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现实价值及弘扬路径

2024-01-03 04:37珂,林
天中学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王 珂,林 琳

(牡丹江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1]44是新时期党中央对全党提出的要求。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2]伟大建党精神包含了党领导人民在百年奋斗实践中形成的一系列精神的基本要义。深刻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积极探索其现实价值和弘扬路径,对增强社会凝聚力、增强各族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勇气、激发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智慧,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是以四组八条复合型概念呈现出来的,它清晰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基础、实践指向、秉性气概和道德优势。

(一)以何建党:坚持真理、坚守理想

在百余年奋斗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紧握马克思主义真理武器,高举共产主义理想旗帜,回答了党以何而建这个重大课题。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是中国共产党最厚重的立党底气。马克思主义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正确反映,其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发展开放性是中国共产党孕育诞生的元气。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并灵活运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执政规律,在立党兴党的奋斗中形成了崇尚真理、注重实践、服务人民、与时俱进的处事风格和领导艺术,并以此保证策略的准确性、连贯性。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从胜利走向胜利。其次,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党的建党动力之源。近代中国国运不济、外敌侵略、国力日衰、人民受难。在这样的国运之下,为救国救民,有志之士轮番登场,各种主义层出不穷,从认为器物不如人而开展的洋务运动到认为制度不如人而进行的戊戌变法,从以农民武装为主的太平天国运动到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无一不是救国救民的尝试,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的未来究竟在哪里?历史的拐点终于出现,共产主义给中国欲救民于水火的先进知识分子带来了曙光,成立中国共产党、追逐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也就成了20 世纪20 年代应天顺人的大事变。在共产主义旗帜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人民经过百余年奋斗终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毋庸讳言,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分阶段进行的。现阶段,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具体表现,我们虽然距离实现共产主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共产主义旗帜对党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的精神引领作用从始至终未发生任何改变。一百多年来,党愈挫愈勇并取得辉煌成就的历程充分证明,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我们才能保持对党从哪来往哪去的清醒认知,保障党的各项事业行稳致远。

(二)实践指向: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3]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百年奋斗的实践基调、实践主题、实践旨归。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在革命实践中不断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与人民群众形成了唇齿相依、血脉相连的有机整体。党的一大纲领明确要求组织群众。党的二大强调把党建在群众中,即把党建成“群众党”。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4]的号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写入党章,此举无疑进一步明确了党服务的对象是人民。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提出把“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5]作为衡量党和国家工作的标准之一,为党在新时期如何坚持人民立场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深化了进入新世纪党所坚持的人民立场理论。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以人为本”[7]为核心立场的科学发展观,开辟了党的人民立场理论新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8]40,并以带领中华民族强起来为使命,相继打出一系列对人民有重大利好、对改善社会不良风气有重大作用的组合拳,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蕴含党的人民立场的观点,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航向。在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深刻理解人民至上的思想内核,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握党的实践是为了人民福祉的大方向。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三)无畏气概:不怕牺牲、英勇斗争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准确描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这种高尚品质的形成源于中国共产党人所具有的素养。一是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奉献精神。马克思曾说:“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9]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奉献精神,他们的人生信条就是为真理和人类解放事业而斗争。要不要斗争、敢不敢为了胜利而选择牺牲,说到底是价值判断中值不值得的问题。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就选择了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解放的伟大事业,这个事业在中国共产党人看来是值得为其献身的。回首百年党史,从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反对教条主义对党的瞎指挥、抵御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到1998年抗洪抢险、2008 年抗震救灾、2020 年开始的3 年抗击新冠疫情,可以清晰地看到每逢关系到党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大关头,总有同志用生命诠释共产党人特有的大无畏气概。二是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反抗压迫、不畏强权、敢为天下先是中国人历来推崇的气节。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秉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而上下求索,带领广大人民反对剥削、反对压迫,涌现出无数革命英烈,诸如英勇无畏的李大钊、为国捐躯的邱少云、坚贞不屈的江竹筠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怕牺牲、勇于斗争”的大无畏气概贯穿于党的百年奋斗史。正是一代代拥有大无畏气概的共产党人的斗争与牺牲,才换来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

