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霞
(厦门大学,福建 厦门 361005)
高校着力抓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发挥党史立德树人重要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发挥新兴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多次强调“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三元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1]197,“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拓展了国家治理新领域,极大提高了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2]170。新时代新征程,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需要借力新兴技术,创新学习教育方法、优化学习教育情境以更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不断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实效。
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下文简称AR)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将虚拟对象叠加在真实世界之上,允许用户同时看到虚拟世界和真实世界,可以与虚拟对象进行交互,目的是通过虚拟对象将重要内容三维可视化,向用户提供真实世界中不存在、难感知、易忽略的信息,增强用户对真实世界的理解能力”[3]1。以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即充分发挥AR 注释设计、AR 场景设计、AR 交互设计的积极作用,在不改变真实环境、增强真实感的前提下创造全新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情境,突破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所讲即所学”“所见即所得”局限,进而着力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新征程,在厘清AR 赋能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聚焦AR 注释设计、AR 场景设计和AR 交互设计,深入分析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具体实践策略,对于进一步推进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发挥党史立德树人作用具有重要价值。
“每一次产业技术革命,都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2]170AR 能够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带来创新点,但也潜藏陷入“技术至上”“工具至上”漩涡、威胁意识形态安全、背离党史育人导向、消解教师主导性、庸俗化和娱乐化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等风险。因而,以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需遵循科学原则。
其一,坚持“价值为本,AR 为器”基本原则,从源头防范风险,在过程中化解风险。一方面,要赋予AR 价值理性,从源头上防范技术赋能潜藏的风险。加强对AR 研究设计者、开发者、把关者等的主流价值引导和思想引领,从源头上改变“技术至上”“工具至上”等错误观念,使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既合乎社会伦理道德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社会主流价值导向,避免其落入资本逻辑和技术逻辑怪圈。另一方面,要明确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红线,在过程中化解技术赋能带来的风险。“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4]34,立德树人是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价值红线。当前,在互联网信息泛滥、各种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现实情况下,更要将这一价值红线始终贯穿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各环节、各方面,有效引导大学生“更好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坚定历史自信、筑牢历史记忆”[5]。与此同时,高校教师与大学生也应提高辨别力、洞察力和分析力,及时发现并规避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可能带来的各种潜在风险,守好意识形态安全的前沿阵地。
其二,坚持“内容为体,AR 为用”基本原则,使AR 带来的技术创新应用于、服务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创新与深化。一方面,用AR 服务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创新呈现。要在“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6]24基础上,有效利用AR 创设虚实结合、全新形式的内容场景或语境,生动再现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的情境、场景,着力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另一方面,用AR 服务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的立体展现。要在坚持正确党史观、坚持以我们党关于历史问题的三个决议为根本指导的前提下,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内容需要、大学生学习特点,有效利用AR 创建虚实相映、动静交融的教学空间,三维展现党史重大事件、重要会议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着力增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其三,坚持“教师主导,AR 作辅”基本原则,强化教师在赋能全过程的主导性。一方面,要着力提高高校教师对AR 的认识,鼓励教师在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全过程积极发挥主导性。要大力依托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在开展与AR 赋能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实践观摩、交流学习活动中有效提升教师对AR 的认知与运用能力;要积极鼓励高校教师在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研发设计与制作中发挥主导性,最大程度参与技术人员的AR 创作过程,增强自身对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话语权。另一方面,高校要牢牢掌握AR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领导权、主动权,全力保障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高校应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共建共享、加强校企合作,建强AR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人才队伍,并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人才的培养与锻炼、空间场地与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强组织领导,为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序推进提供支持与保障。
