智能感知+智能协同、群体智能+混合智能+认知智能”为主,从系统智能化逐步向智能系统化迈进,使矿山逐渐从单一智能走向集成智慧。

如今,天地王坡煤矿智能化建设内容涵盖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地质保障系统、智能掘进系统、智能采煤系统等十大专业系统和智能选煤厂,包含50多个智能化项目,形成以一个标准、一张网、一朵云、一张图、一个平台、一系列智能化子系统为重点的“六个一”一体化建设方案。此外,科研人员还在中国煤炭科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科云”上,开发建设作为智慧大脑的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平台具备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和辅助决策的能力,在国内率先实现“统一数据、统一模型、统一平台、统一架构”。

在生产监控和灾害管理方面,智能一体化管控平台接入智能供电系统、智能排水系统、智能通风系统、智能装车系统和重大设备运行状态监测及故障诊断系统,可对主要生产环节、井下环境安全、经营管理、分析决策等实时信息进行集成与展示,实现子系统的预警报警、指挥调度与协同控制。2020年11月,天地王坡入选全国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名单,并于2023年4月高标准通过国家示范煤矿建设验收。

此外,中国煤炭科工还与山西省合作,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签约智慧矿山创新基地项目,以全国智慧矿山创新基地(一期)示范生产线为落脚点,全力推进全国智慧矿山创新产业基地建设,打造智慧矿山和煤机智能制造高地;与陕西省签署战略协议,积极推进在智慧矿山、智能制造、能源互联网等方面的产业合作;编制巴拉素智能化煤矿建设顶层规划、小保当智慧煤矿建设整体解决方案,开展张家峁煤矿智能化系统建设,为千万吨级矿井建设全面植入智能化基因,在煤炭行业树起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以数字技术驱动,提高产业链条的协作化程度

近年来,我国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速升级,数字产业化规模持续壮大。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双向奔赴”,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澎湃的新活力、新动能。

以数字化赋能,提升商品和服务的供给质量,促进供需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动态平衡。通过“线下生产+线上数据分析”模式,传统产业能够在规模化生产之外,探索开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比如,先生产小批量产品投放市场,再通过数据分析细分需求决定是否扩大生产。这种“轻资产、快反应”的柔性供应链模式,增加了产品研发、制造和流通的弹性,能帮助解决传统供应链模式下机会成本高、运转周期长等问题。这样的生产变革,能够通过精细化运营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是一种更加适合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模式,能让企业以“小单快返”的新模式轻装上阵,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以数字技术驱动,提高整个产业链条的协作化程度,能促进传统产业联动转型、跨界合作。为了缓解一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阵痛”,一批工业互联网企业积极利用新兴技术手段,共同培育行业数字化新生态。

比如,在生产端,可通过数字平台对产品进行从设计到发运的全过程在线质量监测和管理,实现制造效率、质量等级与环保效益的多重提升;在售后端,可借助“工程大脑”,应用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时对电梯的运行状态进行精准捕捉,以最快速度维修,确保电梯正常运行。积极应用数字技术,既能推进企业设计、生产、制造、运输、服务、售后等全流程变革,也有助于推动企业向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创造新的发展空间。

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已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民生福祉的新引擎。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走深走实,可以不断催生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新事物、新技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比如,中国移动数字赋能传统文化新动力。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移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助力持续拓展文化发展和传播的空间,深刻改变着文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和传播格局。

中国移动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加强构建非遗大数据体系,深化对非遗数字资源的利用,拓展非遗传播路径,推动非遗活态传承,赋能非遗创新性发展。

在浙江,温州瑞安东源木活字印刷术是已知的我国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移动聚焦东源文创场景,充分发挥元宇宙、5G+AI等创新技术优势,打造了木活字、蓝夹缬历史5G-VLOG、数字化木活字、文创商城等数智应用,建设VR木活字展示馆,让5G赋予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时代新元素。

总之,国资央企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聚焦战略资源、战略性新兴产业、关键核心技术、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是新时代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推动传统产业不断转型升级,最终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智能化数字化绿色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绿色低碳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数字化制胜
石油石化演进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