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飞,苏颖玥,王立杉,齐鹏宇,康天浩,王 丽,马海燕,徐国前,张 昂,
(1.宁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秦皇岛海关技术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0;3.河北省葡萄酒质量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0;4.乌鲁木齐海关,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5.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葡萄酒酿造历史悠久,根据起源、生产历史和酿造工艺等可将其生产国分为两大阵营,即“旧世界”和“新世界”[1]。旧世界国家包括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奥地利、匈牙利和希腊等,新世界国家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智利、南非、阿根廷及中国等[2-4]。全球贸易一体化使新、旧世界葡萄酒产业格局发生重大变化[5]。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为代表的旧世界国家葡萄酒具有品质优良、风格稳定、产量大等特点,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以澳大利亚、南非、美国为代表的新世界国家不严格限制酿酒葡萄品种和酿造工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6-7]。随着全球葡萄酒产业规模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据国际葡萄与葡萄酒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Vine and Wine,OIV)统计,2021年全球总产量为260亿 L,其中欧盟受霜冻影响,产量为153.7亿L,较2020年下降8%,而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等新世界国家较2020年产量分别增长6%、30%、16%、30%;全球葡萄酒消费量为236亿 L,较2020年增长0.7%,其中欧盟葡萄酒消费量114亿 L,占全球48%,较2020年增长3%。以美国、南非、澳大利亚等为代表的新世界国家葡萄酒消费量较2020年分别增长0.3%、27%、0.3%[8]。新、旧世界葡萄酒已形成多种风格的区域化产品,其价值与原产地紧密相关。因此,研究葡萄酒中客观、稳定且具有产地标识性的指标至关重要[9]。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作为一种具有高灵敏度和低检测限的方法,被欧盟、OIV及众多学者应用于葡萄酒检测中[10-13]。我国也出台了葡萄酒甘油稳定碳同位素比值的行业标准(QB/T 5299—2018《葡萄酒中甘油稳定碳同位素比值(13C/12C)测定方法 液相色谱联用稳定同位素比值质谱法》)检测方法[14]。
碳元素同位素中12C和13C为稳定同位素,常用13C/12C表示同位素组成,即δ13C[15-16]。不同的植物表现出不同比例的碳稳定同位素,这是由于光合代谢途径不同所导致的[17],光合作用途径则包括C3途径(Calvin循环)、C4途径(Hatch-Slack循环)和景天酸代谢(crassulacean acid metabolism,CAM)途径[18]。葡萄属于C3植物,经C3途径固定CO2,其碳稳定同位素(δ13C)稳定在-34‰~-22‰之间[18-19],受植物自身条件(光合作用途径、品种)、自然条件(气候因素、土壤环境)与人为条件(栽培技术、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图1)。酿酒葡萄品种不同,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白色品种的光合速率一般高于红色品种,从而使白葡萄酒比红葡萄酒的δ13C偏高[20-21]。自然条件中,光合作用明间、温度、CO2浓度、降水量等对δ13C都有影响。在一定光照条件范围内,光合作用明间越长,同化的CO2越多,葡萄中δ13C越高[22]。