AR 注释设计,是指通过虚拟画面内容的视觉、听觉设计,对真实画面要素进行信息注解,以增强学习者对真实画面内容的理解与认知[7]。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以AR 注释设计展现相关党史文物、图片的具体内容,即利用AR 进行视觉、听觉等多感官方面的注释设计,尽可能全面、完整、立体地对党史文物、图片等进行注解,展示关联信息。AR 注释设计的运用,使得基于图像、实体文物等载体进行的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具体,不仅能够解决传统平面图片展示、文物实体观察、抽象文字描述带来的学习教育效果不佳问题,还能够从更深层面挖掘党史文物所承载的价值和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肤浅化和碎片化,学党史讲党史不能停留在讲故事、听故事层面”[6]27。新时代新征程,以AR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巧用AR 注释设计,促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深进去”。
其一,将AR 注释设计引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课堂教学,立体展现相关党史图片或实物,使教学更有深度。如在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时,可巧用AR 注释设计,将世界各国人口分布等信息搭载于一张特制小比例的世界地图上,通过投影设备或移动设备(智能手机)识别即可使各国人口数据清晰展现出来,同时教师能够根据教学需要集中呈现两个或多个国家人口数据,起到对比作用,从而使“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4]22这一内涵阐释变得立体、形象,有效加深大学生对这一阐释的认知。
其二,将AR 注释设计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党史厚度。如有条件的高校可利用AR 注释设计将有关党史信息附载于相应的校园物质文化载体(如具有党史学习教育意义的楼群),进而将该程序搭载于校园网络平台,当学生走到一定距离内,即可触发增强现实画面,带来内容丰富同时极具科技感的党史学习体验,这不仅创新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也加深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党史厚度。
其三,将AR 注释设计引入党史纪念馆等场馆文物的展览建设,深度挖掘党史文物的载体价值。“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8]111,参观党史纪念馆、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红色场馆是加强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方式,但当前的场馆学习教育以讲解员结合展览布局展开讲解为主,对已展出的党史文物价值挖掘有限。巧用AR 注释设计,不仅能够使讲解员关于相关文物载体的讲解更为具体深入,还能激发大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党史知识,进一步增强学习教育效果。此外,AR 注释设计还可链接其他场馆同类或同质的文物并使其三维展现,或链接与该党史文物相关的视频音频进行有声播放,这就进一步加深了大学生对相关党史内容的理解与认知。
巧用AR 注释设计,多维度展现相关党史图像资料、文物遗迹的全部信息,使教育者的党史叙事真正“深进去”,是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基本策略,对于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党史认知,增进大学生党史认同,强化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AR 场景设计,是指通过适当安排真实情境的内容要素,来为虚拟画面的抽象知识内容提供合理的语境[7]。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以AR场景设计创设栩栩如生的学习教育情境,能够为抽象的理论阐述、内容讲解提供合理的语境辅助,如在讲述建党故事、长征精神、脱贫攻坚成就的过程中,可利用AR 场景设计在真实教学空间虚拟展现出中共一大会址与嘉兴南湖红船、红军长征、脱贫前后的乡村场景,为所讲述的党史内容提供合理语境。以AR 场景设计创设叙事语境与情境,既克服了传统平面图片叙事、文字叙事的抽象性弊端,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更加形象化、更具临场感,也生动再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征程上动人心魄的历史场景,直观展现了党的革命实践与建设成就,带来更具真实感与震撼性的党史学习体验,能够提升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新时代新征程,以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优化AR 场景设计,着力提高AR 场景制作质量、完善AR 场景设计的应用管理,以创设高贴合度、强真实感、更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进一步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
其一,要从场景创设的真实感、适配度两方面着力提升AR 场景制作质量。一方面,始终坚持AR 创设的场景内容和元素取自真实的党史以及当前的现实空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8]57只有基于真实历史的场景创设,才能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摆脱抽象的空洞说教,真正“活起来”。另一方面,要以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内容为基本依据,创设高度适配的AR 场景画面,杜绝张冠李戴、任意创设现象,否则“不仅达不到学习教育的目的,反倒会南辕北辙、走入误区”[6]24。与此同时,还要通过优化色彩渲染技术、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升级摄像投影技术等方法着力提升AR 场景画面的显示精度,带来更具临场感、真实感的学习体验;还应在调研收集全国范围教学空间数据的基础上,聚力开发设计最具适配度的场景画面,以着力提升AR 场景画面在不同空间场所的适配度,从而进一步拓展AR 场景设计的实践应用空间。
