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惠阳
2023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泉州市产业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通过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梯次培育链,大力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贯彻实施“强产业、兴城市”双轮驱动方针政策,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四个倍增”计划和抓创新促应用专项行动,有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是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传统产业比重过高、企业研发投入偏低、缺乏科技人员等。为此,探索一条推动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截至2023年10月,泉州市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共2587 家,占福建省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总数的35.48%,且每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数量仅次于福州,位居入库福建省科技型中小企业数第二(见图1,厦门单独审核,不计入全省总数)。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高端装备等高新技术领域,入库企业包括福建科立讯通信有限公司、泉州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福建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伟顺(中国)机电设备有限公司、泉州众志金刚石工具有限公司等福建省知名科技创新企业。在地域上,数量靠前为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和丰泽区等(见表1)。
表1 泉州市2020-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各县(市、区)数量统计表(单位:家)
图1 2020-2022年全省(除厦门外)排名前四名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单位:家)
图2 2020-2022年泉州市具有高企资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单位:家)
图3 2022年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行业领域分布(单位:家)
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现在研发投入情况、吸纳人才情况、拥有知识产权数等方面。2021年,入库企业研发投入为18 亿元,共吸纳高级技工1776 人、中级以上职称1692 人、硕士以上564 人;取得Ⅰ类知识产权1803 件,Ⅱ类知识产权15736 件;15 家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350 家为高新技术企业,21 家企业主导制定了行业标准。2022年,入库企业研发投入为64亿元,取得Ⅰ类知识产权2878 件,Ⅱ类知识产权55058 件,536 家为高新技术企业,22 家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17 家企业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总体来看,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正不断增强。
在后疫情时代,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产总额仍保持增长态势。2021年入库企业的资产总额614.14亿元,销售收入为503.27 亿元,利润总额22.25 亿元;2022年,入库企业的资产总额达1033.8 亿元,销售收入为920.13 亿元,利润总额29 亿元。从数据来看,在面临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国际贸易脱钩、2021年疫情等多重因素影响下,科技型中小企业经营状态仍然保持持续向好,体现“泉州模式”民营经济坚韧活力。
根据2020-2022年入库企业统计行业分布看,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主要分布在制造业、软件信息技术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其中,制造业类型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占据比较高的份额,可见制造业仍然是泉州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源。在技术革新方面,2022年,软件信息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在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总额比例水平稳步提升,知识产权数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但是其他行业的知识产权数量和保护意识同步提升。在经济产出方面,2020-2022年制造业在资产总额、主营业务收入、纳税总额等重要指标占据突出,紧随其后是软件信息技术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拥有高价值的I 类知识产权能够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但是大多数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拥有技术创新含量相对较低的II 类知识产权,反映了企业在研发投入强度、吸纳人才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2022年,入库企业分布在前三的行业是信息技术服务业(291 家)、制造业(1290 家)以及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174 家),拥有I 类知识产权数量分别为188 项、2358 项、210 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I 类知识产权数量仅为1.49 项。II 类知识产权数量分别为7500 项、42146 项、3334 项,平均每家企业拥有的II 类知识产权数量仅为28.73 项。2021年,入库企业中拥有I 类知识产权的仅为420 家,占比为27.25%;拥有II 类知识产权的企业为937 家,占比为60.8%。拥有I 类知识产权的入库企业数量较低,大部分入库企业拥有技术创新含量相对较低的II 类知识产权,即外观设计、实用新型、软件著作权等。从数据来看,I 类和II 类知识产权数与深圳、广州等先进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21年,广州拥有I类知识产权数达14435 项,拥有II 类知识产权数达155376 项。
目前,泉州市地区企业以传统产业居多,主要分布在鞋服、家居、水暖、建材和五金机电等行业,高新技术领域企业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是以企业自愿自主申报为主,企业参评与否取决于企业对政府政策宣传知晓度以及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力度。申报流程繁琐和收集申报材料复杂是导致企业不愿意积极参评入库的主要因素。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发展压力大、存在缺乏专业的科技项目申报人员、入库后无直接奖补等情况,导致企业主对地方政府推动参评入库的举措积极性不高。