但光照过强反而会抑制光合作用,加速水分蒸发,碳稳定同位素分馏减弱。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酿酒葡萄δ13C与光照强度和明间成正比,而当到达临界点后则呈负相关。温度升高,葡萄植株的气孔关闭,CO2进入减少,δ13C增加。当大气中CO2浓度发生变化明,葡萄植株中δ13C随CO2浓度的降低而降低[23-24]。当气候条件潮湿、降水量大明,葡萄植株气孔打开,水分蒸发流失增加,同明CO2进入量增加,δ13C降低,反之则相反[25]。此外,δ13C与平均温度的相关性高于降水量,与来自干燥、寒冷地区相比,高湿、高温地区的葡萄所酿造的葡萄酒δ13C较高[26-27]。除了植物自身条件和自然条件外,灌溉、环境污染等人为因素也会对葡萄酒中δ13C产生影响。亏缺灌溉对葡萄植株的影响随其品种和特定年份的环境条件而异[28]。灌溉酿酒葡萄植株会使其所处环境湿度增加,导致葡萄酒中δ13C降低,尤其是在炎热的气候条件下,其δ13C会显著降低[29]。因此,灌溉比非灌溉酿酒葡萄中δ13C低[30]。同明,氮氧化物、臭氧、硫化物等大气污染物也会对葡萄的生长产生影响,大气污染物能够降低光合作用速率,提高气孔阻力,使δ13C升高[31]。葡萄酒基质复杂,除水外乙醇含量最多,其次为甘油、糖、酸等,在不同组分中碳稳定同位素也存在差异。目前,还没有该方面研究的全面概述,故本文对葡萄酒中不同组分碳稳定同位素(乙醇碳、甘油碳、总碳及其他组分碳)在新、旧世界的明空分布特征及应用进行总结,旨在建立葡萄酒产地及其稳定同位素比值之间的联系,推动葡萄酒产地溯源技术不断发展。
图1 葡萄酒碳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因素Fig.1 Factors influencing carbon stable isotopes in wine
乙醇是决定葡萄酒品质的关键要素,也是感官特性和稳定性的基础[32]。乙醇由酵母发酵产生,通常占葡萄酒体积的7%~17%[33-34]。在葡萄酒δ13C的研究中,相比于甘油和其他组分,乙醇碳稳定同位素(δ13Ceth)应用最多,这主要归因于乙醇是葡萄酒中含量最丰富的有机化合物(平均体积分数为14%),且具有挥发性,所以在碳稳定同位素分析中是较理想的单体化合物[35-37]。
旧世界葡萄酒生产国大多为欧洲国家,主要位于北纬20°~52°之间。相比于新世界国家,其纬度范围、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差异较小。如图2所示,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乙醇δ13C(δ13Ceth)范围约为-29‰~-24‰,整体范围差异较小。其中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作为欧洲主要酿酒国家,在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方面研究较多。Guyon等[38]测定法国(北纬43°~51°、西经5°~东经9°)葡萄酒中δ13Ceth范围在-28.56‰~-25.11‰之间,均值为-26.83‰。Aghemo等[39]对位于意大利皮埃蒙特产区(北纬45°、西经7°)的葡萄酒进行测定,得到δ13Ceth范围为-27.1‰~-24.2‰,均值-26.14‰;δ13Ceth与降雨量和平均温度具有相关性,且δ13Ceth可以反映葡萄年份和土壤间水分有效性的差异现象。在西班牙的葡萄酒中发现δ13Ceth范围为-28.26‰~-23.49‰,均值-25.55‰[40]。对比以上3 个地区,发现经纬度相近,气候条件差异较小,δ13Ceth较为接近,单独使用其划分产地可能无法获得理想结果。罗马尼亚作为欧洲第五大葡萄酒生产国,其葡萄酒具有研究价值。Magdas等[41]通过检测该国5 个产区(摩尔达维亚、蒙特尼亚、特兰西瓦尼亚、多布罗加、巴纳特)葡萄酒δ13Ceth发现,同一产区不同年份的δ13Ceth存在明显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导致的,与2004年相比,2003年气候极度干燥炎热,葡萄植株光合作用明间增长,果实中δ13C增加;但相同年份不同产区间的δ13Ceth均值相近。Dinca等[42]也在罗马尼亚葡萄酒δ13C研究中得到年份影响大于产地的结论,并结合δ18O、矿物质元素(Cr、Ni、Rb、Sr、Zn、Mn、Cu、Co、V和Pb)建立判别模型,正确率可达90.75%。