其二,要健全完善AR 场景设计的制度。将AR 场景设计应用于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是一种以视觉化叙事辅助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新形式,它有效突破了传统平面、直白、静态的表达方式,旨在通过图像画面的节奏性变换将各种党史视觉化信息串联成生动具体的故事影像,实现大学生与党史内容之间“沉浸式”信息交流、知识连接与意义共享,进而带来更深入的学习体验和持久的学习收获[9]。然而,切实达到和长效巩固这一学习教育实效,还需进一步完善AR 场景设计制作的相关制度,有效规范和优化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AR 场景设计,特别是“要实事求是看待党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6]24,对历史虚无主义、个人英雄主义等错误思潮保持高度警惕。具体而言:一是要健全完善AR 场景设计的审核制度。尤其要加强党史研究专家、党史学习教育主体以及相关人员对场景设计导向、内容元素、价值蕴涵等方面的审核。二是要建立健全针对AR 场景设计的评估反馈制度。借助AR 场景设计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相关党史内容,是一个双向互动过程,及时有效的评估反馈是不断提高场景内容设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三是要建立健全AR 场景设计的问责制度。通过明晰技术设计人员,高校党史学习教育领导人员、教学人员以及其他参与主体的职责,切实保障AR 场景设计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的良性发展。
优化AR 场景设计,创新展现党史内容,使文字、图片走出课本“活起来”,是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策略,能够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更立体、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党史,厚植大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AR 交互设计,是指需要用户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进行AR 画面组接与AR 体验,其中,用户可不脱离真实环境与AR 虚拟元素进行多角度观察、任意控制动态等简单交互,如人体解剖学习中学生可自由走动观察AR 显现出的人体内脏分布,也可进行语言交流沟通等智能交互,如AR 游戏中用户可与虚拟人物进行语言交流[7]。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发设计可供大学生自行交互的AR 图片或模型、可与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党史人物虚拟形象或开发符合大学生特点的党史学习教育AR 游戏,是对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载体、方法和路径的颠覆式创新。引入AR 交互设计,不仅改变了传统的平面式、灌输式学习方式,使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更具交互性、动态性和沉浸性,也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参与性与主观能动性,带来更具自主性、参与感和获得感的党史学习体验。新时代新征程,以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要着力增强AR 交互设计,创新打造交互载体,聚力开发设计内容丰富、寓教于乐的高质量交互活动,积极推动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火起来”。
其一,创新打造AR 交互载体。一是以各类党史资源为载体,打造专属的AR 党史出版读物,或将党史上重大事件影像、主题革命纪念馆三维动画以AR 的方式链接于相关教材资料图片中,使大学生可通过智能手机自行扫描、随时随地自主学习相关党史,还可以将AR 与相关党史遗迹、展览馆深度连接,以全新立体的方式有效挖掘、展现蕴藏在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精神,如北京理工大学在完整保持圆明园大水法遗址风貌的基础上,利用AR 在遗址现场虚拟再现了圆明园的建筑艺术。在这种突破二维平面视觉,向三维立体视觉、多维互动转变过程中,静止的党史文物、无声的空间“活起来”“动起来”了,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效果也在更广泛意义上获得提升。二是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在有关党史文物的展览中引入条形码或二维码,甚至可将文物本身作为图像识别载体,使大学生通过智能手机“扫一扫”即可全方位、多视角观察该文物,在深入了解文物“前世今生”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学习相关党史知识。三是创设AR 智能虚拟形象,使大学生在与AR 智能虚拟形象进行无障碍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学习党史、接受党史熏陶。
其二,聚力开发设计AR 交互活动。一是开发设计适合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AR 探索活动或AR 交互游戏。如可以打造党史展览馆、红色遗址的AR 展览平台,开发设计与场馆内容高度贴合的AR 导览程序,使大学生在走进场馆时即可触发虚实结合的AR 场景,在AR 智能虚拟形象的引导下沉浸式重温党史、学习党史;还可以基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或其他党史纪念馆的布局规划,开发设计串联各个历史时期的AR 学习类游戏或围绕某一主题展开的AR 探索类游戏,使大学生在自主的探索学习中增强对党史的认知。二是抓好党史重大事件纪念日或重大节庆契机,鼓励各地区结合地方党史特色开展多种多样的AR交互活动。如2021 年建党100 周年之际,上海市黄浦区引入AR,将中共一大会址周边13 条道路、14 处红色遗迹遗址串珠成链,打造了首条带有AR 导览平台的“红色经典步道”[10],人们只需用智能手机扫描导览牌上的二维码,即可显现出历史与现实交叠的AR 画面,在3D 实景动态箭头的指引下走入红色遗址、场馆,重温红色党史。三是开发设计党史影像的AR 复原体验活动。如当大学生在一张展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为开创新中国而奋斗”的图像上进行勾勒时,静态图像逐步变成动态形象跃然纸上,生动演绎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这种AR 复原体验活动,不仅带给大学生极大的参与感,更使大学生仿佛置身于当时的历史场景中,让学习效果更显著。
增强AR 交互设计,创新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方式方法,使大学生在趣味性和体验感俱佳的交互体验中深入了解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和英雄的故事,是AR 赋能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长远策略,能够进一步引导大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与革命薪火,“进一步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