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多处于初创阶段,以外来人员创业为主,对本地区政府政策了解不够透彻,因申报流程繁琐和程序复杂、缺乏科技项目管理专职人员等客观因素造成不能及时有效获得政策信息,享受政策优惠措施。多数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有科技中介服务需求,但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良莠不齐,进一步阻碍了企业参评入库积极性。因此需要进一步规范科技中介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引导财政扶持资金注入科技型中小企业中,重点打造一批优质科技中介机构。
目前在泉州市级层面还未专门出台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只有安溪县、惠安县、台商区出台过鼓励企业参与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具体奖励政策,具体见表2。
表2 泉州市地方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措施
无锡市高新区高度重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并出台了《无锡高新区科技创新型企业发展阶段认定管理试行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按照初创期、加速期、成熟期等3 个阶段给予精准支持,制定了《无锡高新区关于加快推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建设的若干政策》等“1+N”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持续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现、培育和支持力度。2022年,无锡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企业首次突破万家,达到10651 家。
2020年,为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科技创新产业链,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发布《深圳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保项目管理办法》。办法规定:(1)贷款利息按不超过实际支付利息的50%予以资助,其中,对于首次获得贷款(指在企业整个生命周期内获得的首笔贷款,以企业的征信报告为准)的申请企业,按照不超过实际支付利息的70%予以资助。(2)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费用按照实际支付保费50%予以资助,单个申请企业每年获得本项资助不超过50 万元。(3)担保费用按照实际支付担保费用的50%予以资助,单个申请企业每年获得本项资助不超过30 万元。(4)单个申请企业本年度获得贴息贴保资助不超过100 万元,累计获得贴息贴保资助总额不超过300 万元。2022年,深圳市立项资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贴保专项410 个项目,总计资助金额4253.26 万元。
重庆市印发《重庆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提出,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 万家以上。通过孵化培育、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集创新资源要素和优化科技服务等5 个方面,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
聚焦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瓶颈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联合高校、重点科研院所开展“揭榜挂帅”重大科研攻关,对具有原创性、前瞻性、战略性新兴成长领域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长期系统性支持。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研究项目,不断支持拥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获得稳定的科研经费资助,加快实现“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和自主可控发展,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推动企业参评入库能够有效提升本地区科技创新指标。重点依托“一区九园”即泉州高新区主园区、鲤城高新区、泉州数字经济产业园、泉港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石狮高新区、晋江五里高新区、南安光电信息产业基地、泉州高新区清濛园、中国国际信息技术(福建)产业园和福建泉州(湖头)光电产业园,众创空间、孵化器等科技型企业集聚区,积极推动企业参评入库。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福建•泉州赛区)与评价相关联。同时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量纳入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考核体系。
规范科技服务中介市场,引进与培育一批高水平、业务精干的优质科技服务机构,推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起政府、企业、高校院所之间沟通渠道,提高科技政策与企业的对接效率;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科技部《关于进一步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的公告》,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研发活动中实际发生的研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自2022年1月1日起,再按照实际发生额的100%在税前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自2022年1月1日起,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200%在税前摊销。应充分利用政策红利,简化惠企政策申报流程,及时梳理反馈企业申报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存在的问题,做到让企业应享尽享政策。开展申报全流程网办,实行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业务在线申报、在线审查,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高效便捷服务。
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智能、新模式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攻坚半导体、精细化工、生物制药、能源电子等技术密集型行业,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专项行动培育计划,培育一批具有“独角兽”潜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兑现科技创新券,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提档升质。
实施“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新项目”引才模式和“人才+项目+资金”育才模式,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引导其聚焦该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成立“泉州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人才创新共享联盟”,常态化开展各类项目、技术、人才专题培训活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