(四)道德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优势。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优势源于其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忠诚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高度重视的党建因素。马克思、恩格斯多次用“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领导工人阶级的坚强核心”等语句描绘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列宁也认为:“党员的忠诚是我们实行和保持我们最严格的纪律的基本条件……”[10]这些观点本身已经体现了无产阶级忠诚于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服务于无产阶级的客观必要性。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忠诚观的指导下,党无论在何时何处都极为重视党员的忠诚,这无疑加强了党的团结并提升了应对风险的能力。中国共产党人的道德优势凸显在与其他政党的对比上。纵观古今中外,把“对党忠诚”与“不负人民”两个词作为政党理念并付诸实践的,只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近代的其他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正是靠着对信仰的忠诚、对人民热爱的道德优势在大浪淘沙的近代社会站稳了脚跟。近代中国社会,党派林立,“新兴的公开会党,据初步统计,凡682 个。计政治类312 个”[11]。历史证明,在同时期300 多个政党中,只有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成功,而其他政党在历史的淘洗中或解散,或被同化,或走向人民的对立面,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担当精神。与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在面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和围堵打压时,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没有动摇人民立场,而是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更加坚持党的领导,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于低潮时,展现了社会主义事业风景中国独好的局面。与西方资本主义政党相比,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不负人民”的政党。西方政党作为大财阀、大利益集团的代理人,早已是举世公认的事实,它们在选举、立法、施政各个环节无不是以利己主义为导向,政党之间推诿扯皮、相互攻击的案例比比皆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西方国家的混乱局面与中国共产党为了保护人民身体健康而不惜一切代价的付出形成鲜明对比,政党优劣属性一目了然。在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认清党的优势所在,千方百计发挥党的道德优势,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更加凸显人民的情怀。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价值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带领中国人民战胜艰难险阻、取得光辉成就的动力源泉。积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生活实践中去,有着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信仰根基,牢记初心使命、彰显为民情怀,增强斗争勇气、应对风险挑战,巩固团结奋进、凝聚复兴伟力的现实价值。

(一)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信仰根基

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赓续红色血脉、厚植信仰根基的必然要求。首先,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角度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助力中国当代青少年成长、成才、成功的必修课。古往今来,凡重大成就的取得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也绝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只有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接班人,才能使伟大事业后继有人。中国20 世纪之初,先进的知识分子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才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并找到了通向光明的正确道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牢记指导我们取得胜利的源头活水是马克思主义,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教育理念培养一批批捍卫红色政权、继承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践行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可靠接班人。其次,从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关系看,二者一体同根,是源与流的关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要弘扬党的整个精神谱系;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作用,就要发挥党的精神谱系的育人作用。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从百年党史中吸收精神养分,坚定理想信念,密切党群关系,厚植信仰根基。

(二)牢记初心使命,彰显为民情怀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对党牢记初心使命、彰显为民情怀具有重要意义。其一,“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利益观、劳动价值论精髓的吸收与转化,也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另一种表达。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中蕴含着人民至上的思想,一切为了人民是党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必然产生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也是社会历史发展对执政党的客观要求,更是党获得成长并强大起来的力量根基所在。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促进党员干部更好地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其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取得了重大成绩,但同时也产生了由逐利引发的道德问题,甚至是违法犯罪问题。因此,社会实践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以强化道德对社会的引导,提高党员干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升华为民爱民、清正廉洁的品格。其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确保党的为民情怀贯彻于法治建设全过程的客观需要。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出现了一系列回应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期待、解决人民实际问题的好做法。为了把为民情怀贯彻于法治建设全过程,就必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断深化党政工作者与人民的深厚情谊,继续用法律为人民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提供“防护栏”,确保体现依法治国所坚持的人民主体地位。其四,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动党建在发展创新中保持人民至上的政治准则。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这就要求党在创新建设模式时要紧跟时代步伐,倾听人民心声,以人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做人民的勤务员和方向标。总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充分彰显了党的历史传统与使命担当,为新时代党牢记初心使命、彰显为民情怀提供了精神支撑。

(三)增强斗争勇气,应对风险挑战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我党增强斗争勇气、应对风险挑战的客观需要。近年来,我国各项事业虽取得飞跃式发展,但仍面临着许多复杂的重大问题。一是党长期面临着“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同时也面临着亟待解决的“大党独有难题”。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走向,我党必须鼓起勇气经得起风险考验,集中智慧解决面临的独有难题。二是国家发展面临不平衡不充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后疫情时代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这些问题呈现出综合交叉的新态势,处理应对起来更加棘手。三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当今世界上演。决定未来科学技术发展走向的新一轮高新技术革命正在发生颠覆性变革,大国之间在意识形态领域、经济领域、能源领域等重大发展领域的博弈日益激烈,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势力频频抬头,各种全球性自然灾害屡屡发生,这些都成为我国在地球村生存发展必须面对的外部挑战。面对风险挑战,妥协、退缩、投降没有出路,后退一步便是万丈深渊。只有鼓起不畏难、不惧险的勇气,从革命先辈那里总结斗争的方法和经验,立足现实破题闯关,才能使民族复兴的宏图成为现实。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为不断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而且成为党增强斗争勇气、应对风险挑战的必然要求。