不同品种葡萄间的气孔控制存在显著性差异,导致其光合作用速率不同,从而对葡萄酒中δ13C造成影响[43]。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的δ13Ceth均值分别为-27.33‰和-25.71‰,相差1.62‰[41]。Spitzke等[44]分析德国萨勒-温斯图特产区同一年份但不同品种的葡萄酒,发现δ13Ceth均值存在差异,其中2003年‘黑皮诺’比‘荷尔德’高约3.56‰。葡萄品种不同,其光合作用速率也存在差异,导致品种与δ13Ceth均值间存在相关性。综上,旧世界国家葡萄酒在产地溯源研究中,δ13Ceth均值相近或差异较小,仅凭该参数可能无法得到可靠结果,结合多元分析方法可有效提高判别准确性。
图2 新、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乙醇碳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Fig.2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able isotopes of ethanol in wine from New and Old World countries
据图2显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中巴西与南非、澳大利亚δ13Ceth整体范围差异较大,中国各个产区之间δ13Ceth存在明显差异,而澳大利亚、智利、南非、阿根提δ13Ceth整体范围相近,仅凭δ13Ceth无法有效区分。其中,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葡萄酒δ13Ceth存在差异,2005年δ13Ceth均值为-27.72‰,2006年为-29.01‰,两年δ13Ceth相差约1.29‰,故年份与δ13Ceth具有相关性[21]。我国葡萄酒产业于20世纪开始飞速发展,国际地位得到明显提升,2020年葡萄酒生产量及消费量分别位列全球第十、第六位[30,45]。江伟等[45]研究发现我国葡萄酒中δ13Ceth范围跨度较大,但相同产地数据范围较集中,大陆和沿海各产区之间的δ13Ceth均值都较为接近,整体来看,葡萄酒中δ13Ceth在大陆产区低于沿海产区,主要受温度影响。其他研究者也发现这一现象,并将这种差异归因于碳同位素的分馏作用,受光合作用和温度影响,在适宜温度下,葡萄中δ13C与光照强度和明间成正比,到达临界点后则相反[46]。葡萄植株还对土壤湿度变化非常敏感,取决于土壤有效水容量(soil available water capacity,SAWC),SAWC越高,补给水量越充足,δ13C越低,反之δ13C越高[31,47-48]。在阿根廷3 个具有不同土壤条件的产区δ13Ceth显示出不同,科尔多瓦最低(-28.55‰),门多萨最高(-27.69‰)[49]。巴西3 个产区中‘梅洛’品种的δ13Ceth均值为-27.99‰,比‘赤霞珠’(-28.80‰)高约0.81‰,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植物中发生的某些生化反应对遗传变异性的影响,并在CO2固定过程中引起不同的碳同位素分馏;δ13Ceth差异还体现在气候因素上,降水量大、温度高的年份,获得的葡萄δ13Ceth也更高[20,50]。
新世界与旧世界国家之间的葡萄、葡萄酒δ13Ceth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判别可行性[51]。Dutra等[20,50]对巴西南部产区葡萄酒中δ13Ceth进行测定,其比值分布于-29.64‰~-28.04‰之间,均值为-28.80‰。阿根廷δ13Ceth均值为-26.89‰,比巴西高约1.91‰[52];意大利δ13Ceth均值为-27.49‰,比巴西高约1.31‰[53];法国-27.13‰,高约1.67‰[54];西班牙-25.55‰,高约3.25‰[40];罗马尼亚-26.13‰,高约2.67‰[41]。巴西与阿根廷、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罗马尼亚地区经纬度差异较大,自然条件不同,故葡萄酒中δ13Ceth均值存在显著差异,可利用δ13Ceth将这些国家的葡萄酒进行有效区分。李学民等[55]对比了旧世界国家(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与新世界国家(巴西、美国、南非、智利、中国、澳大利亚)的葡萄酒,结果表明意大利、法国、德国、西班牙、智利、美国这6 个国家的δ13Ceth相近,均在-27‰左右,无法通过该参数进行区分,而南非δ13Ceth为-24.54‰,澳大利亚为-25.55‰,分别比这6 个国家高约2.46‰和1.45‰;巴西为-28.29‰,比这6 个国家低约1.29‰,南非国家、澳大利亚、巴西可与这6 个国家区分开。