(四)巩固团结奋进态势,凝聚复兴大业伟力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是求得人民意志最大公约数和画出最好同心圆的重要方式,也是巩固团结奋进态势、凝聚复兴大业伟力的必然选择。具体而言,一是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有助于增进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力,促进其更加坚定地为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特别是在巩固团结、维护统一方面自觉贡献力量。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才资源充足,只要团结起来,就能充分发挥人口红利和人才优势,使人各尽所能、各出其力,共同开创新时代伟大事业新局面。二是有利于锤炼党性修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补足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之“钙”,使其牢记党的初心使命,在解决困扰广大人民群众各种难题中主动作为、勇当先锋、赢得人民信赖,从而密切党与人民的血肉联系。三是有利于统战工作的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能够发挥党百年光荣历史的感染力,从而凝聚广泛共识。团结奋斗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的关键内容之一。新征程上,我们面临的艰难险阻还有很多,未知的变数还很大,唯有团结是以不变应万变的可靠方法。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充分发挥党的主心骨作用,把各行各业的爱国者、社会主义劳动者组织起来,从而巩固团结奋进的良好态势,凝聚起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弘扬路径

党的领导是一切事业走向成功的前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伟大建党精神理论的逻辑缜密性、语言准确性、例证可靠性,用有效的宣传活动推动伟大建党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强大组织力推进精神之弘扬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8]21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的强大组织优势。首先,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中,有效落实党的“四个服从”组织原则,确保各级党组织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一系列重要指示,从而带动整个社会形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良好风气。其次,要在党的领导下,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保障、反馈等工作。要完善宣传工作,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的总要求,压实宣传部门的主体责任,强化对宣传工作的监督,力戒宣传工作的主观随意性;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努力打造人才基地,采用培养、引进多措并举,提升人才积极性,维持人才素质高、数量足、队伍稳的局面;要持续关注宣传工作的后续进展情况,关注受众对宣传材料、宣传节点、宣传媒介的反应等,对于出现的突发事情要及时处理并调整宣传策略。

(二)深化学理性研究,以理论说服力推进信念之坚定

“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2]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就必须加强并不断丰富对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性阐释,使其逻辑严谨、内涵丰富、指导性强、易于推广。事实上,自伟大建党精神概念提出以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其分析、解读,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这种分析与解读一般缺乏深度。“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1]18因此,对伟大建党精神所蕴含的科学内涵还要再挖掘、再研究,而且这种研究要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和时代背景加以推进。具体来说,要从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入手,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要从近代中国国情和仁人志士救亡图存的实践背景入手,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历史基础;要从革命先辈为了建党而开展斗争的活动入手,探究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事实依托;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入手,探究伟大建党精神提出的时代依据。同时我们认为,研究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还要研究其现实价值,要突破仅在思想、教育、文艺、精神文明建设领域探讨伟大建党精神价值的思维定势,让伟大建党精神的应用面更广、影响力更大。总之,要通过不断深化伟大建党精神的学理性研究,使其成为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从而以高水平的理论说服力促进理想信念的坚定。

(三)充分利用文化资源,以生动感染力促进践行建党精神之自觉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充分调动现有文化资源,借助文化的生动感染力,推动伟大建党精神在人民群众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首先,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党在百年奋斗的历程中留下了很多红色文化遗址,形成了如红船教育基地、沂蒙山红色基地、西柏坡基地等生动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在这方面,要提高红色文化基地的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专业工作人员知识储备,挖掘地域特色,打造红色文化教育名片,为人们更好地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提供便利条件。其次,要充分发挥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各自的优势。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信息传播上各有千秋,传统媒体具有认可度高、经验充足、受众群体稳的优势,而网络媒体具有灵活性强、趣味性足、涉及面广的特点,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将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相结合,既要利用传统媒体保障伟大建党精神传播的权威性,又要利用网络媒体提高伟大建党精神的易接受性。具体来说,要利用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横幅标语及时传播党和政府关于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相关要求,使其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中有据可依,并保证宣传内容的准确性和正面性;要通过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软件制作短视频、发弹幕评论、短文推送等功能,让伟大建党精神以生动可见的具体形式出现在群众身边;要充分发挥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作用,例如利用学习强国APP、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针对特定群体如教师、学生等来传播伟大建党精神。再次,要采取一系列激励措施,鼓励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工作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来说,就是要鼓励人们在合理条件下各展其才、各显其能,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结合党史党建资源创作人民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总之,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多渠道多领域调动文化资源,以文化资源为介质,吸引人们主动学习伟大建党精神,使其在内心深处认同伟大建党精神并在行为上自觉践行。

猜你喜欢
建党弘扬中国共产党
弘扬爱国精神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建党百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最美” 打造精神家园