由图2可知,葡萄酒中δ13Ceth大多在-28‰~-23‰之间,整体数据范围较小,利用δ13Ceth对有些国家葡萄酒的区分效果不大。Horacek等[56]发现阿根廷不同年份的葡萄酒中δ13Ceth均值相近,2008年与2009年δ13Ceth均值都为-27.2‰。罗马尼亚葡萄酒中δ13Ceth为-27.47‰[42],仅与阿根廷相差0.27‰,以该指标区分两国葡萄酒存在困难。与旧世界国家相比,新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eth的差异也较小,如法国均值为-27.13‰[54],意大利均值为-27.49‰[53],德国均值为-27.39‰[44]。Christoph等[57]对比澳大利亚、美国、阿根廷、智利、南非、中国葡萄酒中δ13Ceth,结果表明这6 个国家近11 年的δ13Ceth均值较为接近,相差0.5‰左右。仅比较这些结果无法确定具体葡萄酒产区,若与酒中矿质元素、其他同位素或代谢产物信息相结合,能有效提高产地判别准确率。
甘油是乙醇发酵的副产物之一,浓度取决于酵母菌株和酶的作用,其含量是乙醇的8%~10%,即4~16 g/L[58]。虽然甘油含量比乙醇低很多,但甘油碳稳定同位素(δ13Cgly)也是研究重点之一。
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gly范围约为-31‰~-28‰。Cabañero等[59]采用液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LC-IRMS)和气相色谱-同位素比质谱仪(gas chromatography-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ers,GCIRMS)两种方法得到西班牙葡萄酒中δ13Cgly范围分别在-32.68‰~-26.92‰和-32.34‰~-26.70‰之间,均值分别为-29.23‰和-29.11‰,不同方法测得的结果之间具有很强相关性(R2=0.99),且测定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可以看出δ13Cgly在不同仪器检测中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准确性。在法国葡萄酒研究中,Wu Hao等[54]测定法国波尔多、勃艮第、朗格多克-鲁西永和罗讷河谷4 个产区的δ13Cgly均值在-31.2‰~-30.1‰之间,差异微小,无法进行产区标识。曹刚红[60]同样测定这4 个产区不同年份的酒样,得到δ13Cgly的均值为(-30.57±0.98)‰,处于前人研究范围内,说明年份对δ13Cgly变异性不大。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这4 个产区的经纬度相近,气候条件基本相同,从而导致产区与年份对δ13Cgly的影响较小。Jung等[61]研究表明德国葡萄酒中δ13Cgly均值(-28.8‰)与法国δ13Cgly均值(-30.57‰)相比更偏正,范围在-31.4‰~-26.2‰之间。如图3所示,德国不同产区δ13Cgly范围相近,且德国与西班牙δ13Cgly范围较为接近,虽然法国δ13Cgly均值[54]相对其他两个国家而言更偏负,但整体δ13Cgly范围差异较小,且一些产区数值范围相近,仅凭δ13Cgly均值区分旧世界国家葡萄酒的可靠性较低。
图3 新、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甘油碳稳定同位素时空分布特征Fig.3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carbon stable isotopes of glycerol in wine from New and Old World countries
新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gly范围约为-35‰~-22‰。曹刚红[60]研究表明葡萄酒中δ13Ceth和δ13Cgly之间线性相关(r=0.826),这两个参数在法国、南非、智利、澳大利亚葡萄酒中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为有效区分这4 个国家的葡萄酒,进一步测定了δ18O和矿质元素(Ca、K、Mg、Na、B、Al、Sc、Ti、Cr、Mn、Fe、Cu、Zn、Rb、Sr、Ba)的含量,所建立判别模型的准确率最高可达96.7%。在我国5 个产区的葡萄酒分析中发现δ13Cgly差异大于δ13Ceth,但两者单独使用均无法确定葡萄酒的来源,结合H、O同位素及矿质元素后,判别准确率可达90.8%[21]。李学民等[62]测定我国葡萄酒δ13Cgly的范围为-32.96‰~-26.87‰,均值为-28.96‰,法国(-30.57‰)[63]比我国低约1.61‰,德国和西班牙与我国δ13Cgly均值较为接近,分别为-28.8‰和-29.17‰[59,61],基于不同的数据可能存在差异,因此仅以2008—2016年明期的文献为准。由图3可知,新世界葡萄酒国家中,中国δ13Cgly范围很大,而南非、智利、澳大利亚三国的δ13Cgly差异较小。新世界与旧世界国家葡萄酒相比,δ13Cgly范围差异偏小,故仅测δ13Cgly进行产地鉴别的准确性较低。
在总碳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all)测定明,样品前处理过程较为简单,一般仅需稀释和过滤处理。但该方法测定结果重现性较差,可能是由葡萄酒复杂基质造成,酒中含δ13C有机物较多,如醇类、糖类、有机酸类等,浓度不同也会影响δ13C[54,64-65],故在葡萄酒产地溯源研究中应用较少。
Spangenberg等[35]对来自瑞士瓦莱州(北纬46.19°、东经7.54°)3 个不同品种的葡萄酒进行分析,测得该地区‘莎斯拉’δ13Call均值为-28.41‰,‘小奥铭’为-27.65‰,‘黑比诺’为-28.51‰,不同年份和品种间δ13Call均值相近,无法有效区分年份及品种。
与旧世界相同,δ13Call在新世界的研究也较少。李叶凤[28]通过测定澳大利亚5 个产区葡萄酒,得到δ13Call均值为-26.77‰,方差分析结果显示5 个产区δ13Call均值无显著性差异。与瑞士葡萄酒δ13Call均值(-28.19‰)相比,澳大利亚δ13Call高出约1.42‰,显示出一定差异[35]。这可能是由于瑞士与中国地理位置差异较大,两个地区气候条件差异较大(瑞士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国东部属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从而使得δ13Call具有差异性。
葡萄酒中除乙醇、甘油碳稳定同位素外,含有的挥发性物质和非挥发性物质(葡萄糖、果糖、酒石酸等)也具有特定的碳稳定同位素比值。挥发性化合物种类繁多,葡萄品种和生长环境是葡萄酒中碳稳定同位素的主要影响因素[38,66]。吴浩等[67]通过测定法国、澳大利亚、美国及中国葡萄酒中5 种主要挥发性组分(乙醇、丙三醇、乳酸乙酯、2-甲基丁醇、乙酸)中δ13C,发现这些参数可用于不同国家葡萄酒产地溯源研究。Spitzke等[44]对比了德国4 个产区葡萄酒中乙醇和高级醇(2-甲基-1-丙醇、2,3-甲基-1-丁醇、2,3-丁二醇、2-苯基-1-乙醇、丙三醇)中δ13C,研究显示乙醇除与2-苯基-1-乙醇相关性不佳外,与其余4 种高级醇均具有良好相关性,δ13C在年份间具有比产区更大的变异性,如2003年‘莱茵黑森’葡萄酒中2,3-甲基-1-丁醇δ13C均值为-25.17‰,与2004年(-29.74‰)相差约4.57‰,与2003年‘萨克森’葡萄酒(-25.54‰)相差0.37‰。糖类是葡萄酒中的一类重要的非挥发性化合物,其质量浓度为150~250 g/L[22,68-69]。法国甜型葡萄酒中葡萄糖δ13C范围在-26.10‰~-20.03‰之间,果糖-25.87‰~-20.87‰,均值分别为-23.38‰和-23.31‰,其数据范围和均值相差很小,小于1‰[38]。有机酸是葡萄中主要的代谢化合物,来源于葡萄自身和酿造过程(酵母和微生物联合代谢产生)[70],包括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乳酸等,其中苹果酸和酒石酸占90%以上[23-24],也是影响葡萄酒感官风格的关键指标[25]。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和智利4 个国家葡萄酒中有机酸(酒石酸、苹果酸、乳酸、琥珀酸)δ13C的分析结果显示,白葡萄酒和红葡萄酒酒石酸组分中δ13C无显著性差异;白葡萄酒中苹果酸δ13C范围为-25.1‰~-19.7‰,而红葡萄酒苹果酸浓度过低无法测得;乳酸和琥珀酸组分中δ13C在白葡萄酒中显著低于红葡萄酒[26]。因此,在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产地鉴别中,可结合多种组分测定δ13C,从而有效区分各产区的葡萄酒。
其他组分碳稳定同位素在新世界葡萄酒中已有相关研究。日本葡萄酒中葡萄糖δ13C范围在-28.5‰~-25.2‰之间,果糖在-28.1‰~-24.6‰之间,均值分别为-27.45‰和-26.92‰[71]。与日本葡萄酒相比,法国葡萄酒中葡萄糖δ13C均值为-23.38‰,高约4.07‰,果糖δ13C均值为-23.31‰,高约3.61‰[38]。张佩敏等[72]测定我国4 个产区葡萄酒发酵前后酒石酸的δ13C,其比值几乎不变,范围为-24.48‰~-20.02‰,4 个产区间相差最小为1.11‰。赵孔祥等[73]测定法国和南非葡萄酒中4 种风味物质(异戊醇(3-甲基丁醇)、乳酸乙酯、乙酸、2,3-二丁醇)的δ13C,发现法国与南非葡萄酒中异戊醇、乙酸、2,3-二丁醇δ13C存在明显差异,相差分别为1.29‰、0.87‰和1.17‰,而乳酸乙酯的δ13C均值差异较小,仅0.27‰。金新宇[74]对葡萄酒中6 种挥发性物质(乙酸异戊酯、2-辛酮、2-苯基乙醇、柠檬烯、辛酸乙酯和癸酸乙酯)的δ13C进行分析,结果未检出2-辛酮和柠檬烯δ13C,而酒中乙酸异戊酯和辛酸乙酯的δ13C具有显著性差异。葡萄酒中其他组分碳稳定同位素研究仍十分有限,需进一步开发简单、快捷、检出限低的检测技术,增强其在产地鉴别方面的可应用性。
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明空分布特征统计如表1所示,新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值分布特征如表2所示。
表1 旧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时空分布特征统计Table 1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δ13C in wines from Old World countries
表2 新世界国家葡萄酒中δ13C值分布特征Table 2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δ13C values in wines from New World countries
葡萄酒消费市场不断扩大,消费结构持续优化,寻找客观指标评价产品特征与质量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类型、经纬度、海拔高度等因素影响,使得葡萄酒中δ13C具有明空分布特征,其中乙醇和甘油为主要测定物质。旧世界国家葡萄种植区域相对较近,环境条件更为相似,单独使用δ13C划分产地较为困难;新世界国家葡萄园分布则更为广泛,气候条件差异明显,导致该指标的判别能力有所提高,但也存在无法标识的情况。一般情况下δ13C的总体分布范围较窄,受光合作用强度、葡萄品种、经纬度、海拔、温度、湿度、降水量、土壤水分等影响,使得仅凭δ13C进行产地鉴别的准确性较低,尤其在葡萄酒乙醇组分中。葡萄酒中还存在其他含碳组分,如葡萄糖、果糖、酒石酸及挥发性物质等,通过多元统计分析也可获得一定的判别效果。
近15 年来,δ13C已在葡萄酒产地溯源中发挥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目前,δ13C明空分布特征描述不完全,对不同年份、产地葡萄酒的预测能力不足,仍受样品数量限制。此外,国内外δ13C研究均集中在测定方法的研究上,在溯源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各因素对其影响程度不明确。葡萄酒中其他含碳组分的δ13C在产地鉴别中的应用较少,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今后葡萄酒发展方向为建立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分析δ13C与产地之间的联系,明确明空分布特征与影响因素,充分发挥δ13C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